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女孩李思琳 抱着小熊进耶鲁

来源 :高中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695304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到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offer后,18岁的李思琳抱着自己的玩具小熊,像以前一样对它说:“咱们去耶鲁吧!”末了,又补充了一句——“这次是真的!”
  4岁学钢琴,10岁推出首张原创童谣专辑《幸福》,11岁举家北上学习作曲,13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作曲系,18岁被耶鲁大学录取……这个女孩的人生总是令人艳羡的,而她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自己的选择。
  用音乐诠释的无限可能
  李思琳虽然出生于音乐世家,但父母觉得学音乐太苦,并未有意培养她。4岁时,李思琳主动提出要学钢琴。妈妈说:“学钢琴很累,你要学就得保证坚持下去。”李思琳说:“没问题,我能坚持的!”
  在钢琴方面展露出天赋后,李思琳又突发奇想要学作曲。家里现在还保存着她5岁时的第一张“作品”,瞎画的五线谱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妞妞作曲”。
  10岁时,李思琳已经拿了不少钢琴比赛的奖,还曾与理查德·克莱德曼同台演奏,出了第一张专辑,在她的家乡广州也成了小明星。
  那一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作曲系一届只招6个人,李思琳过关斩将,以第一名的成绩胜出。面试时,老师问她:“你是个小明星了,学了作曲就会很忙很累,没有时间打扮自己,怎么办?”当时13岁的李思琳说:“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实自己的脑袋!”
  读了中国最好的音乐高中,李思琳又决定要出国留学,而且不学音乐专业。她觉得,生活还有无限可能,不必把自己局限在一条路上。
  妈妈得知她的想法后对她说:“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不会给你找中介,也不会给你报班,你要自己学英语,申请文书也要自己写,而且必须拿到全奖。”
  于是,她开始自己准备SAT和托福考试。中国学生考SAT,一般都选占优势的数学、物理、化学三科,李思琳却选了数学、美国历史和日语。美国历史全靠自己读书,她不仅看了考试推荐的辅导书和大纲,还把厚厚两大本《美国人民》啃了好几遍;日语也是她自学的,结果考得不错。
  在参加耶鲁大学的面试时,别人和面试官一般都只聊45分钟到1个小时,她却不知不觉就聊了两个多小时。聊起自己喜欢的霍桑的《红字》时,面试官问她:“你读英文原版时,是读得很快,还是读得很慢?”李思琳说:“读得很慢,我不具备读得很快的能力,而且我想精读。”
  “后来一想,才觉得自己特别傻,别的学生肯定会说读得快,证明自己的英文阅读能力很强。”李思琳笑着说。
  像阿甘一样的大智若愚
  在父母和旁人眼里,李思琳一直都是个有点“傻气”的女孩。她想的事情很少,从来不会失眠,每天用各种语言对小熊说悄悄话,语速总是像打机关枪一样,她最具标志性的就是没心没肺的笑声。
  李思琳把自己比成电影《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正是这股“傻”劲儿,使得她抛弃了许多杂念,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我是大智若愚嘛。”李思琳说。
  她也会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滑冰、游泳、打羽毛球,第一次见面爱猜别人是什么星座,但是她倒不太喜欢逛街和打扮自己。“美不是化妆化出来的,奥黛丽·赫本那种经典的打扮才叫美。”李思琳说。
  李思琳已经陆陆续续读了几十本原版文学作品。她从小就对学语言“发烧”,能流利地说英式和美式英语,还自学了日语、德语。六年级时,父亲给她买了一本中文版的《傲慢与偏见》,李思琳看完以后,就强烈要求买一本英文版的。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看见她的房间里有个笔记本,还以为是新的,结果一翻开,发现里面记的全是她在《傲慢与偏见》里不懂的生词。
  她常常被同学嘲笑“没有童年”,被妈妈评价为“老气横秋”,但她也大爱BBC的《福尔摩斯》《傲慢与偏见》《远大前程》《简·爱》,还追了六季的美剧《绯闻女孩》。
  未来要做一个“多面手”
  “最先想当钢琴家,学了作曲想当作曲家,出了专辑后又想当歌星,现在读人文类的专业,又想做个跨界的人。”李思琳说,她想做一个“多面手”,一个能学会玩的人。
  她的偶像也都是这样的人:最喜欢的演员娜塔莉·波特曼,同时也是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的高才生;亚历山大·鲍罗丁是个化学家,却写了那么多厉害的交响曲;还有她认识的一个作曲家,同时也是东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李思琳说。
  李思琳第一次去耶鲁大学,就被学校多元的文化氛围吸引了。两次去美国参加比赛,她觉得普林斯顿的校园虽然美,但所有建筑都是统一的哥特风格,不够多元,而且音乐部“小得可怕”;哈佛虽然学术气氛浓厚,但和大草坪、红墙总有种距离感。而一走进耶鲁大学的校园,“就有种磁场相吸的感觉,有学术,有娱乐,有生活,是一个可以吸引各种各样的人的地方。每个人走在路上,脸上的表情给人的感觉都特别好。”她在耶鲁买了一堆钥匙扣、水杯、鼠标垫,还给自己寄了一张明信片,在上面写道:“这就是你的目标,你要努力哦!”
  她18岁的人生,已经比同龄人丰富了很多。每次出国参加比赛,她和妈妈都会趁这个机会一起自助游,去接触不同的风土人情。暑假在欧洲比赛时,李思琳和妈妈玩了3个多星期,自己坐火车、搭地铁、订住处,逛大街小巷。在法国,她鼓起勇气向不懂英语的法国人问路;在美国,半夜下错站,又把包丢在了火车上,英语不好的妈妈都差点哭出来了,李思琳给工作人员打电话交涉,顺利解决了问题。
  “这些经历和在学校里的学习不同,也是一种历练。创作是一辈子的,你的作品能不能感人,与自己的阅历有关。”李思琳说:“艺术家一开始比的是技术,到后来比的是内涵,不然只是一个匠人。我反感那些形式化的音乐,多读一些书,接触到不同的社会文化,对自己的创作很有帮助。”
  2008年的暑假,李思琳去刚刚遭遇地震的北川、都江堰慰问演出,在那里写了一部钢琴独奏曲《向死而生》,后来,她带着这部作品在美国拿了奖,又在奥地利的音乐节上演出。
  “现在我还不想把自己绑得太死,想去多尝试不同的事情,还想把我的音乐和公益事业结合在一起。”对于未来,李思琳还没有太多考虑,“小时候的梦想,像当医生、消防员都只是一个标题,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
其他文献
很久以前,朴素是种美德,只爱学习不爱打扮的女孩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于是,女孩子们在那样的纯真年代里乖乖长大,穿着肥大的校服、梳着简单的马尾,偶尔翻出书包里的小镜子照一下也觉得臭美的确是件不合时宜的事情。  现在呢?课间拿出手机自拍几张萌照,刷刷微博晒晒心情早都成了校园时尚达人们的必修课,但是这些和香港超人气博主——刚刚初中毕业的Zoe Suen相比,简直太入门级。说到时尚博主,你印象中的她们是什么
期刊
时常关注流行趋势的你如果细心留意,你会发现,无论你打开任何一本时尚杂志翻看时下最流行服饰,都会赫然地看见小时候妈妈穿过的连衣裙竟成了这一季的主角,或者是你高中时代常穿的衬衫,都成为各大magazine热荐的best buy。也许,它们早已经被遗忘或者被压在岁月的箱底。于是,在你翻箱倒柜的同时,决定不再轻易抛弃那些其实还很新但只是暂时感觉过时的衣服,以复古的名义,再次赋予它们时尚的定义。  事实上,
期刊
行走江湖,若不练就一手绝活儿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从江湖来的。正所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说的就是《百变大咖秀》。“一起百变摇摇,摇摇摇摇。百变大咖秀,秒杀全宇宙的秀。”这简直是2013年最红的神曲之一了。玩腻了超女快男的小把戏,芒果台把魔爪伸向了艺人界。如果你以为只有草根才有一夜蹿红的美遇,那你就out了,现在流行的是明星摇身变成大明星!  《百变大咖秀》一经播出就赚足了观众的眼球。主持人何炅的
期刊
你听说过英文“Gap Year”吗?在当今欧美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中,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间隔年”,也称“空档年”。具体而言就是指暂时中断学业,用一段较长的时间走出家门和校门,旅行、打工,或者参加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目的在于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一段宝贵经历。  多数人会选择把间隔年放在高中毕业与升入大学之间,或者在大学毕业与工作之间。只要条件成熟,暂停大学课业去
期刊
在这个光怪陆离又人才济济的大世界里,随便揪出来一个小年轻就能够另类得让你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大多都患有间歇性某某综合症。什么叫间歇性综合症呢?比如间歇性强迫症、间歇性选择症、间歇性失语症、间歇性大脑空白症、间歇性抑郁症、间歇性购物刹不住症等等等等。  当然,这些个阶段性综合症都是我闲来无事时总结出来的。虽说没什么医学依据,但你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多多少少患有那么一两个间歇性异类病症。  我很负责任地说,
期刊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天赋来得很容易,毕竟它们与生俱来,而选择则颇为不易。一不小心,你可能会被天赋所诱惑,这可能会损害到你所作出的选择。  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夏天总是在德州祖父母的农场中度过。我帮忙修理风车,为牛接种疫苗,也做其他家务。每天下午,我们都会看肥皂剧,尤其是《我们的岁月》。我的祖父母参加了一个房车俱乐部,那是一群驾驶拖挂型房车的人们,他们结伴游遍美国和加拿大。每隔
期刊
奋斗,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件很具体的事情。实实在在地去做能做的事,哪怕只是编筐洗碗,只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会有往更高处走的可能。  彼德的故事在成都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原名罗宗华的他,原是四川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子,半句英语也不会,在他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西餐”这个词儿。然而,在短短的10年里,他居然脱胎换骨,变成了另一个人。如今的他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在成都和北京开了4家西餐馆,顾客
期刊
时至今日,时尚早已不仅仅是GUUCI、CHNEL、LOUIS VUTTON这些奢侈品的天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运用到当今时尚圈。人们终于开始收回视野,关注自己本土的时尚元素。且不说众多中国女星多次在巴黎时装周上的行头如何,光网络上被曝光的汉服系列照和在国外街头穿戴汉服的奇女子,再到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卡通版中国汉代的服饰在不知不觉中已被人们追捧得火热。其实,追溯起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应该是在汉
期刊
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绽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我认识某大学中文系的一位女老师惠子,她是我无话不说的朋友。惠子曾说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绽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惠子家有一盆向日葵,为了求证她说的话的真实性,我特地去观察了向日葵的生长。书本上说,向日葵是向着太阳转的,没有太阳,向日葵是不会绽放的。可是,惠子家
期刊
长沙爱心坚守14年的“报亭爷爷”蔡宗义去世后,许多读者包括附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市民,甚至许多毕业后在外地读书的大学生,都自发前往悼念,在老人的报刊亭前摆上一束束鲜花,贴满留念的纸条,诉说着对老人的不舍和悼念。  一个普通的报亭老人,平凡到不少常来报刊亭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但他的骤然离世,却引来那么多人的哀思和悼念,老人身上有什么魔力,得到这么多非亲非故的市民,尤其得到许多青少年的喜爱?  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