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小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传统文化之花呢?
一、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就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有可能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经典研读”等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抑或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语文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优美的篇章句段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教师,我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
二、营造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鲜明的标识。因此,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要努力构建“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课堂上,我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利用动感十足的编曲教孩子们演唱《唐诗三百首》;播放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弟子规》、《三字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三、拓宽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范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能够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温丽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外语文,2019(07).
[2] 季晓平.让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学生心田[J].新课程导学,2019(02).
[3] 陈清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新课程(上),2019(0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盛开传统文化之花呢?
一、在语文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课程教学。就学科而言,语文课是最有可能融合传统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可以设置“传统文化经典研读”等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抑或是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语文课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结合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优美的篇章句段让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教师,我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与贤哲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
二、营造语文学习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外在、鲜明的标识。因此,文化的精华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我们要努力构建“创设情景——诵读——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课外拓展”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课堂上,我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利用动感十足的编曲教孩子们演唱《唐诗三百首》;播放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地了解《弟子规》、《三字经》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三、拓宽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范围,陶冶学生的情操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能够拥有丰富有益的课外书,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阅读国学经典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唤醒心智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温丽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课外语文,2019(07).
[2] 季晓平.让传统文化教育根植于学生心田[J].新课程导学,2019(02).
[3] 陈清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J].新课程(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