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来,贝多芬屡屡出现在中国专题邮集中。
最初是1983年全国邮展上,在"欧洲音乐史"一类的邮集中,曾将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史中的巨人,置于醒目地位。
而后,在1989年全国邮展中,多部音乐类专题邮集,包括我的《维也纳的音乐故事》邮集,依然让贝多芬以音乐巨人的身份登上展框。
那些年里,我国专题邮集中的邮品以邮票为主体、为重心,伴以官方首日封及一般封片,专题集邮处于邮品单一的初始阶段。
1993年全国邮展中,我以《贝多芬之魂》为题,让这位巨人单独成题。从构思上讲,笔者期求以一个人透视一部音乐史,故以"魂"贯穿于80个贴片中。从邮品上讲,已出现邮票以外的诸多种类的开拓。或许由于这两点,这部邮集获得金奖加特别奖。这个好成绩表明了我国专题集邮在那个时候的一个水准,尽管今日观之,不免汗颜......
此后,近十年来专题集邮有了大发展,连同我的修改了近十年的《维也纳的音乐故事》在内,从思路到邮品,渐渐与国际接轨,并出现了在世界邮展上获金奖的邮集。就音乐类专题而言,其时在国内也已踞于高奖地位;但国际评审员梁鸿贵先生多次向我指出,这一类邮集在国际上仍缺乏竞争力。
我在思考,音乐邮集应当如何开拓和发展?
这时,上海施邑屏先生的《贝多芬》邮集问世。在这部优秀邮集酝酿的过程中,我与作者已多次交换了意见。在选题上,我认为他吸取了我的《贝多芬之魂》的长处,直接以贝多芬为题,集中反映一个人物的经历与贡献,剪除了牵强的枝蔓与宽泛的辐射;在80个贴片上,片片均以贝多芬其人其事的A级邮品进行表述(图屹),这无疑是一个有难度且又大胆的布局。
如果从音乐专题邮集的邮品看,过去的20年已达到了邮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那么,今日的《贝多芬》邮集正是在实现邮品多样化的前提下,向邮品的高难度跨进了一步。这是音乐专题集邮领域中的又一个新的标志。
《贝多芬》邮集对于邮品的珍罕度、收集难度有明确追求。如在邮票方面,作者选择了奥地利1933年的邮展小型张(内有贝多芬乐谱)(图亿)以及德国1933年的瓦格纳歌剧邮票小本票等珍稀票品;在变体邮票方面,作者选择了上个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多种贝多芬变体票,以示收集难度;在样张方面,作者选择了奥地利1970年发行的存世不多于5枚的贝多芬邮票阶段性试模印样(图役);在封片方面,作者选择了私人订购邮资片(图臆),这种邮资片在国际上被视为珍罕,在《贝多芬》邮集中,单1927年的贝多芬私人订购邮资片就有4枚之多;在邮戳方面,作者将有关贝多芬各个年代的戳片基本收齐,并选出精品入集展出;此外,《贝多芬》中还使用了1840年马尔雷迪封以前的史前免资封,如1830年惠灵顿将军的亲笔信(贝多芬的交响曲《惠灵顿之胜利》即以这位将军为主人公)。上述诸种邮品,多样化且具高难度。
近20年来,贝多芬多次在我国邮集中出现。在相关邮集水平的提高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那就是,从选题上看,由大的视角向小的角度聚焦,又向独特的角度定位。从邮品中看,从以邮票为主体、为重点的单一化,向着邮品多样化与高难度结合的方向转变,力求与国际接轨。
虽然《贝多芬》及其以前的音乐专题邮集只是专题集邮中的一个支脉,但其发展轨迹给人们的启迪是共同的,那就是,我国的专题集邮正在同国际接轨,并且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最初是1983年全国邮展上,在"欧洲音乐史"一类的邮集中,曾将贝多芬作为一位音乐史中的巨人,置于醒目地位。
而后,在1989年全国邮展中,多部音乐类专题邮集,包括我的《维也纳的音乐故事》邮集,依然让贝多芬以音乐巨人的身份登上展框。
那些年里,我国专题邮集中的邮品以邮票为主体、为重心,伴以官方首日封及一般封片,专题集邮处于邮品单一的初始阶段。
1993年全国邮展中,我以《贝多芬之魂》为题,让这位巨人单独成题。从构思上讲,笔者期求以一个人透视一部音乐史,故以"魂"贯穿于80个贴片中。从邮品上讲,已出现邮票以外的诸多种类的开拓。或许由于这两点,这部邮集获得金奖加特别奖。这个好成绩表明了我国专题集邮在那个时候的一个水准,尽管今日观之,不免汗颜......
此后,近十年来专题集邮有了大发展,连同我的修改了近十年的《维也纳的音乐故事》在内,从思路到邮品,渐渐与国际接轨,并出现了在世界邮展上获金奖的邮集。就音乐类专题而言,其时在国内也已踞于高奖地位;但国际评审员梁鸿贵先生多次向我指出,这一类邮集在国际上仍缺乏竞争力。
我在思考,音乐邮集应当如何开拓和发展?
这时,上海施邑屏先生的《贝多芬》邮集问世。在这部优秀邮集酝酿的过程中,我与作者已多次交换了意见。在选题上,我认为他吸取了我的《贝多芬之魂》的长处,直接以贝多芬为题,集中反映一个人物的经历与贡献,剪除了牵强的枝蔓与宽泛的辐射;在80个贴片上,片片均以贝多芬其人其事的A级邮品进行表述(图屹),这无疑是一个有难度且又大胆的布局。
如果从音乐专题邮集的邮品看,过去的20年已达到了邮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那么,今日的《贝多芬》邮集正是在实现邮品多样化的前提下,向邮品的高难度跨进了一步。这是音乐专题集邮领域中的又一个新的标志。
《贝多芬》邮集对于邮品的珍罕度、收集难度有明确追求。如在邮票方面,作者选择了奥地利1933年的邮展小型张(内有贝多芬乐谱)(图亿)以及德国1933年的瓦格纳歌剧邮票小本票等珍稀票品;在变体邮票方面,作者选择了上个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多种贝多芬变体票,以示收集难度;在样张方面,作者选择了奥地利1970年发行的存世不多于5枚的贝多芬邮票阶段性试模印样(图役);在封片方面,作者选择了私人订购邮资片(图臆),这种邮资片在国际上被视为珍罕,在《贝多芬》邮集中,单1927年的贝多芬私人订购邮资片就有4枚之多;在邮戳方面,作者将有关贝多芬各个年代的戳片基本收齐,并选出精品入集展出;此外,《贝多芬》中还使用了1840年马尔雷迪封以前的史前免资封,如1830年惠灵顿将军的亲笔信(贝多芬的交响曲《惠灵顿之胜利》即以这位将军为主人公)。上述诸种邮品,多样化且具高难度。
近20年来,贝多芬多次在我国邮集中出现。在相关邮集水平的提高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那就是,从选题上看,由大的视角向小的角度聚焦,又向独特的角度定位。从邮品中看,从以邮票为主体、为重点的单一化,向着邮品多样化与高难度结合的方向转变,力求与国际接轨。
虽然《贝多芬》及其以前的音乐专题邮集只是专题集邮中的一个支脉,但其发展轨迹给人们的启迪是共同的,那就是,我国的专题集邮正在同国际接轨,并且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