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干预时机和预后,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从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江苏和安徽地区5家新生儿医疗中心以出现腹腔游离气体、弥漫性腹膜炎、腹腔包块、肠鸣音消失等症状之一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指征(后5年组),与这5家新生儿医疗中心从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以腹腔出现游离气体为手术指征作为对照(前5年组),对不同手术指征下患儿手术干预率、病死率进行比较。
结果前5年组手术干预率14%,显著低于后5年组(25%),两组BellⅡ期和Ⅲ期患儿的手术率均显著提高(P<0.05);前后5年手术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比13%);手术指征改变后,患儿的总体病死率由前5年的21%显著下降到后5年组的12%(P<0.05)。
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手术指征,除了腹腔出现游离气体外,还要根据患儿的腹部体征,综合分析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手术干预,提高生存率。手术本身对患儿病死率没有显著影响。Bell分期反应患儿总体病情程度,但不能完全依赖Bell分期作为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