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长,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同样面临就业困难的考验。本文在分析当前就业尤其是医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的基础上,诠释了就业能力的内涵,对医学院校帮助毕业生和医学生自身提升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 医学生 提升就业能力 措施
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前的“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教育”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由118万增加到631万,增长了5.35倍。毕业生人数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和高等教育亟待面对的大事。人力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谈起目前的就业时透露,到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按此看,2010年毕业的631多万大学生中,还有60多万尚未就业[1]。显然,不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当年及往年积累的待业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愈来愈大,就业压力日趋加剧。
医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支,医学生的就业同样面临严峻考验,而且,由于其专业的因素及服务对向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而显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2400美元,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对医疗服务卫生行业的要求日趋提高,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医疗机构在招聘人员时存在误区,用人标准不断提高,不顾实际尽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目前,部分二级医院开出的条件亦已是博士学位。同时,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充分,医疗结构不完善,百姓就医的主导意向不明确,即只认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医疗机构,这些都促使医疗机构在招聘中看重高学历,给医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二
在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应该帮助医学毕业生们分析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使之掌握就业能力,成为就业大军中的胜利者。那么,什么是就业能力?影响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又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在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问题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帮助医学生在就业困境中掌握主动。
所谓就业能力,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将其分为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事会(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uncil)认为就业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普遍能力、沟通能力(书面和言语)、有效合作开展工作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自我评判、反思和开展学科互动的能力。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4个主要方面: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创新、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和胜任能力)、应聘能力、心理调控能力。医学毕业生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在就业中就业能力有哪些不足和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医学生就业能力的训练,有针对地帮助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帮助他们在本已严峻的形势中占有优势,成为就业的成功者。目前造成医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医学生专业性学习强,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是高考直接进入医学院校,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医学入学不同。所以医学生在未经其他学科教育情况下直接接受医学教育,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完全部的医学课程,势必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课时会很少,造成了医学教育只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或无力兼顾文、理和工科类课程的培养,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弱,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相对于其他文、理、工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融合的机会相对较少,课程多、课时多、记背概念多,此“三多”是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与社会接触,即使是在实习阶段,过多的病历书写和日常的病房管理,也使他们很少有时间走出医院或学校大门,这样就造成了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缺失,影响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3.医学生专业技能偏低,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学制一般要五到八年或更长,且只是基础的学习,学制长是医学教育的特点。医学生的在校学习只是从医生涯的初步开始,要能独挡一面,独立完成医疗任务,还需相当长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所以刚毕业的医学生,其适应、胜任工作的能力很低。医学毕业生大多毕业时未获职业医师资格证书,而招聘单位招人的目的是即上岗能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毕业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影响了医学生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阻碍了他们就业能力的发挥。
4.医学生不恰当评判自我,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3],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
就业能力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掌握了其要素的基础上,应结合医学生成长的特点,找出影响医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因素并加以分析,不难探索解决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1.文、理、工科兼学。
加强文、理、工科的学习,尤其是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而沟通(书面和语言的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虽然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内容单一,主要以政治教育的形式出现,意识形态内容较多。据统计,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学科约占总学时的8%,明显低于美国的15%—25%。[4]21世纪的今天,医学生不能正确书写请假条、自荐信的大有人在,试想这样的毕业生如何在求职中获取好感呢?也不利于职业本身的持续发展。医学职业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临床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而科研最终是要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此,学校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医学生提供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医学生语言和合作能力,开展各种校园培训和选修课,培养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学好专业医学课程的同时,适当重视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医学生社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医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加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和医学生自身勤奋不够的因素,加重了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缺失。低年级时,医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容易迷茫;高年级时,进入临床阶段,所有操作必须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之下完成,很难有独立操作的机会,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一个穿刺都没做过。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经常开展专家学者讲座,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在临床教学中,经常开展小讲课,经常安排一些临床主任、学术带头人主讲的学术进展讲座,经常开展主任查房,让学生了解三级查房的特点,多用“SP”模拟病人教学,熟练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方法和步骤,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经常听到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抱怨病历书写任务过重,影响实习效果,殊不知写了很多还是犯错。
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力是医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它是医学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医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招聘单位挑选医学生的关键标准。
3.强化应聘能力培养。
常有平时成绩一般但却能找到令人仰慕的医院的个例发生,分析其原因,这些个例大多具备超强的应聘能力。因此,医学生在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应聘能力。这是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应聘能力是医学生在应聘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有力展示自我聪明才智和良好素质,最终赢得医疗机构的赞赏而获得聘用的社会活动能力。医学院校应注重医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礼仪举止能力的培养,帮助医学生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魅力,体现自身价值。同时,要培养医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教会医学生如何正确填写和使用推荐表,如何精心制作和投送简历,如何灵活书写求职信。让自己能在招聘单位人员面前充分展示自我的优势,博得招聘单位的好感,这是在就业过程中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如果不能很好地展现自我,再多的才能也只能自己独享,别人很难认可。
4.掌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机会对于每一个医学毕业生来说都是公平的,善于掌握机会、拥有机会的人,其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而机会多来源于信息。在求职中,招聘信息关系到求职的结果,及时掌握大量可靠的招聘信息,就能目光敏锐,行动果断,从而把握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医学院校应及时让学生了解国家相关部门的就业政策和近期的就业形势,指导和规范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活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毕业生解读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和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规定。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搜集汇总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网站,有力地发挥学生与招聘单位间的桥梁作用。医学毕业生在拥有学校提供的信息来源外,还应学会充分利用老师和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资源,结合自身求职需求有针对性地主动查找和分析各种信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媒体渠道,弥补学校信息的不足,掌握最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
5.培养抵御挫折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抵御挫折的能力普遍偏低,家长的偏爱、老师的呵护、社会的赞许让他们错失了很多应对失败和风险的机会,医学毕业生又由于专业和自身的原因,求职期望不切实际,挫折感尤为强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很难面对和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求职中也很难成功。因此,医学毕业生拥有抵御挫折的能力,拥有正确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就业能力提升的保障。
在求职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遇到失败不灰心、不气馁,把失利当成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手段,充分分析,找出主观或客观的不足之处,提升自我抵御挫折的能力,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下一次的应聘提供经验,避免犯同样错误,这样能有效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发挥作用,针对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正确引导毕业生制定就业层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惑时,帮助他们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综上所述,我们要站在“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乎社会稳定”这一高度来探索和思考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社会、高校和医学生本身共同努力,切实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做好医学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华云.人社部: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ED/OL].新京报,2011-01-26.http://biz.cn.yahoo.com/ypen/20110126/188158.html.
[2]赵世鸿等.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瓶颈现象”成因探析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328-331.
[3]许明璋,巩守平,彭卓.医学生就业途径和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学论理学,2005,18,(4):87-88.
[4]吴朝明,钱掩映,金建,陈浩.强化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0):126-127.
关键词: 医学生 提升就业能力 措施
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前的“精英教育”阶段走向“大众教育”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大学生的毕业人数由118万增加到631万,增长了5.35倍。毕业生人数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加大,就业成为当前社会和高等教育亟待面对的大事。人力资源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谈起目前的就业时透露,到2010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按此看,2010年毕业的631多万大学生中,还有60多万尚未就业[1]。显然,不断增长的毕业生人数和当年及往年积累的待业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愈来愈大,就业压力日趋加剧。
医学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支,医学生的就业同样面临严峻考验,而且,由于其专业的因素及服务对向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而显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2400美元,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社会对医疗服务卫生行业的要求日趋提高,人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促使医疗机构在招聘人员时存在误区,用人标准不断提高,不顾实际尽力招聘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目前,部分二级医院开出的条件亦已是博士学位。同时,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不充分,医疗结构不完善,百姓就医的主导意向不明确,即只认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医疗机构,这些都促使医疗机构在招聘中看重高学历,给医学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大压力。
二
在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应该帮助医学毕业生们分析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使之掌握就业能力,成为就业大军中的胜利者。那么,什么是就业能力?影响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又存在哪些影响因素?搞清楚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能在提升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问题上,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有效帮助医学生在就业困境中掌握主动。
所谓就业能力,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将其分为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理事会(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Council)认为就业能力包括:评判性思维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普遍能力、沟通能力(书面和言语)、有效合作开展工作能力、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自我评判、反思和开展学科互动的能力。结合中国国情,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4个主要方面: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创新、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和胜任能力)、应聘能力、心理调控能力。医学毕业生作为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在就业中就业能力有哪些不足和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强化医学生就业能力的训练,有针对地帮助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才能帮助他们在本已严峻的形势中占有优势,成为就业的成功者。目前造成医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医学生专业性学习强,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是高考直接进入医学院校,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医学入学不同。所以医学生在未经其他学科教育情况下直接接受医学教育,而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完全部的医学课程,势必其他公共课程的学习课时会很少,造成了医学教育只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或无力兼顾文、理和工科类课程的培养,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弱,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相对于其他文、理、工科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融合的机会相对较少,课程多、课时多、记背概念多,此“三多”是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生与社会接触,即使是在实习阶段,过多的病历书写和日常的病房管理,也使他们很少有时间走出医院或学校大门,这样就造成了医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缺失,影响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3.医学生专业技能偏低,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学制一般要五到八年或更长,且只是基础的学习,学制长是医学教育的特点。医学生的在校学习只是从医生涯的初步开始,要能独挡一面,独立完成医疗任务,还需相当长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过程。所以刚毕业的医学生,其适应、胜任工作的能力很低。医学毕业生大多毕业时未获职业医师资格证书,而招聘单位招人的目的是即上岗能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毕业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影响了医学生在激烈的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阻碍了他们就业能力的发挥。
4.医学生不恰当评判自我,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医学生入学时,大多分数高,第一志愿入校;医学教育的学制长、成本较高,导致医学毕业生难以有好的心态正确就业定位,表现为医学生就业时,期望值较高,不能正确评判自我。每次招聘会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城市大医院招聘台前门庭若市;中小医院、偏远地区医院态度热情,但门可罗雀[3],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去这些医院,因此,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不确当的给自己评判,影响了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
就业能力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在掌握了其要素的基础上,应结合医学生成长的特点,找出影响医学生提升就业能力的因素并加以分析,不难探索解决医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有力措施。
1.文、理、工科兼学。
加强文、理、工科的学习,尤其是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和合作能力,而沟通(书面和语言的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目前,虽然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但内容单一,主要以政治教育的形式出现,意识形态内容较多。据统计,国内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学科约占总学时的8%,明显低于美国的15%—25%。[4]21世纪的今天,医学生不能正确书写请假条、自荐信的大有人在,试想这样的毕业生如何在求职中获取好感呢?也不利于职业本身的持续发展。医学职业不仅要求有较高的临床技能,而且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而科研最终是要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此,学校要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医学生提供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医学生语言和合作能力,开展各种校园培训和选修课,培养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学好专业医学课程的同时,适当重视公共人文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医学生社会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医学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加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
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和医学生自身勤奋不够的因素,加重了医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缺失。低年级时,医学生对医学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容易迷茫;高年级时,进入临床阶段,所有操作必须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之下完成,很难有独立操作的机会,甚至有的学生在毕业时,一个穿刺都没做过。医学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经常开展专家学者讲座,帮助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在临床教学中,经常开展小讲课,经常安排一些临床主任、学术带头人主讲的学术进展讲座,经常开展主任查房,让学生了解三级查房的特点,多用“SP”模拟病人教学,熟练掌握临床工作中的方法和步骤,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临床能力。经常听到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抱怨病历书写任务过重,影响实习效果,殊不知写了很多还是犯错。
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力是医学生就业的核心能力,它是医学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医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招聘单位挑选医学生的关键标准。
3.强化应聘能力培养。
常有平时成绩一般但却能找到令人仰慕的医院的个例发生,分析其原因,这些个例大多具备超强的应聘能力。因此,医学生在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应聘能力。这是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
应聘能力是医学生在应聘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有力展示自我聪明才智和良好素质,最终赢得医疗机构的赞赏而获得聘用的社会活动能力。医学院校应注重医学生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礼仪举止能力的培养,帮助医学生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身魅力,体现自身价值。同时,要培养医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教会医学生如何正确填写和使用推荐表,如何精心制作和投送简历,如何灵活书写求职信。让自己能在招聘单位人员面前充分展示自我的优势,博得招聘单位的好感,这是在就业过程中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如果不能很好地展现自我,再多的才能也只能自己独享,别人很难认可。
4.掌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机会对于每一个医学毕业生来说都是公平的,善于掌握机会、拥有机会的人,其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而机会多来源于信息。在求职中,招聘信息关系到求职的结果,及时掌握大量可靠的招聘信息,就能目光敏锐,行动果断,从而把握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
医学院校应及时让学生了解国家相关部门的就业政策和近期的就业形势,指导和规范医学毕业生的择业活动,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毕业生解读地方卫生主管部门和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规定。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搜集汇总来自全国各地的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网站,有力地发挥学生与招聘单位间的桥梁作用。医学毕业生在拥有学校提供的信息来源外,还应学会充分利用老师和亲朋好友的社会关系资源,结合自身求职需求有针对性地主动查找和分析各种信息,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网络媒体渠道,弥补学校信息的不足,掌握最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
5.培养抵御挫折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抵御挫折的能力普遍偏低,家长的偏爱、老师的呵护、社会的赞许让他们错失了很多应对失败和风险的机会,医学毕业生又由于专业和自身的原因,求职期望不切实际,挫折感尤为强烈。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态,没有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很难面对和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求职中也很难成功。因此,医学毕业生拥有抵御挫折的能力,拥有正确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是就业能力提升的保障。
在求职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遇到失败不灰心、不气馁,把失利当成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手段,充分分析,找出主观或客观的不足之处,提升自我抵御挫折的能力,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下一次的应聘提供经验,避免犯同样错误,这样能有效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
高校辅导员要发挥作用,针对每个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帮助毕业生认清形势,正确认识社会和评价自我,正确引导毕业生制定就业层次,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惑时,帮助他们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综上所述,我们要站在“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乎社会稳定”这一高度来探索和思考提升医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社会、高校和医学生本身共同努力,切实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做好医学生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华云.人社部:201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ED/OL].新京报,2011-01-26.http://biz.cn.yahoo.com/ypen/20110126/188158.html.
[2]赵世鸿等.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瓶颈现象”成因探析及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328-331.
[3]许明璋,巩守平,彭卓.医学生就业途径和方法的探索[J].中国医学论理学,2005,18,(4):87-88.
[4]吴朝明,钱掩映,金建,陈浩.强化临床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0,10,(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