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k1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经济给金融业带来了行业革新,在现有的背景之下,金融管理模式也面临全新的改革。本文立足于网络经济以及金融管理等现状,围绕其在当下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短板,并且充分结合实际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参考建议,以期为金融管理的创新与进步带来实质性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网络经济;金融管理;模式研究
  引言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渗透和影响到了各行各业,给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当前在金融行业,互联网给金融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经济下,固然我们已经取得了比较客观的发展成果,但是其中的问题也在持续涌现。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相关的管理与制度层面的相对滞后给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风险。因此,在网络经济下,加强金融管理是无法避免的时代课题,需要予以重视。
  一、网络经济概述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互联网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几十年间,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当今的生活。它的蓬勃发展不仅催生了许多新型行业,拉动了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而且也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模式。同样在金融业方面,互联网的融入为金融业带来两次较大的行业创新局面。第一个阶段是电子银行与网上银行的诞生与形成。这种方式直接缩短了客户与银行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主要在便捷方面予以了较大的行业革新。第二个阶段是在云计算、社交网络、信息技术的全面进步。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走进了人们视野,开启真正的电子支付时代。这种方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整合银行资源,使得人们的支付更为安全与便捷,同时社交平台的发展典型如微信,也开始融入了金融支付的功能。短短几年间,这些技术不仅仅止步于支付与购物。随后网络金融理财也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借贷方面。这些内容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考模式。
  二、网络经济背景下优化金融管理模式的短板与不足
  1.现有的管理与监督制度相对滞后
  当前,网络经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进步,在每一个时期都有新兴事物产生。这些新的事物是人们在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也为金融管理模式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关于机遇,主要是在其背后的经济促进价值方面,人们总在想方设法打破更多的时间、空间等条件上的阻碍与壁垒。可以看到这些不断涌现的新事物,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新的发展平台,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现今的电子支付业务,给人们的支付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安全保障。但是,在关于挑战方面,出现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尤其是在金融借贷方面,由于其管理与监督方面的法律规定不够及时与明确,出现了利用法律与制度的漏洞,通过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秩序的代价来谋取非法利益。比较典型的案例便是面向大学生的网络贷款业务,由于大学生在相关的领域认识不够充分,面对网络上的虚假宣传以及诱惑,难以具有相应的分辨能力,从而沦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而法律具有天然的滞后性缺陷,在过去我国的社会发展变化速度远不及当下社会这般快速与彻底,因而其自身的缺陷在以往时候没有特别深刻的体现与表征。现在的环境则不然,由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环境的变化速度加快,我们在面对这些新的事物时,不能够完全依照过去的经验来考虑相关的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因此在面对当下不断涌现的新问题,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完善。
  2.网络经济安全有待保障
  对于目前的市场经济来说,商业竞争有很大成分上来说是关于信息的竞争。这种对于信息的需求也促进了相关的信息收集业务。但是这些业务有的是合法的,有的却是非法的,非法的信息收集行为背后是大量的个人与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伤害。这便是网络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安全的保障。首先,信息安全是金融安全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目前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网购与网络平台的理财,个人的信息很容易被第三方平台收集,如果相关的信息适用监督与管理没有及时跟进予以保障,便极易给公民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甚至严重的还会带来经济损失。其次,支付安全是必要条件。对于金融业来说,人们对于支付安全是极为重视的,人们的需求给技术提出了一定的提升需求,但如果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不到位,则很容易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在近几年的诈骗案件中,频频可见有相关的技术以比较权威的平台账号或者名义给消费者发送诈骗链接或者二维码,这便是支付安全受到挑战最为典型的例子,至今这样的情况也未能予以完全排除。
  3.相关的人才队伍培养未能跟进
  在人才缺口方面,主要是两种不同领域的行业面临这一局面。一是对于金融业的管理岗位;二是对于从事公共行政事务管理的金融方面的行政管理岗位。对于前者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日新月异的行业进步,人才的缺口问题便日益凸显。未来的金融管理竞争主要需要面向技术层面和发展方向的判断方面。这两方面决定着行业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相应的管理层也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作为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兼具前瞻性,对于市场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预见性,才能够提前把握机遇,并且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占领市场先机。对于后者而言,主要是对于监督管理人员,他们重在维护市场秩序与金融业的稳定发展,給国家和社会创造更为有利的秩序保障。因此在目前的发展中,信息技术的更迭速度不断提高,对于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在相关的管理措施的制定与出台方便,如果管理者对于市场行为理解以及判断不够准确,可能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矫枉过正的局面,结果虽然表面上维护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但是实际上却极有可能阻碍并限制一些比较先进的理念进步,进而在无形之中阻碍或者放缓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革新,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是弊大于利的。
  三、网络经济背景下优化金融管理模式的措施探究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给金融管理模式带来了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前提是具有比较权威与明确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执法人员或者司法部门在处理解决纠纷时,能够找到切实可行也具有明确参考性的法律规定。相关的决策者在制定这些规定的时候,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在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一些市场准入规定细则,相关的业务开展设置,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对于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予以较为前瞻地考虑,提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尽量全面地考虑规划到位。同时对于一些退出的要求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明确要求,因为金融业对于民生的影响极为重大,在管理过程中要防止出现中途撤资转移的情况。二是在监督方面。主要涉及对于管理这一层面的事项。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运用到的是公权力,公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如果缺少相应的监管与约束,则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对于金融管理方面也容易滋生腐败。为此,需要对于管理者本身这一群体做好后续的监督工作,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也予以完善和落实。   2.提高网络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是一项永恒的话题,互联网在发展,其安全问题就需要持续重视。尤其是对于金融管理方面,对于一些较大的金融机构或者第三方平台组织,网络安全关系到社会秩序的稳定,关系到个人与组织的生活与生产。并且随着我国电子支付业务的不断普及,个人与组织在生活中已经开始习惯于依赖电子支付。这种方便快捷的支付渠道背后,需要强大的安全保障技术来予以支撑。尽管當前我国在宏观上尚未出现过信息安全问题,但是从局部的范围来看,依然有着源源不断信息泄露或者网络平台遭受攻击的情况。当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功能与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势必需要考虑到相关的保障机制是否与这些技术的进步相一致,否则这些新事物极易面临打击与挑战,在推行过程中,不仅仅会浪费前期投入的时间与成本,而且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人们对于金融管理的信心。使得人们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造成后续的进步工作进展与推行速度缓慢。这显然是不利于整体社会的进步的。人们长期对于一项事物建立起来的信任,往往会因为一件事而丧失对其的发展信心,进而产生排斥心理。这一点是金融业在管理模式的进步上需要重点考虑的事项。
  3.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
  互联网带来了崭新的信息技术,给金融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变革,同样金融管理模式也需要借助技术力量予以改进。需要认识到的是,这方面在人才需求的体现方面,面临的空缺其实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这方面的人才需要具有基本的专业金融知识,懂得基本的金融管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为此,在相关的人才队伍培养方面,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在专业的技术人才方面,在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方面,相关的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以当下的社会需求为导向,密切联系实际的人才缺口企业进行联合培养。这样既能够减少人才自身在成长过程中的时间成本,避免在毕业之后进行二次学习的局面,也能够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明确性的改进方向。如此才能够为互联网经济之下的金融管理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与发展动力。
  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面对新兴事物时,一方面要做好相关的引领工作,充分看到新兴事物的优势,以及准确判断其对于实践的重要推动点;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配套的监督与服务工作,以防止有人会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利用管理制度与监督机制的漏洞去非法牟利或者伤害公民合法权益、损害公共秩序。为此,加速对于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的完善,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围绕重难点推进金融管理模式良心进步。
  参考文献:
  [1]唐远航.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2):23.
  [2]国家齐,李明朝,国兵.试分析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管理模式[J].商,2016(17):185.
  [3]崔鸿雁.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监管制度思想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动车组制动系统对列车的安全行驶具有重要影响,论文系统介绍了动车组的制动控制系统、供风系统及基础制动装置。  关键词:动车组;制动控制系统;供风系统;制动装置  1.引言  动车组制动系统由制动控制系统、供风系统、基础制动装置三大部分组成。制动系统采用复合制动方式,单元内优先利用再生制动,当再生制动不足时由空气制动进行补充,从而降低制动盘和闸片的磨耗。列车干轨、平直轨道紧急制动距离要求如表1所
期刊
摘要:因为气田开采活动的逐步深入,增加了很多的低产以及低压井。低产低压井没有较强的携液能力,井底以及井筒存在的积液,对于低层产生的回压会有所加大,并对生产能力产生限制,最后完全压死气层,导致关井。其中,应用柱塞气举,进而解决其中存在的积液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进展及运用做出了进一步探究,详细分析了柱塞气举的特征、柱塞气举排水采气技术的进展以及应用。  关键词:柱塞气举;排水采气;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这使得我国的工程项目的相关建设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针对于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最为主要的部分就是土木工程。本文以下将简单阐述我国目前土木工程当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以及难题,并根据此来探讨一定的对策,帮助进一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可以有效的保障到人们的安全。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难题;对策  针对我国目前来说,项目的施工其主要并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带动国内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由此对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污染。基于此种情况,在当前机械设计制造中提出绿色设计理念,希望能够通过绿色设计理念的融入,能够促进机械设计制造更好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引入绿色设计理念的价值和优势展开分析,然后探讨绿色设计理念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绿色设计理念;价值;优势
期刊
摘要: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率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證。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铸魂之本、实践之基、动力之源,切实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上下功夫,推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
期刊
摘要:作为我国现代化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筑材料自身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整体质量是否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环境下,新型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特别是新型建筑对我国环保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加大研究新型材料的力度,将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的有效措施逐一解决,使新型材料具有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充分发挥到节能建筑中。在有效提高我国建筑水平的
期刊
摘要:园林建设质量是城市发展状况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加强园林施工质量管控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园林施工过程中,受技术水平、工程成本、设计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园林工程质量并不高。这就需要全面掌握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对策,以保障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管理对策  近年来,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于园林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
期刊
摘要:课程教学作为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职业素质的主要环节,结合岗位任职资格标准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不断规范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现状和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重要性,并对建筑工程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实践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的改革,有效实现课堂教学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为社会输
期刊
摘要:电路故障检修方案,作为衡量维修电工职能素养的重要标准,在宏观上也是促进国家电力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自动化电气技术、机械设备不断多元化、复杂化发展趋势下,对维修电工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只有具备精湛的技术与科学的人方法才可确保及时解决电路故障,本文主要对其检修方法和检修技术进行了全面探析,以期为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性保障。  关键词:电工电路;故障检修;维修方式;维修技术  一、电工电路
期刊
摘要: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建设中,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属于十分关键的部分,对于行业整体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在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上都表现出较多的问题,相关研究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首先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做出简单的概述,然后围绕精密加工技术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精密加工;虚拟制造;焊接技术  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发展相对较晚,整体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