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老区的多彩新梦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广西百色领导和发动了著名的百色起义,革命的火种燃遍了全市12个县(市、区)、126个乡镇、1542个村的每一寸土地。百色因此得名“红城”。
  如今,这座红城里的“战斗”还在继续。百色位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数和贫困发生率为全自治区最高。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的今天,党没有忘记这片红色土地,带领老区人民不屈不挠,充分发扬革命精神,与贫困展开了英勇斗争,书写着一段又一段实现全面小康梦的故事。
  “安居梦”——搬出石山天地宽
  回想起过去,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弄蕉屯移民依旧感慨万千:以前的居住地谷隆屯,九分石头一分地,人均耕地不足0.4亩,是有名的缺水、缺土、缺粮、不通电、不通公路的“三缺两不通”大石山区特困村,年人均收入不到150元。
  改变始于1987年。当年,尚兴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鼓励群众易地搬迁发展经济。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莫文珍以身作则,率先带领谷隆屯16户、83人走出石山区到弄蕉屯承包荒坡450亩,主要发展芒果、甘蔗、木薯种植,当年人均纯收入达800元,是原居住地的5—6倍。这迅速点亮了生活在大石山区其他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随后,政府顺势规划安置点,引导全屯22户、115人陆续搬迁到弄蕉屯安置。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弄蕉屯群众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大石山里的其他村屯群众纷纷要求搬出大石山区进行易地开发。为顺应群众的要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先后规划建设了安楼坡、平旺等13处移民安置点,移民搬迁275户、1348人。
  建立了新家园后,搬迁后续产业用地和生产生活、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成为当务之急。政府再次当起了贫困群众的坚强后盾:利用自治区人民政府解决土地征用费155万元,征用该镇六合村等6个村土地共3200亩,帮助移民在尚兴村承租并拥有长期使用权的土地;争取到上级扶持资金175万元,修建通屯道路、安装自来水、架设电线、建立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农业、扶贫等部门组织群众参加县、乡镇、村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班学习,手把手教会移民群众发展新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立足各村优势,优化产业布局,选择并扶持产业发展……一系列的措施,使群众在新的家园不但得以安居,而且能够乐业。
  据尚兴村村支书覃华春介绍,全村335户、1348人,其中贫困户82户、284人,目前芒果种植面积达2300亩。2015年,尚兴村仅芒果产业实现收入800多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520 元,芒果已成为全村增收富民的支柱产业。大部分群众建起了宽敞的“芒果楼”,购置了汽车等“大件”,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
  “以前群众住在大石山里过的日子苦啊,不搬,日子过不下去。我当了44年村干部,有义务带领群众搬出来,过上好日子!”1996年获“全国扶贫状元”称号的莫文珍坚定地说。
  而田阳县的老乡家园居民,幸福感更强。一排排白色的建筑宽敞明亮,整齐地坐落在田州镇敢壮大道旁,作为广西自治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项目,老乡家园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石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主要抓手。
  项目还将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大型超市以及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搬迁群众可享有安置房产权、金融扶持、土地政策、户籍政策、就业扶持、教育扶持等配套政策红利。同时,周边产业密集,用工企业众多,产业发展潜力大,邻近的20万亩芒果扶贫产业园区、百色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田州古城等可提供近3万个就业岗位,优先安排移民就业,每年可务工8—10个月,每月收入2000—3000元,确保“移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项目占地约2500亩,总投资约30亿元,分三期建设,计划到2017年底安置约12696户、53000人(含安置凌云县约2200户、10000人)。目前,已有11000户、约49000名群众报名入住。其中,一期工程全部建成交房,計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122户、约5000人,贫困户正在陆续办理入住手续,即将实现他们的“安居梦”。
  “红色梦”——旅游发展助增收
  百色红色、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近年来,百色市利用其辖区内独特的山水文化和红色文化优势,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仅“十二五”期间通过旅游实现脱贫近12万人,旅游产业扶贫提速,红色旅游发展为革命老区带来了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拓展了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山清水秀生态美”已成为百色市优势品牌。
  田州古城位于田阳县百东河以北、那塘村以西,距百色市42公里,南宁市200公里。2014年正式运营以来,成为远近游客流连忘返之处,成为特色文化展示弘扬之所,更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引擎。
  流水小桥、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吃、住、行、游、购、娱,各种需求皆可满足;那一段段再现的如歌历史和民族画卷,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出百色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的风土人情。古城占地1500余亩,总建筑面积近9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是集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以古建筑为平台、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
  自开业以来,古城游客量达800万次。目前已有500余户商家入驻,对于周边贫困户,古城还设置了“特殊待遇”:若入驻古城,对其减免一定租金;若到古城销售民族手工艺品或土特产,为其提供创业基金。“除此之外,古城会产生大量的就业岗位,如安保、保洁、餐饮等,我们会照顾贫困户,就业人员月均收入3000元。”古城营销中心负责人李国斌介绍。
  这样的旅游点,在百色还有很多。2016年,广西全区6亿元旅游发展资金中,用于革命老区贫困县旅游项目的资金达2亿多元;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革命老区200个贫困村的旅游发展规划补助,红色旅游扶贫力度之大可见一斑。   2016年4月,全国红色旅游扶贫专题培训班在百色举行,无疑是对百色红色旅游扶贫工作的肯定。通过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大投入带动大扶贫,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品质较好的重大旅游项目,包括红色旅游核心区等,帮扶贫困村脱贫。将红色旅游与旅游扶贫相结合,拉动农民就业增收,确保一批重点旅游扶贫村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绿色梦”——生态产业引富路
  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要脱贫,必须有产业支撑,为此,百色不断加大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扶贫产业。2016年,全国产业扶贫现场会在百色召开,芒果产业成为全国首个以特色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范例。
  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综合示范区位于右江区永乐镇境内,距百色城区约30公里,因紧邻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澄碧湖风景区而得名。整个示范区内共有芒果种植农户3690户、17622人,包括566户、2183名贫困人口,带动作用明显。
  作为目前右江区辖区内规模最大、设施配套最为齐全的以芒果产业为主的扶贫综合示范区,示范区在助推扶贫产业发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方面初显成效:
  技术培训帮扶。右江区全部7191户、26743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均可免费到示范区参加芒果种植技术培训或随示范区内的种植大户“跟班学习”。目前,全区3000多户种有芒果的贫困户中,已有672户、约700人参加培训。
  务工帮扶。示范区内的芒果管护、采摘、销售等生产流程中需要用工或示范區内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运转需要用工的,优先聘用贫困户中的劳动力,2016年以来经常性在示范区内务工的贫困群众有12人左右。
  品种及技术推广帮扶。对有意向种植芒果的贫困户,由核心示范区派出技术人员或“土专家”实地调研,并向贫困群众推荐适合种植的芒果品种,在种苗供应上给予扶持。对于已经种植芒果的贫困户,则在品种改良的嫁接枝条供应及技术服务上给予帮助。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的芒果达4万多亩。
  “飞地扶贫”或“托管式扶贫”帮扶。示范区内有土地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34户、64人,可将320亩土地流转给当地合作社、芒果种植大户或龙头企业,取得土地流转收入;有土地、有劳动力但无技术的贫困户84户、294人,在流转土地的同时可通过参与芒果生产管护等增加务工收入;示范区内及其周边既无适种土地、又无劳动力的贫困户82户、171人,目前正探索引导这部分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小额信贷折资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或龙头公司,不承担经营风险,每年由合作社或龙头公司以给予固定比例收益的方式增加收入。
  管护及销售帮扶。贫困户种植芒果所需的苗木、肥料、农药、包装袋等,可通过核心示范区联系,以低于或等同于市场的价格供应,质量有保障;贫困户所种植的芒果,成熟后通过示范区内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经济能人等,以高于或等同于市场价格收购或代销,确保群众收入。
  2016年,示范区的芒果产业带动辖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5500元以上,带动380户、136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预计到2017年底,示范区的芒果产业可带动辖区群众人均纯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可确保永乐镇566户、218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未来5年,示范区将对全区2万多户芒果种植户、36万亩芒果种植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不仅是芒果产业,桑蚕产业同样红红火火。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位于大石山区,原有贫困户209户、809人,在2016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伏琴村脱贫179户、730人,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而这要得益于桑蚕产业的全覆盖。
  “以前一直种玉米,收不了几个钱哟!还是扶贫政策好啊!党和政府关心我们,在这儿建了桑蚕示范基地,我们全村都种桑养蚕,桑葚有收入,流转土地有租金,还可以去公司务工挣钱。”伏琴村布尧屯2016年已脱贫户廖贤,去年仅依靠10亩桑园收入达3万元。在该项目的引领带动下,全镇共发展桑园15000多亩, 其中2017年新种3000多亩,除无劳动能力及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外,贫困户参与率达80%以上,实现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目前,百色市已有9个国家级、7个自治区级、56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16年,芒果单项纯收入人均达6420元,油茶单项纯收入人均达1173元。在产业发展的有力带动下,田东县、右江区和田阳县成功“摘帽”,全市实现21.84万贫困人口脱贫、134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5%下降到14.66%。
  “百色将继续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夯实产业根基,为贫困群众扩宽致富路,坚持发展绿色产业脱贫。对于不适合发展产业的贫困村,加大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确保不落下一名贫困群众。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百色市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革命老区的多彩新梦。”百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古俊彦信心满满。
其他文献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多年来因基础差、贫困人口多而成为苏北有名的貧困县。小康路上不落一人,2016年初,在江苏省财政厅综合处处长李海峰的率领下,由18家单位20名队员组成的2016—2017年度省委帮扶工作队,带着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怀着对响水这片热土的深情,来到灌河南岸,开始了新一轮对响水县的扶贫开发。  送一个“小书包”  一个小书包能有多重?李海峰说道:“一个小书包能有千斤重,它能衡量出我们的工
期刊
编者按:饮水思源,深恩厚报。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重大牺牲。建国后,帮助、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政策。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牵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革命老区,多次强调要切实抓好革命老区的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老区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踏上全面小康进程。  当年的红色大地,现在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热土。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期刊
平凡中见担当,质朴中显忠诚。2015年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抓住第二轮省委选派第一书记帮扶的难得机遇,整合省市区镇村五级帮扶工作力量,承接、选派127名第一书记帮扶124个贫困村。  127名第一书记各显神通,从根本上破解脱贫致富难题,提升帮扶村的“造血”功能,“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用激情与赤诚践行着党旗下的铮铮誓言,用拼搏与奉献奏响了山区发展的最强音,把第一书记的旗帜牢牢插在了山亭大地上。  
期刊
“百佳书记因公殇,万人同哀悼逝波”  “丁酉春夜别廖公,悲恸肝肠万物空”  “仿佛你一如既往的浅笑,春风会不停地思念你”  ……  2017年3月18日,福建省南平市副市长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开会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48岁。2017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追授廖俊波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无数认识或不认识廖俊波的人自发通过文章、诗歌、留言等各种形式怀念
期刊
编者按: 创业29年,投入30多亿元绿化库布其沙漠6300平方公里,投资400多亿元发展沙漠生态产业,创造生态财富5000亿元,带动沙区10万农牧民脱贫,人年均收入由1990年的不足400元增至15000元,实现了库布其地区绿色中国梦。这就是从沙漠走来创造辉煌业绩的亿利资源集团。2016年该集团被国务院授予“脱贫攻坚奖”。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面临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集中连
期刊
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表示,健康扶贫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扶贫硬骨头,在综合治理的同时需结合“靶向治疗”。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字字入心,指明了下一步工作的方向,让健康扶贫的路线图更加明晰。  上下联动部署实  2015年底,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占比44.1%,其中患大病重病的贫困人口有240万,患长期慢
期刊
村容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郁,邻里和谐互助,道路四通八达,这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如今展现出的勃勃生机。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上访村。  巨变源于驻村第一书记吴涛的辛勤耕耘。2015年12月,四川省广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吴涛正准备向组织汇报调往重庆之际,却接到一纸任命——到广安区化龙乡长坪村当第一书记。随着他的到来,“长坪变成‘常富’村”逐渐成了现实。  下乡:挨户串门赢民心
期刊
2017年2月,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整村脱贫,甩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这与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该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十六字方针相隔了3年零3个月。  自总书记考察后,十八洞村就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策源地。当地派驻工作队驻村蹲点,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新模式。经过三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外界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的积极互动下,十
期刊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我们住上了大房子,收入有了保障,孩子也能繼续上学深造。”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那杏村村民李朝忠说。  以前,李朝忠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茶和蔬菜,但因为交通落后、缺乏种植技术,年收入仅能维持全家的基本花销,孩子的学费常常没有着落。被云南省公安厅确定为挂包帮扶对象以后,李朝忠的孩子享受到了困难补助和助学贷款。通过云南省公安厅在挂包点推行的种猪发放、芽茶改造等举措,李朝忠家一
期刊
抓党建,促脱贫,党员打头阵。  走进齐鲁大地,随处可见党员奔波在扶贫路上的身影,无时不感受到奉献脱贫攻坚、践行党性忠诚的激情。  革命战争时期,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铸就的沂蒙精神就诞生在这里。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时深情地说:“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绝不能让老区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山东省委、省政府把扶贫攻坚当重大的政治责任、崇高的历史责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