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的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主要大国国防工业转型步伐明显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已成为国家战略威慑力量之一。“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对国防科技工业而言,这既是严峻挑战,也是发展的难得机遇。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如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需要;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军工企业经济效益较低,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大量紧缺专业人才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国防科技人才。为顺应时代对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人才的需求,国防科工委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国防科技工业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依托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面向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专业人员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培训。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国防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整合相关高校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国防科技工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与国防科技工业专业紧密相关的委属相关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理所当然地成为此次继续教育的主体,并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相关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一些薄弱环节。
1.资源分散和利益分割现象明显
国防科技工业门类繁多、专业性强,涉及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涵盖多个分支,而这些专业领域既不同程度地分散在各相关普通高校,又存在优势专业并存的局面。各高校之间在利益分割机制的驱使下,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甚至还会出现争夺生源的内耗现象。
2.管理体制过于僵化
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领导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对继续教育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束缚,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继续教育的发展始终停留在利用学校富余资源层面,不愿再投入,更舍不得在理论研究上增加投入,因此严重地限制了继续教育上规模、上水平。
3.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现有的继续教育,受形式主义、工学矛盾等的影响,存在培训形式单一以及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泛化和课堂化等问题,使得培训缺乏互动、学非所用、效果不佳和参训人员常处于重复性的学习教育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这是阻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继续教育的国际化也为大多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我们在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继续教育基地和开展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1.淡化归属权
淡化归属权,打破各相关普通高校和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单独办学、行业割据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具体培训项目为中心的各相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各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优势专业资源的提供者,只有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提供教学资源,既形成专业上的优势互补,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2.引入企业化、国际化项目运行机制
应通过与包括具有资金、资源、技术等各种优势的单位的合作,引入资本,引进人才,引进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对应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构建全国一体化运作的,关注效果、效益与服务并重的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新模式。
3.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
应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现代网络教育研究和试点工作实践成果,构建符合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人才需求的教学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充满活力的国防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4.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继续教育培训的健康有序运行
应实现培训、考核、使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继续教育培训步入良性循环,在政策制定、考核制度、组织机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另外,加强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自身的学习也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继续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有很强的规律性和专业性,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更有其独特的特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参加和组织各种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对继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适应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技艺高超、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继续教育队伍。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在于新的起点上的重新整合,分在于模式重新整合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专业细分。发展是硬道理,而没有合作就没有发展。因此,相关普通高校和培训机构应携手共进,积极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有效满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新体系,有所大为,有所小为,有所不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事业,实现各类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振兴,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部)
[责任编辑:张 敏]
一、存在的问题
作为与国防科技工业专业紧密相关的委属相关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理所当然地成为此次继续教育的主体,并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相关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构尚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一些薄弱环节。
1.资源分散和利益分割现象明显
国防科技工业门类繁多、专业性强,涉及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涵盖多个分支,而这些专业领域既不同程度地分散在各相关普通高校,又存在优势专业并存的局面。各高校之间在利益分割机制的驱使下,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甚至还会出现争夺生源的内耗现象。
2.管理体制过于僵化
由于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很多高校的领导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对继续教育从业人员思想观念的束缚,继续教育从业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继续教育的发展始终停留在利用学校富余资源层面,不愿再投入,更舍不得在理论研究上增加投入,因此严重地限制了继续教育上规模、上水平。
3.缺乏系统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现有的继续教育,受形式主义、工学矛盾等的影响,存在培训形式单一以及培训内容、课程设置泛化和课堂化等问题,使得培训缺乏互动、学非所用、效果不佳和参训人员常处于重复性的学习教育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金。这是阻碍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继续教育的国际化也为大多数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敲响了警钟。
二、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值得我们在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继续教育基地和开展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并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在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1.淡化归属权
淡化归属权,打破各相关普通高校和培训机构继续教育单独办学、行业割据的传统模式,建立以具体培训项目为中心的各相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新格局。各高校和培训机构作为优势专业资源的提供者,只有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提供教学资源,既形成专业上的优势互补,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才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的浪费,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2.引入企业化、国际化项目运行机制
应通过与包括具有资金、资源、技术等各种优势的单位的合作,引入资本,引进人才,引进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对应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构建全国一体化运作的,关注效果、效益与服务并重的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的新模式。
3.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
应充分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现代网络教育研究和试点工作实践成果,构建符合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人才需求的教学教育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充满活力的国防科技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4.加强制度建设,保证继续教育培训的健康有序运行
应实现培训、考核、使用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使继续教育培训步入良性循环,在政策制定、考核制度、组织机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另外,加强继续教育从业人员自身的学习也是继续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继续教育本身是一门科学,有很强的规律性和专业性,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更有其独特的特性。所以,我们要通过参加和组织各种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对继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适应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技艺高超、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继续教育队伍。
天下之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合在于新的起点上的重新整合,分在于模式重新整合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的专业细分。发展是硬道理,而没有合作就没有发展。因此,相关普通高校和培训机构应携手共进,积极整合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有效满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新体系,有所大为,有所小为,有所不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紧缺专业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事业,实现各类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机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防科技工业的振兴,为国防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部)
[责任编辑: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