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师生学习共同体具有可塑性强、能力均衡、从众性的特点,从数学课堂实际提炼出了低段学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一般程序,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总结构建共同体的经验也建议大家:加强学习、做好细节、做实监控,深入反思以努力让共同体建设更科学、合理、有效。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如何寻求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法?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在共同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我们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以与同行商榷。
二、小学低段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一)可塑性强
低段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间比较短,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上升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天使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期望与惊喜。他们有很强的向师性,愿意模仿老师的语言、行为是潜在的学习活动组织者;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地呈现自己的观点,更愿意在自己的团队中承担重要的任务等等,是很好的学习者。
(二)能力均衡性
小学低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每个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学得很棒,学习自信心很足。同时,家庭教育的差异造成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差距不明显。让他们能很快地融入新的学习集体中。在整个团队里,他们能很积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很认真地进行观点的表达,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从众性
小学低段的学生性格天真烂漫,知识面的限制,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制约等的原因,他们很容易接受大众化的观点,认为大多数的即是对的,缺乏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这在很大的程度也制约了学习活动中共进、相长的主动性。
三、小学低段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一般程序
一般的活动程序:教师导学——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巩固提升。
(一)教师导学
基于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瞬间记忆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把一个学习内容整个呈现给学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在教师导学部分,要做的主要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步骤,通常通过助学单提示学生活动。以解决问题类为例,助学单设计如下:
1. 请你认真看图,想一想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写下来。
2.请试着通过画图或者文字的方式表示题意。
3.请独立列式解答题目。
(二)独立学习
在这一环节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独立思考,形成想法。这是共同体活动最基础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助学单,帮助学生独立地开展数学活动。
独立思考,这是一个学生大脑活动经过分析、判断的过程。就是根据学习提示回忆已学知识的回忆,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怎样解决这一新的研究主题。
形成想法,就是依靠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可以用图画、算式、句子等形式表现出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
(三)小组交流
在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两个任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对同伴的发言表示赞同、反对,做出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在第一个任务中,我们要求学生有序发言、认真倾听。通过有序发言,让潜力生优先,这样并不会遗忘任何一个学生,保证学生全面参与;着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通过听同学发言,看自己的思考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听发言,再反馈的活动,避免重复,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第二个任务中,学生在只有一个结论的情况下能够很自然地得到;在数学中存在不同的解题思路或方案时,对低段的学生而言就不会很顺畅,需要老师及时引导活动,充当学习合作者的角色。
(四)合作探讨
这是共同体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的一环。这一环节的来源有以下几种情况:根据学习内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提炼、总结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某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这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集中力量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发展等数学本质的东西,实现精讲、提升,努力实现教师合作者的角色,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决定权来源于学生,课堂活动的实施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真正构建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
(五)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总普遍的内容组成是: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提升练习。课堂组织形式则是灵活多变,总体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实现学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基础练习和巩固练习部分的处理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校对答案,教师巡回辅导有困难的题目,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
四、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增长理论知识储备
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操作、实施的方案。不管是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可以学习的资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宁静的课堂革命》等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帮我们介绍了共同体的构建,用他人的经验加上自身的实践,寻找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办法,致力于学习改革之路。
(二)做好细节,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处于形成期,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需要切实做到:具体、精心。具体要求教师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比如:倾听应该怎么做才是认真倾听;交流发言应该怎么站,怎样说话,音量大小等等问题。给学生一个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
(三)做实监控,提高课堂活动效度
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低段的评价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做实监控工作。比如:独立学习怎样才更好;小组交流怎样参与,怎样交流,怎样动手等等这样的行为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监控活动的主体,把要求内化为行动,提高课堂活动的效度。
(四)深入反思,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没有了问题意识就会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让我们的改革处于静止和瘫痪状态。重视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经常地有意识地观察发现,努力地追寻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共同体构建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学习的过程,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如何寻求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方法?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活动?在共同体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我们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以与同行商榷。
二、小学低段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一)可塑性强
低段的学生由于入学时间比较短,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上升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小天使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期望与惊喜。他们有很强的向师性,愿意模仿老师的语言、行为是潜在的学习活动组织者;他们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所顾忌地呈现自己的观点,更愿意在自己的团队中承担重要的任务等等,是很好的学习者。
(二)能力均衡性
小学低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每个学生都会认为自己学得很棒,学习自信心很足。同时,家庭教育的差异造成能力(识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差距不明显。让他们能很快地融入新的学习集体中。在整个团队里,他们能很积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很认真地进行观点的表达,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从众性
小学低段的学生性格天真烂漫,知识面的限制,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制约等的原因,他们很容易接受大众化的观点,认为大多数的即是对的,缺乏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这在很大的程度也制约了学习活动中共进、相长的主动性。
三、小学低段师生学习共同体活动的一般程序
一般的活动程序:教师导学——独立学习——小组交流——合作探讨——巩固提升。
(一)教师导学
基于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瞬间记忆占主导地位,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把一个学习内容整个呈现给学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此在教师导学部分,要做的主要目的: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步骤,通常通过助学单提示学生活动。以解决问题类为例,助学单设计如下:
1. 请你认真看图,想一想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数学问题,请你写下来。
2.请试着通过画图或者文字的方式表示题意。
3.请独立列式解答题目。
(二)独立学习
在这一环节主要完成的任务是:独立思考,形成想法。这是共同体活动最基础的要求,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助学单,帮助学生独立地开展数学活动。
独立思考,这是一个学生大脑活动经过分析、判断的过程。就是根据学习提示回忆已学知识的回忆,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怎样解决这一新的研究主题。
形成想法,就是依靠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可以用图画、算式、句子等形式表现出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
(三)小组交流
在这一环节主要包含两个任务: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对同伴的发言表示赞同、反对,做出补充;形成小组统一的意见。在第一个任务中,我们要求学生有序发言、认真倾听。通过有序发言,让潜力生优先,这样并不会遗忘任何一个学生,保证学生全面参与;着力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通过听同学发言,看自己的思考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听发言,再反馈的活动,避免重复,明确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第二个任务中,学生在只有一个结论的情况下能够很自然地得到;在数学中存在不同的解题思路或方案时,对低段的学生而言就不会很顺畅,需要老师及时引导活动,充当学习合作者的角色。
(四)合作探讨
这是共同体学习中,体现师生互动的一环。这一环节的来源有以下几种情况:根据学习内容,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提炼、总结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某个学生(小组)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这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中,我们要集中力量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能力的发展等数学本质的东西,实现精讲、提升,努力实现教师合作者的角色,把课堂学习的内容决定权来源于学生,课堂活动的实施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课堂真正构建成为一个积极主动、交流互动、教学相长的平台。
(五)巩固提升
在这一环节总普遍的内容组成是: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提升练习。课堂组织形式则是灵活多变,总体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地给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搭建平台,实现学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
基础练习和巩固练习部分的处理方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校对答案,教师巡回辅导有困难的题目,多数同学出现的问题,集体讨论。
四、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增长理论知识储备
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没有固定模式可以操作、实施的方案。不管是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可以学习的资源。《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宁静的课堂革命》等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帮我们介绍了共同体的构建,用他人的经验加上自身的实践,寻找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办法,致力于学习改革之路。
(二)做好细节,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处于形成期,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需要切实做到:具体、精心。具体要求教师对孩子的习惯进行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比如:倾听应该怎么做才是认真倾听;交流发言应该怎么站,怎样说话,音量大小等等问题。给学生一个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
(三)做实监控,提高课堂活动效度
小学低段的学生处于萌芽阶段,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构建一套适合低段的评价课堂活动评价体系,做实监控工作。比如:独立学习怎样才更好;小组交流怎样参与,怎样交流,怎样动手等等这样的行为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构成监控活动的主体,把要求内化为行动,提高课堂活动的效度。
(四)深入反思,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去思考、去实践。没有了问题意识就会缺乏探究精神、不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会让我们的改革处于静止和瘫痪状态。重视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经常地有意识地观察发现,努力地追寻探索有效的数学课堂共同体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