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特色课程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小区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平民教育理念和乡村教育理念。为此,文章对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的实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启蒙教育开始贯穿各领域,从幼儿园开始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一园一品,特色兴园”,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么,作为幼儿教师要怎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呢?
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
现代家庭中,有的家庭忽略对孩子的品行教育,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教学中渗透传统德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幼儿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蒙学读本中幼儿可以积累知识,为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传统文化学习做好铺垫。学习《三字经》能极大拓宽孩子的知识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学习《弟子规》能让孩子知礼仪,有德行,养成好的性格和习惯。学习美德故事,可以体验和学习十大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勇,能让孩子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培养起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只有从小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得以振奋。
二、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
目前,幼儿园的国学教学中注重幼儿的诵读,但往往忽略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儿童性”要求重视情感在幼儿学习中的强大动力作用。文化的内化需要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一致,但在幼儿阶段,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绝不是主流,如何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积极的情感常由兴趣引发,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选择那些与幼儿兴趣相切合、与幼儿心灵相契合、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文化内容,通过生活、游戏、艺术、梦想的形式进入幼儿的生命,才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精神。二是寓教于乐。课前幼儿教师可把选文内容编排好简单而内涵丰富的韵律动作,准备手指玩偶、古典音乐、相关图片、小故事等。尝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相结合,基于幼儿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快乐诵读,浸润教育”为指导思想,坚持经典性特征,将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故事化、情景化、游戏化,实现幼儿在玩耍中学国学,快乐中诵经典。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也是幼儿获得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
三、 在游戏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引导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四、 依托多媒体教学,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把《弟子规》《传统美德故事》做成课件,给孩子带来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大量的素材,在教课过程中,多媒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幼儿的多种器官,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可谓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在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下,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能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幼儿园在园所建设上可采取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把户外休闲区建成中式园林,让幼儿置身其中,领略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室内装修也可借鉴中式风格,如,在幼儿活动区域的天花板用中式窗棂格吊顶,既美观,又能悬挂师幼美工作品。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如楼梯、过道、走廊,将印有国画、书法、古代人文景观、民间器物、民俗活动等反映传统文化的挂历、画报、照片、扇面等张贴或悬挂在墙面。在幼儿活动区域可配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设施设备,如,彩色瓷盆养金鱼、小藤椅、风筝、茶具、竹木屏风、中式储物柜、小盆景、竹马摇椅、笔墨纸砚、折扇等,这些物品既能传递民族文化信息,又能供幼儿在生活或游戏中使用。幼儿通过对这些画面、实物的观赏,能了解大量传统文化常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懂得取舍与扬弃,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要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在互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伟大而文明的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国人将以“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王少艳.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18).
[2]陳奡.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创设[J].时代教育,2017(14).
作者简介:
刘体莲,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中枢街道第四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启蒙教育开始贯穿各领域,从幼儿园开始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一园一品,特色兴园”,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育,对于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那么,作为幼儿教师要怎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呢?
一、 课程内容的选择
现代家庭中,有的家庭忽略对孩子的品行教育,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教学中渗透传统德育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幼儿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从蒙学读本中幼儿可以积累知识,为小学、中学、高中乃至大学的传统文化学习做好铺垫。学习《三字经》能极大拓宽孩子的知识视野,增强文化底蕴。学习《弟子规》能让孩子知礼仪,有德行,养成好的性格和习惯。学习美德故事,可以体验和学习十大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勇,能让孩子领悟为人处事的道理。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小培养起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传统文化经典中汇集了中国很多思想精粹和美德,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东西。只有从小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得以振奋。
二、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
目前,幼儿园的国学教学中注重幼儿的诵读,但往往忽略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儿童性”要求重视情感在幼儿学习中的强大动力作用。文化的内化需要认知、情感、行为的协调一致,但在幼儿阶段,传统文化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绝不是主流,如何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情感才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积极的情感常由兴趣引发,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培养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选择那些与幼儿兴趣相切合、与幼儿心灵相契合、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文化内容,通过生活、游戏、艺术、梦想的形式进入幼儿的生命,才符合幼儿学习规律,符合现代幼儿教育精神。二是寓教于乐。课前幼儿教师可把选文内容编排好简单而内涵丰富的韵律动作,准备手指玩偶、古典音乐、相关图片、小故事等。尝试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相结合,基于幼儿特点,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快乐诵读,浸润教育”为指导思想,坚持经典性特征,将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故事化、情景化、游戏化,实现幼儿在玩耍中学国学,快乐中诵经典。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绘画、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也是幼儿获得人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获得知识,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
三、 在游戏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引导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通过游戏孩子不仅能获得知识和经验,还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道德认知水平。
四、 依托多媒体教学,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强烈的求知欲,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利用多媒体上课,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把《弟子规》《传统美德故事》做成课件,给孩子带来直观、生动的图片、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大量的素材,在教课过程中,多媒体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幼儿的多种器官,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五、 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可谓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在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下,幼儿通过与环境互动,能够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
幼儿园在园所建设上可采取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把户外休闲区建成中式园林,让幼儿置身其中,领略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室内装修也可借鉴中式风格,如,在幼儿活动区域的天花板用中式窗棂格吊顶,既美观,又能悬挂师幼美工作品。在幼儿园公共区域如楼梯、过道、走廊,将印有国画、书法、古代人文景观、民间器物、民俗活动等反映传统文化的挂历、画报、照片、扇面等张贴或悬挂在墙面。在幼儿活动区域可配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设施设备,如,彩色瓷盆养金鱼、小藤椅、风筝、茶具、竹木屏风、中式储物柜、小盆景、竹马摇椅、笔墨纸砚、折扇等,这些物品既能传递民族文化信息,又能供幼儿在生活或游戏中使用。幼儿通过对这些画面、实物的观赏,能了解大量传统文化常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
总之,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要懂得取舍与扬弃,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要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探索、自主地学习,在互动中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伟大而文明的国家,也为了我们自己!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的国人将以“君当如兰、温润如玉”的高贵品质和面向世界的广阔胸怀,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文献:
[1]王少艳.幼儿园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施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8(18).
[2]陳奡.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环境创设[J].时代教育,2017(14).
作者简介:
刘体莲,贵州省仁怀市,贵州省仁怀市中枢街道第四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