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管理是与经济管理、科学管理同范畴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同时它又是对前两者的超越。学校文化管理的模式与要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特征,本文加以粗浅探析。
1文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中介主体)之间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
文化管理的模式与科学管理的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的中心。由科学管理的以物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以财务为中心等)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二是控制方法。在科学管理中,以外部控制为主,重奖重罚是主要手段;而文化管理中心内置,依靠人文关怀等激励手段调动、激活行为主体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追求主动发展。三是领导者类型。在科学管理中,领导者恰似乐队的指挥,属指挥型领导;而在文化管理中,领导者则像导师和朋友,属于育才型领导。四是激励方式。在科学管理中,以外塑为主,依赖于工作的外部条件;而文化管理下,着重满足职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依赖于工作本身魅力。五是组织形式。在科学管理中,权力结构明确,是“金字塔型”组织;而文化管理中,权力结构模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为平等,类似于网络状扁平组织,换句话说,是平等沟通、自我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2学校文化管理中的要素
学校管理的要素可以从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等不同角度来界分,但是我们觉得管理科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管理要素的界分也必须从管理本身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往的要素划分都是静态地研究管理,理论地研究管理,而不是从管理的发展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种要素划分,应考虑对于管理实际有多大的作用,它是否体现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传统的要素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而现代的文化管理的要素划分则为了构建一个发展的行动体系,具有超前性和实用性。
从这样的思想出发,我们认为学校的文化管理应当具备七个要素:科学超前的理念、具有发展力的机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术力、学术自由空间、特色定位。
一是科学超前的理念。理念是学校管理行为的起点,意味管理行为都来源于理念的指导。任何一种管理的成功,都发端于先进理念的形成。学校文化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以人为本,这就是一种超前的理念。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体系,它应包括许多的具体内容,比如教育理念、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后勤发展理念等。
二是具有发展力的机制。机制是操作层面的东西,一个良好的机制,就是学校的发展力。机制也是一个体系,由许多具体内容构成,比如人事机制、工资机制、激励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现代一些发展较快的学校主要是机制灵活、科学和超前。
三是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社会、对职业等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不可能达到完全统一。在一个组织内部,成员都是带着既定的价值观走到一起来,更不可能形成完全统一的价值观,但有一点可以做到,并且各种管理做的也都是这一点,即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什么是主流价值观?就是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很重要,它是组织团结前进的前提,没有它,组织将成为一盘散沙。要增强组织的发展力就必须做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四是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校文化管理倡导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但同时也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校的文化管理首先要尊重多元的文化个性,文化只有在多元状态下才能繁荣,文化空间也只有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才具有张力。
五是学术力。即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是学校管理关注的核心,因为学校是一个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
六是学术自由空间。学校的文化管理若能尊重学术个性,鼓励学术自由,就会形成一个自由的学术空间。自由的学术空间是发展学术力的条件。
七是特色定位。特色定位就是个性化。传统的学校管理受工业文明思想的影响,强调整齐划一,注重共性,忽视个性。而文化管理讲究特色,注重个性,既寻求学校发展的整体特色,又努力构建文化个体发展的特色。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发展力。
以上学校文化管理的七个要素的确立,避免了传统人、财、物的静态划分,也避免了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等共性划分,而是从学校发展实际和学校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的,其中科学超前的理念、价值观的认同、学术力、学术自由空间、特色定位五项属于软要素。在学校管理中,软要素决定硬要素,软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导因素。
作者简介:鲁宏飞(1954—),男,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1文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什么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标的尊重人性的管理,这种管理是靠管理主体与对象主体(中介主体)之间形成的文化力的互动来实现的。
文化管理的模式与科学管理的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的中心。由科学管理的以物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以财务为中心等)转变为以人为中心。二是控制方法。在科学管理中,以外部控制为主,重奖重罚是主要手段;而文化管理中心内置,依靠人文关怀等激励手段调动、激活行为主体的内在需求和动力,追求主动发展。三是领导者类型。在科学管理中,领导者恰似乐队的指挥,属指挥型领导;而在文化管理中,领导者则像导师和朋友,属于育才型领导。四是激励方式。在科学管理中,以外塑为主,依赖于工作的外部条件;而文化管理下,着重满足职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依赖于工作本身魅力。五是组织形式。在科学管理中,权力结构明确,是“金字塔型”组织;而文化管理中,权力结构模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更为平等,类似于网络状扁平组织,换句话说,是平等沟通、自我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2学校文化管理中的要素
学校管理的要素可以从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资源等不同角度来界分,但是我们觉得管理科学不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管理要素的界分也必须从管理本身的现实需要出发。以往的要素划分都是静态地研究管理,理论地研究管理,而不是从管理的发展实际出发。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种要素划分,应考虑对于管理实际有多大的作用,它是否体现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传统的要素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构建一个简单的知识体系;而现代的文化管理的要素划分则为了构建一个发展的行动体系,具有超前性和实用性。
从这样的思想出发,我们认为学校的文化管理应当具备七个要素:科学超前的理念、具有发展力的机制、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术力、学术自由空间、特色定位。
一是科学超前的理念。理念是学校管理行为的起点,意味管理行为都来源于理念的指导。任何一种管理的成功,都发端于先进理念的形成。学校文化管理与其他管理方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以人为本,这就是一种超前的理念。学校的管理理念是一个体系,它应包括许多的具体内容,比如教育理念、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理念、后勤发展理念等。
二是具有发展力的机制。机制是操作层面的东西,一个良好的机制,就是学校的发展力。机制也是一个体系,由许多具体内容构成,比如人事机制、工资机制、激励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现代一些发展较快的学校主要是机制灵活、科学和超前。
三是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在现代社会里,人的价值观是多元的,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社会、对职业等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不可能达到完全统一。在一个组织内部,成员都是带着既定的价值观走到一起来,更不可能形成完全统一的价值观,但有一点可以做到,并且各种管理做的也都是这一点,即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什么是主流价值观?就是组织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很重要,它是组织团结前进的前提,没有它,组织将成为一盘散沙。要增强组织的发展力就必须做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四是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校文化管理倡导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但同时也尊重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学校的文化管理首先要尊重多元的文化个性,文化只有在多元状态下才能繁荣,文化空间也只有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才具有张力。
五是学术力。即教学科研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是学校管理关注的核心,因为学校是一个教学科研单位,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
六是学术自由空间。学校的文化管理若能尊重学术个性,鼓励学术自由,就会形成一个自由的学术空间。自由的学术空间是发展学术力的条件。
七是特色定位。特色定位就是个性化。传统的学校管理受工业文明思想的影响,强调整齐划一,注重共性,忽视个性。而文化管理讲究特色,注重个性,既寻求学校发展的整体特色,又努力构建文化个体发展的特色。特色就是生命力,特色就是发展力。
以上学校文化管理的七个要素的确立,避免了传统人、财、物的静态划分,也避免了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法等共性划分,而是从学校发展实际和学校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的,其中科学超前的理念、价值观的认同、学术力、学术自由空间、特色定位五项属于软要素。在学校管理中,软要素决定硬要素,软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和主导因素。
作者简介:鲁宏飞(1954—),男,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