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怎样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一)、课前要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走进课堂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上课磕磕绊绊,甚至误人子弟。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备课,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课的环节、组织形式、知识的系统性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都了然于胸。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较以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式下的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具体地来说,备课的重要性主要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等彰显出来。正如备课要求的重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三备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二)、课前还需要静心想课
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教虑,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可以说这是对教案的再加工,它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严密,条理更清楚。
想课,这一步工作对于初步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对所讲的教材内容并不是很熟悉,并且是初次编写该课的教案。经过课前静心想课,上课会变得主动、自如、连贯。上课时就容易把精心编写好的教案得以在课堂中体现和实施,避免只限于纸上谈兵的局面。
(三)、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具
小学低年级学生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兴趣更为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具(挂图、计数器等)以及各类教学相关的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学生每人也都备有一盒塑料学具,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不仅看老师演示,而且还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等,手脑并用,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通过观察、思维、分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时,教师更多地运用小棒、三角形、圆形等学具,由不同学具的操作来表示1——2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学生很感兴趣,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时间、方式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2、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中还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关注待进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方法,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又可以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练习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设计应用性练习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学习了比例尺知识之后,创设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找一张你所在省的地图,从图中选出两个地点,回答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图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日后想到某一个地方去玩,当地距离这个地点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坐当地汽车几个小时可以到达?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是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加于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学而致用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情感,进而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设计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例如:两步计算试题教学中设计这样的练习:18○3○2
答案可以是:18-3×2、18+3×2、18÷3+2、18×3-2、18×3+2等
(3)设计实践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味要求孩子看课本做练习,以期待考试中得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大教育指导下的练习设计应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有必量的物品,也有选量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自家周围商店调查一下商品价格。这类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教无趣,必不乐教;学无趣,必不乐学。”课程教学的有效于依赖于教师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依赖于教师教学素养和智慧的提升。没有这些,我们的教学肯定是教书乏招,创新乏力,育人乏术,生活乏味。“教”和“学”无“乐”可言。而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我们教师内心生长出来的。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教师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和性情修养。教学其实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甚至是一种不断留下遗憾的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教学策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怎样才能使学生参与教学,使教学成为有效教学呢?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一)、课前要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对任何一位教师来说,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走进课堂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上课磕磕绊绊,甚至误人子弟。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备课,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课的环节、组织形式、知识的系统性以及需要达到的目的都了然于胸。新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较以前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式下的备课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具体地来说,备课的重要性主要通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等彰显出来。正如备课要求的重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三备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二)、课前还需要静心想课
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教虑,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可以说这是对教案的再加工,它会使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严密,条理更清楚。
想课,这一步工作对于初步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它们对所讲的教材内容并不是很熟悉,并且是初次编写该课的教案。经过课前静心想课,上课会变得主动、自如、连贯。上课时就容易把精心编写好的教案得以在课堂中体现和实施,避免只限于纸上谈兵的局面。
(三)、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具
小学低年级学生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兴趣更为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针对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具(挂图、计数器等)以及各类教学相关的生活用品和自制教具,学生每人也都备有一盒塑料学具,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让他们不仅看老师演示,而且还自己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分一分,说一说等,手脑并用,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通过观察、思维、分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20以内的加减”时,教师更多地运用小棒、三角形、圆形等学具,由不同学具的操作来表示1——20各数的组成和分解,学生很感兴趣,这样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率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牢固。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乐学。
新课程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积极背景,如:立足生活,联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情境的创设等,作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这些因素,随时关注学生参与的状态、时间、方式及效果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确保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2、注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学中还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运用组织艺术,创造丰富有趣的课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关注待进生,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了学生方法,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活动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又可以反过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应努力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生动活泼”的数学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练习的应用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1)设计应用性练习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学习了比例尺知识之后,创设现实生活的实践活动:找一张你所在省的地图,从图中选出两个地点,回答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图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到,日后想到某一个地方去玩,当地距离这个地点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坐当地汽车几个小时可以到达?以上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都是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加于解决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学而致用的道理,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情感,进而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2)设计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和成功的机会,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例如:两步计算试题教学中设计这样的练习:18○3○2
答案可以是:18-3×2、18+3×2、18÷3+2、18×3-2、18×3+2等
(3)设计实践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味要求孩子看课本做练习,以期待考试中得高分,这是一种短视行为。大教育指导下的练习设计应体现实践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让学生量一量家里的物品(有必量的物品,也有选量的物品);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布置学生到自家周围商店调查一下商品价格。这类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充实了生活,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
“教无趣,必不乐教;学无趣,必不乐学。”课程教学的有效于依赖于教师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依赖于教师教学素养和智慧的提升。没有这些,我们的教学肯定是教书乏招,创新乏力,育人乏术,生活乏味。“教”和“学”无“乐”可言。而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我们教师内心生长出来的。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教师的文化底蕴、学识修养和性情修养。教学其实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东西,甚至是一种不断留下遗憾的艺术。有效的教学策略难以固化,更不能单一;教学策略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