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受,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物教学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物 数学教学 选择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学生对教师口述的内容兴趣不大。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因此教学中,认识和利用好实物,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快乐而简单。
一、实物教学的益处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实物演示情境恰恰相反,它直观性强,具体可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首先,实物可以让学生触摸、把玩、拿捏、观察、感受、堆积、创造和使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物体,是课堂上用来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实物,而不是存在脑海中的一个抽象概念。
其次,将实物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遵循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原则。对于学生来说,大自然永远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构成了一个广阔而生动的课堂,而实物则是大自然在课堂中直接的回归。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增强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并乐于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
二、实物教具的选择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形象、鲜明、生动的事物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时,应合适地选择实物。
1.趣味性。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旦学生具有自觉探求问题根源的内心意愿,他们就会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思维潜能得到充分呈现,敢于自由地想、大胆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实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选择:
(1)通过观看实物,达到教学内容直观化。这些主要用于应用题、图形题等题型。可通过一些手段来达成目的:
①看一看,让学生在观看中吸引注意力,增加兴趣。美丽的图片、东西总能吸引我们的目光,这已经成功了第一步。如在教学图形时,带一个球、魔方等,学生们都特别想深入了解。
②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错误中成长。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时候,看似“平均分”非常简单,而由于“平均分”概念比较抽象,且第一次接触,在理解上非常困难。但通过小朋友自己动手分一分,就能很快地理解“平均分”的真正含义了。
③演一演,让学生在体验中帮助理解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对数的认识处于抽象阶段。如有个一年级学生,当老师问他“5+2=?”时,他半天没计算出来。当老师左手拿起5支粉笔,右手拿起2支粉笔,让他回答时,他便能正确说出答案。这说明,利用实物演一演,有利于建立起具体形象的数的概念。
(2)欣赏轻松美妙的歌曲及歌谣,不仅能稳定学生的情绪,调节课堂节奏,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学内容的记忆。这些方法一般可用于一些枯燥的计算题。如在学习9+5的计算时,配上切面包歌的曲调,把它改编成:“面包5,切一刀,变成1和4,送掉1留下4,最后一共是14!”配上动作,使得枯燥的分与合计算变得非常有趣,学生学得意犹未尽!
2.目的性。当然,在保证实物趣味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实物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原则进行选择。实物的应用是为了服务于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所以既要有娱乐性,又要有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进行,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和他们要掌握的重点。
三、实物运用的注意点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每节课需要哪些教具,要做到胸有成竹,并且摆放有序;不易操作的教具还要课前演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
2.勤于变换种类和方法。“即使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烦。”在准备和利用实物时,需不断地变换种类,创造新的演示方法,让学生每次都感到新奇。
3.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实物的运用应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助于掌握知识。演示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不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具身上。教具不要过早展示,展示完毕立即收起,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避免过场操作。实物的运用是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如果简单地呈示给学生,会导致学生应付了事,达不到想运用的目的。要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实物与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目的。
因此,实物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对实物选择恰当、利用得法,就可以使之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物 数学教学 选择应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学生对教师口述的内容兴趣不大。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因此教学中,认识和利用好实物,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快乐而简单。
一、实物教学的益处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实物演示情境恰恰相反,它直观性强,具体可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验证间接知识,形成明确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节省教学时间。
首先,实物可以让学生触摸、把玩、拿捏、观察、感受、堆积、创造和使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物体,是课堂上用来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实物,而不是存在脑海中的一个抽象概念。
其次,将实物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遵循了“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化原则。对于学生来说,大自然永远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构成了一个广阔而生动的课堂,而实物则是大自然在课堂中直接的回归。它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进一步使他们增强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并乐于在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
二、实物教具的选择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形象、鲜明、生动的事物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因此教学时,应合适地选择实物。
1.趣味性。 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和资源,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并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一旦学生具有自觉探求问题根源的内心意愿,他们就会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思维潜能得到充分呈现,敢于自由地想、大胆地说,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实物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选择:
(1)通过观看实物,达到教学内容直观化。这些主要用于应用题、图形题等题型。可通过一些手段来达成目的:
①看一看,让学生在观看中吸引注意力,增加兴趣。美丽的图片、东西总能吸引我们的目光,这已经成功了第一步。如在教学图形时,带一个球、魔方等,学生们都特别想深入了解。
②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错误中成长。如在教学“平均分”的时候,看似“平均分”非常简单,而由于“平均分”概念比较抽象,且第一次接触,在理解上非常困难。但通过小朋友自己动手分一分,就能很快地理解“平均分”的真正含义了。
③演一演,让学生在体验中帮助理解意思。低年级的学生,对数的认识处于抽象阶段。如有个一年级学生,当老师问他“5+2=?”时,他半天没计算出来。当老师左手拿起5支粉笔,右手拿起2支粉笔,让他回答时,他便能正确说出答案。这说明,利用实物演一演,有利于建立起具体形象的数的概念。
(2)欣赏轻松美妙的歌曲及歌谣,不仅能稳定学生的情绪,调节课堂节奏,渲染和烘托教学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学内容的记忆。这些方法一般可用于一些枯燥的计算题。如在学习9+5的计算时,配上切面包歌的曲调,把它改编成:“面包5,切一刀,变成1和4,送掉1留下4,最后一共是14!”配上动作,使得枯燥的分与合计算变得非常有趣,学生学得意犹未尽!
2.目的性。当然,在保证实物趣味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实物是为教学服务的”这一原则进行选择。实物的应用是为了服务于有计划、有目的的课堂,所以既要有娱乐性,又要有目的性。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进行,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你的教学内容和他们要掌握的重点。
三、实物运用的注意点
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每节课需要哪些教具,要做到胸有成竹,并且摆放有序;不易操作的教具还要课前演示,以免影响课堂教学。
2.勤于变换种类和方法。“即使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烦。”在准备和利用实物时,需不断地变换种类,创造新的演示方法,让学生每次都感到新奇。
3.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实物的运用应能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助于掌握知识。演示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意图,不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具身上。教具不要过早展示,展示完毕立即收起,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避免过场操作。实物的运用是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如果简单地呈示给学生,会导致学生应付了事,达不到想运用的目的。要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实物与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目的。
因此,实物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对实物选择恰当、利用得法,就可以使之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