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失许久的古意正逐渐抬头,他用他的建筑为世间涂抹色彩。注重细节、创意,挖掘历史文脉、博采古今中外建筑之长,他的作品多次得到国内外市场的肯定,他领衔设计的作品曾获“2011年度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设计大奖”“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大奖”,曾被美国城市规划学会授予“2005全球最优异项目”。
他就是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方志达。
山南之梦,投入灵魂的顶尖设计
在方志达的建筑生涯里,与杭州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相遇,是人生的转折。
在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万千翠绿中,有一抹朱红总能映入游人眼帘,它就是“南方设计”。坐落于山南的核心位置,依山傍水自是惬意,然而,在方志达看来,环境清幽的山南,在改造前可并不是这副模样:老旧的仓库,脏乱而无序。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很多建设性的改造理念,来自于方志达和他的南方设计团队。
“当时我正在寻找南方设计院的办公楼,创意产业工作者需要将大量时间花在思考上,但是想找一个距离适当的办公地点并不容易。当时山南这块刚好在改造,和几位领导一起做调研时,我提出,这个区域可以做以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当时只是一个建议,但不久后,改造计划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山南创立之初,文创产业还不热,改造完毕后,南方设计成了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初方志达的设想是正确的。
在方志达看来,山南成功改造最重要的原因——不为改造而改造。“建筑师最需要做的,不是单一地把房子设计成什么样,而是通过建筑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让作品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走进南方设计自己的大楼,确实可以感受作品中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交汇,所有行政后勤类工作的办公室都在一楼服务大厅,形成一站式服务的格局,这在别的设计院可能很难看到。独具特色的创意更融入在南方设计的每一幢建筑中,例如原本的老厂房中间宽距24米,为了增加大厅采光,他们设计了玻璃顶形成中庭,引入带有典雅风格的拱廊,形成通高、明亮、大气的拱廊序列空间,实现了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
此后,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获得了“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荣腾奖”。作为一名设计师,方志达不仅在设计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还第一个提出了在山南引入金融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的捆绑。“做设计的时候,我发现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项目也会泡汤。知识本身不产生效益,好的项目需要资金支持,金融企业也需要投资好的项目。”
当时说的话得到了验证,今天的山南基金小镇实现了金融、文创企业的双力合并,方志达也带着他的团队在山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现实中并没有艺术,有的只是艺术家
艺术源于美丽的“意外”,却成了他一生不变的追求。
说起自己的建筑生涯,方志达认为有点“乌龙”。“我们那时,高一学生也可以参加高考,我尝试了。1978年,我考进了一所宁波的师范类院校,但当时觉得和我心里预期的还有差距。”1979年,方志达再次尝试,并如愿考上了浙江大学,选择了需要学画的建筑学专业。从此,他便和建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校园后,方志达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从录取时的结构专业转修建筑专业。“那时候我可是没有一点绘画基础啊!”方志达仍能回忆起当年,依靠中学时候出黑板报的一点画画经验,他开始慢慢地学习并积累。1983年,方志达本科毕业,并顺利进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开始实战操作。中国丝绸博物馆正是方志达年轻时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设计在今天看来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第一份工作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契机,“当时的社会很稀缺建筑学专业的人才,所以有很多机会让我们尝试,做了不少项目。”
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方志达的很多创意开始萌生、发酵,他不愿再安于现状。“当我的一些想法在现有平台无法表达时,我就会去寻找自己能表达的地方。”于是,方志达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南方设计雏形初具。“建筑师是很有意思的行业,我们的工作不重复,每个房子的结构、环境都不同,我们可以一直挑战。”而设计最有意思的点在于“平衡”二字,方志达说,“技术和艺术需要平衡,市场与创新需要平衡,比如服装是20%的艺术和80%的技术,汽车是80%技术和20%艺术。但对于建筑学来说,技术和艺术各占一半。”方志达开玩笑地说,其实建筑师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艺术和技术两边都要平衡。设计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常常要通宵达旦地完成一个项目,但方志达认为快乐地设计是长久坚持的基础,“好在我的太太也很理解我,在工作上给我默默的支持,我一直很感激她。”方志达笑着说。
在设计院里,院长办公室的建筑风格往往给人某种提示,走进方志达的办公室,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包容性,它们不只是单独的某种风格,当我们畅游在南方设计院的角角落落,会看到各种产品类型以及它所代表的艺术灵魂。“现实中,也许根本没有艺术,有的只是艺术家。”方志达很认同这句话,他认为作品的价值来自于观点,这也正是他一直不懈追求的。
设计理念就是我的设计梦想
方志达的设计理念有很多,而他正是为实现设计梦想而存在的。
老杭州的道路有非常多历史典故,很多人知道的庆春路,原先那有胡桐树、墙门,关于这些老街的如何表达一幢建筑的故事其实很难,“对老房子的改造,你可以全部拆掉,部分保留,或者全部保留。”方志达说,南方设计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每一种老房改造的理论适用的项目不同,所有的改造应基于研究,顺势而为。例如这栋建筑历史上最鼎盛的时候确实很漂亮,同时又有档案资料记载,那就可以复原它;有时候没有任何资料,但它曾经发生过很有趣的故事,那么可以保留下各个历史时代的断层印记;第三种,老房子很有历史价值,那就需要保留它的原状;第四种,如果老建筑不是历史保护建筑,但又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要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新功能,那么就可以结合内部功能进行整体塑造。“我们要对房子进行整体评估,再提出对某一幢房子的具体意见。同时,还要研究所有房子之间的关系,来看整体的效果。”
方志达还提出了“复合组团+创意社区”的概念,简单地说,很多创意企业往往拿了一个工厂,却不知如何利用和创造。“复合是指园区、社区里的产业生态,不仅有主业,也有学校、休闲、动漫等产业;另一个就是开放,社区应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我相信未来的园区将越来越趋向于复合与开放。”方志达说。
他对乡村有一种浓厚的特殊情节,“中华文明来源于乡村,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正不断衰落,所以我提出了‘乡村再生’的理念。”目前,很多的乡村建设仅仅局限于农家乐、民宿,在方志达看来,乡村有更多的资源有待开发,乡村景观农业、农产品……“每一块都开发好了,才是真正的好,这就是乡村再生的设想。”目前,南方设计院也正在着手这样的乡村再生项目。
今年年初,南方设计院还接到了四个省市重点项目,方志达坦言压力比较大。“建筑师的方案在不断地调整,最害怕实际效果和当初的想法有距离。但我认为花的时间越多,出来的效果越接近。”
梦想很简单也很困难,因为他的设计理念就是他的设计梦想。
他就是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方志达。
山南之梦,投入灵魂的顶尖设计
在方志达的建筑生涯里,与杭州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相遇,是人生的转折。
在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的万千翠绿中,有一抹朱红总能映入游人眼帘,它就是“南方设计”。坐落于山南的核心位置,依山傍水自是惬意,然而,在方志达看来,环境清幽的山南,在改造前可并不是这副模样:老旧的仓库,脏乱而无序。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的很多建设性的改造理念,来自于方志达和他的南方设计团队。
“当时我正在寻找南方设计院的办公楼,创意产业工作者需要将大量时间花在思考上,但是想找一个距离适当的办公地点并不容易。当时山南这块刚好在改造,和几位领导一起做调研时,我提出,这个区域可以做以设计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当时只是一个建议,但不久后,改造计划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山南创立之初,文创产业还不热,改造完毕后,南方设计成了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初方志达的设想是正确的。
在方志达看来,山南成功改造最重要的原因——不为改造而改造。“建筑师最需要做的,不是单一地把房子设计成什么样,而是通过建筑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让作品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走进南方设计自己的大楼,确实可以感受作品中情感与思想的碰撞、交汇,所有行政后勤类工作的办公室都在一楼服务大厅,形成一站式服务的格局,这在别的设计院可能很难看到。独具特色的创意更融入在南方设计的每一幢建筑中,例如原本的老厂房中间宽距24米,为了增加大厅采光,他们设计了玻璃顶形成中庭,引入带有典雅风格的拱廊,形成通高、明亮、大气的拱廊序列空间,实现了变化多端的光影效果。
此后,玉皇山南国际创意产业园获得了“中国创意产业最佳园区奖·荣腾奖”。作为一名设计师,方志达不仅在设计上有自己的看法,他还第一个提出了在山南引入金融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的捆绑。“做设计的时候,我发现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再好的项目也会泡汤。知识本身不产生效益,好的项目需要资金支持,金融企业也需要投资好的项目。”
当时说的话得到了验证,今天的山南基金小镇实现了金融、文创企业的双力合并,方志达也带着他的团队在山南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现实中并没有艺术,有的只是艺术家
艺术源于美丽的“意外”,却成了他一生不变的追求。
说起自己的建筑生涯,方志达认为有点“乌龙”。“我们那时,高一学生也可以参加高考,我尝试了。1978年,我考进了一所宁波的师范类院校,但当时觉得和我心里预期的还有差距。”1979年,方志达再次尝试,并如愿考上了浙江大学,选择了需要学画的建筑学专业。从此,他便和建筑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校园后,方志达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从录取时的结构专业转修建筑专业。“那时候我可是没有一点绘画基础啊!”方志达仍能回忆起当年,依靠中学时候出黑板报的一点画画经验,他开始慢慢地学习并积累。1983年,方志达本科毕业,并顺利进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开始实战操作。中国丝绸博物馆正是方志达年轻时的代表作品之一。“这个设计在今天看来可能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第一份工作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契机,“当时的社会很稀缺建筑学专业的人才,所以有很多机会让我们尝试,做了不少项目。”
随着知识阅历的增长,方志达的很多创意开始萌生、发酵,他不愿再安于现状。“当我的一些想法在现有平台无法表达时,我就会去寻找自己能表达的地方。”于是,方志达开启了自主创业模式,南方设计雏形初具。“建筑师是很有意思的行业,我们的工作不重复,每个房子的结构、环境都不同,我们可以一直挑战。”而设计最有意思的点在于“平衡”二字,方志达说,“技术和艺术需要平衡,市场与创新需要平衡,比如服装是20%的艺术和80%的技术,汽车是80%技术和20%艺术。但对于建筑学来说,技术和艺术各占一半。”方志达开玩笑地说,其实建筑师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因为艺术和技术两边都要平衡。设计是一项比较艰苦的工作,常常要通宵达旦地完成一个项目,但方志达认为快乐地设计是长久坚持的基础,“好在我的太太也很理解我,在工作上给我默默的支持,我一直很感激她。”方志达笑着说。
在设计院里,院长办公室的建筑风格往往给人某种提示,走进方志达的办公室,体现更多的是一种包容性,它们不只是单独的某种风格,当我们畅游在南方设计院的角角落落,会看到各种产品类型以及它所代表的艺术灵魂。“现实中,也许根本没有艺术,有的只是艺术家。”方志达很认同这句话,他认为作品的价值来自于观点,这也正是他一直不懈追求的。
设计理念就是我的设计梦想
方志达的设计理念有很多,而他正是为实现设计梦想而存在的。
老杭州的道路有非常多历史典故,很多人知道的庆春路,原先那有胡桐树、墙门,关于这些老街的如何表达一幢建筑的故事其实很难,“对老房子的改造,你可以全部拆掉,部分保留,或者全部保留。”方志达说,南方设计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每一种老房改造的理论适用的项目不同,所有的改造应基于研究,顺势而为。例如这栋建筑历史上最鼎盛的时候确实很漂亮,同时又有档案资料记载,那就可以复原它;有时候没有任何资料,但它曾经发生过很有趣的故事,那么可以保留下各个历史时代的断层印记;第三种,老房子很有历史价值,那就需要保留它的原状;第四种,如果老建筑不是历史保护建筑,但又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同时还要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新功能,那么就可以结合内部功能进行整体塑造。“我们要对房子进行整体评估,再提出对某一幢房子的具体意见。同时,还要研究所有房子之间的关系,来看整体的效果。”
方志达还提出了“复合组团+创意社区”的概念,简单地说,很多创意企业往往拿了一个工厂,却不知如何利用和创造。“复合是指园区、社区里的产业生态,不仅有主业,也有学校、休闲、动漫等产业;另一个就是开放,社区应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我相信未来的园区将越来越趋向于复合与开放。”方志达说。
他对乡村有一种浓厚的特殊情节,“中华文明来源于乡村,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正不断衰落,所以我提出了‘乡村再生’的理念。”目前,很多的乡村建设仅仅局限于农家乐、民宿,在方志达看来,乡村有更多的资源有待开发,乡村景观农业、农产品……“每一块都开发好了,才是真正的好,这就是乡村再生的设想。”目前,南方设计院也正在着手这样的乡村再生项目。
今年年初,南方设计院还接到了四个省市重点项目,方志达坦言压力比较大。“建筑师的方案在不断地调整,最害怕实际效果和当初的想法有距离。但我认为花的时间越多,出来的效果越接近。”
梦想很简单也很困难,因为他的设计理念就是他的设计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