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武

来源 :视周刊·山东体卫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能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张冬(河南大学体育学院)、刘铮(河南省洛阳市重点体校)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不但能强身健体、还具有修身育德、塑造品格的作用。它所体现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正义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武术文化的主线,和谐理念是武术所倡导的终极目标。它以技击功法为主线。和为贵,仁、义、礼、智、信、忠、勇等修身信条,均为武术文化思想的具体内容。
  学校教育是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应从中小学开始。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历史记载不曾间断的国家,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从古到今惟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荣誉应归功于我们先祖对文化的传承。现阶段能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除了“文、史、哲”就是武术了。现在武术已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武术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思想。
  学校武术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当是与中小学文化教育并重的教育。武术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尤其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武术理论的核心是武术文化。通过武术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和触摸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他们从小就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对于建立民族文化认同,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传统武术进入学校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根本大计
  刘文武(北京体育大学)
  从在校学生担当的社会角色角度讲,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文化薪火的承继者。所以,一定程度而言,中国武术文化的传承抓住了学校这个领域,抓住了学生这个群体,也就抓住了武术文化传承的现在与未来。由此,既然武术的独特技击理念和价值内涵只能通过传统武术这一载体来进行传承,那么我们在学校武术教育中就应该重视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光大它,而不应再像过去的几十年那样让它散落民间自生自灭。传统武术(其中的精华部分)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息影像”,无疑比竞技武术更能代表武术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且,传统武术作为开放式运动技术,趣味性强,也更能激发青少年兴趣、受到他们喜爱。所以,使传统武术进入我国学校系统,并站稳这块阵地,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根本大计。
  學校武术教育有助于保持民族文化特色
  沈建文、惠永强(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21世纪是高科技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全方位的挑战和制约。长期西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武术教育逐渐被边缘化。再加上我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和教育工作不到位,武术曾有的耀眼的光芒正在退去,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也正在减弱。看着我们的孩子被西方体育文化所吸引,天天穿着道袍痴迷地练习跆拳道、空手道,开心地跳着街舞,疯狂地追随着NBA明星,而把我们最具民族文化魅力的传统体育忘得一干二净时,我们感到是那么的不安。难道我们的民族体育文化就真的比西方文化差么?不是的,因为武术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已维系了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团结、发展,它是我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侵袭我们能妥协么?当然不能。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其文化个性就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要靠教育。只有大力发展学校武术教育我们才能传承发展民族体育文化,才能保持传统体育的个性,才能缩小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差距,从而抵御住西方体育文化的侵袭。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
  张峰(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赵光圣(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为了解决武术发展中出现的从一种极端到另一种极端(对武术“唯技击论”的批判使武术走向了“唯套路论”的另一个极端)和“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等诸多问题,提出“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在《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武术类课程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练习手段,以武术知识、武术技能和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健身、防身、修身为一体的体育实践性课程。其中:“淡化套路”是使套路既体现武术的攻防技击性,又简短实用,同时还具有传统的继承性,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方法”是突出武术套路的攻防自卫的方法,利用传统武术锻炼身体; “强调应用”即强调武术套路的实际应用。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学科意识
  王岗、朱佳斌(苏州大学体育学院)、邱丕相(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武术作为身体教育的重要内容,历来被人们所认可、社会所重视,除了其表层的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基本功能外,它所具有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功能更是其他运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也正因如此,武术历来被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作为身体教育的重要手段来实施,其悠久的历史甚至可追溯至久远的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孟子·滕文公上》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又曰:“序者,射也”。“耆老皆朝于庠,元曰,习射上功”等,诸多的史料记载都已证明,堪称现代学校武术教育鼻祖的“序”和“庠”教育机构历史久远。然而,正是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教育资源,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却被无情的冷落、淹没。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武术理论研究的忽视,始终没能给中国武术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而是机械地套用西方体育的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中国武术的唯一标准,从而酿成了中国武术今天的悲剧:武术被简化为身体运动,文化内涵被忽略、教育功能被弱化,而后完全等同于西方体育,冠以“运动”之名苟活于“体育”之下。而事实上,作为身体文化教育的武术是集实践和理论于一体的独立知识体系,武术就是武术,它不需要西方体育化,也不需要“体育学科化”。它本身就应该是一门学科。所以,要改变武术教育的现状,使武术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服务,就必须强化学科意识,将武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发展,并依此构建学校武术教育的新体系。   武术精神对消除与避免校园暴力具有重要意义
  张长思(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娄健(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张长念(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
  武术精神是习武者与习武者、习武者与非习武者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并通过他们特定的社会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性格与心理的总和。武术精神是武术文化在精神层面的体现。
  个人武术精神的产生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首先是身体素质与技击能力提高后,因实力增加而提升的个人自信。在科学的练习下,武术本身就具有提高个人身体素质的功能,虽然这并非是武术精神的涵盖范围,但使学生对自己的肢体能力更加自信,对解决校园暴力问题有积极影响。因为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被欺负的学生一般都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没有能力也没有信心对校园暴力做出抵制与反抗。尤其在我国,枪支等高伤害武器管制极其严格,我国的学生几乎不可能带着如此危险的武器上学。所以相较西方部分国家枪支泛滥的情况,具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在我国对防抗校园暴力更有意义。并且当身体素质提高后,尤其是随着学生的成长发育,逐渐基础与武术技击相关的学习后,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缓解因有被遗弃经历或家庭长期不和等情况产生的缺少关爱,以及自身身体素质差引起的缺乏自信和胆量,不敢告发和抵制校园暴力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为约束技击能力的使用而存在的宽容精神与“和合”精神。具体来说,就是武术精神中对如何使用武力有明确的要求,既不可乱用武力,不可自恃有武力而滋事,遇事礼让三分,待人宽容大度。万一需要使用武力时也应收放有度,不可一味追求暴力。这类精神不是学生个人产生的,而是需要武术教师在课程中逐渐教授的。学生在经过这些精神熏陶后,不但可以在平日的待人接物中更加宽容有度,而且了解到,武力并非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不能因一时怒气或言语不和就大打出手,也更不会因为一己私利欺负别的同学。
  拳术作为徒手格斗的武术,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繁花似锦,形成了内家拳、长拳、短拳、南拳、象形拳等多种类别。习练拳术不需要任何兵器工具,减少了安全隐患。青少年习练拳术,在强身健体,促进发育的同时,还能够开发自身潜能,探秘人体能量的不同境界。本刊整理了太极拳、散打、八卦掌、少林拳、螳螂拳等几个适合中小学生集体习练的拳术,供读者学习。
  太极拳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
  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因此是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全面性: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散打
  散打又称散手、断手、实作等。散的是拳术各项训练的总成,是直接检难拳术锻炼的综合体现,就其原始意义来讲,乃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中国各种拳术运用零散招数按照一定規则进行的徒手格斗,属于武术对抗性技击项目。这种比赛不仅有助于掌握武术的技击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勇敢、机智、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
  散打是中华武术的精华,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多年来在民间流传发展,深受人民喜爱。散打起源与发展,是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同步。它从先辈的生产劳动,生存斗争缘起,但又服务于此,演化至今成为华夏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原始社会人类为了争取自下而上、猎取食物,长期与野兽搏斗,学会了与野兽搏斗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脚踢、抱摔等简单的散打技术,并学会了一些野兽猎取食物的本领,如:猫扑、狗闪、虎跳、鹰翻等。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体育竞技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套路演练形式,一种是格斗对抗形式。散打就是格斗对抗形式的一种。
  武术散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在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渐演变发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散手不同于拳击,也不同于跆拳道,更不同于用头顶、肘撞、膝击的泰拳和用摔、拦、擒方法的柔道等搏击(格斗)术;由于散手设擂比试,又不同于西方国家有揽绳的自由搏击,也不同于日本的空手道、相扑、踢拳道、忍术等,以及法国的法国踢打术等等的格斗术。武术散手要求“远踢、近打、贴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为“过去形式”、“历史形式”或“传统形式”。民族形式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演进的。   散手运动形式,突出地反映出武术的特殊本质——技击性,同时又明显地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技击术,不包含致人于死地的绝招妙计。散手规则严格规定了不准向对方后脑、颈部、裆部进行攻击,也不允许使用反关节动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运用武术各种流派的技法。散手运动的内在特点,决定了它以相互对抗的形式来表现,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对抗性。这种对抗,是在双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的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在规则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较技、较勇、较智,一分上下。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流传很广。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文安县人董海川创于清末。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谱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八卦掌技法以实战为主,同时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上有独特的功效。
  少林拳
  少林拳因少林而得名,是在中国古代健身术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武艺之长而形成的汉族拳术。作为一个最有影响的流派,以其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少林拳发展到近现代,运动特点表现为禅拳一体、神形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退。少林拳的动作整体表现为全身上下,内外协调一致。内容有拳术、技击散打、气功和器械等。少林拳术有单练和对练两种,单练套路有小红拳、大红拳、老红拳、罗汉拳、昭阳拳、梅花拳、炮拳、七星拳、柔拳等;对练套路有扳手六合、咬手六合、耳把六合、踢打六合等。此外,还有“心意把”等散招练习法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仙人摘茄桃、脑后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丝缠法、迎门铁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枪等百余种;气功有少林易筋经、小武功、混元阴阳气功等;少林拳套路结构紧凑,动作敏捷,招式多变。
  当今,少林拳在国外,特别是在日本也很盛行,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和其他国家少林拳爱好者曾频频来华访问少林拳这个古老的拳种,少林武术正在为传播各国友谊、增强人民健康而大放异彩。
  螳螂拳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
  螳螂拳是由古人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虛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
  在青岛,还活跃着螳螂拳的一个分支——鸳鸯螳螂拳。鸳鸯螳螂拳是中华鸳鸯门派的的精髓之一。中华鸳鸯门派由春秋战国时期白猿所创,源远流长已达2700余年。鸳鸯螳螂拳讲究一招一式皆克敌制胜,技击性很强。同时,鸳鸯螳螂拳以内家功为根基,修身养性,套路动作左右对称,肢体得以全面协调灵活开发,使身体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有很高的健身养生价值。本刊记者曾于2014年采访了鸳鸯螳螂拳第五代传人孙日成及他的父亲孙丛宅先生(孙丛宅老先生是现在唯一全面继承鸳鸯螳螂拳的传承人),详情内容请查阅本刊2013年117期或百度搜索《螳螂捕蝉 “拳”承后人》。
其他文献
【题记】 教育,面对的是人,一群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教育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与尊严,以生命“主动发展”为核心,张扬生命的个性,凸显生命的灵动,润泽稚嫩的心灵。  威海市古寨小学创办于1992年7月,现有师生1500余人。在20余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执守“享受阳光人生”的育人理念,坚持“传承艺体特色,普及艺体教育,提升艺术品质,涵养幸福人生”的艺体教
期刊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指出:“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而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但技能教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练习密度低、运动负荷小等情况,这已成为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体能的发展。如何在技能教学中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巧铺设,
期刊
为响应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誓师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示范作用,争当创建排头兵,由济南市教研院、濟南市教育学会音乐教研会倡导组建的公益性教师乐团开展了经典音乐“大篷车”校园行活动。自2017年4月以来,“大篷车”先后走进了济南市盛福实验小学、山师大附属小学、齐鲁实验学校和济南实验初中。“六一”前夕,“大篷车”再次开进长清区的中小学校,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送去了节日的盛宴和祝福。  演出开场由长清实
期刊
如今的生活中,我们在各种场合都能看到拿着手机、平板上网的形形色色的身影。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渗透着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思维、工作乃至生活方式,而我们的音乐教育犹如这浪潮中的一叶扁舟,也概莫能外。  21世纪技能的定义,最初是由美国“21世纪技能协会”给出的,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和生活与职业技能三个领域。具体的技能如右图。  从前几年的高中教师远程研
期刊
学生轮流值日打扫室内外防区,是学校最常见的劳动实践活动。其目的不仅仅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方舞台,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提高责任与协作意识、自律与担当意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对于这项重要的劳动技能的培养不以为然,甚至鼓励孩子逃避劳动。每当轮到学生值日时,低年级的教室里就会出现妈妈、奶奶帮忙打扫的情景,高年级的孩子也是蜻蜓点水,甚至直接将班级的卫生就交给每天违反纪律、学习差的学生来完成。
期刊
《长城》是由张艺谋执导,景甜、马特·达蒙等人联合出演,中美合拍的一部魔幻动作电影。该片故事背景设在中国宋朝时期,讲述了欧洲雇佣兵威廉·加林在被囚禁于长城期间,与将军林梅并肩作战,对抗怪物饕餮的故事。  景甜在电影中所出演的角色是鹤军将军林梅,在一个满是男人的军营中,林梅的存在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在这个困难当头的时刻,林梅带领着她的鹤军,英勇不输其他男人们组成的军队,她们以纤细的身躯跃下长城,手持银
期刊
4月12日—14日,全国健康促进工作会议暨2017年健康中国行宣传活动启动会在山东济宁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副司长宋树立、教育部体卫艺司巡视员廖文科、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山东省济宁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及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近500名地方代表齐聚孔孟之乡,就关于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等进行了现场交流。  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作讲话,并向2017年健康中国行活动首站山东省授旗。国家卫
期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部署了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打造平安校园。  会议指出,要把保障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放在公共安全的突出位置,这事关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亿万家庭幸福。一是对校园安全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落实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责任,坚持教书育人,狠抓校纪校风,让每个学生牢固树立尊重生命、保障权利的意识。把安全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普及基
期刊
5月6日至7日,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成立会议在枣庄举行。山东省教育廳巡视员张志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张志勇在讲话中指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家庭教育,把家庭梦融入民族梦。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教育都无法被替代。家长是学校教育最可靠的同盟军,要把学校的大门打开,让家长走进学校,关心、支持、有组织地协同学校教育。  山东省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成
期刊
多年以前,我曾应邀以家长的身份到孩子的教室上过一堂别开生面的互动课。那天,我给一群七八岁的娃娃提出了一个很简单也很深奥的问题:人生最珍贵的是什么?  答案当然五花八门。以关键词为核心的板书写了满满的一黑板。  在一群少年的哲学思辨里,有太多太多的珍贵与重要。  有人说钻石最珍贵,有人说黄金最珍贵。在孩子们眼里所有能够想到的物象,陆续进入大家的视线,然后又被新的物体所替代。世界上有太多珍稀的物体,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