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148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32011北华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二科(吉林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32
  
  下肢骨骨折较多见,易发生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关节损伤或严重软组织损伤,使用内固定较困难。现就我院骨外科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148例下肢骨骨折采用多功能外固定架不同术式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48例,均为外伤性下肢骨骨折。男93例,女55例;年龄21~72岁,平均36.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82例,闭合性骨折66例;骨折呈粉碎型49例,螺旋型37例,短斜面型28例,横断型21例,长斜型13例;合并关节损伤23例。
  骨折复位+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彻底请创,处理皮肤软组织损伤,给予骨折复位,按文献方法进行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每日在钢针皮肤进出口处用75%酒精消毒,伤口暴露,保持干燥,经常检查固定钢针有无松动,早期功能训练。其中粉碎型9例,螺旋型8例,短斜面型15例,横断型20例,长斜型4例。开放性骨折25例,闭合性骨折31例;合并关节损伤2例。
  骨折复位+拉力螺丝钉内固定+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即在骨折复位后不稳定的情况下,再加上拉力螺丝钉内固定,防止骨折片相互滑动的趋势。其中粉碎型骨折15例,螺旋型骨折15例,短斜面型骨折7例,横断型骨折1例,长斜型骨折7例;开放性骨折27例,闭合性骨折18例;合并关节损伤3例。
  骨折复位+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二次植骨术或关节置换术:即在骨折较为复杂,严重的骨缺损以及关节损伤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情况下,先进行骨折复位+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术,待软组织创面愈合再行二次植骨术或关节置换术。其中粉碎型骨折25例,螺旋型骨折14例,短斜面型骨折6例,长斜型骨折2例;合并关节损伤18例;合并小腿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28例;合并股骨干肌肉损伤12例。开放性骨折30例,闭合性骨折17例。
  观察方法:出院后每隔1个月门诊随访1次,观察是否有针道感染、针道松动、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骨折再移位、关节活动受限、神经血管损伤,关节、肌肉挛缩等。本组18例中,15例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
  
  結 果
  
  针道感染3例,发生率2.0%,可能钢针与皮肤间有较大张力、针周围皮肤污染等原因引起。经合理应用抗生素,保持皮肤清洁,同时减少肢体活动,症状好转。慢性骨髓炎5例,发生率3.4%,可能因软组织损伤严重,创面污染严重,感染不宜控制或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经治疗好转。针道松动2例,发生率1.4%,其主要原因是插入钢针不当,以及老年人骨质疏松,只要注意操作技术和个体差异,可以减少针道松动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发生率2.0%,可能与未能及时调节使用动力性连接杆、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有关。
  
  讨 论
  
  下肢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具有外伤严重、创口面积大、骨折粉碎、污染严重、组织遭受挫裂伤等特点。而且胫骨的营养血管是由胫骨干上1/3后外侧穿入,在致密骨内行一段距离后进入骨髓腔,胫骨干中、下段骨折时,营养血管易受伤,导致下骨折段供血不足,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所以在治疗中必须正确评估骨折后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因为软组织不仅对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痂形成起着重要的生物学调节作用,而且在骨折整复、维持复位和防止畸形等方面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下肢骨骨折一般骨性愈合期较长,长时间的石膏托外固定,对胯、膝、踝关节的功能必然造成影响。另外,由于肌肉萎缩和患肢负重等因素,固定期可能发生骨折移位。因此,对不稳定骨折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者日渐增多,一般常用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但加压钢板的压力不易控制,压力过大有可能造成骨折端压迫坏死,反而影响骨痂生长;坚强的钢板内固定可使骨的生理应力消失,骨皮质可因而萎缩变薄,拆除钢板后易发生再骨折。另外,特别是在有严重皮肤损伤的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清创后缝合常因牵拉过紧造成缺血、坏死或感染,因此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以减少骨折的并发症,促使患肢的早日康复。
  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是在骨折上下段皮肤健康部位插入固定钉连接外固定器,具有手术损伤小,无须剥离骨膜,对局部软组织不造成压迫,便于术后伤口的观察和处理,可及时调整骨折的对位、对线,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等优点。本组使用的是多功能外固定架,具备以上优点。对于长斜型骨折、螺旋型骨折及部分粉碎型骨折,本组采用局部性拉力螺丝钉内固定与骨外固定架联合使用,即用最小程度的骨折片剥离,取得更合理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并保护它们的血液供应和促进的愈合。
  对于骨折较为复杂,尤其是严重的骨缺损以及关节损伤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者下,先进行污染创口的清创、挫裂伤的软组织修复等,简单的骨折复位+单侧外固定架固定术,以恢复功能位。待软组织创面愈合再行二次植骨术或关节置换术。减少了髓内感染的机会,缩短了软组织创面愈合的时间,减少了复杂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笔者认为,多功能外固定器是治疗下肢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其他文献
734200甘肃临泽县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3例,经置换2~3次最短在5天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8例,意识障碍恢复8~15天,
期刊
712000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09    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其病因多种多样,其发生与心室复极异常有关。凡可引起或增加心室复极延迟及不均一的原因均可引起。大致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LQT两大类。现将我科2004年7月~2008年8月诊治成功的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伴发尖端扭转型室
期刊
734000甘肃张掖市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5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胺碘酮早期静脉与口服同时给药,静脉与口服并用3天后,口服开始起效时,停用静脉胺碘酮,完成从静脉到口服的平稳过渡,4周后通过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心功能分级确定疗效。
期刊
716000陕西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C型臂在PICC置管的应用及观察。方法:选择14例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常规方法穿刺置管,C型臂引导确定导管位置,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入右心房处。结果:14例患者无1例发生堵管现象。结论:经C型臂引导放置PICC导管,导管放置位置确定,可有效防止导管堵塞的发生。  关键词 C型臂引导 PICC导管置入 临床
期刊
457000河南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为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3天有效率为4%,7天有效率为64%,无效率为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1)。结论:重组人
期刊
523845广东东莞市长安医院    摘 要 目的:讨探酚妥拉明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并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研究,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再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腹部皮下注射,1次/日,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显著。结论:酚妥拉明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肺心病并心衰
期刊
733000甘肃武威市医院神经内科    摘 要 目的:探讨卒中后癫痫的原因、发作类型与部位的关系。方法:对63例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卒中后痫性发作,病灶主要位于脑叶,占所有患者的81%,基底节区少见,仅占10.5%,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多见,占80.7%。结论:卒中后痫性发作与卒中类型、病灶部位有关,且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为主。  关键词
期刊
727500陕西富县人民医院内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2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8年6月按照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5~51岁;2例有病前肠道急性感染史,1例有强迫症病史。  诊断标准:①以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为主诉,伴有神经官能症状;②一
期刊
355100福建霞浦县医院感染科    摘 要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重度黄疸病例的治疗观察,探讨糖皮激素的疗效。方法:将54例急黄肝重度黄疸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在肝炎灵、西利宾胺、促肝细胞生长素等保肝,丹参制剂改善循环、维生素K1支持等保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氟米松2~5mg/日静脉滴注,并定时复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当总胆红素<171μmol/L时,氟米松开始减量,总胆红素
期刊
474150河南邓州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摘 要 目的:探讨单纯性阑尾炎术中切除的改进方法。方法:术中找到阑尾后,在其根部无血管区戳小洞,用弯止血钳在小洞一侧夹阑尾系膜,第2把在另一侧阑尾欲结扎处压痕迹,再向尖端移动0.5cm夹着阑尾,紧靠阑尾处横断系膜。結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成功率均理想,犹于常规疗法。结论:采用两钳法切除阑尾简易、快捷、奏效,术后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 阑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