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学校相较于城市学校而言,在教学资源,教育硬件设施,学生和教师固有水平这些方面虽然比从前的差距小了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差距依然存在,并且小学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所接受的启蒙教育方式各不相同。再加上每个同学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个性特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大不相同,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重个性化培养,让学生跟住老师进度,以免从厌学中发生逆反心理。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疏导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学生们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且具体。随之而来的就是现在的儿童心理成长的特别快,相较于以往的教育经验,少年儿童成熟年龄越来越提前,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少年儿童叛逆期的越来越提前。对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分析和疏导工作,而将具体的教育环境放在农村,我们就必须根据农村教育现状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疏导工作。
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小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中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即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与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我通过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累,对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
1 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的原因浅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点,那就是农村对于儿童的教育相较于城市虽然差距越来越小,但依旧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其自身也一定会存问题。这也就造成了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农村儿童也深受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因如各种社会事件、传播媒介也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农村信息发展的程度相较于城市地区较弱,所以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方面,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充满暴力倾向的影片逐渐成为儿童的钟爱,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也充斥着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如果此时家长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这些不良的社会诱因就会是催生其逆反乃至于不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和疏导的具体策略
2.1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
每个学生都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权利,每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自主形成的权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发展需要有一个底线与准绳,那就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这类道德品质课程的基础即儿童的生活。因此,儿童的生活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品德课程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意义,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仪和道德,因此对于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在《三字经》中就有提到“人之初,性本善”的语句;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也提到“德”才是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因此,在我们当代的品德课堂中,应采取多种资源拓展授课的渠道,丰富讲授的资源,还应重视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贴近生活,才能创设一个高效并且快乐的学习氛围,更好的促进农村课堂的进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
学生品德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教师授课时,应在备课的环节不断地与品德素质教育结合,争取做到品德教育与科目成绩的要求密不可分,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更加生动。有了科学、规范的引导,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具备发展的眼光,才能让品德课堂发光发彩,让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品质都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2 深究原因,杜绝对待逆反的一概而论
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未必就是他自身的问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限于农村的校园暴力问题都有可能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我们的工作不能再是纠正,而是要深究原因,给足关爱。
以校园中暴力事件为例,虽然从我国教学体制改革之后,每一所农村的中小学对学生年级都有了更加明确地划分,低龄学生与高龄学生之间不再存在有混班、插班等问题。但是,暴力行为的问题也不再是只发生在农村儿童之间。其他学生欺辱、殴打、辱骂儿童的现象时常出现,且儿童之间也会出现一些暴力行为。儿童在很多方面还没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对于是非对错、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强制性规定都尚未建立起较好的认知。因此,在暴力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模仿、盲目跟从等行为,而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便是造成儿童遭受暴力事件侵害的根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强力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受害儿童进行行之有效的关爱与疏导。
2.3 对于独居留守儿童或是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儿童来说,更加容易出现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自身教育程度上的缺失
由于农村老人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少年儿童的心理特點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精力有限,还是智力都很难以有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并且对留守儿童只能做到生活上的关心,不便或不善于对孩子管理教育,而常常忽略留守儿童的内心需求,同时老人也容易溺爱孩子,往往把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而很容易养成自由散漫、自私的性格。对此,我们要通过课堂课下的教导和训练,改掉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存在,但出于一些原因被忽略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用心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成长过程。
3 结语
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成型阶段,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和疏导,从而通过尽可能多的手段完善农村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J].人民教育,2016(19).
[2] 徐龙桂.例谈农村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资源的创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2(12).
[3] 马青海.开发资源,提高实效——谈如何搞好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工作[J].宁夏教育,2011(06).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分析;疏导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学生们在生活中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全面且具体。随之而来的就是现在的儿童心理成长的特别快,相较于以往的教育经验,少年儿童成熟年龄越来越提前,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少年儿童叛逆期的越来越提前。对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分析和疏导工作,而将具体的教育环境放在农村,我们就必须根据农村教育现状和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疏导工作。
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小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中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现象,即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与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我通过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积累,对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进行分析。
1 影响农村小学生心理的原因浅析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点,那就是农村对于儿童的教育相较于城市虽然差距越来越小,但依旧有一定的差距,导致其自身也一定会存问题。这也就造成了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便利快捷,农村儿童也深受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诱因如各种社会事件、传播媒介也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农村信息发展的程度相较于城市地区较弱,所以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方面,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充满暴力倾向的影片逐渐成为儿童的钟爱,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也充斥着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如果此时家长意识不到其中的问题,这些不良的社会诱因就会是催生其逆反乃至于不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农村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和疏导的具体策略
2.1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观念
每个学生都有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权利,每个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自主形成的权利。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发展需要有一个底线与准绳,那就是基本的道德品质,这类道德品质课程的基础即儿童的生活。因此,儿童的生活对于学生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品德课程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意义,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仪和道德,因此对于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在《三字经》中就有提到“人之初,性本善”的语句;古代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也提到“德”才是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因此,在我们当代的品德课堂中,应采取多种资源拓展授课的渠道,丰富讲授的资源,还应重视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这样才能使教学贴近生活,才能创设一个高效并且快乐的学习氛围,更好的促进农村课堂的进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
学生品德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教师授课时,应在备课的环节不断地与品德素质教育结合,争取做到品德教育与科目成绩的要求密不可分,这样,我们的品德课堂才能更加生动。有了科学、规范的引导,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具备发展的眼光,才能让品德课堂发光发彩,让每一位学生的道德品质都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2 深究原因,杜绝对待逆反的一概而论
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未必就是他自身的问题,例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限于农村的校园暴力问题都有可能形成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我们的工作不能再是纠正,而是要深究原因,给足关爱。
以校园中暴力事件为例,虽然从我国教学体制改革之后,每一所农村的中小学对学生年级都有了更加明确地划分,低龄学生与高龄学生之间不再存在有混班、插班等问题。但是,暴力行为的问题也不再是只发生在农村儿童之间。其他学生欺辱、殴打、辱骂儿童的现象时常出现,且儿童之间也会出现一些暴力行为。儿童在很多方面还没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观念,对于是非对错、以及学校对于学生的强制性规定都尚未建立起较好的认知。因此,在暴力的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儿童出现模仿、盲目跟从等行为,而这些不良行为的后果便是造成儿童遭受暴力事件侵害的根源。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强力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受害儿童进行行之有效的关爱与疏导。
2.3 对于独居留守儿童或是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儿童来说,更加容易出现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从而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自身教育程度上的缺失
由于农村老人自身的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少年儿童的心理特點和成长规律,加之年纪大,精力有限,还是智力都很难以有效承担对孙辈的家庭教育职能,并且对留守儿童只能做到生活上的关心,不便或不善于对孩子管理教育,而常常忽略留守儿童的内心需求,同时老人也容易溺爱孩子,往往把一些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而很容易养成自由散漫、自私的性格。对此,我们要通过课堂课下的教导和训练,改掉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存在,但出于一些原因被忽略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用心关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成长过程。
3 结语
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成型阶段,我们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和疏导,从而通过尽可能多的手段完善农村教育建设。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J].人民教育,2016(19).
[2] 徐龙桂.例谈农村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资源的创生[J].小学教学研究,2012(12).
[3] 马青海.开发资源,提高实效——谈如何搞好农村小学思品课教学工作[J].宁夏教育,2011(06).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