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阅读的培养非常重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要从小养成。小学低段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阅读;注重学生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诵读的作用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从识字阶段向阅读阶段过度,加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1 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1.2 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1.3 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2.1 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2 开展讨论。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2.3 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如在学习《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重诵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3.1 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A、初读课文,整体感受。B、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C、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3.2 读书要注重实效。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读书时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a、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b、读的训练保证全体学生的参加,使人人会读、愿读,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激励手段的使用。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说话、交际、写作等综合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格外重视说话练习。
4.1 课堂训练。本学期的教材中,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的目的出发,安排了相当一部分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的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另外,文中有一些优美的插图也被我用来作为说话的辅助内容。教给学生有序观察及表达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只要是合理的,就可以“百花齐放”。
4.2 拓展训练。说话的训练的设计只有靠近学生的智力“最近发展区”,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加快。如学习《早操》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文中结构相似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想想:“谁起得早,怎么来怎么去(动作),在哪里做操”?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的“作品”相当精彩。如有的学生说道:小马儿,起得早,奔来奔去,在草原上做操;老爷爷,起得早,走来走去,在公园里做操。诸如此类的仿写片段还有很多。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
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说的时候,其目的不仅是在字词句的训练与运用上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说的勇气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感。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教育学家们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朱永新教授也认为阅读是解决素质教育问题最好的路径。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
【关键词】阅读;注重学生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诵读的作用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从识字阶段向阅读阶段过度,加强这一阶段小学生的阅读指导有利于养成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积极性。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情感的参与
情感与认识关系密切,人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认识发展了情感,情感也充实认识的内容,并激发认识的活动,成为动情因素。小学语文教学中充满了情感,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1.1 情境激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体会文中的情感。如在学习《画》这一课时,我出示这幅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这课时,通过观看冬天精美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并激发他们观察周围世界的兴趣。
1.2 朗读动情。学生的情感是在具体而清晰的想象和具体而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读文可以品评角色,体验真情,感受美好,读中促思,使一个个字化作活生生的形象再现于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入境入情。《小小的船》是一首文质兼美的儿歌,在对儿歌的整体感受中,学生对月亮的整体形象有了这样的感受,他们认为月亮就像一艘小小的船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有了这样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感受,真正地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1.3 情理统一。一节课中,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加深。如《梅花》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感受到梅花的美丽,而当这种情感上升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就会由爱梅花的外表进而热爱它那不畏风霜的品格,感受到梅花精神的可贵,继而产生对人的百折不挠品格的初步感悟。这才是情感的升华,只有这样,才达到了情与理的统一。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习应该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并导致积极行为,创造一个新期望的未来。”这句话强调了“会学”才是提高素质的关键。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2.1 独立学习。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读读、画画、想想,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有这样一句话“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在理解“慢慢”一词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小矿泉水瓶(并装满一定的水)、若干个玻璃跳珠,让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模仿乌鸦的动作,同时结合课文前面提高过的“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动脑,并且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慢慢”一词,然后,还要再进行抽象思维理解乌鸦最后能喝到水的原因,解决“瓶子很高,瓶口很小,里边的水又少”的问题。这样的设计,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教给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方法。
2.2 开展讨论。讨论应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学生互学的过程。学生自学准备后,同时进行讨论和辩论,在认知的活动中,发展了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进行再实践,再学习,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2.3 鼓励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所以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重点词上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进行分类,共性及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应当可组织学生讨论解决。个别问题课后解决或个别解决。如在学习《家》这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美读诗句,然后,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朗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其中,共性的问题是“为什么祖国是我们的家”?这一共性的问题也正是文章的重难点所在。对提出问题的孩子我提出了褒奖,并让学生们一起动脑解决问题。这样,问题来源于学生,再由学生自主解决,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质疑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理解课文,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诵读的作用
小语课程标准指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重诵读就是强调以读为本。低年级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能单靠理性分析来解决问题,但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地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3.1 读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应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读准字音,再在读中揣摩语音,培养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和课文的内涵。如在每一课的学习中,我基本上都要经过以下环节:A、初读课文,整体感受。B、细读课文,感悟理解。这个理解包括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内涵。C、美读课文,感悟情感。由此可见,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读书活动,因此,我总是在指导学生把书读顺、读得有感情上下功夫,摈弃了繁琐分析,在多读、熟读中体会词语含义,感悟思想感情。读是综合分析,它体现了语文的学习规律和特点。
3.2 读书要注重实效。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或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实效。因此在读书时我时刻注意以下几点:a、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兴趣点易转移,因此读书的形式尽量追求多样化。如初读课文时的听读、自读,理解课文时的指读、轻声读、范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分角色读、配乐读、比赛读。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对读书保持着盎然的兴趣。b、读的训练保证全体学生的参加,使人人会读、愿读,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激励手段的使用。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语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就是要形成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说话、交际、写作等综合能力,丰富语言的积累。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格外重视说话练习。
4.1 课堂训练。本学期的教材中,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的目的出发,安排了相当一部分口语交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的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另外,文中有一些优美的插图也被我用来作为说话的辅助内容。教给学生有序观察及表达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只要是合理的,就可以“百花齐放”。
4.2 拓展训练。说话的训练的设计只有靠近学生的智力“最近发展区”,才能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进程加快。如学习《早操》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仿照文中结构相似的几个自然段,让学生想想:“谁起得早,怎么来怎么去(动作),在哪里做操”?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学生的“作品”相当精彩。如有的学生说道:小马儿,起得早,奔来奔去,在草原上做操;老爷爷,起得早,走来走去,在公园里做操。诸如此类的仿写片段还有很多。在仿写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语言,学会了表达方法,并学会了关注周围的事物。
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说的时候,其目的不仅是在字词句的训练与运用上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说的勇气和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爱学习的情感。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教育学家们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朱永新教授也认为阅读是解决素质教育问题最好的路径。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