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和逐淤通经之效.本研究初步探讨大黄对化疗药导致的大鼠肠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机 构】
:
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石家庄市井陉县中医院妇产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050000,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050000,石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具有泻热通便、凉血解毒和逐淤通经之效.本研究初步探讨大黄对化疗药导致的大鼠肠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患者,女,50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15年,再发4 d"入院.查体未见异常.腹部CT示胰腺体积缩小,胰管扩张明显,胰管内有不规则强化.MRCP:胰管囊状扩张.形态不规则,呈憩室样改变,腔内可见充盈缺损、囊实性改变(图1).超声内镜:胃体中上段外压性隆起,十二指肠乳头开口较大,内见较多白色黏液,胰腺头、体、尾部不规则低回声团,壁内见多个乳头样突起。
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最主要、效果最肯定的于段,但术后不可避免会发生新的粘连,即“越手术越粘连”。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少或避免传统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医源性创伤和合并症,引起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关注,并已应用于治疗肠粘连梗阻。笔者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75例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腹腔镜在该领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lymphocytic thyroiditis,LT)是以甲状腺组织中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甲状腺炎症~([1]).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本研究对LT合并PTC与单纯的LT、PTC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LT合并PTC的影像学特点,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32岁.于2003年6月因胰岛细胞瘤在外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因门静脉损伤,切取脾静脉行门静脉修补术.2008年3月起反复出现黑便,间隔2-4周,每次量约1000 ml,在外院多次行上消化道钡餐X线造影和胃镜检查均未发现病变部位。
患者男,14岁,出生即发现骶尾部正中一尾巴样赘生物,约小拇指般大小,质较软,无活动功能,此后该肿物缓慢增长,于2009年1月13日入住我院治疗.无家族史.入院查体显示发育良好,脊柱四肢功能正常。
患者男,62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咳嗽、咳少量白黏痰1个月就诊,症状以晨起及夜间为主,活动后轻度气喘。无明显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及痰中带血丝现象。既往体健。查体,营养一般,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胸廓对称,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左肺呼吸音偏低,腹平软,腹部未及明显包块。
胆管癌恶性度高,对目前常规的放化疗不敏感,且在临床上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目前除了外科治疗外,寻找有效的化疗药物也是胆管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鉴于此,本实验研究双氢青蒿素联合奥曲肽对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的可能机制。
患者男,42岁.因下腹疼痛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3 d,急诊以阑尾炎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感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无黑便、无尿急尿痛,在村卫生所输"抗菌素"1周后未见好转。
患者女,40岁,已婚,因"发现右乳包块、乳头溢血2月"入院,查体:右乳扪及一大小约7.0cm×7.0cm包块,活动性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质硬,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轻度压痛,无侵及皮肤表现。
患者,女,22岁.既往有进食后腹部饱胀不适感,15 d前进食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绞痛,伴腰背部放射痛及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吐后腹痛稍减轻.曾在市内某医院住院治疗,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提示十二指肠水平段钡剂通过受阻,CT和MBI检查无法确定病变性质,疑诊为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梗阻症状时可缓解.查体:腹平软,上腹部可扪及5 cm×5 cm包块,质韧,光滑,轻压痛,可随体位活动,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