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奋斗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珍贵精神财富,始终激励中华儿女不惧艰难、肩负使命、奋力拼搏。新时代赋予奋斗精神更多的意义,它不仅是激发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驱动力,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要遵循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加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养成,搭建奋斗精神培育的网络平台,从而实现大学生奋斗精神“认知”与“践行”的统一。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097-02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提到“奋斗”一词,无论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抑或是“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2],都表明奋斗精神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精神标志之一,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争做奋斗者的表率,更要积极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
一、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处在新时代的利好大环境中,大学生应敢于追梦、勇于圆梦,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肩负起使命。因此,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需求
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必备的精神品质之一,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将奋斗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他强调,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3]。人生价值是坚定心中理想信念并不懈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本身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大学生目前正处于人生的“拔节育穗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也存在认知局限、实践经验不足、看待问题理想化等短板。这些特点导致他们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若受到不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弯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将对其日后的人生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只有明确奋斗目标,并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奋斗中,大学生才能找到昂扬向上的状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如今,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国民生活幸福感也普遍提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仍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需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应牢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4]。这一重要论述也表明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应勇担时代责任与使命,传承奋斗传统、歷练奋斗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即培养他们坚定理想、敢于担当的品质,让他们从内心将家国奋斗理想与个人奋斗目标相融合,引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
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不是把奋斗精神简单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和内心世界,而是在遵循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前提下,让大学生领悟和认同奋斗精神,并通过实践升华成对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的自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一)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遇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基础上创造的,而不是在选定条件下,也不是自己随心所欲创造的 [5]。”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必须要契合当下的社会历史条件,遵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青年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征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们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6]。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全球化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更应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接过砥砺奋斗的接力棒。同样,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总结、进步、提升的动态过程。
(二)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不仅是奋斗精神的培育对象,还是奋斗精神的承载主体。大学生奋斗精神要达到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的培育效果,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大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也涉世未深、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价值观塑造阶段。尤其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便捷的背景下,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养成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心思浮躁、好高骛远等不良习惯。所以,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价值观教育,培育新时代奋斗精神,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等特点,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弘扬奋斗精神。比如可以通过打造优秀文化新媒体、开拓网络思政新阵地等方式,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增添奋斗精神培育活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奋斗精神蕴含的时代内涵及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奋斗精神,并积极投身奋斗的实践当中去 [7]。要通过筑牢思想的教育引导、加强实践的培育养成、搭建培育的网络平台等路径,提升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实效。
(一)筑牢奋斗精神培育的思想认知
“知识观念是思想结构中的基础系统” [8]。在个体精神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认知是前提,它对个体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取向起着先导作用。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筑牢奋斗精神的正确思想认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故教师应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奋斗精神元素,阐明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和重要意义。高校还可以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校风校史教育等相关选修课程,给奋斗精神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次,高校要抓好辅导员日常思想教育管理这条重要阵线。作为大学生成长路上接触最多、交流最深的大朋友和引路人,辅导员可以将奋斗精神培育融入日常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中。比如制定有针对性、学生参与度高的特色主题班会,讲好有关奋斗精神的故事、树立大学生身边的奋斗典型人物,让学生在这些奋斗故事中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把握人生发展的机遇。
(二)加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养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奋斗精神形成于长期实践中并将继续指导新的实践 [9]。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面对个性鲜明、自主性强的大学生群体,奋斗精神的培育不仅要筑牢思想阵地,还要加强实践养成环节、主动创新形式。鼓励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多方位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体会奋斗精神、历练奋斗本领。第一,开展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以名家诵读、文艺会演、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带领学生从感观和心灵上正面感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蕴含的奋斗基因。第二,以奋斗精神解读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学习奋斗榜样、时代楷模活动。第三,组织师生在暑假期间前往贫困山区、边远地区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近距离感受社会发展与发扬奋斗精神的内在联系。
(三)搭建奋斗精神培育的网络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已逐步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力军。面对复杂的信息传播途径及多变的社会舆论环境,“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务必要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时代感、鲜活力和吸引力”。
首先,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易班等网络平台,设置有关奋斗精神的宣传栏目。要树立“内容为王”的意识,结合大学生特性和时代特征,从大学生现实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提取时事热点中有关奋斗精神的要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奋斗基因、发掘模范人物事跡中的奋斗品质,将其融入奋斗精神宣传栏目,通过微课堂、创意短视频、知识竞答等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方式,增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引导大学生养成努力奋斗的优良作风。其次,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鼓励大学生创作与奋斗故事有关的文化作品,如征文、微电影、创意海报等,将优秀作品在校园内或网络平台上进行展播,提升大学生践行奋斗精神的主动性。最后,开展优秀新媒体管理员、优秀新媒体平台、优秀新媒体原创作品等评选活动,对获奖人员及平台进行表彰,推动平台建设实效。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弘扬践行奋斗精神,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答好时代问卷的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大学生应当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02).
[2]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9-04-30)[2019-06-10].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htm.
[3]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习近平.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5-05(02).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6] 邱菁芳. 把握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三重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1):38.
[7] 李科.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特点和规律[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02):66.
[8] 赵言舟. 思想学[M].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77.
[9] 游敏惠,覃优军,何晗.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2.
(责任编辑:胡甜甜)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10-0097-02
习近平同志曾多次提到“奋斗”一词,无论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1],抑或是“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2],都表明奋斗精神已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精神标志之一,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争做奋斗者的表率,更要积极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
一、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处在新时代的利好大环境中,大学生应敢于追梦、勇于圆梦,接过时代的接力棒,肩负起使命。因此,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需求
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必备的精神品质之一,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将奋斗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他强调,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3]。人生价值是坚定心中理想信念并不懈奋斗出来的,而奋斗本身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大学生目前正处于人生的“拔节育穗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也存在认知局限、实践经验不足、看待问题理想化等短板。这些特点导致他们极易受外部环境影响,若受到不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偏差,甚至走弯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观将对其日后的人生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只有明确奋斗目标,并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奋斗中,大学生才能找到昂扬向上的状态,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
如今,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国民生活幸福感也普遍提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安于现状、止步不前,仍面临着风险和挑战,需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应牢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4]。这一重要论述也表明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青年群体,大学生应勇担时代责任与使命,传承奋斗传统、歷练奋斗本领、发扬奋斗精神,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即培养他们坚定理想、敢于担当的品质,让他们从内心将家国奋斗理想与个人奋斗目标相融合,引领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智慧和贡献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
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不是把奋斗精神简单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和内心世界,而是在遵循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规律前提下,让大学生领悟和认同奋斗精神,并通过实践升华成对弘扬和践行奋斗精神的自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一)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遇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基础上创造的,而不是在选定条件下,也不是自己随心所欲创造的 [5]。”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必须要契合当下的社会历史条件,遵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青年大学生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征程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不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们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6]。当前,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全球化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更应立足大局、审时度势,接过砥砺奋斗的接力棒。同样,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也是一个随着社会发展而总结、进步、提升的动态过程。
(二)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不仅是奋斗精神的培育对象,还是奋斗精神的承载主体。大学生奋斗精神要达到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的培育效果,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
大学生群体具有明显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观念新颖,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也涉世未深、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价值观塑造阶段。尤其在当今网络飞速发展、信息获取渠道多样便捷的背景下,大学生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养成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心思浮躁、好高骛远等不良习惯。所以,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的价值观教育,培育新时代奋斗精神,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等特点,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正能量、弘扬奋斗精神。比如可以通过打造优秀文化新媒体、开拓网络思政新阵地等方式,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增添奋斗精神培育活力。
三、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路径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即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奋斗精神蕴含的时代内涵及重要意义,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奋斗精神,并积极投身奋斗的实践当中去 [7]。要通过筑牢思想的教育引导、加强实践的培育养成、搭建培育的网络平台等路径,提升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培育实效。
(一)筑牢奋斗精神培育的思想认知
“知识观念是思想结构中的基础系统” [8]。在个体精神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认知是前提,它对个体的情感意志和行为取向起着先导作用。因此,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筑牢奋斗精神的正确思想认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故教师应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理论教学中融入奋斗精神元素,阐明奋斗精神的内涵实质和重要意义。高校还可以开设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校风校史教育等相关选修课程,给奋斗精神注入更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次,高校要抓好辅导员日常思想教育管理这条重要阵线。作为大学生成长路上接触最多、交流最深的大朋友和引路人,辅导员可以将奋斗精神培育融入日常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中。比如制定有针对性、学生参与度高的特色主题班会,讲好有关奋斗精神的故事、树立大学生身边的奋斗典型人物,让学生在这些奋斗故事中找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白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把握人生发展的机遇。
(二)加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实践养成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奋斗精神形成于长期实践中并将继续指导新的实践 [9]。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面对个性鲜明、自主性强的大学生群体,奋斗精神的培育不仅要筑牢思想阵地,还要加强实践养成环节、主动创新形式。鼓励大学生走出“象牙塔”,多方位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在实践中体会奋斗精神、历练奋斗本领。第一,开展有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以名家诵读、文艺会演、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带领学生从感观和心灵上正面感受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蕴含的奋斗基因。第二,以奋斗精神解读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学习奋斗榜样、时代楷模活动。第三,组织师生在暑假期间前往贫困山区、边远地区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近距离感受社会发展与发扬奋斗精神的内在联系。
(三)搭建奋斗精神培育的网络平台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已逐步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力军。面对复杂的信息传播途径及多变的社会舆论环境,“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务必要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增强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时代感、鲜活力和吸引力”。
首先,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易班等网络平台,设置有关奋斗精神的宣传栏目。要树立“内容为王”的意识,结合大学生特性和时代特征,从大学生现实需求出发,精心设计。提取时事热点中有关奋斗精神的要素、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奋斗基因、发掘模范人物事跡中的奋斗品质,将其融入奋斗精神宣传栏目,通过微课堂、创意短视频、知识竞答等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方式,增强奋斗精神培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引导大学生养成努力奋斗的优良作风。其次,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感,鼓励大学生创作与奋斗故事有关的文化作品,如征文、微电影、创意海报等,将优秀作品在校园内或网络平台上进行展播,提升大学生践行奋斗精神的主动性。最后,开展优秀新媒体管理员、优秀新媒体平台、优秀新媒体原创作品等评选活动,对获奖人员及平台进行表彰,推动平台建设实效。
四、结语
总之,新时代大学生弘扬践行奋斗精神,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是答好时代问卷的青春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大学生应当自觉将小我融入大我,奋发有为,甘于奉献,在奋斗中书写青春华章。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02).
[2]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 (2019-04-30)[2019-06-10].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2019-04/30/c_1124440193.htm.
[3]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习近平.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3-05-05(02).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6] 邱菁芳. 把握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三重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论述研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1):38.
[7] 李科.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特点和规律[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02):66.
[8] 赵言舟. 思想学[M]. 北京:海潮出版社,1998:77.
[9] 游敏惠,覃优军,何晗. 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12.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