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语文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稻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b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改革进步、农村发展模式不断优化升级,由粗放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型、专业化、智能化的现代生产经营方式过渡,由单一性的农村发展模式向城乡一体化模式、“党建+”特色模式、全产业链模式、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等多样化发展模式转变.这一系列变化对新型农民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传播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学习应用、农村产业管理经验的接受传播,要求新一代农民具有现代科技说明文、农业新闻等的阅读能力;农村特色文化的宣传、农村产品的推广、内外交流的顺畅,要求新一代农民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良好的听力;制定农村产业生产计划、报告农村发展成果与农产品研发成果、办报墙等,要求新一代农民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而这一系列要求归根到底就是要提高新型农民的语文运用能力,以推动其适应时代的发展.其中,提升农村实用语文教学实效性是提高新型农民语文运用能力的关键.由张志增主编的《农村实用语文》(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一书,则在阐释农村实用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农村实用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从理论层面回应了新型农民语文运用能力培养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作文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拥有上万年稻作文化历史,稻作遗址数量众多,具备遗址年代最早、遗址数量最多、遗址脉络最全的显著特征.当前,保护和利用浙江省稻作文化遗址面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价值挖掘不够充分、资源整合利用不足、保护利用程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建设浙江省水稻博物馆、加快稻作科技和文化研究基地建设、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发掘与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稻文化产业品牌,深入挖掘与利用浙江省以“上山”为源头的稻作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云南省近10年(2011—2020年)已育成粳稻品种98个,根据区域试验组别和品种类型可分为中海拔常规粳稻、高海拔常规粳稻、三系杂交粳稻、两系杂交粳稻4种类型,比较分析了这4种类型高原粳稻品种的产量、抗性和米质.结果表明,育成的品种以常规粳稻为主,占比73.47%;育种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主,占比90.82%;杂交粳稻产量较常规粳稻高6.16%,中海拔常规粳稻产量较高海拔常规粳稻高6.42%,每穗实粒数增加是近年高原粳稻增产的主要因素;对稻瘟病抗性总体不足,而对白叶枯病具有较强抗性;稻米品质总体不佳,中海拔常
大力发展优质稻米产业已成为农业科研和生产的热点.影响稻米品质的因素除了品种因素、环境因素、栽培措施等外,病虫草危害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概述了病虫草危害对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卫生品质的影响.建议采用以“种苗处理+生态调控+应急防控”为核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危害、保障粮食产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
为探讨插前寄秧措施对水稻秧苗素质、产量的影响,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在16个分公司的试验田开展了水稻插前寄秧试验.结果表明,插前进行寄秧有利于缓苗、增加根量、促进早生分蘖,对产量形成有利;寄秧处理还能减少插后本田空穴少,减少了本田补苗用工量.其中,寄秧4d的处理效果最好,产量比对照(现起现插)增产7.5 kg/667 m2,净增效益48.0元/667 m2.
通过调查发现,苏北地区粳稻生产中普遍存在化学品过量施用的现象,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减肥减药技术方案.方案主要包括:⑴选用适宜品种;⑵培育长秧龄壮秧、普施“出嫁药肥”;⑶麦秸全量还田;⑷浅耕地且防基肥渗漏;⑸抢早扩行移栽;⑹通气式灌溉、高质量搁田;⑺分蘖肥减量增效、施足穗肥;⑻综合防控.采用此减投技术,在化学品投入下降28%~42%的情况下,还能保障苏北地区粳稻成穗量充足、群体质量优良、病虫草害得到有效防控,进而实现“化投大降、产量不减、防效不降、安全高质”.
垦育2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育成的长粒型粳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94.5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1.4%,米质达到国家优质3级米标准,田间表现抗倒性和抗病性强,适宜机械化栽培.202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秦皇岛市列为主推水稻品种.
杂交水稻覆膜旱作节水栽培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化肥农药投入、管理简便等特点,有提质增效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杂交水稻覆膜旱作模式在文山州的示范表现,及其在当地适宜推广应用的区域,同时总结了适应文山州地理区域性的杂交水稻覆膜旱作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以桐乡大面积应用的常规晚粳稻秀水134、秀水14和嘉6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叶龄和株距对机插常规晚粳稻产量及其构成、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叶龄的延长,有效穗数和总颖花量显著下降,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上升,结实率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0叶龄处理下机插常规粳稻产量最高(9.73 t/hm2),比3.5叶龄和4.0叶龄处理分别高5.99%和15.14%.随着密度降低,有效穗数、总颖花量及千粒重均显著下降,而每穗粒数增加不明显.14 cm株距处理下机插常规粳稻产量最高(9.34 t/hm2),比
近年,晚稻生产中后期常出现大面积叶片枯死现象,给晚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白叶枯病或药害所造成.在防治对策上首先要选用优质抗病品种如泰两优1332,科学用药,做到以防为主,早防早治,重防重治,防止药害发生.
通院332是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农大30为母本、07-15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常规粳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结实率高、抗倒伏、适应性广等特点,在吉林省水稻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大面积示范中表现优异,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