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高职教学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现代管理模式,实现完全学分制,并规范化教学计划管理程序,从而促进高职教学计划管理工作发展。
【关键词】高职 学分制 教学计划 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78-03
学分制是在市场经济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学分制10年来,积极探索适合土建类高职特色、适应社会需要、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定期在批判和继承基础上修订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对学分制下如何完善高职教学计划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学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教学计划制订经历了统一性、参考性和自主性三个阶段。统一性阶段,教学计划由国家统一制订各校遵照执行,是一种刚性化、封闭式的单一传统模式。参考性阶段,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为参考性文件,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自行制(修)订。自主性阶段,教学计划由各高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订并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制订从单一模式到参考性向多样化转变,教学计划管理需彻底的革命才能符合各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在中职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较为短暂,对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很多高职对如何科学管理教学计划理论准备缺乏,实践中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大都局限于经验总结用于内部或局部交流,引入的一些国外管理理论对自身特色建设指导转化不强,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模式行政化,完全学分制未实现。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一些学校行政管理者始终充当发动、策划和领导的作用,管理团队结构不完整,制定程序自上而下,步骤基本都是教务处出台指导思想、制(修)订原则、各类课程学时比例与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要求等指导性文件,各系根据指导文件制订具体专业教学计划报教务处审批同意后由任课教师遵从执行,制订主要由少数管理人员完成,教学一线教师一直被认为只是执行者,学术委员会主要行驶审议权和咨询权,决策权多集中于行政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的是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悬空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等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重要性认识不足,制(修)订随意性凸显,评价缺失。一些高职开设专业调查研究不深入,获取信息不全面,对市场需求缺乏前瞻性,专业设置只因当下火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较随意,校级领导关注人才培养目标,教务处关注格式的规范和学分设置是否符合物价局批准要求,系部关注课程课时、开课学期、考试类型等,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不参与管理,出现诸多怪象:相近专业能力培养同质化,课程设置因师加减,专业毕业要求最低总学时超过3200学时,核查、询答、修订、完善等必要环节缺失,调整变化只因某个部门或某位领导的需要,没有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合理性、科学性与前瞻性无从考究,等等。
二、完善学分制下高职教学计划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现代管理模式,实现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关键是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管理,很多高职在校生人数已经超万,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管理需求现代高效管理模式。一是改变行政导向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完全学分制教学计划相对学年学时制教学计划更加灵活开放,是一种适应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动态教学计划,动态教学计划要有效实施,改革行政导向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要求树立全员参与教学计划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教授、广大师生、行政人员的作用,完善教学计划管理团队结构,加强教学计划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有敏锐洞察力、高超应变力和超凡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确实提升管理水平。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完全学分制下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尤其是学生在不同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间的转入转出导致培养模式不断变化,形成的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模式多样,教学计划管理复杂性增加,难度变大,要求教学计划管理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原有教学计划整体管理模式基础上延伸开发一系列针对学生个体的独立管理模块,研发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支持多种数据库和服务器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计划管理系统。信息化教学计划管理关键是科学制定课程编码,按专业和年级的不同,课程编码与课程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适应学生因培养模式变化所产生的教学计划管理的改变,从容应对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二)规范化教学计划管理程序。教学计划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制(修)订、执行、检查、信息反馈、评价要形成连续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管理模式。
1.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调查、讨论、编制、审议、决策等多个环节。《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高职教学计划制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必须树立多规格、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统一,各校应把教学计划的制订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学计划框架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层次、要求、特色和办学思想。(2)修业年限、学制和学分。高职教育修业年限2.5~5年,学制3年,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因专业不同设置相异,鼓励有能力的优秀学生用最少修业年限获取所需最多学分提早达到毕业要求。(3)课程结构和体系。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逐年增加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课改经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导,全面带动其他课程改革。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优势(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集成性课程体系,突出课程模块设置,各模块内容动态、相互关系明确、所占学分比例相对稳定,注重课程结构层次性、关联性、整合性和灵活性,突出知识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和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及其他个人因素进行个性化选择的需要。(4)课程设置。课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开课学期、学时与学分、考核类型、理论与实践环节安排等,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特别注意课程间的知识衔接,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广延性;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共性与个体有机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总学时应适中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教学进度。体现教学进程安排,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6)必要的说明。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编制进行补充说明。 2.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计划因素很多,如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学生个性特质、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行业新技术新方法、学校教学资源、国家政策,等等,这决定了教学计划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必须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学分制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开展大类招生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国际联合办学、优秀学生有条件转专业培养、开办第二辅修专业、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培养等多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对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定期组织评教评学、座谈会、调研等,收集并整理专家、教师、管理者、学生等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教学计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职场对岗位素质、能力、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及课程衔接知识渗透与配合关系,打破课程界限重构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门数,设计集成化课程体系。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删除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重复或滞后、老化知识点等内容,添加教学改革新成果知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服务规范等。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使更多企业参与制(修)订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用人单位需求、专业对接岗位、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三是减少毕业要求总学时。根据各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设置学时,重新确定实训、实习周学时计算标准,各专业毕业要求总学时不超过2800学时。四是设置创新学分。社会各界呼吁素质教育,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新增素质教育创新学分,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学分、职业技能学分、学术创新学分、业绩奖励学分等四个模块,其主要目的是搭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规范组织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制订好后保障其严肃执行成为关键,任何出色的教学计划如果不能实施便成一纸空文,规范组织教学计划实施才能使培养的人才达到符合社会需要这一预期目标成为可能。组织教学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聘请任课教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由开课系部负责聘请并进行资格审查和教学技能培训等,由教务处审核备案,教务处、人事组织部、督导办、系部一同组织对任课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二是编排课程表。实行网络化管理,由教务处统一分配教学资源、制定编排要求并进行网上审核,系部具体负责编排,同一门课程同一专业班级原则上不能连续安排3节以上。三是编写教学大纲。依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要求合理反映职场对人才的真实要求,量化区分不同层次土建类人才所需素质、能力、知识和技能要求。四是选用或编写教材。教材选用要求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选订,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教材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教材内容要能够反映专业前沿发展水平,能够满足课程或能力模块的目标要求。鼓励教师大力自编教材,有针对性地组织特色教材建设。五是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由系部专业教学团队负责组织进行,要求教学环节完备、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各部分内容授课时间分配合理。撰写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知识、经验、特长及个性等不同,倡导创新性教案设计。教案无论多详细也无法穷尽课堂上的所有一切情况,倡导教案适当“留白”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便教师及时补充实践中产生的灵感和教学体会。课件是传统教学手段有益补充,应注意文字、图片的合理处理。六是执行情况检查。检查工作贯穿学期始终呈常态化和制度化,全程管理与重点检查、不定期抽查与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由多部门参与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定期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保证教学计划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一是成立评价组织并不断完善评价组织结构,既有最了解社会需求的社会人士、清楚掌握国家政策和教学资源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广博课程设计知识的课程专家、最熟悉教学内容的专家教师,又有最了解学生情况的教育消费者学生自己和教师,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内设最高学术机构全程参与评价。二是制定评价标准。借鉴参考国内外高校经验,深入研究、分析、锤炼,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三是规范评价流程,自我评价、合格评价、审核评价、认证评估、社会评价“五位一体”,评价主体多元化。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内涵建设水平决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关系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教学计划管理是内涵建设的基础,创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意义深远。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昕红.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思想演变及特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8)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50);2012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罗新华(1971- ),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高职 学分制 教学计划 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C-0078-03
学分制是在市场经济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及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推行学分制10年来,积极探索适合土建类高职特色、适应社会需要、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创新教学计划管理模式,定期在批判和继承基础上修订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笔者结合学校实际,对学分制下如何完善高职教学计划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学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高校教学计划制订经历了统一性、参考性和自主性三个阶段。统一性阶段,教学计划由国家统一制订各校遵照执行,是一种刚性化、封闭式的单一传统模式。参考性阶段,国家制订的教学计划为参考性文件,各高校可根据自身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自行制(修)订。自主性阶段,教学计划由各高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订并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制订从单一模式到参考性向多样化转变,教学计划管理需彻底的革命才能符合各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在中职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历史较为短暂,对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理论研究明显不足,很多高职对如何科学管理教学计划理论准备缺乏,实践中的新方法和新思想大都局限于经验总结用于内部或局部交流,引入的一些国外管理理论对自身特色建设指导转化不强,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模式行政化,完全学分制未实现。由于长期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一些学校行政管理者始终充当发动、策划和领导的作用,管理团队结构不完整,制定程序自上而下,步骤基本都是教务处出台指导思想、制(修)订原则、各类课程学时比例与公共基础课程安排要求等指导性文件,各系根据指导文件制订具体专业教学计划报教务处审批同意后由任课教师遵从执行,制订主要由少数管理人员完成,教学一线教师一直被认为只是执行者,学术委员会主要行驶审议权和咨询权,决策权多集中于行政管理人员。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的是学年学分制管理模式,完全学分制悬空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等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严重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二)重要性认识不足,制(修)订随意性凸显,评价缺失。一些高职开设专业调查研究不深入,获取信息不全面,对市场需求缺乏前瞻性,专业设置只因当下火爆,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较随意,校级领导关注人才培养目标,教务处关注格式的规范和学分设置是否符合物价局批准要求,系部关注课程课时、开课学期、考试类型等,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在校生等不参与管理,出现诸多怪象:相近专业能力培养同质化,课程设置因师加减,专业毕业要求最低总学时超过3200学时,核查、询答、修订、完善等必要环节缺失,调整变化只因某个部门或某位领导的需要,没有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合理性、科学性与前瞻性无从考究,等等。
二、完善学分制下高职教学计划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现代管理模式,实现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关键是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管理,很多高职在校生人数已经超万,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管理需求现代高效管理模式。一是改变行政导向管理模式,制定管理办法,建设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完全学分制教学计划相对学年学时制教学计划更加灵活开放,是一种适应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动态教学计划,动态教学计划要有效实施,改革行政导向管理模式成为必然,要求树立全员参与教学计划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行业专家教授、广大师生、行政人员的作用,完善教学计划管理团队结构,加强教学计划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有敏锐洞察力、高超应变力和超凡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管理队伍,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管理办法,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确实提升管理水平。二是管理手段信息化。完全学分制下实行弹性学制和选课制,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尤其是学生在不同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间的转入转出导致培养模式不断变化,形成的学生个性化教学计划模式多样,教学计划管理复杂性增加,难度变大,要求教学计划管理必须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原有教学计划整体管理模式基础上延伸开发一系列针对学生个体的独立管理模块,研发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支持多种数据库和服务器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计划管理系统。信息化教学计划管理关键是科学制定课程编码,按专业和年级的不同,课程编码与课程之间形成一一对应关系,适应学生因培养模式变化所产生的教学计划管理的改变,从容应对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
(二)规范化教学计划管理程序。教学计划直接关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其制(修)订、执行、检查、信息反馈、评价要形成连续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管理模式。
1.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制订教学计划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调查、讨论、编制、审议、决策等多个环节。《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高职教学计划制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必须树立多规格、多样化的职业教育质量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统一,各校应把教学计划的制订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学计划框架主要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层次、要求、特色和办学思想。(2)修业年限、学制和学分。高职教育修业年限2.5~5年,学制3年,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因专业不同设置相异,鼓励有能力的优秀学生用最少修业年限获取所需最多学分提早达到毕业要求。(3)课程结构和体系。近年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逐年增加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设立专项课改经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导,全面带动其他课程改革。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优势(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集成性课程体系,突出课程模块设置,各模块内容动态、相互关系明确、所占学分比例相对稳定,注重课程结构层次性、关联性、整合性和灵活性,突出知识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和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满足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能力及其他个人因素进行个性化选择的需要。(4)课程设置。课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设置含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开课学期、学时与学分、考核类型、理论与实践环节安排等,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教师和学习时间,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要特别注意课程间的知识衔接,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广延性;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共性与个体有机结合,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课程总学时应适中不宜过多,否则影响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5)教学进度。体现教学进程安排,应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人才培养和成长规律,应合理利用教学资源。(6)必要的说明。主要是对教学计划编制进行补充说明。 2.适时修订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计划因素很多,如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学生个性特质、社会对人才要求提高、行业新技术新方法、学校教学资源、国家政策,等等,这决定了教学计划具有动态性、发展性和开放性,必须不断修订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不断探索学分制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开展大类招生按专业方向分流培养、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国际联合办学、优秀学生有条件转专业培养、开办第二辅修专业、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培养等多种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对应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学计划修订工作,定期组织评教评学、座谈会、调研等,收集并整理专家、教师、管理者、学生等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修订教学计划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根据职场对岗位素质、能力、知识与技能要求以及课程衔接知识渗透与配合关系,打破课程界限重构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门数,设计集成化课程体系。二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删除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重复或滞后、老化知识点等内容,添加教学改革新成果知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服务规范等。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使更多企业参与制(修)订教学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用人单位需求、专业对接岗位、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究式自主学习。三是减少毕业要求总学时。根据各类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设置学时,重新确定实训、实习周学时计算标准,各专业毕业要求总学时不超过2800学时。四是设置创新学分。社会各界呼吁素质教育,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新增素质教育创新学分,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学分、职业技能学分、学术创新学分、业绩奖励学分等四个模块,其主要目的是搭建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规范组织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制订好后保障其严肃执行成为关键,任何出色的教学计划如果不能实施便成一纸空文,规范组织教学计划实施才能使培养的人才达到符合社会需要这一预期目标成为可能。组织教学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一是聘请任课教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由开课系部负责聘请并进行资格审查和教学技能培训等,由教务处审核备案,教务处、人事组织部、督导办、系部一同组织对任课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评价和考核。二是编排课程表。实行网络化管理,由教务处统一分配教学资源、制定编排要求并进行网上审核,系部具体负责编排,同一门课程同一专业班级原则上不能连续安排3节以上。三是编写教学大纲。依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要求合理反映职场对人才的真实要求,量化区分不同层次土建类人才所需素质、能力、知识和技能要求。四是选用或编写教材。教材选用要求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选订,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精品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教材以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教材内容要能够反映专业前沿发展水平,能够满足课程或能力模块的目标要求。鼓励教师大力自编教材,有针对性地组织特色教材建设。五是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由系部专业教学团队负责组织进行,要求教学环节完备、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各部分内容授课时间分配合理。撰写教案是教师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知识、经验、特长及个性等不同,倡导创新性教案设计。教案无论多详细也无法穷尽课堂上的所有一切情况,倡导教案适当“留白”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便教师及时补充实践中产生的灵感和教学体会。课件是传统教学手段有益补充,应注意文字、图片的合理处理。六是执行情况检查。检查工作贯穿学期始终呈常态化和制度化,全程管理与重点检查、不定期抽查与定期专项检查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由多部门参与方式进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定期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管理质量。
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保证教学计划质量,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学计划评价体系。一是成立评价组织并不断完善评价组织结构,既有最了解社会需求的社会人士、清楚掌握国家政策和教学资源的行政管理人员、具有广博课程设计知识的课程专家、最熟悉教学内容的专家教师,又有最了解学生情况的教育消费者学生自己和教师,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内设最高学术机构全程参与评价。二是制定评价标准。借鉴参考国内外高校经验,深入研究、分析、锤炼,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三是规范评价流程,自我评价、合格评价、审核评价、认证评估、社会评价“五位一体”,评价主体多元化。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阶段,内涵建设水平决定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关系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教学计划管理是内涵建设的基础,创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计划管理模式意义深远。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昕红.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思想演变及特征[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8)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50);2012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
【作者简介】罗新华(1971- ),女,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