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藏传佛教虽然和藏族社会及文化密切相连,但它自身作为一种宗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变化。藏传佛教僧人作为佛、法、僧三宝中的一宝,是佛教不可或缺而又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纵观现在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僧人纷纷还俗,研究这其中的缘由和所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值得探讨问题。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僧人 还俗
一、德格县更庆寺及其周边寺院概况
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上游。德格县境有康巴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祖寺:藏区噶举派祖寺八帮寺,该寺创建于1179年,有分寺200多座,为德格土司第一家庙;有康区萨迦派祖寺更庆寺,创建于1448年,辖7座分寺;康区宁玛派祖寺竹庆寺,创建于1685年,辖分寺200余座,是格萨尔王藏戏的发祥地;康区格鲁派祖寺更沙寺,创建于1654年,辖分寺10余座;康区苯波派祖寺丁青寺,创建于618年;有康区著名的五所五明佛学院;是甘孜州18县里寺庙最多的地方,达到57座;在这里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德格印经院。
二、德格县境内寺院的结构与僧人分工
(一)寺庙结构。在德格,各教派寺庙均建有政教管理系统,由各类职事僧侣分工负责全寺僧侣的管理。各寺庙政教组织职事人员多少依寺庙大小,僧侣多少而定。
寺庙规模大,僧侣较多的寺院,如八邦寺、竹庆寺、更庆寺、登青寺等分为母寺、子寺2大部分。母寺含大殿、坐经院、印经院、扎巴学校几部分;子寺主要指母寺所辖各地区寺院。大寺统称为“大招”,由一至数名活佛任大招最高行政首领。大招之下,母寺设“中院”(又称“扎仓”)1~3个不等,中院由活佛、堪布或公選的名望喇嘛主持管理。中院之下,依据僧侣原籍区域划分若干个“小院”(又称“孔村”),每一小院由众僧推选孔桑一名主持管理。
(二)僧人分工。在寺院政教管理系统任职的僧侣,属寺院上层人物,由活佛、堪布、相子、孔桑、格古、翁泽、充本、扎巴职事人员组成,个别寺院增设“索拉”、“会首”等职事僧侣。
职事僧侣分工情况为:活佛为寺院最高权威,负责管理全部职事僧侣;堪布专司教务,部分寺院的堪布兼寺院财务;相子(又称“管家”)主管寺院财产、经济活动或专任活佛私人财产管家,相子之下配根吧(出纳)、根察(统筹计划)等执事喇嘛;孔桑负责1个孔村的行政事务管理;格古(又称“铁棒喇嘛”)负责监督、检查教规寺法执行情况并惩处违戒僧侣,同时负责寺院武装和军事活动的管理;翁泽负责召集僧侣领头诵经并主持念经仪式;充本(又称“捏把”)负责寺院的商务、高利贷经营管理,部分寺院充本兼理寺院财务;扎巴(又称“曲结”)负责降神、占卜决疑等教务活动。
三、僧侣还俗的现象以及成因
僧侣与寺院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且也已经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依旧抵挡不住僧人还俗这个趋势。
(一)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僧人生活与修行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僧人们都能安心的修行。但是现在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冲击了僧人在藏区社会中固有的崇高社会地位;虽然寺院也允许僧人外出念经,以此使寺院和僧侣能在社会中广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让僧人能够从中得到相应的报酬,但现实是:现在这样已经无法满足僧侣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所以僧人们的很多时间精力都忙于挣钱养活自己或提高经济水平,导致忽略了佛法的修习。学习经书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又辛苦的过程,很多僧侣吃不了苦,很容易就放弃。再加上互联网、手机等的广泛使用,让僧侣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大的世界,年轻的僧侣们很多都禁不住诱惑。
(二)寺院管理松散。在前文笔者已经记录了寺院的结构以及僧侣各自的分工,它们都已经非常完善,制度也非常的严厉。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所得知:德格县境内各教派大都以“圆满具足比丘戒253条戒律”为内容,立条不许杀生、斗殴、赌博、奸淫、抢劫等。明令僧侣恪守教规寺法,诚恳学经。寺院中铁棒喇嘛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检查教规寺法执行情况并惩处违戒僧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对僧侣的管理已大不如前,大多寺院除了僧侣与女人有染会被开除外,其他很多戒律即使犯了也很难执行。久而久之,寺院管理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松散,对僧侣的规戒自然变得成效甚微。
四、僧人还俗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一)寺院的制度要结合现代化。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生存就要使得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寺院不能以过去的经验来管理现在的僧人,制度的设立要结合现代化,要与时俱进。比如现在有些寺院能够做到不但不禁止僧侣上网、玩手机,反而在所辖区的佛学院中设立了电脑课、外语课等。很多僧人之所以会触犯寺规,最后选择还俗,往往都是因为寺院管理不近人情,僧侣又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但是一旦把这些事情合理化,反而能够降低他们的欲望,让他们感受到这些东西和平时学习的经书一样平常,把寺院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而不是把它们完全的分隔开来。这样他们也能够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把时间合理化,把制度执行的有效率。
(二)僧人自身要加强宗教职业道德、提升佛学理论素养。目前有很多关于僧侣的负面新闻,这不仅使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大打折扣,也从侧面反映了僧侣宗教职业道德不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在寺院不好好修习所造成的。僧人在藏传佛教的地位很崇高,即便他们佛学理论素养不高,依旧可以得到人们极高的尊重,这也就使得他们无法调伏好自己的心态,得过且过,忽略了自己最主要的责任。
关于僧侣还俗最好的应对之策且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佛学理论素养,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以及更注重对他们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够改善僧人还俗的情况,也能够整体提高现有僧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嘎·达瓦才仁.《藏区现代化过程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中国藏学]2007
[2] 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M]2015
作者简介:降拥巴姆(1993/3/25--),女,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宗教学-藏传佛教
项目务必保留:(本项目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X2019SP228)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僧人 还俗
一、德格县更庆寺及其周边寺院概况
德格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东与甘孜县毗邻,南与白玉县相接,西与西藏江达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石渠县接壤,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上游。德格县境有康巴藏传佛教五大教派的祖寺:藏区噶举派祖寺八帮寺,该寺创建于1179年,有分寺200多座,为德格土司第一家庙;有康区萨迦派祖寺更庆寺,创建于1448年,辖7座分寺;康区宁玛派祖寺竹庆寺,创建于1685年,辖分寺200余座,是格萨尔王藏戏的发祥地;康区格鲁派祖寺更沙寺,创建于1654年,辖分寺10余座;康区苯波派祖寺丁青寺,创建于618年;有康区著名的五所五明佛学院;是甘孜州18县里寺庙最多的地方,达到57座;在这里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德格印经院。
二、德格县境内寺院的结构与僧人分工
(一)寺庙结构。在德格,各教派寺庙均建有政教管理系统,由各类职事僧侣分工负责全寺僧侣的管理。各寺庙政教组织职事人员多少依寺庙大小,僧侣多少而定。
寺庙规模大,僧侣较多的寺院,如八邦寺、竹庆寺、更庆寺、登青寺等分为母寺、子寺2大部分。母寺含大殿、坐经院、印经院、扎巴学校几部分;子寺主要指母寺所辖各地区寺院。大寺统称为“大招”,由一至数名活佛任大招最高行政首领。大招之下,母寺设“中院”(又称“扎仓”)1~3个不等,中院由活佛、堪布或公選的名望喇嘛主持管理。中院之下,依据僧侣原籍区域划分若干个“小院”(又称“孔村”),每一小院由众僧推选孔桑一名主持管理。
(二)僧人分工。在寺院政教管理系统任职的僧侣,属寺院上层人物,由活佛、堪布、相子、孔桑、格古、翁泽、充本、扎巴职事人员组成,个别寺院增设“索拉”、“会首”等职事僧侣。
职事僧侣分工情况为:活佛为寺院最高权威,负责管理全部职事僧侣;堪布专司教务,部分寺院的堪布兼寺院财务;相子(又称“管家”)主管寺院财产、经济活动或专任活佛私人财产管家,相子之下配根吧(出纳)、根察(统筹计划)等执事喇嘛;孔桑负责1个孔村的行政事务管理;格古(又称“铁棒喇嘛”)负责监督、检查教规寺法执行情况并惩处违戒僧侣,同时负责寺院武装和军事活动的管理;翁泽负责召集僧侣领头诵经并主持念经仪式;充本(又称“捏把”)负责寺院的商务、高利贷经营管理,部分寺院充本兼理寺院财务;扎巴(又称“曲结”)负责降神、占卜决疑等教务活动。
三、僧侣还俗的现象以及成因
僧侣与寺院的关系紧密相连,而且也已经进入规范化和制度化,但是依旧抵挡不住僧人还俗这个趋势。
(一)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僧人生活与修行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闭塞,僧人们都能安心的修行。但是现在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冲击了僧人在藏区社会中固有的崇高社会地位;虽然寺院也允许僧人外出念经,以此使寺院和僧侣能在社会中广泛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让僧人能够从中得到相应的报酬,但现实是:现在这样已经无法满足僧侣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所以僧人们的很多时间精力都忙于挣钱养活自己或提高经济水平,导致忽略了佛法的修习。学习经书本身就是一个漫长而又辛苦的过程,很多僧侣吃不了苦,很容易就放弃。再加上互联网、手机等的广泛使用,让僧侣们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大的世界,年轻的僧侣们很多都禁不住诱惑。
(二)寺院管理松散。在前文笔者已经记录了寺院的结构以及僧侣各自的分工,它们都已经非常完善,制度也非常的严厉。根据笔者的调查了解所得知:德格县境内各教派大都以“圆满具足比丘戒253条戒律”为内容,立条不许杀生、斗殴、赌博、奸淫、抢劫等。明令僧侣恪守教规寺法,诚恳学经。寺院中铁棒喇嘛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检查教规寺法执行情况并惩处违戒僧侣。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对僧侣的管理已大不如前,大多寺院除了僧侣与女人有染会被开除外,其他很多戒律即使犯了也很难执行。久而久之,寺院管理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松散,对僧侣的规戒自然变得成效甚微。
四、僧人还俗现象的对策与建议
(一)寺院的制度要结合现代化。社会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生存就要使得自己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寺院不能以过去的经验来管理现在的僧人,制度的设立要结合现代化,要与时俱进。比如现在有些寺院能够做到不但不禁止僧侣上网、玩手机,反而在所辖区的佛学院中设立了电脑课、外语课等。很多僧人之所以会触犯寺规,最后选择还俗,往往都是因为寺院管理不近人情,僧侣又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但是一旦把这些事情合理化,反而能够降低他们的欲望,让他们感受到这些东西和平时学习的经书一样平常,把寺院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而不是把它们完全的分隔开来。这样他们也能够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把时间合理化,把制度执行的有效率。
(二)僧人自身要加强宗教职业道德、提升佛学理论素养。目前有很多关于僧侣的负面新闻,这不仅使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大打折扣,也从侧面反映了僧侣宗教职业道德不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在寺院不好好修习所造成的。僧人在藏传佛教的地位很崇高,即便他们佛学理论素养不高,依旧可以得到人们极高的尊重,这也就使得他们无法调伏好自己的心态,得过且过,忽略了自己最主要的责任。
关于僧侣还俗最好的应对之策且最重要的就是:提升佛学理论素养,提高对他们的要求以及更注重对他们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够改善僧人还俗的情况,也能够整体提高现有僧人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嘎·达瓦才仁.《藏区现代化过程中宗教世俗化的趋势》[中国藏学]2007
[2] 李安宅.《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M]2015
作者简介:降拥巴姆(1993/3/25--),女,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宗教学-藏传佛教
项目务必保留:(本项目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编号:CX2019SP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