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洛丽塔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z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一直以为小说是伟大的,是文学家构建出的一段段隐秘历史,是一座桥梁,联通过去和现在,又必然通达未来。所以它必须是波澜壮阔的。直到我读到了《洛丽塔》。它里面的句子就像夏夜花园里阵阵飘来的夜来香,你也不知道它具体好在哪里,但就是缠绕、翻滚,无声无息地充斥着整个夜晚。
   “我望着她,望了又望。一生一世,全心全意。我最爱的是她,可以肯定……她可以褪色,可以枯萎,我不在乎,但我只看她一眼,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这是亨伯特望着洛丽塔时心里的话,当然这一段没有《洛丽塔》开篇时的话出名、惊艳,但当我一次又一次地默读,心就像被这句子烧出了小洞,像是再也不能盛住悲伤的容器,一滴一滴地流下泪来。
   文学给予我的是什么?脑海里的小马达疯狂旋转起来:优美的句子、华丽的写法、惊喜的创意……我有太多太多想要说的,我有更多更多想要分享的,我所想说的永恒、不灭,我的洛丽塔。
   在我十几岁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只一眼,那如诗如梦如幻的语言立刻抓住了一个少年的情愫,更让当时的我震惊的是,原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这么流畅地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从小看过的中国古典文学,不管是四大名著还是其他传统小说,叙述的角度里都不会有“我”出现,即使初中开始进了文学社,跟着老师的讲解分析理解《变形记》或是《双城记》,叙述的角度都是那种全知的角度。那时候,《变形记》的故事创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双城记》的开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绝望的冬天;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我们越过一座座山寻找风景,最后只记得休息时差点被你坐扁的野花。所以当我无意结缘了《洛丽塔》,这么说吧,我出版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之所以选择了第一人称叙述,就是因为它。而它带给我的影响,除了叙述和语言之外,还在于这是一个很难评判的故事。纳博科夫变魔术一般把一个变态的故事讲得“美好”和“伟大”起来。我甚至开始同情亨伯特,当一切尘埃落定,他的洛丽塔、他的生命之火、他的欲望之光、他的罪恶、他的灵魂,这一切都不会因为他改变命运的定数。亨伯特可以杀死洛丽塔的情夫,但是他再也換不回她的美丽、青春和那些鲜活的岁月,他甚至等不来想要的判决就死在了狱中。就像赌博永远失去的都是未曾拥有之物一般,亨伯特和洛丽塔,洛丽塔和亨伯特,是一场不该开始的故事。
   毕业后我进入了大学工作,但是我很少在写作课上用这本书作为例子,我甚至不太敢给我的学生讲这个故事。 “如果这不是一部小说那简直太可怕了”。这样的声音会在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响起,我很害怕如果分析它,会给学生们带来一些误解。美丽的洛丽塔充满了诱惑,就是读文字,你也会发出:谁能拒绝她呢?但是这绝不至于令她招惹之后的命运。令我震撼的是,我第一次明白在世界上,或者在小说的世界里,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即使是主人公,他可以在这个角度里十恶不赦、万劫不复,但当夜深人静,你又会念及他的美好,甚至是对于他的无奈和孤独陷入深深的同情中。这和我从小脑海里的“文以载道”相悖,我一直以为我要写的都是弘扬道德正面的美,而非《洛丽塔》中所表现出变了形的美。
   我特别反对类似如“远看是爱情,近看是性侵” 这样的评价。文学作品不是非黑即白的法律。从一开始文字中每一句都镶嵌着“我对洛丽塔的欲望”,到后来亨伯特自己也知道在洛丽塔的眼中他根本什么都不是,不是父亲,不是爱人。“你是说我跟你去任何一家汽车旅馆之后你就会给我们钱是吗?”久别重逢后,那句“我们”更像是把一直插在亨伯特身上的匕首拔了出来般,那些我们还存有的关于爱的幻想,只剩下鲜红,一片模糊。
   这是一个看似不寻常的畸形爱恋,但是除了对于我写作的启发之外,通读文本之后,会看到,这里没有人是清白的:糟糕的社会风气制造出来的早熟女孩,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糟糕的教育,还有什么呢?法律?道德?人性?
   《洛丽塔》真实地把一个很糟糕的故事写得打动人心。
   这些年围绕着它的解读越来越多,争论也一直存在,而对于我,那个昔日如花妖女,如今枯叶还乡,除了文字给我的感动之外,我好像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开始理解关于作品的风格和艺术的价值。
   是到处都看到生命力的时刻,因为罪恶都在眼前,因为美好已然消逝,而我的洛丽塔,你在我生命里翻滚、闪烁、跃起、下沉,给我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像是生生不息的春夏秋冬,似乎不变,却年年常新。
  责任编辑 张琳琳
其他文献
赶雨  雨前一定是先来风  它会给你点甜头  让你在闷憋的天气里  凉爽一阵。然后你就会背起  来风处的那堵黑  往前赶,拼命往家赶  似乎知道它马上用爽换来什么  你偶尔庆幸这种躲法  但你也会看到那么多匆匆路人  被浇得看不到  是谁  在悲伤碎花衫  爬山虎一红  就会牵动老屋的门闩  半身高的蒿草  一耸一耸地黏人  那些歪在犄角旮旯的  坛坛罐罐,满屋顶的瓦松  锁紧喉咙。心酸成一揪一揪
期刊
这儿是飞鸟的家园  有千万的黑影如雨点坠落和  盘旋  随着季节的轮换  向北的向北  往南的往南  它们结对飞过长天  这里不过是旅途中的客栈  总有浪子出门去涉足千难万险  仍不似游子一样又回归故国  家园  即便心有千般愁怨  日月轮回志向依然不变  这里容不下江河大川  奔流的脚步只能在天空上演  起起落落  离别与团圆  在崇湖的中心以岛屿的形象  代言千鸟跃飞  往北去的是鸿雁  往南
期刊
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本文检验了险资举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险资举牌会加剧实体企业金融化,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助推器”而非“抑制剂”。进一步,本文检验了险资举牌可能存在的“资本挟持效应”和“资源支持效应”,结果显示险资稳定性、公司股权集中度均削弱了险资举牌对企业金融化的助推作用,而金融投资经验在其中的负向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险资举牌主要通过“资本挟持效应”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本文对规范险资举牌行为提供了有益借鉴,有助于预防为险资进一步松绑政策可能带来的不良
落日的余晖穿过江水,映照在人的脸庞上,红彤彤、暖洋洋的。   陈进又开始看着哨所的远方发呆了,他最近一段时间都一副魂不守舍、心事重重的样子。   “陈进!”   “陈进!”  战友连喊了两声,他才反应过来。   陈进是一名边防战士,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祖国东极黑瞎子岛。   东极哨所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陈进来这里当兵好几年了,眼看快到了他要退伍的时间。   这一天,陈进突然找到连长说他想要
期刊
其中的十四行  把空间打开,在白天  灯光下,依然有阴影  平静的封面,在空白处  签上你的名字,它是海上一叶寻觅的小舟?  透过窗缝向外看,阳光下的树叶  在微风中摇曳,是飞翔的鸟翼在闪光?  声音没有真空,与尘土没有真空一样  你时常在静寂中听到某种声音  生命可以移植,是的,你把一朵花,插在  室内的花瓶里,田野里的野草也走进了城市  你把不愿干的事情停下来  把愿意干的事情放在指尖,讓它舞
期刊
一   啾唧儿,啾唧儿——书房的仿生鸟大叫。   直升机,又在盘旋,一、二、三、四、五,天呐,比上次增加了四架。   五架流线型直升机,轰鸣声吓着了仿生鸟,急啾啾唤出女主人。   望向天空,一支直升机编队,在海湾之上近距离俯视这里的一切。距离最短的那一刻,她几乎可看到飞行员的头盔。自家的露台花房,如此近距离与这些大铁鸟相视,她还是第一次。   直升机绕海湾一周,依次拉升,旋即隐没在高远的
期刊
八十年代是一个黄金时代,也是我的青春阅读时代。在阅读越来越丰盛的今天,我却更怀念那时候的阅读,那些把书视为金子般的日子。那时候的精神世界几乎是一张白纸,所以,在上面画什么都异常醒目。   有些小说是我最要好的女同学向她舅舅借的。他是一名乡村语文老师,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正在练习写作——那时候农村有点文化的人似乎都曾练习过写作,毕竟这是成本最低的,又能给予幻想最大空间。我曾经怀着朝圣的心情,跟同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