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办学形式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和规范,对我国教育产业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其中,做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将是实现双方办学目的的关键。因此,文章从我国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出发,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进一步搞好高校国际合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校 国际合作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叶敏(1968- ),女,上海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湖北荆门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059-01
一、当前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
自1995年1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和规模日益多样化。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后,在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更进一步加大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00多个,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得比较出色,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湖南大学的美雅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天津商学院的国际教育学院等。其中,武汉理工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直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承担武汉理工大学国际合作教学任务,引进与融合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模式,集中优秀师资与相关教学资源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了广泛的高等教育合作。而湖南大学美雅教育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该校引进和吸收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中外教育优势互补。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实施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创立个性化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则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院最突出的风格就是非常的人性化,特别体现在其学制制度上。天津商学院的国际教育学院则遵循“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强化特色、形成优势”的基本发展思路,以建立起商学院对外交流的平台,为天津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基本指导思想,同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验。教育国际化和中外合作办学的浪潮来势迅猛,它不仅成为每个高校发展的巨大机遇,也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教育变革的逐步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摸索积累阶段,其中学生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以至于面临新问题和新矛盾时,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法。
2.忽视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争取到办学项目以后,只重视相关软硬件的投入,却疏于探索科学的管理方式,弱化学生管理力度,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下、学习态度淡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影响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沦落到招不到一个学生的结局,最终导致国家、学校、师生、家庭多方利益受损。
3.办学理念落后。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进入高等学府就意味着成功;低淘汰率给学生吃了定心丸;家长甚至以为高投资一定会换来高学历和学位。然而,教育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外教育规律的择优选择,从实际来看,国外大学的淘汰率远远高于国内高校,学习的过程决定着最终的结果。因此,这种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影响和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常开展。如何引导师生和家长通晓国际教育规则,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并建立可行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必须尽快解决。
4.学生个性、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比如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因此,个性强,自我约束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相对较差,攀比心理较重。个别学生调整不好,造成了因成绩落后、人际关系不融洽、融入不了集体生活而产生了较重的心理负担。
三、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分析,为了使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和设想:
1.管理规范化与人本化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管理的工作职责、工作规程,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整理汇编规章制度并予以公布,提高学生求助咨询的便捷性、规范自身言行的准确性。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以及共性问题,在条件成熟时以规章的形式予以规范,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实现师生平等,充分满足不同资质、不同个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现实需要,要从细节入手进行人文关怀,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生活设施和文化氛围。
2.优化管理队伍建设。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最基础的就是要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配备专职优秀的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和专业导师,提高软硬件的配置,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管理业务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尤其是提高责任意识,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而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道路。为此,要抓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助管、班导师这支队伍的建设,要综合素质全面,既要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又要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使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为此,要加强学生干部的“选、培、用、考”,把那些甘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选拔为干部,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3.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国际学院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继续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四热爱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党团组织大力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将成长起来的一批学生党员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辅助力量,从而减少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西方消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侵蚀。另外,结合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学校还要大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新生当中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校纪校风教育、专业目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让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融入大学生活。同时,针对学生到课情况、平时表现开展深入细致的个性化学生思想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从学生的思想根源入手,展开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4.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现在高校里70%的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这部分同学衣食无忧,但是会盲目攀比;有雄心大志,但是对学习缺乏具体规划,自我约束、承受压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容易因学业不顺、个性固执带来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合作办学专业中贫困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贫富差距极大,这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健康的新问题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学院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针对学习压力、环境适应、家庭变故等易发问题和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男女恋爱等多发问题,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解疏导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国际化的人才不但需要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容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团队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相关学院机构要通过各级组织把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组织起来。比如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比赛和英语角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語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实践活动,开展以知识性、应用性与普及性为主的讲座交流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社团建设,形成学院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团结协作能力。成立合作院校学生联合会,增强合作院校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董军强,毛黎兰.析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思想状况[J].中国科学教育,2004(7).
[2]周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2(5).
[3]刘微.展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N].中国教育报,2006-02-05.
[关键词]高校 国际合作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叶敏(1968- ),女,上海人,荆楚理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国际合作办学。(湖北荆门448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7-0059-01
一、当前高校国际合作的现状
自1995年1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以来,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和规模日益多样化。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国际合作办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后,在引进整合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更进一步加大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700多个,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目前,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办得比较出色,比如武汉理工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湖南大学的美雅教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天津商学院的国际教育学院等。其中,武汉理工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直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承担武汉理工大学国际合作教学任务,引进与融合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模式,集中优秀师资与相关教学资源与国外知名高校开展了广泛的高等教育合作。而湖南大学美雅教育学院是我国最早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之一。该校引进和吸收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中外教育优势互补。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实施中西文化比较教育,创立个性化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留学咨询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教育学院则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院最突出的风格就是非常的人性化,特别体现在其学制制度上。天津商学院的国际教育学院则遵循“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强化特色、形成优势”的基本发展思路,以建立起商学院对外交流的平台,为天津商学院的国际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基本指导思想,同样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验。教育国际化和中外合作办学的浪潮来势迅猛,它不仅成为每个高校发展的巨大机遇,也是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虽然中外合作办学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教育变革的逐步深入,中外合作办学仍处于摸索积累阶段,其中学生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以至于面临新问题和新矛盾时,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法。
2.忽视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争取到办学项目以后,只重视相关软硬件的投入,却疏于探索科学的管理方式,弱化学生管理力度,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下、学习态度淡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影响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沦落到招不到一个学生的结局,最终导致国家、学校、师生、家庭多方利益受损。
3.办学理念落后。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进入高等学府就意味着成功;低淘汰率给学生吃了定心丸;家长甚至以为高投资一定会换来高学历和学位。然而,教育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外教育规律的择优选择,从实际来看,国外大学的淘汰率远远高于国内高校,学习的过程决定着最终的结果。因此,这种教育观念上的矛盾影响和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的正常开展。如何引导师生和家长通晓国际教育规则,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并建立可行的学习评价体系,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必须尽快解决。
4.学生个性、心理问题较为突出。比如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多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因此,个性强,自我约束和人际交往等能力相对较差,攀比心理较重。个别学生调整不好,造成了因成绩落后、人际关系不融洽、融入不了集体生活而产生了较重的心理负担。
三、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通过对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分析,为了使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和设想:
1.管理规范化与人本化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依法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管理的工作职责、工作规程,增强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整理汇编规章制度并予以公布,提高学生求助咨询的便捷性、规范自身言行的准确性。针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以及共性问题,在条件成熟时以规章的形式予以规范,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促进学生自我实现,实现师生平等,充分满足不同资质、不同个性、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学生的现实需要,要从细节入手进行人文关怀,从而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生活设施和文化氛围。
2.优化管理队伍建设。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最基础的就是要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配备专职优秀的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和专业导师,提高软硬件的配置,学生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管理业务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尤其是提高责任意识,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从而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道路。为此,要抓好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助管、班导师这支队伍的建设,要综合素质全面,既要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又要抓好学生管理工作。同时,要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使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为此,要加强学生干部的“选、培、用、考”,把那些甘心为同学服务、责任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选拔为干部,要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3.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国际学院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三观教育”,继续开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四热爱教育”。同时,还要配合党团组织大力加强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将成长起来的一批学生党员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辅助力量,从而减少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西方消极意识形态对青少年的侵蚀。另外,结合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具体特点,学校还要大力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尤其是在新生当中进行基础文明教育、校纪校风教育、专业目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让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融入大学生活。同时,针对学生到课情况、平时表现开展深入细致的个性化学生思想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从学生的思想根源入手,展开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4.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据调查,现在高校里70%的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好。这部分同学衣食无忧,但是会盲目攀比;有雄心大志,但是对学习缺乏具体规划,自我约束、承受压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较差。如果不能及时调适,容易因学业不顺、个性固执带来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另外,合作办学专业中贫困生数量虽然不多,但是贫富差距极大,这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健康的新问题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势在必行,学院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针对学习压力、环境适应、家庭变故等易发问题和自我认识、人际关系、男女恋爱等多发问题,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我调解疏导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国际化的人才不但需要学生的知识结构、内容与国际接轨,更需要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团队精神、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相关学院机构要通过各级组织把学生的业余文化活动组织起来。比如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比赛和英语角活动,营造良好的英語学习氛围,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实践活动,开展以知识性、应用性与普及性为主的讲座交流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社团建设,形成学院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团结协作能力。成立合作院校学生联合会,增强合作院校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参考文献]
[1]董军强,毛黎兰.析普通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新生思想状况[J].中国科学教育,2004(7).
[2]周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2(5).
[3]刘微.展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外合作办学[N].中国教育报,2006-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