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动态生成的课堂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形成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7-1
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们农村高中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课堂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科学有效的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树立学生资源意识,是开发高中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的个性张扬,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我们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来对待,课堂上要尊重和善待这种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能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已知起航。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激发生成的灵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更有可能抽象概念的相关特征,发展更加弹性的知识表征。使用经过挑选的对比案例能帮助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应用条件。问题的抽象表征也有利于迁移。”①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个性。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越是开放,就越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反过来,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如果满足于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结论或答案,就很难发展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在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身心舒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心灵放飞、智慧激扬、展现真我。学生的地位不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可交互和共享的资源。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明显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现场之中,存在于当下的教学情境和此时此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教师要有灵活机智的教学品质,激发生成的灵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反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个性压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间心灵是阻隔的,教师很难有效地进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和唤醒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识。②教学中学生可以跃升为学习的主体,也可能仅止于被动学习。积极的主体性学习心理是一个心态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精致的课件、精彩的导入、学生喜欢的内容都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是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调查、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更重要地来源于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同时能够做到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
教育理念决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学应以学习者即学生作为焦点。而我们的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必定呈现多变性、丰富性、复杂性,课堂是生动可变的而非一潭死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要根据学生听课情形的客观变化,由教师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充分调动一切“可变”和“可动”因素,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因此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要以学定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教,应学生而动,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道优美、流动的风景线。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77-1
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我们农村高中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课堂生成资源就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围绕多元目标,在开展合作、对话、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科学有效的开发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树立学生资源意识,是开发高中语文生成性资源的前提
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学生的个性张扬,他们敢于表达,善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我们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来对待,课堂上要尊重和善待这种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能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已知起航。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创设课堂问题情境,激发生成的灵感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助于产生课堂生成性资源的重要方法。“在多样化的情境中,学生更有可能抽象概念的相关特征,发展更加弹性的知识表征。使用经过挑选的对比案例能帮助学生学会新知识的应用条件。问题的抽象表征也有利于迁移。”①因此,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健全个性。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是教学主体性的体现,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潜在的、隐性的)的必要条件。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越是开放,就越能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操作,反过来,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如果满足于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的结论或答案,就很难发展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目标也很难实现。在活泼、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身心舒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心灵放飞、智慧激扬、展现真我。学生的地位不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活力的、可交互和共享的资源。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更明显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现场之中,存在于当下的教学情境和此时此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教师要有灵活机智的教学品质,激发生成的灵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反之,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个性压抑,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这种情况下,师生间心灵是阻隔的,教师很难有效地进行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并引发和唤醒学生自觉参与课堂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识。②教学中学生可以跃升为学习的主体,也可能仅止于被动学习。积极的主体性学习心理是一个心态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商”。精致的课件、精彩的导入、学生喜欢的内容都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激起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是来自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调查、研究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更重要地来源于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的发现,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同时能够做到创设条件保证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得到满足。
教育理念决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本身是围绕学习展开的,教学应以学习者即学生作为焦点。而我们的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必定呈现多变性、丰富性、复杂性,课堂是生动可变的而非一潭死水。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机械地按预先确定的思路进行教学,而要根据学生听课情形的客观变化,由教师灵活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充分调动一切“可变”和“可动”因素,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因此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要以学定教,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教,应学生而动,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道优美、流动的风景线。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