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创新才有进步,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是基础教育的重大课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基础教育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活动课”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从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点拨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实施“生本教育”。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本,只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学重点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转化。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个典型的例子是:法国拿破仑在政治军事舞台上活动了20多年,就此历史事件老师可以从土伦战役一步步演化为滑铁卢覆没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以自己找来的资料将其串连起来,再从其人开始发迹一步步演变到流放孤岛,从而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过程。学生既体验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风范,学习了这个知识点,也从中体验到了快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能动性。
二、做好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化。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转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探究教学,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集体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就《拿破仑》一课而言,课前同学生一起观看相关电影,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编舞台曲等准备活动;课后可以就“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教师在参与讨论的同时,即时地给予指导并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再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共同探讨主题。
三、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地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解放战争中,可以联系一下在自己的家乡发生过哪些事、上演过哪些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自己讲讲。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参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积极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动”起来
活动课有利于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中研讨课题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在活动课中,我们从活动的组织到最后的结果都由学生自主探索,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寻找漏洞加以反驳,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一次极好的锻炼。但有的班级学生“好静不好动”,不太适应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而是习惯于听老师讲,对于这样的班级,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有的是因为老师大放手,完全由科代表来组织活动,如果科代表组织能力不够,就会影响活动开展,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早发现,给科代表多一些指导;有的班是学生比较拘泥于教材上的传统观点,对此教师应多介绍一些其它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辩论中才会达到争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网。
[2]课程改革。
关键词: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培养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自然是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认为,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开展活动课”等方面入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从传授知识转化为引导点拨
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即实施“生本教育”。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本,只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学重点要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转化。教师在发挥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形成一种激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能培养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机制,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举个典型的例子是:法国拿破仑在政治军事舞台上活动了20多年,就此历史事件老师可以从土伦战役一步步演化为滑铁卢覆没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就以自己找来的资料将其串连起来,再从其人开始发迹一步步演变到流放孤岛,从而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历史过程。学生既体验了一位伟大政治家的风范,学习了这个知识点,也从中体验到了快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能动性。
二、做好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
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由善于组织教学向善于探究教学转化。为此,教师应及时地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找到完成目标的最好方法;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建一种和谐、宽容、热烈、有序的课堂气氛。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转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探究教学,就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各种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同时,要指导学生集体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设计适宜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丰富而且富有个性。就《拿破仑》一课而言,课前同学生一起观看相关电影,搜集相关资料,开展编舞台曲等准备活动;课后可以就“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辩论,教师在参与讨论的同时,即时地给予指导并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再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共同探讨主题。
三、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从“之”以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勤于动手动脑的学习意识。为了适应这种要求,教师应在历史课上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历史名人的典型事例,利用祖国及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及巨大的发展变化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进一步探索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强烈的追求意识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探索。学生对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积极上进的学习风貌。在兴趣的吸引下,学生主动参与老师的教学过程,不仅轻松地接受了历史知识,而且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解放战争中,可以联系一下在自己的家乡发生过哪些事、上演过哪些惊心动魄的英雄事迹,让学生自己讲讲。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参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积极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动”起来
活动课有利于创设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大家在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中研讨课题内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活动课深受学生喜爱。在活动课中,我们从活动的组织到最后的结果都由学生自主探索,整个活动过程始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活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同时寻找漏洞加以反驳,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了一次极好的锻炼。但有的班级学生“好静不好动”,不太适应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而是习惯于听老师讲,对于这样的班级,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训练,使他们能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有的是因为老师大放手,完全由科代表来组织活动,如果科代表组织能力不够,就会影响活动开展,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及早发现,给科代表多一些指导;有的班是学生比较拘泥于教材上的传统观点,对此教师应多介绍一些其它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在辩论中才会达到争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网。
[2]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