【摘 要】
:
目的 了解单扩溶血技术对禽H5N1流感病毒抗原测定的最佳条件,以便使禽H5N1病毒抗体测定能在普通实验室内进行.方法比较不同浓度,不同品种红细胞,琼脂糖种类和浓度对测定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对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微量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单扩溶血技术测定最佳条件为:病毒浓度为:1000 HA单位/0.1 ml浓鸡红细胞;琼脂糖浓度为:1.0%;补体采用后加法.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亚于微量中和试验
【机 构】
:
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室,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流感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单扩溶血技术对禽H5N1流感病毒抗原测定的最佳条件,以便使禽H5N1病毒抗体测定能在普通实验室内进行.方法比较不同浓度,不同品种红细胞,琼脂糖种类和浓度对测定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对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微量中和试验进行了比较.结果单扩溶血技术测定最佳条件为:病毒浓度为:1000 HA单位/0.1 ml浓鸡红细胞;琼脂糖浓度为:1.0%;补体采用后加法.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亚于微量中和试验,同时未发现H1N1,尤其N1抗体对H5N1抗体测定有影响.结论单扩溶血技术对禽H5N1病毒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亚于微量中和试验,并能在普通实验室对大量血清样本进行测定。
其他文献
目的 制备人干扰素k(hIFN—K)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方法克隆hIFN—k的cDNA并根据大肠埃希菌的密码子偏好性人工合成了hIFN—k基因,在大肠埃希菌DH5α中高效表达、纯化后测定了rhIFN—k的多种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活性、抗细胞增殖活性、种属特异性以及NK细胞调节活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高纯度的rhIFN—k,纯度存90%以上。利用WISH—VSV系统检测rhIFN—k的抗病毒活力
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至今除黑猩猩外,尚无HBV感染的动物模型,因此,制约了对HBV感染、复制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及新药的开发。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为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Artheriosclerosis, AS)主要并发症.死亡率及致残率也较高.自1998年底至2001年我们进行了HCMV感染与ASO相关性的研究并对108例ASO病例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是以视网膜血管改变为原发性、核心性改变的一大类疾病.视网膜血管具有系统从属性、器官特异性和功能辅助性等三大基本特性,这些基本特性是各类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共同基础.深入认识视网膜血管的特性,将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提供帮助.基于视网膜血管的系统从属性,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疾病的病因探究和全身系统用药治疗时药物对全身系统的影响;根据视网膜血管的器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性疾病.世界范围内AIDS预防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识别出早期感染的人群(新发感染人群),进而估计HIV的发病率,掌握HIV感染的变化趋势,同时对早期感染人群进行干预和有效控制,以遏制HIV的蔓延趋势。
目的 构建SARS冠状病毒(SARS-CoV)棘突(spike)蛋白(S蛋白)S1区基因(40~2001 bp)分段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S1区基因,将其定向插入pQE-30质粒,在pQE-30质粒上将S1切成3段(40~751、746~1344、746~2001 bp),均插入pQE-30质粒,构建质粒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及Western
1990年,首次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到人类疱疹病毒7型(human herpes rirus type 7,7).HHV-7为双链DNA病毒(145kb),主要感染CD4+淋巴细胞、唾液腺。
为加速麻疹(M)控制,我省于1999年1月正式建立并启动了M监测系统.M网络实验室作为监测系统的一部分也开展了M疑似病倒的血清学诊断工作,为进一步完善M网络实验室的监测工作,现对我省M网络实验室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方法观察了89例慢性丙肝患者,对46例慢性丙肝患者予PEG IFNα-2a(180μg或135μg/周)联合利巴韦林(RBV)900mg/d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为43例慢性丙肝患者予IFNα-2a(5 MIU/隔天)联合RBV 900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两组治疗前HCV-RNA、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