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正确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丰富理论,科学规律就是真理,认识科学规律,必须深入研究探索学习科学规律的理论。声乐也是如此,我们既要重视学习科学规律的理论,又要非常重视声乐基本功的训练,这就是说理论与方法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纵观声乐理论书籍,训练方法云集如海,再结合自己浅薄的一点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力争有条不紊,翔实系统。
一、歌唱的气息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没有深气息的歌唱,就不是正确的歌唱。深气息是歌唱的重要基础,歌唱时声、字、情时刻不能离开气息,气息是声源,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所以说科学的、正确的深气息呼吸法就是胸腹联合的呼吸法。
生活中的自然呼吸,与歌唱的深呼吸有联系又有区别,歌唱的呼吸力度和浓度是有控制的运行,吸入的越深入,呼出的越充实,气息充足才能产生穿透的动力,获得穿透力强的声音;气沉入底(丹田)声才能贯于顶(头声),“气乃声之帅也”。怎样训练胸腹联合呼吸法及深气息呼吸法呢?
方法一: 可闭口用鼻深深地闻花香来体验深呼吸;
方法二:可在举重物、抬重物之前的吸气中体验深呼吸的感觉。如:让学生边抬钢琴吸气,边发声来体验深气息对歌声的支撑力;
方法三:可将仰卧起坐之前的吸气,深入小腹(丹田),在半坐起的姿态中体验横膈膜的推气,支撑歌声的作用。
方法四:可两手插腰,深呼吸之后,在小腹部放一块木板,然后发声,体验深吸气的支撑力。
以上四种呼吸方法,均形成身体的五部位扩张:1、胸部扩张;2、两肋扩张;3、腰围扩张;4、横膈膜向下扩张;5、小腹扩张(丹田位于脐下三指约一寸三分之处)。在深呼吸的运行中,形成了坚韧的歌唱气柱,这个歌唱气柱的根部在丹田(小腹),這个歌唱气柱的柱体是从腹腔的腰围横膈膜到胸腔的两肋伸展到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及口腔前峰到硬口盖,气息通过丹田及横膈膜腰围两肋支撑穿透硬口盖向鼻腔及额窦、蝶窦头腔的穿透引起泛音共鸣,这就是深气息高位置安放的歌唱方法。
体验深呼吸之后,如闻花香吸一口气之后连续不断发声计算声时,如能连续发出40秒或1分钟,就证明深气息的基本功底较深了。
练习呼吸可用四种方式:
二、歌唱发声共鸣位置和相关肌体歌唱状态的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没有正确的发声位置,没有正确的声音位置观念,就不是正确的歌唱。一个人没有进行正规声乐训练之前的声音,就是白声。白声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呼吸、没有正确的歌唱肌体状态所造成的没有正确的共鸣声音的歌唱。
人体主要有胸腔、头腔和喉、咽、口腔三大共鸣腔体,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地运用。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能致远,具有穿透力。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结实而丰满。其中,胸腔和头腔(包括鼻腔和额窦、鼻窦和蜂窝窦等)是不能改变(调节)的共鸣腔,而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是可以改变(调节)的共鸣腔,口腔可大可小,舌能伸、能缩、能薄、能厚,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缩或放松;声源器官的喉头能上下移动。因此,有意识地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我们获取扩大的音量和优秀音质的重要途径。
最常用的有:
1、做到“三开”。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生活中打哈欠,鼻腔成开放状态,口盖积极收缩成拱形,舌平放,舌根和后咽壁距离拉开形成一个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做到开喉、开口腔、开口。
2、做到“三下”。(1)喉头稳定而下倾;(2)舌根舌身向前向下倾,放松;(3)下巴放下放松。
3、做到“三上”。(1)硬口盖抬起;(2)软腭抬起;(3)小舌兴奋抬起。
4、做到“三张”。(1)小腹扩张;(2)横膈膜推张;(3)腰围两肋撑张。
5、做到“三松”。(1)舌根、舌身松;(2)腮肌、颈肌兴奋放松;(3)下巴放松。
6、做到“三安”。(1)气安放在两眉间的额窦处;(2)声安放在两眉间额窦处;(3)字安放在两眉间额窦处。
7、做到“三扩”。(1)扁腔字圆唱(字正腔圆);(2)横腔字竖唱;(3)窄腔字宽唱。
8、做到“三挂”。(1)下挂胸腔;(2)中挂口咽腔;(3)上挂头腔。
三、歌唱咬字、吐字、行腔、归韵的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形成语言的器官称为咬字、吐字器官,它由唇、舌、牙、喉、上腭(包括软腭和硬腭)、下腭等部分组成。歌唱时的气息、位置、状态都必须落实在字韵上,没有正确的咬字、吐字、行腔、归韵就失去了歌唱技艺,也失去了歌唱内容和歌唱的意义。要正确地在咬字、吐字、行腔、归韵中运用好五音、四呼、十三辙。五音部位是指唇、齿、牙、舌、喉;四呼部位状态是指开口呼、撮口呼、齐口呼、合口呼;十三辙是指:1、发花辙,2、棱波辙,3、乜斜辙,4、一七辙,5、姑苏辙,6、怀来辙,7、灰土辙,8、遥条辙,9、由求辙,10、言前辙,11、人辰辙,12、江阳辙,13、中东辙。运用五音、四呼、十三辙正确的咬字方法,正确使用声母、韵母,在咬字、吐字中安放好字头、字腹、字尾,在行腔、归韵中安放好字正腔圆的歌唱。
四、歌唱思维即精神状态的培养训练及其方法
歌唱是深邃地反映和表现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完善地体现真、善、美,因此每位演唱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刻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声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深刻内涵,声乐作品的风格、声乐作品情节和意境,在表现和反映声乐作品中,反映真实生活,反映及塑造典型生活,呈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与统一。
五、歌唱表演基本功的训练及其方法
在具备演唱技艺的前提下,在理解声乐作品的前提下,演唱者的形、体、服、貌、目、神及声乐作品的思想风格及情节相一致,表演时的姿态、形体动作、化妆及服装、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都需要高度要求适应于表现和反映声乐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艺如沧海,艺无止境,艺术需要永不停止地探索与追求。
(作者单位:红古区文化馆)
纵观声乐理论书籍,训练方法云集如海,再结合自己浅薄的一点教学经验,归纳总结,力争有条不紊,翔实系统。
一、歌唱的气息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没有深气息的歌唱,就不是正确的歌唱。深气息是歌唱的重要基础,歌唱时声、字、情时刻不能离开气息,气息是声源,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所以说科学的、正确的深气息呼吸法就是胸腹联合的呼吸法。
生活中的自然呼吸,与歌唱的深呼吸有联系又有区别,歌唱的呼吸力度和浓度是有控制的运行,吸入的越深入,呼出的越充实,气息充足才能产生穿透的动力,获得穿透力强的声音;气沉入底(丹田)声才能贯于顶(头声),“气乃声之帅也”。怎样训练胸腹联合呼吸法及深气息呼吸法呢?
方法一: 可闭口用鼻深深地闻花香来体验深呼吸;
方法二:可在举重物、抬重物之前的吸气中体验深呼吸的感觉。如:让学生边抬钢琴吸气,边发声来体验深气息对歌声的支撑力;
方法三:可将仰卧起坐之前的吸气,深入小腹(丹田),在半坐起的姿态中体验横膈膜的推气,支撑歌声的作用。
方法四:可两手插腰,深呼吸之后,在小腹部放一块木板,然后发声,体验深吸气的支撑力。
以上四种呼吸方法,均形成身体的五部位扩张:1、胸部扩张;2、两肋扩张;3、腰围扩张;4、横膈膜向下扩张;5、小腹扩张(丹田位于脐下三指约一寸三分之处)。在深呼吸的运行中,形成了坚韧的歌唱气柱,这个歌唱气柱的根部在丹田(小腹),這个歌唱气柱的柱体是从腹腔的腰围横膈膜到胸腔的两肋伸展到咽腔(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及口腔前峰到硬口盖,气息通过丹田及横膈膜腰围两肋支撑穿透硬口盖向鼻腔及额窦、蝶窦头腔的穿透引起泛音共鸣,这就是深气息高位置安放的歌唱方法。
体验深呼吸之后,如闻花香吸一口气之后连续不断发声计算声时,如能连续发出40秒或1分钟,就证明深气息的基本功底较深了。
练习呼吸可用四种方式:
二、歌唱发声共鸣位置和相关肌体歌唱状态的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没有正确的发声位置,没有正确的声音位置观念,就不是正确的歌唱。一个人没有进行正规声乐训练之前的声音,就是白声。白声也就是没有正确的呼吸、没有正确的歌唱肌体状态所造成的没有正确的共鸣声音的歌唱。
人体主要有胸腔、头腔和喉、咽、口腔三大共鸣腔体,根据发声的需要,这些腔体可以通过人的意识得以充分地运用。头腔共鸣的声音显得年轻而能致远,具有穿透力。胸腔共鸣能加强声音的厚度和深度,使声音结实而丰满。其中,胸腔和头腔(包括鼻腔和额窦、鼻窦和蜂窝窦等)是不能改变(调节)的共鸣腔,而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是可以改变(调节)的共鸣腔,口腔可大可小,舌能伸、能缩、能薄、能厚,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缩或放松;声源器官的喉头能上下移动。因此,有意识地锻炼、调节这些腔体的机能状态是我们获取扩大的音量和优秀音质的重要途径。
最常用的有:
1、做到“三开”。打开喉咙最充分、最自然、最适度的方法就是练习打“哈欠”,生活中打哈欠,鼻腔成开放状态,口盖积极收缩成拱形,舌平放,舌根和后咽壁距离拉开形成一个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做到开喉、开口腔、开口。
2、做到“三下”。(1)喉头稳定而下倾;(2)舌根舌身向前向下倾,放松;(3)下巴放下放松。
3、做到“三上”。(1)硬口盖抬起;(2)软腭抬起;(3)小舌兴奋抬起。
4、做到“三张”。(1)小腹扩张;(2)横膈膜推张;(3)腰围两肋撑张。
5、做到“三松”。(1)舌根、舌身松;(2)腮肌、颈肌兴奋放松;(3)下巴放松。
6、做到“三安”。(1)气安放在两眉间的额窦处;(2)声安放在两眉间额窦处;(3)字安放在两眉间额窦处。
7、做到“三扩”。(1)扁腔字圆唱(字正腔圆);(2)横腔字竖唱;(3)窄腔字宽唱。
8、做到“三挂”。(1)下挂胸腔;(2)中挂口咽腔;(3)上挂头腔。
三、歌唱咬字、吐字、行腔、归韵的基本功训练及其方法
形成语言的器官称为咬字、吐字器官,它由唇、舌、牙、喉、上腭(包括软腭和硬腭)、下腭等部分组成。歌唱时的气息、位置、状态都必须落实在字韵上,没有正确的咬字、吐字、行腔、归韵就失去了歌唱技艺,也失去了歌唱内容和歌唱的意义。要正确地在咬字、吐字、行腔、归韵中运用好五音、四呼、十三辙。五音部位是指唇、齿、牙、舌、喉;四呼部位状态是指开口呼、撮口呼、齐口呼、合口呼;十三辙是指:1、发花辙,2、棱波辙,3、乜斜辙,4、一七辙,5、姑苏辙,6、怀来辙,7、灰土辙,8、遥条辙,9、由求辙,10、言前辙,11、人辰辙,12、江阳辙,13、中东辙。运用五音、四呼、十三辙正确的咬字方法,正确使用声母、韵母,在咬字、吐字中安放好字头、字腹、字尾,在行腔、归韵中安放好字正腔圆的歌唱。
四、歌唱思维即精神状态的培养训练及其方法
歌唱是深邃地反映和表现时代的精神,追求和完善地体现真、善、美,因此每位演唱者必须深入生活,深刻学习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理解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声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深刻内涵,声乐作品的风格、声乐作品情节和意境,在表现和反映声乐作品中,反映真实生活,反映及塑造典型生活,呈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就是艺术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与统一。
五、歌唱表演基本功的训练及其方法
在具备演唱技艺的前提下,在理解声乐作品的前提下,演唱者的形、体、服、貌、目、神及声乐作品的思想风格及情节相一致,表演时的姿态、形体动作、化妆及服装、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都需要高度要求适应于表现和反映声乐作品的深刻思想内涵。
艺如沧海,艺无止境,艺术需要永不停止地探索与追求。
(作者单位:红古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