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南极“末日冰川”融化之谜

来源 :知识就是力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bra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变暖正在加速南极冰川的融化,人类随之将面临全球海平面的升高以及岛国和沿海城市的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危险信号。2002年位于南极半岛的拉森冰架崩塌,2008年位于南极半岛西南侧的威尔金斯冰架中约570平方千米的冰体也发生了崩塌,由此可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南极地区环境恶劣,致使长期以来关于南极洲的地质学研究几乎空白,随着近十年期间透地雷达、卫星影像等遥观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洲冰下的结构才逐渐被人们揭示出来。
  达斯汀·施罗德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雷达冰川学家,他曾参与多个冰川科考研究项目,也参与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冰桥(IceBridge)科学计划,擅长利用透地雷达研究冰川和冰层,他的研究覆盖了南极冰川、格林兰岛冰川,以及木星的冰川卫星。
  达斯汀曾在TEDx斯坦福的活动中分享了他的团队是如何用雷达探冰以及未来引起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性。

给飞机装上“透视眼”


  当科学家谈论起海平面上升的时候,通常会用一个基于冰层和气候模型制作出来的海平面变化预测模型图。包括过去300年海平面历史数据,下图所示的黑圈区域,是科学家用模型预测出的未来百年后的海平面可能达到的高度范围。下面的箭头指示是当前的海平面,如果百年后的海平面数值增长的下限位置提高0.5米,就会影响到400多万人口,他们需要迁移到更高地方,如果达到预测的上限1.2米,影响将会更大。
  如果把一些极端情况考虑进来:比如南极部分冰川一旦坍塌消融,海平面数字会大大超出预测区间。
  我们需要重视冰川坍塌的可能性。要具体研究冰川坍塌的可能性,研究员们需要建立一套坍塌消融模型,包括它发生的条件、坍塌过程和物理原理等,這是难点所在,因为冰川坍塌发生在冰面以下几千米的地方,卫星探测等技术对此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南极冰川研究的一大挑战是:地理覆盖庞大,时间上跨度大。就地理空间上说,这是一块特殊的大陆,平均海拔2350米,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那里甚至比撒哈拉沙漠更为干燥,有部分区域比火星还要寒冷。就时间跨度而言,南极冰川不仅以千年和百年的时间跨度在变化,在短短数天内也在不停地发生改变。如果对整个冰层下数公里的区域进行持续长期的观测,难度可想而知。
  为了研究冰川,达斯汀领导一个科研团队通过透地雷达的方式来探测冰川内部。他们将可以穿透冰层的雷达系统吊装到DC-3运输机上——这种机型因性能可靠曾经在二战时期被大量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在机翼下装置的雷达天线,发射雷达信号传送到下面的冰层,同时传回有关于在冰层内部和下面状况的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在飞机上连续工作8个小时,确保雷达运行正常。
  通过这样的飞行考察得到的雷达测绘图展现了冰层的垂直信息,就像是一块蛋糕的截面。顶部是冰层的表面,底部是大陆的基岩,中间的冰层包含着冰层历史的相关信息。
  这个雷达透冰探测技术十分有效。它可以透过冰层观察3千米以下的冰川,实践证明这是研究冰层的完美工具。
  几十年来不同国家组成的团队和国际合作项目利用雷达绘制了南极大陆的冰川图,把这些数据汇总叠加在一起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真实的南极大陆图像。
  然而几十年的时间里,打造的仅仅是南极表层的一个快照,并没有关于冰层如何演变的线索,研究团队意识到需要加入时间线,看它的变化,而这才是研究的重点。

填补 “透视眼”盲区的老胶片


  达斯汀和斯坦福、剑桥等一些科学家希望能从以往的数据资料中找到更有价值的“宝藏”。
  研究团队找到了1971年—1979年间收集南极冰盖数据的旧胶片。达斯汀如获至宝,他知道美国电影艺术科学档案馆会将老电影的胶片电子化处理成数码电影,于是达斯汀借用了这套数位修复设备,和团队重新制备了老胶片的所有信息。
  当时的透冰雷达探索了南极表面以下的山脉,火山和湖泊,以及冰盖内的层,揭示了气候和流量的历史。某些地区很难到达,幸运的是碰巧前人飞过这些冰川。
  当年的雷达数据在数字化处理之后,最终研究员们获得200万个高清的图像,他们花费巨大的精力把50年前的信息与冰层的现状进行比对分析。

  幸运的是,旧数据记录得极其详细,以至于可以轻松从中分辨出此前火山爆发留下的灰层、以及那些侵蚀冰层的通道。这项研究填补了有关南极洲环境历史、以及气候变化是如何影响该地区的更多细节。
  研究员们在分析对比后得出一些结论:和50年前的旧影像相对比,南极的怀特冰川冰架已经越来越薄,仅1978年—2009年间就萎缩了1/3,融化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曾经的预测。   这些数据已经在线发布到斯坦福图书馆的公共档案,其他科学家也能够将其与现代雷达数据进行比较,用以了解几十年来冰层厚度、冰川特征和它们长期的变化。
  怀特冰川位于南极洲西海岸、介于海洋和其它冰川之间,属于该大陆结构的关键部分,大小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相当,因其大部分河床低于海平面,向内陆倾斜,正因为如此,这个区域是研究冰川融化的重点。
  如果怀特冰川出现了下降,其它部分也会迅速跟进。该冰川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以每年400米的速度消退,照此速度怀特冰川将在未来500~1000年崩塌解体,这会让海平面会上升大约2米。

  如果南极冰川融化会让世界海平面额外上升4.5米,可以想象一下对于伦敦、上海、纽约、东京等这些接近海的城市意味着什么。

利用太阳“透视”南极冰川


  对于现在的透地雷达探测系统来说,长期运营的相对成本不低,这限制了观察冰川的新思路,低成本的运行机制可以将传感器覆盖到更多区域,可以获得长期的测量数据。达斯汀在寻求一些新的地面雷达系统。
  比如“固定点冰川雷达”,在观察点埋下一些车载电池供电,让它们在那里一次性待上数月甚至数年,然后隔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就送一个脉冲到冰层内部,这样就能获得连续的观察——但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针对一个点。
  另外一个思路是利用现有的无线电波系统。整个空间是存在各种无线电波信号的,而最强烈最耀眼的无线电波源就是太阳,达斯汀的学生团队就在尝试用太阳发出的无线电信号替代人工雷达信号。这些学生的思路是通过户外无线电频率观测日落,并尝试着探测太阳在海平面落下的反射。

  探測太阳在海洋平面落下时的反射,与探测一块冰层底部的反射在理论上是极度相似的,这个想法并不是遥不可及。在早期的地震领域也有相同的案例,以往的震动来源是靠引爆炸药,后来渐渐过渡到利用周围环境的地震噪音;再比如应用于军事的防御性雷达自身不用发送雷达信号,它会使用电视信号或者其他的无线电信号来探测标示物体的位置。
  如果这个方法可行,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将会大大削减。造价低的传感器就可以批量生产,然后可以在冰层上调配成百上千个这样的传感器去做成像。
  这些创新开源的技术,让学生们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达斯汀的实验室一直在营造一个“以创新为基”的环境,鼓励学生去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低成本和高性能的优化。
其他文献
任何一个产业都有一种“扎堆”的效应,这种效应在经济学里称之为“产业集群”,在管理学里称之为“海滩效应”。其本质是,随着产业日益复杂化,任何一个企业也无法大而全。需要很多企业在一起相互补充相互支援相互竞争,共同把需求集中到一起,从而在更大的范畴内实现经济的规模效益和分工优势。  信息技术专业也同样有这样的特性。北京市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投资持续15年,投资金额300亿美元。上海市将建设“微电子产业基地
本刊上期“e-Learning大讲堂”学习资源回顾。  主题: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看教育技术的发展  主讲人:赵勇博士  主题:教育技术与人的发展——从中美教育技术的发展看人的因素在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主讲人:黎加厚博士、汪琼博士  主题:漫谈质的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方法  主讲人:陈向明博士  主题:教学开发的波纹环状模型  主讲人:M. David Merrill
我是去年从成都电子科大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读书的时候,学校也不允许大一新生买电脑,说是怕大家沉溺游戏,影响英语四级的通过率。现在再回头来看这一规定,我觉得不但没起到“防沉迷”的作用,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大家计算机水平的整体滞后。  我始终觉得,禁电脑对我们这个立志培养IT高级人才的学校来说是有点荒谬的。我不相信不用电脑大家就可以成为一个个电脑专家或是技术牛人、编程高手。  我们来算笔时间账,大学只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南军和北军最后一次决战,在最后的关头,李将军放弃了游击战争而全部归顺,格兰特将军将双方战士埋在一起,格兰特将军还给予南方将士全部的军马以便回家农耕。之所以如此,不仅仅是因为双方都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更重要的是因为西点军校教的不仅是获胜的算计,还有今天称为计算思维的东西。  小时候不明白,古代双方打仗为什么主帅对决而兵士不出马,大人们告诉我是为了说书方便,研究历史和了解西方决斗历史
一个月前,166辆Tesla浩浩荡荡登陆上海,是这款美国纯电动车2014年以来一次最大批量在中国口岸进口。值得注意的是,这批车的报关名字不是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特斯拉”,而是知晓率很低的“拓速乐”,这意味着车主去车管所上牌时,登记的中文名也是“拓速乐”。  原来,早在2009年和2010年,广州商人占宝生就在国内成功拿到了Tesla的英文字母、汉字“特斯拉”和图形的商标权。虽然Tesla公司经过种
三大领域十大行业加薪最多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高科技领域、服务业领域、基础行业领域三大领域的十大行业涨薪最快。在高科技领域,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涨薪幅度在6%以上,技术支持、研发、销售、市场、部门经理等关键岗位和前端职位收入相对较高;计算机软件行业是求职热门行业,尤其是软件测试工程师,很多都享受着地位和薪水的双高待遇;通信行业,特别是通信设备制造业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具有丰富工作
〔摘要〕通过电视直播面向全社会公开干部选拔过程,是近些年出现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提高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为干部选拔中的群众监督提供了良好平台,为改变干部“官本位”从政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组织和经济成本比较高,哪些职务岗位适合选拔公开还需要权衡,考评的内容与方式的科学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革和完善的对策是:将选拔公开纳入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
窘迫,有时也是人的私密之处,它可能是拮据落魄,可能是身陷苦难,可能是进退维谷,也可能只是无能为力。同在世间四处谋生,想来,谁也不愿因为自己一时的捉襟见肘,去惊动他人。只是,意外,往往是不速之客,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只身应对。所以,总不难发现有锋芒毕露的人变得韬光随流,也有倔强的人变得服帖。  此时,本能开始求援。  世间的爱与希望,哪怕微弱,也总会给所有的求援一些应答。  谁人不曾内外交困,知你燃眉的
让工作快乐起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林少山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定价18.00元  推荐指数★★★★★  在工作中体味快乐,在奋斗中品尝快乐,在拼搏中实现快乐。快乐要工作,痛苦也要工作,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地工作?快乐工作,是世界500强企业所推崇的最佳工作状态!一流的管理造就快乐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必定快乐地工作!本书是作者根据长期培训实践中所发现的员工实际工作状态,在研究了大量理论专
不知不觉中,笼罩在IT人身上的耀眼光环已经消失。如今提起IT人,不再让人联想起高收入、高科技和高水准的生活,我们听到IT人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累”,还有类似“IT就是挨踢”、“IT就是I’m tired”、“IT民工”这样的自嘲和调侃。从杨迈、孙德棣、李清平、胡新宇到张锐,一个个早逝的IT人让人感慨……  IT人的真实生活状态究竟如何?本刊历时六个月,通过纸质问卷发放和网上问卷两种形式,对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