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学业以后,最重要的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幼儿园教师。因为当前幼儿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足,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就业以后的前景相对较好,可是因为没有足够长的适应期,再加上培训环节的不足,而中职学校一直以来的教育过分倾向于专业技能知识,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欠缺,使得很多毕业生教育能力弱化,无法及时胜任工作岗位。比如对于《幼儿卫生保健》这门学科,即因为教师对问题情境模式的应用不足,再加上信息技术新途径的认知有限,使得中职生的学习效果大受影响。为了改变这种问题,校方与具体的教学者一定要认识到情境教学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要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让信息技术灵活应用于其中,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以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生物 情境 问题 教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b)-0094-02
传统教育普遍强调教师的中心位置,而过多忽略学生在学习体验方面的收获。而现代化职业教育则需要以学生体验为根本中心,使教学活动倾向于学生的感观享受及理性思维。而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转变身份,成为教学全过程的策划者与指导者。中职院校一般以生物教师教授幼儿卫生保健这门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与职前技能培养两方面的功能,它和音乐、美术、舞蹈等项技能课程有所区别,倾向于叙述幼儿系统特点还有与之相关的卫生保健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有使学生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平时生活卫生要求等项知识的义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发挥出来,使之在问题情境策略下,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侧重学生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1 问题情境教学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功能
问题情景教学策略是依照教学材料特点、教学基本目标以及教学大致内容,把教学过程安排到一个特定的接近真實的场景之内,利用教师的合理组织,还有学生的仿真演练,以期在宽松和愉快的场景内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临机应变能力,还可以让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保证教学感染力效果。对于中职幼儿卫生保健学科来说,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技能知识,它和音乐、美术、舞蹈等项技能课程有所区别,其理论性更强,且内容驳杂,既有幼儿各系统的特点和相关的卫生保健等内容,还有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内容,均是出于为未来幼教工作的实际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所设置。[1]
但是在内容丰富的同时,课文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因素并举的办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2 问题情境教学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足够明确的课程应用意识,这种明确意识的确定,能够让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设计,这种思维得到的课程结构体系,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特点,强化了课堂上的体验效果,即并非将教师与课程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其次,《幼儿卫生保健》课程需要强调理论知识同情景教学的真正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将教师同教具、挂图特别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情境模拟的办法还原真实场景,使学生在这种富于情感特色的学习环境气氛下,亲身体验到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感召力。第三,课堂教学应当富有实用与实践功能,与一般的生物教学不同,《幼儿卫生保健》强调的是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引导、生活应用的接触,而并非完全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教材里面所给学习内容未必全部成为定论,而是允许学生基于实用与实践特点加以讨论甚至是争议的。[2]最后,课堂教学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应当以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生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让课堂有机会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阵地,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即信息技术融入特点分成下述几种:一是开放化课堂形式,保证课程、时间与空间、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几方面的开放;二是活动化课堂形式,或者使教师主导课堂模拟现实场景,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对话式课堂形式,教师站在交流者的角度,同学生一起围绕教材里面的某个课题进行深层次交流。
3 问题情境教学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应用因素分析
《幼儿保健教学》在应用问题情境教学,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中职生物教学情况下,其应用因素同样包括下述几点,即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与教学主体,三个方面均应当强调信息技术的参与度。
(1)教学材料需要与学生实际相切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即需要教材所给出的内容,做出与实际生活相切合的相应补充与拓展,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按照美国心理学专家布卢姆的说法: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来自于学习材料。目前很多中职院样的《幼儿卫生保健》教材还有相应的参考书目,都存在着体例陈旧、内容偏向理论而实践性不强的弊端,对学生而言相对单调。[3]教师如果面对中职学生时过分照本宣科,则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势必很快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失去兴趣。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即应当对教学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找到教材和学生关联的合理突破口,并由此突破口出发,积极拓展教学空间,以便让课堂生动起来。比如在讲到与幼儿营养卫生有关的知识时,如果全部基于生物理论,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昏昏欲睡之感,而如果教师从“吃虾之后再吃维生素C是不是会引发中毒”“早餐时候仅仅喝一杯牛奶能够保证营养吗”等问题出发,把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则可以带领大家进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来,从而对教学材料有一个形象感知。
(2)教学方法需要与信息技术相切合,为了达到既定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效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显现出的方式、手段等被总称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会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讲,合适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投入目标探索中去。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而教师如果在《幼儿卫生保健》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方法,效果则会相对理想。具体是利用剖析具体案例的办法,让学生有机会将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关联起来。在选择案例时,需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而在具体讨论案例时,则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报告,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接触到和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发生与预防有关知识的时候,出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常见病典型特点和护理知识的考虑,教师便可以借助病例,指出该种疾病的预防方式,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此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无疑能够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可以说,在《幼儿卫生保健》学科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并增加其应用比例的做法,是教学趋向理性改革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教师才有必要对多媒体技术加以熟练把握,并使之同教育教学相结合。[4]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案例应用以外,还可以将多媒体课件适当介入其中,用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材料等,使教材里面的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感知材料,比如在接触和“肺循环”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即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动脉血、静脉血和肺泡间气体交换有关场景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加深理解。 (3)学生需要增加教学实践机会,首先,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利于学生通过交流提升自我,《幼儿卫生保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过程中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按照所学目标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比例的实践性内容,并且让这部分实践性内容符合问题情境的整体策略。比如在接触到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有关内容时,即可以依照问题情境的原则,先安排学生去幼儿园了解一日生活制度,关注每个环节的操作,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幼儿园老师的做法是不是还有能够改进之处,同学之间还可以借助相互交流的办法完成自我认知的升华。因为考虑到幼儿园实参观的机会不多,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实践场景安排到课堂中来,借助多媒体技术复原场景,比如在接触到“常用护理技术”时,教师即可以要求学生在課堂中实践操作怎样测体温、怎样止鼻血等项内容。其次,教师要把校外或者课外的各类资源积极引入到《幼儿卫生保健》学科中来,比如可以采取卫生知识竞赛、卫生知识社团、卫生知识专栏等办法,或者请幼儿机构的园长、专家、医生等来校讲座,用实际案例或者亲身体会使学生增长见识,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加以巩固,从而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5]
4 结语
《幼儿卫生保健》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得该学科在面临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策略一定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变化,而无论哪种变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情境与问题设置上,信息技术的作用可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与应用方式。《幼儿卫生保健》教学者多是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将自身学科优势发挥出来,以自身专业素养为基础,努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了解新型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将信息技术、生物知识、情境策略、幼儿卫生保健常识等项内容结合起来,变课堂为活跃的师生交流阵地,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成洁珊.关于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19.
[2] 何克抗.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5-24.
[3] 钟丽佳.为什么“少教不教”不管用——建构教学、发现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与探究教学失败析因[J].开放教育研究,2015(2):61-62.
[4] 王艳.中职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5(12):33-34.
[5] 张克明.中职学生接触《幼儿卫生保健》学习内容时的障碍与解决[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75-76.
关键词:中职生物 情境 问题 教学因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b)-0094-02
传统教育普遍强调教师的中心位置,而过多忽略学生在学习体验方面的收获。而现代化职业教育则需要以学生体验为根本中心,使教学活动倾向于学生的感观享受及理性思维。而对于教师来说,则需要转变身份,成为教学全过程的策划者与指导者。中职院校一般以生物教师教授幼儿卫生保健这门课程,该课程强调了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与职前技能培养两方面的功能,它和音乐、美术、舞蹈等项技能课程有所区别,倾向于叙述幼儿系统特点还有与之相关的卫生保健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有使学生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幼儿平时生活卫生要求等项知识的义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自身的生物专业知识发挥出来,使之在问题情境策略下,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关注学生能力培养、侧重学生技能训练,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1 问题情境教学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功能
问题情景教学策略是依照教学材料特点、教学基本目标以及教学大致内容,把教学过程安排到一个特定的接近真實的场景之内,利用教师的合理组织,还有学生的仿真演练,以期在宽松和愉快的场景内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临机应变能力,还可以让教学氛围更加轻松活跃,保证教学感染力效果。对于中职幼儿卫生保健学科来说,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技能知识,它和音乐、美术、舞蹈等项技能课程有所区别,其理论性更强,且内容驳杂,既有幼儿各系统的特点和相关的卫生保健等内容,还有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等内容,均是出于为未来幼教工作的实际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所设置。[1]
但是在内容丰富的同时,课文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受到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因素并举的办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2 问题情境教学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足够明确的课程应用意识,这种明确意识的确定,能够让教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对课程进行设计,这种思维得到的课程结构体系,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特点,强化了课堂上的体验效果,即并非将教师与课程凌驾于学生之上,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与参与者。其次,《幼儿卫生保健》课程需要强调理论知识同情景教学的真正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教材的二次开发者,将教师同教具、挂图特别是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情境模拟的办法还原真实场景,使学生在这种富于情感特色的学习环境气氛下,亲身体验到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情境感召力。第三,课堂教学应当富有实用与实践功能,与一般的生物教学不同,《幼儿卫生保健》强调的是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引导、生活应用的接触,而并非完全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所以教材里面所给学习内容未必全部成为定论,而是允许学生基于实用与实践特点加以讨论甚至是争议的。[2]最后,课堂教学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应当以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生成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让课堂有机会变成学生主动参与的阵地,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即信息技术融入特点分成下述几种:一是开放化课堂形式,保证课程、时间与空间、教学内容与教学成果几方面的开放;二是活动化课堂形式,或者使教师主导课堂模拟现实场景,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对话式课堂形式,教师站在交流者的角度,同学生一起围绕教材里面的某个课题进行深层次交流。
3 问题情境教学在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的应用因素分析
《幼儿保健教学》在应用问题情境教学,特别是基于信息技术中职生物教学情况下,其应用因素同样包括下述几点,即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与教学主体,三个方面均应当强调信息技术的参与度。
(1)教学材料需要与学生实际相切合,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即需要教材所给出的内容,做出与实际生活相切合的相应补充与拓展,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按照美国心理学专家布卢姆的说法: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来自于学习材料。目前很多中职院样的《幼儿卫生保健》教材还有相应的参考书目,都存在着体例陈旧、内容偏向理论而实践性不强的弊端,对学生而言相对单调。[3]教师如果面对中职学生时过分照本宣科,则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势必很快对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失去兴趣。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即应当对教学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找到教材和学生关联的合理突破口,并由此突破口出发,积极拓展教学空间,以便让课堂生动起来。比如在讲到与幼儿营养卫生有关的知识时,如果全部基于生物理论,那么学生必然会有昏昏欲睡之感,而如果教师从“吃虾之后再吃维生素C是不是会引发中毒”“早餐时候仅仅喝一杯牛奶能够保证营养吗”等问题出发,把这些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则可以带领大家进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来,从而对教学材料有一个形象感知。
(2)教学方法需要与信息技术相切合,为了达到既定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效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显现出的方式、手段等被总称为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会对教学效率产生直接影响。一般来讲,合适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投入目标探索中去。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难以真正满足学生需求。而教师如果在《幼儿卫生保健》学科教学过程中,加入案例教学方法,效果则会相对理想。具体是利用剖析具体案例的办法,让学生有机会将所接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关联起来。在选择案例时,需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既有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而在具体讨论案例时,则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协作,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报告,以便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接触到和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发生与预防有关知识的时候,出于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常见病典型特点和护理知识的考虑,教师便可以借助病例,指出该种疾病的预防方式,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此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无疑能够让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可以说,在《幼儿卫生保健》学科教学特别是案例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并增加其应用比例的做法,是教学趋向理性改革的重要标志。正因如此,教师才有必要对多媒体技术加以熟练把握,并使之同教育教学相结合。[4]在课堂上,教师除了案例应用以外,还可以将多媒体课件适当介入其中,用以展示图片、播放视频材料等,使教材里面的抽象知识转变为形象感知材料,比如在接触和“肺循环”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即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动脉血、静脉血和肺泡间气体交换有关场景展现出来,促进学生加深理解。 (3)学生需要增加教学实践机会,首先,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利于学生通过交流提升自我,《幼儿卫生保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过程中理解与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按照所学目标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比例的实践性内容,并且让这部分实践性内容符合问题情境的整体策略。比如在接触到与“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有关内容时,即可以依照问题情境的原则,先安排学生去幼儿园了解一日生活制度,关注每个环节的操作,接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相关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幼儿园老师的做法是不是还有能够改进之处,同学之间还可以借助相互交流的办法完成自我认知的升华。因为考虑到幼儿园实参观的机会不多,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实践场景安排到课堂中来,借助多媒体技术复原场景,比如在接触到“常用护理技术”时,教师即可以要求学生在課堂中实践操作怎样测体温、怎样止鼻血等项内容。其次,教师要把校外或者课外的各类资源积极引入到《幼儿卫生保健》学科中来,比如可以采取卫生知识竞赛、卫生知识社团、卫生知识专栏等办法,或者请幼儿机构的园长、专家、医生等来校讲座,用实际案例或者亲身体会使学生增长见识,帮助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加以巩固,从而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5]
4 结语
《幼儿卫生保健》这门学科的特点,使得该学科在面临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策略一定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变化,而无论哪种变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情境与问题设置上,信息技术的作用可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与应用方式。《幼儿卫生保健》教学者多是生物教师,应当充分将自身学科优势发挥出来,以自身专业素养为基础,努力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了解新型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将信息技术、生物知识、情境策略、幼儿卫生保健常识等项内容结合起来,变课堂为活跃的师生交流阵地,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成洁珊.关于情境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19.
[2] 何克抗.对美国“建构主义教学:成功还是失败”大辩论的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5-24.
[3] 钟丽佳.为什么“少教不教”不管用——建构教学、发现教学、问题教学、体验教学与探究教学失败析因[J].开放教育研究,2015(2):61-62.
[4] 王艳.中职生物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模式探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5(12):33-34.
[5] 张克明.中职学生接触《幼儿卫生保健》学习内容时的障碍与解决[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