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9988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责任感与校本德育资源
  社会责任感有着丰富的涵义。本文中的“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在三年的初中学习期间,在承担自我、家庭、学校、社会责任时,其行为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初中生自我责任感和对于自我之外的社会责任感,其主要内容为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其核心是初中生认识到自己对自己所处时代的安定、和谐、变革、发展应负的责任。
  校本德育资源是以许多的形状呈现,有学校发展历史中的典型人物和群体人物,也有学校发展历史当中的重大事件和一般事例,还包括在学校各个历史时期保留下来的文物和典籍制度,以及学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激励师生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本校教师的人格魅力。它既可以是显性的,也可以是隐形的。本校独特的校本德育资源主要是立志报国、敢为人先;坚韧顽强、愈挫愈奋;不苟名利、舍生取义的翊武精神和翊武文化并整理成书《翊武英华》,还有湖南省历史学会蒋翊武研究会开发的文化产品电影《辛亥元勋》、戏剧《蒋翊武》、传记《蒋翊武评传》等。
  学校充分利用翊武精神这一德育资源进行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开展初中生学习、践行翊武精神系列活动,强化内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动机、情感、意志、行为等因素,探求初中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的实践过程。
  利用校本德育资源培养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一、学校成功学子业绩促学生自我认识,培养初中生自我责任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跨世纪人才是博学多才、有快捷获取信息的能力、有终生学习理念、有自我发展精神、有与人合作能力等综合性人才。但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自我责任心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能时时处处“内驱”着学生自我学习、自我保健、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因此培养自我责任心非常重要。
  1.学校成功学子业绩促学生自我认识,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是便捷有效的途径。首先将学校成功学子的励志经历、业绩收集整理,形成“翊武之光”;邀请其中的佼佼者回母校交流,利用班团活动或者主题交际活动供学生交流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自身所表现的缺点和不良习惯有所警觉,并强烈地意识到危机感和紧迫感。此时,教师适时让学生针对自身的问题,自己跟自己的心灵对话,让心中的“我”去说服现实的“我”,写成“责任心语”,时时警戒自己,也提醒别人。这样卓有成就校友的榜样作用较好的激发了学生对理想、责任的思考。学生们在自己的日记中反问道: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人?我作为子女的责任是什么?我作为学生的责任是什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该承担哪些责任?学生的内心审视有利于学生准确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自我教育催生自我责任意识。
  2.学生自我责任意识增强的前提下,开展“自主管理”专题的系列活动。学校建立班委会、学生会干部竞选及班级值日轮值制度,将自习课、内务卫生评比、食堂就餐纪律、宿舍纪律管理、校风监督等工作交由学生参与管理。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转换,自己体验到管理者的艰辛,感觉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然增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
  二、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滋生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初中生集体责任感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我校的主要德育资源是翊武文化、翊武精神,为了加强学生的认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将学校发展史、蒋翊武生平事迹、翊武精神镌刻成墙;学校古木奇花、文物红楼、校风校训吟唱成曲;构建“用花草说话,墙壁留声”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滋生学生“以校为荣、校荣我荣”的集体荣誉感。
  1.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校本活动中强化责任感。2013年清明节来临,又逢蒋翊武逝世100周年,津市市翊武中学作为纪念先烈的一所学校、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肩负着弘扬翊武精神的责任。学校组织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观看大型荆河戏《蒋翊武》,倡导学生写观后感。学生通过观看,情境体验,能详略得当的叙述戏的主体内容;能从戏中找出蒋翊武有责任感的细节,通过自己和蒋翊武的对比,使学生知自己、爱翊武,成为一个集体责任意识强的人。2013年10月,湖南重大历史题材电影《辛亥元勋》在学校取景,学校组织师生参与并观察剧组在学校苏式红楼及翊武亭的布景拍摄,让翊武中学师生如身处100多年前的西路师范学堂,真切地感受到烽火硝烟的年代铁血救国、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电影在学校取景拍摄加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学校还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活动,每年五月“扬翊武精神,向青春举杯,做快乐而有责任感的人”青春宣誓活动;每年九月的校史教育月等活动,都较好的唤醒了师生的集体责任感。
  2.构建校园文化氛围,开设校本德育课程。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因此责任感教育,开辟课程,依托课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学校编撰好校本教材,在校本课或团队活动课时间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方法晓之以理,提高学生的责任认知,陶冶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导之以行,锻炼学生社会责任意志并使之践行。以我校校本教材为例:校本教材内容构成——由知名校友作序,第一部分图片集锦(以师生活动、学校成果图片为主),第二部分学校概况,第三部分翊武简史,第四部分翊武精神,第五部分翊武文化(蒋翊武研究会成员对蒋翊武研究纪实、散文、诗词等),第六部分翊武情怀(翊武中学各时期学子追忆母校深情),第七部分翊武之光(翊武中学部分知名校友简介),附录(校歌、师生名录等)。编撰了一本好的校本德育教材,教师就可以较好的利用教材中的资源采用启发教学、创设情景、游戏激趣、活动深化的多种教学方法渗透责任感教学。如以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朗诵会的形式评论蒋翊武,弘扬翊武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这样来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朗诵会等形式往往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因此,这种形式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责任意识,形成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从而培养师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3.构建校园文化氛围,创建班级文化建设。班集体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桥梁。班集体是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目的下组织起来的,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集体中占重要地位的价值观的启发和影响。学校每班都有自己的班级目标、班级箴言、班级口号、班级特色,学校组织的每一次校级活动,班集体都展现集体的特色,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认同集体价值观,以改变和完善个人的价值观。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等关系,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4.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宣传氛围。例如,学校的标语、橱窗、校刊、广播,市县的教育网,省市的报纸等,都有意识地把先进学生所体现的责任感事例呈现出来,学校文化活动的图片、报道展示出来,更能生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感觉到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在为践行责任而努力。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承担责任的乐趣,践行初中生社会责任
  任何目标转化为成果都离不开实践,自我责任感培养更是如此。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的检验来实现其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一言一行中培养自我责任感,更应引导学生自我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在实际锻炼中领悟角色规范,培养行为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如:
  1.提倡做小事做好事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活动。活动中学生拾起了被风扬起的塑料袋,拧紧了滴水的水龙头,补上了遗漏的数学题……学生通过系列亲身体验负责所带来的满足感、自豪感,感受到承担责任对自己、对大家的作用。
  2.开展家庭教育活动。加强家校联系,提倡向父母献孝心,帮助父母做事情,使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逐渐懂得珍惜父母所给予的一切,感恩父母热爱家庭。让学生学做家庭小主人,增强他们责任感。
  3.参加“学雷锋”主题活动。学校除了三月组织学生参加“学雷锋”活动以外,根据街道居委会的需要组织学生到附近养老院“送节目、送清洁”,学生在表演中、劳动中得到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很多,组织学生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加深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具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另外,教师对学生在责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自我责任感要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调节自我认识和实践活动。这样从责任意识到践行责任的过程,学生已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结论
  责任感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人格的保证与动力,是一个人日后能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初中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不是知识教育而是品德教育中的一种,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从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上升到对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负责的最高层次。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利用校本德育资源来提高初中生对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使他们张扬的个性保持正确的方向,培养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社会责任的情感体验和意识,最终形成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培养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为祖国培养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的合格公民的需要。
  另外,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仅需要学校发挥作用,还需要社会、家庭和中学生自身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努力探讨出除学校教育以外更全面有效的途径。
其他文献
看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深有感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也谈谈转变后进生的体会。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当然希望学生个个优秀,出类抜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要面对后进生是别无选择的事情。孔子的三千弟子,只有七十二贤人,按比例,“三好学生”只占千分之二十四,哪有子弟个个贤的?面对良莠不齐的生源状况,我采取“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的正确态度。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
期刊
在这个暑假,我找出之前看过的有关班主任管理书籍再细细品读,可以说收获颇丰。再读《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一书,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已经当了23年的班主任,但是,我对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怎样批评学生、怎样使批评更“美丽”又有了更深的体会。  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是思考该不该批评,而是该思考如何进行教育,这首先是一个价值问题,然后才是一个讲究艺术的技巧问题。  在23年的班主任工
期刊
升职!加薪!21世纪许多人的人生目标。  在社会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劳动者大呼“公平、公正”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人们内心对国家、政府以及用人单位的期望,为什么是期望?因为没有实现,至少没有绝对实现。  我们是教师。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实是士兵可以有千千万万,将军却数量有限。在这个讲求奉献的行业里,即使独占鳌头,升职也非一朝一夕之事,更何况长期奋战在一线的普通教师,升职,基本就是一
期刊
中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其他各项建设具有统领、决定作用,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对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在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大背景下,各地中小学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一、连云港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  1.在思想认识
期刊
现就我园幼儿调查结果显示,有百分之70以上的幼儿均由祖辈承担着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祖辈家长中还有部分被我们称为:“难弄家长”,他们给我们的家园合作带来了严重挑战。我们如何才能让隔代教育化弊为利呢?  一、尊重理解、赞赏孝敬祖辈家长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从过去的社会走来,经历了许多的磨难,这个时候的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子孙的孝敬和周围人的尊重,他们也想体现自己生存的价值。因此作为合作伙
期刊
这里涉及的初中思想品德课亦然:为什么需要“活”和如何去探索、创造这种“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更思想化便顿觉意义深刻。  一、探讨思想品德课的“活力源头”和“活”的规律  (一)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注意与兴趣”教学角度来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活力”。如何在政治课上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收益颇多。1.讲好开头,引起“注意”。2.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
期刊
一、引言  《爱弥儿》的作者卢梭(1712——1778)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家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是启蒙思想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通过对他所假想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教育思想。《爱弥尔》发表于17
期刊
成功有效的教学是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设计恰到好处,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精讲”意识,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练题”的任务派给学生,把“写作”的使命交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精讲就是要有重点、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讲解  在中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弄清
期刊
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与之伴随,为抢占世界教育高地,为未来培养现代化、国际化人才,教育国际化日益凸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日渐成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伟大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教育规划纲要》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时刻在总结和反思我的语文课堂。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我发现主要表现这样几种情况:有部分学生虽然遵守课堂纪律,但整节课都坐着,从来都不主动发言,“安安静静”地当听众,“心甘情愿”地当观众。举手的总这么几个人。有时,课堂安静得让人觉得如一潭死水。教师在滔滔不绝,而学生不善于教学过程的参与,数胆子很小;分组放手让学生讨论,但积极讨论者占少数,大多学生只把自己当作是旁观者;教师课前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