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如何能在歌曲当中充分的展现自己,再现作品的精美则是每个歌者所追求的意境。
一、在演唱中怎样才能做到气息的自然流动
许多孩子在学习声乐中,声音发直,发硬,很难让气息流动起来,甚至有些孩子故意在腹中让声音震动,这样达到的效果则是出来的声更做作。一首歌曲,一部作品它会让歌者享受无与伦比的美,那就让学生在移动中歌唱,在轻盈舞姿中歌唱,于是我便跟着老师在做优美的舞动中,有如飞上蓝天白云之上,一向声音直直发出来的我感到了声音的起伏,气息的流动。我们在上声乐课时,在发声时,没必要拘谨地站在钢琴旁练声,可以自然的摆动双臂,还可以慢慢的行走,这样我们唱出的歌,发出的声,便有气息的自然流动。
二、如何用气息支撑歌曲中的高音
在初学歌曲《黄水谣》的过程中,气息不连贯,破音的现像很多。在演唱第四乐句“奔腾叫啸如虎狼”,“奔”字唱出的音不但做不到圆润,更达不到气息与情绪的饱满,常常到了“奔”字就会破音,老师急,我也急,使演唱技能走入屏境,而且每到唱这首歌,我都会感到恐惧,后来有幸在2010年10月我听到了苏联对彼得堡音乐学院76岁声乐教授“达瓦诺夫·安娜”的大师课,她是这样指导我们的:当唱到高音时,你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向下蹲,在形像些,你可以让自己的腰部向合仰,也就是音往上走,力往下坐。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会圆润饱满。我们每个学员都试着用这个方法练作品中的高间部分,果然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高音区域努力做到身体向下,这样就能做到气息向上流动,力量却在腰腹中弹出。气息的调控是处理歌曲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在《黄水谣》结尾部分“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亲人骨肉分离,不能团聚,这种痛苦如何用气息调控出来,我是这样做的,在妻离后面偷换一口气,这样出来的子散不但气息做到了饱满,而且整个痛苦无奈悲愤的感觉从声音中表达出来。
三、挖掘作品的音乐背景,会促进歌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每部作品都有它的创作背景,挖掘作品的音乐背景,会让歌者更好的演艺作品,情感会把握的更恰到好处,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准《黄水谣》是革命民族气概的产物,抗战时期,忻口会战失败,不久山西沦陷,冼星海在回国时深感民族危在旦夕,我国民众正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国土。他坚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民族的中流砥柱。1939年她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便创作了《黄水谣》,歌中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华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军侵华时期遭受的深重灾难;赞扬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是作品的历史背景,当一个歌者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演唱<<黄水谣>>,把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淋漓尽致的用声音表达出来.这样不但增加了自己的音乐修养,更会让自己在演唱中恰当的把握技巧,调控自己的感情,让音乐作品在歌唱中表现得更加完美。
四、歌唱需要灵魂,感情的投入对于歌者演唱作品起着很大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俄国最优秀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就认为歌剧演员不能把自己停留在声乐的技巧上,应该“反映出剧中或歌中人物的精神”。前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耶夫也说过,表演节目的局限性和无意义地炫耀技巧,会造成听众的注意力的迟钝和对创作新事物不感兴趣。
在《黄水谣》中,通过第一段的抒情慢板演唱,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纵观黄河的全景和人民生活美好的全景.”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气势磅礴的黄河,和谐安宁地流淌,正如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平静,幸福,我们将用一种叙述的语调演唱这部分。开河渠,筑提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这部分用欢快抒情的感情把黄河人民建筑家乡,土地肥沃,丰收盛景表达出来。
第二段情绪比较激昂,速度比前段稍慢些,着力点突出在对敌人的恨。随着音乐的转换,这一切美景很快被鬼子毁灭,对比的语调托出一个慢板,”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句要很慢,气息弱些,痛苦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用夸张的方式把奸,淫,烧.杀突出强音,重音表达出痛恨的感情。”一片凄凉”几乎近于哭腔唱出这句,更突出了人们四处逃亡,无法回家的悲凄。无奈而可怜地诉说着自己的悲惨命运。黄河依旧日夜奔流,而我们劳苦大众却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在最后一段的演唱中,把速度更应该缓降下来,用更慢的速度演唱,通过音量控制情绪。这样即表现了歌曲的意境,又充分展示”黄水谣”所表达的情感,使那种意境中的凄美在演唱中表现出来.五.在歌曲演唱中对汉字的归韵处理。
美声唱法作为来自西方的歌唱艺术形式,已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尤以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因此,解决好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并掌握其技巧方法,对提高歌唱者整体演唱水平和美声唱法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咬字着力点不准,“喷口”没有力量,出声字音含糊不清,即有音无字“音包字”。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歌者的表现力,使听者知其声而不知其意,失去了歌唱表现最根本的目的——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
忽视字尾的归韵收音,不仅破坏了字音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造成字义不清甚至错误,而且还影响了字音的圆润动听。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无论是音乐的作词、作曲,还是歌唱的表演,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与表现。当然,字、气、声、情是歌唱训练的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所以在做到把“字”唱准的同时,还要使自己的声音流畅、统一、结实、圆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字正腔圆、真切动听、声情并茂.
以上演唱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每个初学声乐的歌者,更好的投入到对作品的演绎当中,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掌握歌唱技能。为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歌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海实验中学、艺术天地、教学论文》
[2]《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一、在演唱中怎样才能做到气息的自然流动
许多孩子在学习声乐中,声音发直,发硬,很难让气息流动起来,甚至有些孩子故意在腹中让声音震动,这样达到的效果则是出来的声更做作。一首歌曲,一部作品它会让歌者享受无与伦比的美,那就让学生在移动中歌唱,在轻盈舞姿中歌唱,于是我便跟着老师在做优美的舞动中,有如飞上蓝天白云之上,一向声音直直发出来的我感到了声音的起伏,气息的流动。我们在上声乐课时,在发声时,没必要拘谨地站在钢琴旁练声,可以自然的摆动双臂,还可以慢慢的行走,这样我们唱出的歌,发出的声,便有气息的自然流动。
二、如何用气息支撑歌曲中的高音
在初学歌曲《黄水谣》的过程中,气息不连贯,破音的现像很多。在演唱第四乐句“奔腾叫啸如虎狼”,“奔”字唱出的音不但做不到圆润,更达不到气息与情绪的饱满,常常到了“奔”字就会破音,老师急,我也急,使演唱技能走入屏境,而且每到唱这首歌,我都会感到恐惧,后来有幸在2010年10月我听到了苏联对彼得堡音乐学院76岁声乐教授“达瓦诺夫·安娜”的大师课,她是这样指导我们的:当唱到高音时,你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向下蹲,在形像些,你可以让自己的腰部向合仰,也就是音往上走,力往下坐。这样发出来的声音就会圆润饱满。我们每个学员都试着用这个方法练作品中的高间部分,果然收到很好的效果:在高音区域努力做到身体向下,这样就能做到气息向上流动,力量却在腰腹中弹出。气息的调控是处理歌曲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在《黄水谣》结尾部分“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亲人骨肉分离,不能团聚,这种痛苦如何用气息调控出来,我是这样做的,在妻离后面偷换一口气,这样出来的子散不但气息做到了饱满,而且整个痛苦无奈悲愤的感觉从声音中表达出来。
三、挖掘作品的音乐背景,会促进歌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
每部作品都有它的创作背景,挖掘作品的音乐背景,会让歌者更好的演艺作品,情感会把握的更恰到好处,以此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准《黄水谣》是革命民族气概的产物,抗战时期,忻口会战失败,不久山西沦陷,冼星海在回国时深感民族危在旦夕,我国民众正处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土沦陷,日本侵略者占领我国国土。他坚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民族的中流砥柱。1939年她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鸣,乐思如潮。便创作了《黄水谣》,歌中描述了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在华北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反映了黄河两岸人民在日军侵华时期遭受的深重灾难;赞扬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这是作品的历史背景,当一个歌者了解这些,才能更好地演唱<<黄水谣>>,把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淋漓尽致的用声音表达出来.这样不但增加了自己的音乐修养,更会让自己在演唱中恰当的把握技巧,调控自己的感情,让音乐作品在歌唱中表现得更加完美。
四、歌唱需要灵魂,感情的投入对于歌者演唱作品起着很大的作用
20世纪上半叶,俄国最优秀的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宾就认为歌剧演员不能把自己停留在声乐的技巧上,应该“反映出剧中或歌中人物的精神”。前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耶夫也说过,表演节目的局限性和无意义地炫耀技巧,会造成听众的注意力的迟钝和对创作新事物不感兴趣。
在《黄水谣》中,通过第一段的抒情慢板演唱,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纵观黄河的全景和人民生活美好的全景.”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气势磅礴的黄河,和谐安宁地流淌,正如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平静,幸福,我们将用一种叙述的语调演唱这部分。开河渠,筑提防,河东千里成平壤,麦苗肥呀,豆花香,男女老少喜洋洋,这部分用欢快抒情的感情把黄河人民建筑家乡,土地肥沃,丰收盛景表达出来。
第二段情绪比较激昂,速度比前段稍慢些,着力点突出在对敌人的恨。随着音乐的转换,这一切美景很快被鬼子毁灭,对比的语调托出一个慢板,”自从鬼子来,百姓遭了殃”这一句要很慢,气息弱些,痛苦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用夸张的方式把奸,淫,烧.杀突出强音,重音表达出痛恨的感情。”一片凄凉”几乎近于哭腔唱出这句,更突出了人们四处逃亡,无法回家的悲凄。无奈而可怜地诉说着自己的悲惨命运。黄河依旧日夜奔流,而我们劳苦大众却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在最后一段的演唱中,把速度更应该缓降下来,用更慢的速度演唱,通过音量控制情绪。这样即表现了歌曲的意境,又充分展示”黄水谣”所表达的情感,使那种意境中的凄美在演唱中表现出来.五.在歌曲演唱中对汉字的归韵处理。
美声唱法作为来自西方的歌唱艺术形式,已成为我国声乐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中尤以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咬字吐字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因此,解决好汉语歌曲咬字吐字问题并掌握其技巧方法,对提高歌唱者整体演唱水平和美声唱法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咬字着力点不准,“喷口”没有力量,出声字音含糊不清,即有音无字“音包字”。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歌者的表现力,使听者知其声而不知其意,失去了歌唱表现最根本的目的——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
忽视字尾的归韵收音,不仅破坏了字音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造成字义不清甚至错误,而且还影响了字音的圆润动听。
语言是声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造核心,无论是音乐的作词、作曲,还是歌唱的表演,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验、感受与表现。当然,字、气、声、情是歌唱训练的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所以在做到把“字”唱准的同时,还要使自己的声音流畅、统一、结实、圆润,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字正腔圆、真切动听、声情并茂.
以上演唱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每个初学声乐的歌者,更好的投入到对作品的演绎当中,帮助我们更好更快的掌握歌唱技能。为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歌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海实验中学、艺术天地、教学论文》
[2]《湖南科技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