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情绪高涨、兴趣浓厚、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要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根据课文的中心,“披文入情”,真正把握作者感情的脉搏,创设某种情境,自然地拨动学生的感情的情弦,使之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和谐共振,自然而然地认识深蕴在课文中的丰富内涵。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增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信赖。随之,学习语文的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就会自觉强化这种情感,教师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指导。如此双向交流、双向反馈,必然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师生间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总之,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文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健康、感情丰富的未来栋梁之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增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也是强化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教师一登上讲台,学生就会很快调节心理状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面,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完成这一心理转变,这时,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若师生情感相投、彼此亲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境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信赖。随之,学习语文的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师接受了这些良好的反馈之后,就会自觉强化这种情感,教师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教学之中,并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指导。如此双向交流、双向反馈,必然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谓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师生间情感交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教师是情感交往的主体,要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赢得学生爱戴,共同创造美,享受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八、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总之,忽视情感教育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实地把它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高素质的一代人才,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走向文明。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将有利于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思想健康、感情丰富的未来栋梁之材,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