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建构对高中古诗词解读的影响,包括加深理解、激发思维、拓展想象等。然后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建构的契合点,包括导入环节、学习过程以及拓展环节等。最后提出了知人论世,拓展想象,对比分析,现代技术等措施来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构建合适的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情境; 高中语文; 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57
引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教学在整个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考核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古诗词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难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来开展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
一、情境建构对高中古诗词解读的影响
情境的建构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意象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意象本身带有历史文化内涵,出现在古诗词中就能够给人一种比较深刻的感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写作背景是李煜的国家灭亡,人也被困,此时的诗人回忆故国生活,自然悲从中来。在诗歌中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等内容。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月下诗人孤独登楼,望着冷月,回忆故国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是人的情感感悟,体会到他诗词中的无可奈何和悲痛难掩。情境中有很多“点”是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的。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词,获得比较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长恨歌》中有很多特殊的“场景”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有对应的故事内容,很多内容都成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教师将这些影视作品的片段运用到教学中,建构合适的情境,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印象深刻的认识。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建构的契合点
(一)导入情境内容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关注才能顺利的开展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在导入环节设计比较好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情境化,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比如:在《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的学习中,如果从文字入手可能难以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转换角度,从现代社会“婆媳关系”入手,联系古代女子的命运来建构一个特殊的生活情境,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好的探究欲望。这首古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而大部分的诗歌内容都是押韵的,当学生读起这个内容则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特殊角度深层次分析,加上趣味性的朗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知人论世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師生要想了解清楚诗歌的创作意图,就一定要深入到创作的生活背影和个人经历方面。那么这就是“知人论世”策略的运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底蕴、时代背景等。通过语言、现代技术等手段来传递逆袭。那么学生就能够从作者角度来对诗歌进行理解,比如:《长恨歌》的学习中要讲到“安史之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资料来认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自然也就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诗人创作的心境,已经创作的意图。
(三)拓展想象
古诗词的意境建构依靠的是意象的合集。在意境的建构中不能少了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支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完善诗句画面,让诗歌情境更加突出。比如:在《登高》这首古诗中可以通过“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建构一个情境。但是仅仅是这些意象是不能够建构一个完整的意境的,那就需要想象和联想的支持。师生会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到情境中,自然也就能够形成“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枯木黄叶,俯瞰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体会到诗人穷困潦倒,借酒消愁的心态。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想象和联想能够补充诗歌的情节内容,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虽然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描述,但是很多的内容是难以依靠诗句呈现的,像刘兰芝诉说了在婆家的辛劳,没有说婆婆对她的折磨。然而,读者是能够通过字里行间体会到刘兰芝无处申冤的悲苦的。她虽然没有详细的说,但是读者也是可以看到婆婆对刘兰芝的嫌弃和折磨的。这需要联想和想象的支持才能够让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三)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非常的多,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区别,在风格上也有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的体验中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教师可以在拓展的时候将不同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准确的认识。像《赤壁怀古》是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它的情境是“大江、浪、三国、周郎、樯橹”等。这些意象就能够建构一个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声声慢》则是通过“满地黄花、梧桐雨、黄昏”等意象来展现的儿女情长。这样就能够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诗歌带来不同情境。那么,也就能够更好的提供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结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的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利用教学背景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想象联想能力等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能让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有一个比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丽明.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6):152-153.
[2]苗顺芳. 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刍议[J]. 文山学院学报,2020,33(04):118-120.
[3]郭宏雪.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突围[J]. 名作欣赏,2020,(14):84-85.
关键词:情境; 高中语文; 古诗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57
引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中,古诗词教学在整个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考核中也占据重要位置。古诗词教学也是高中语文教育的一个难点。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策略来开展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这对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有较大的帮助。
一、情境建构对高中古诗词解读的影响
情境的建构能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意象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意象本身带有历史文化内涵,出现在古诗词中就能够给人一种比较深刻的感觉,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比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写作背景是李煜的国家灭亡,人也被困,此时的诗人回忆故国生活,自然悲从中来。在诗歌中有“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等内容。这些意象组合成一幅月下诗人孤独登楼,望着冷月,回忆故国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是人的情感感悟,体会到他诗词中的无可奈何和悲痛难掩。情境中有很多“点”是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的。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一步的深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词,获得比较准确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长恨歌》中有很多特殊的“场景”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渔阳鼙鼓动地来”等有对应的故事内容,很多内容都成为影视作品的创作源泉。教师将这些影视作品的片段运用到教学中,建构合适的情境,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形成一个印象深刻的认识。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情境建构的契合点
(一)导入情境内容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关注才能顺利的开展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够在导入环节设计比较好的教学活动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情境化,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比如:在《孔雀东南飞》这首长诗的学习中,如果从文字入手可能难以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教师转换角度,从现代社会“婆媳关系”入手,联系古代女子的命运来建构一个特殊的生活情境,这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好的探究欲望。这首古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而大部分的诗歌内容都是押韵的,当学生读起这个内容则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那么,教师可以通过选择特殊角度深层次分析,加上趣味性的朗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知人论世
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師生要想了解清楚诗歌的创作意图,就一定要深入到创作的生活背影和个人经历方面。那么这就是“知人论世”策略的运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底蕴、时代背景等。通过语言、现代技术等手段来传递逆袭。那么学生就能够从作者角度来对诗歌进行理解,比如:《长恨歌》的学习中要讲到“安史之乱”,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资料,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资料来认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摧残,自然也就能够更好的认识到诗人创作的心境,已经创作的意图。
(三)拓展想象
古诗词的意境建构依靠的是意象的合集。在意境的建构中不能少了想象和联想能力的支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完善诗句画面,让诗歌情境更加突出。比如:在《登高》这首古诗中可以通过“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建构一个情境。但是仅仅是这些意象是不能够建构一个完整的意境的,那就需要想象和联想的支持。师生会将个人的生活体验融入到情境中,自然也就能够形成“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枯木黄叶,俯瞰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长江水”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体会到诗人穷困潦倒,借酒消愁的心态。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生。想象和联想能够补充诗歌的情节内容,比如:在《孔雀东南飞》中虽然对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描述,但是很多的内容是难以依靠诗句呈现的,像刘兰芝诉说了在婆家的辛劳,没有说婆婆对她的折磨。然而,读者是能够通过字里行间体会到刘兰芝无处申冤的悲苦的。她虽然没有详细的说,但是读者也是可以看到婆婆对刘兰芝的嫌弃和折磨的。这需要联想和想象的支持才能够让故事情节更加丰满。
(三)对比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非常的多,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区别,在风格上也有差异。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的时候,可以将不同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的体验中产生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是两种不同的风格。教师可以在拓展的时候将不同的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准确的认识。像《赤壁怀古》是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情怀,它的情境是“大江、浪、三国、周郎、樯橹”等。这些意象就能够建构一个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声声慢》则是通过“满地黄花、梧桐雨、黄昏”等意象来展现的儿女情长。这样就能够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诗歌带来不同情境。那么,也就能够更好的提供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结论: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的建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有效的利用教学背景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开拓学生想象联想能力等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这就能让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有一个比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丽明.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及思考[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26):152-153.
[2]苗顺芳. 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刍议[J]. 文山学院学报,2020,33(04):118-120.
[3]郭宏雪.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困境与突围[J]. 名作欣赏,2020,(1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