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土地资源是很有限的,现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用地面积越来越少了,所以需要合理的利用土地。以下笔者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1、“三线”控制管理
1.1轴线
针对基础施工轴线的控制,通常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为桩基,或者深基坑开挖施工,就比如筒体筏板基础,依照场地的轴线控制点,把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轴线外,同时设置龙门桩,对轴线控制桩进行保护。针对±0.00以上结构的轴线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因为施工层与脚手架共同向上,造成无法引测外围的基准点,所为常常应用内控法。确认±0.00结构施工轴线后,为了保证经纬仪视线通透,可顺楼面向轴线偏移,埋设多块200X200X10的钢板,并在钢板上标明主轴线或控制轴线的控制点。
1.2垂直度
垂直度的控制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为了合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先要依照建筑物柱网布置状况,确定边角柱的位置。在边角柱模板安装时,在柱外层画好厚度线,进行立模且做好支撑,应用吊线方式对立柱垂直度进行测定,确保垂直度之后,对模板加固支撑,并浇筑混凝土。另外也要控制好施工中的垂直度,使用加重锤和激光仪进行校验,使垂直度更加准确。应用内外双控确保高层建筑物竖向投测最低误差。在开展二层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的时候,垂直度測定应用吊线方法。在二层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和加固之后,以此为基准,在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面,顺着纵模面钉两块挂线板,同时在模板上口与下口挂好线,对转角边墙柱和外边墙柱进行控制。
1.3标高线
在各层预控轴线的四个洞口进行标高定位,并且考虑多层总和的复核,之后通过水准仪进行抄平,确认四个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确保标高的准确度。在这当中,对四个洞口的标高精确度有较高要求,由于施工中的浇筑、模板和加载等因素,很可能洞口标高失掉基准效果。务必保证引测点的可靠,增强洞口的模板支撑,另外辅助直径12的钢筋对此部位楼面厚度进行控制,使标高能够准确。同时,在大楼四周和四角条件具备时,设立累计层高和层高复核点,为了避免累计误差太大,各层向上都在此位进行复核。在复核时,需要做到层面洞口控制点与复核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标高的准确,实现标高控制目的。
2、浇筑混凝土之前现场的控制
保证泵管牢固架设,使管道垂直,在转弯时缓慢,并在接头位置加好胶圈,确保严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办理好相关申请和委托,主要包含混凝土等级、强度、坍落度、浇筑时间、初凝与终凝时间等等。根据相关要求,合理安排罐车运输路线,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筑和连续供应。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措施:比如,假如停水可以通过混凝土罐车运水,确保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洗泵的用水;假如停电,必须及时与其它部门联系,应用备用线路,以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和验收控制
在安装好浇筑混凝土层段的钢筋、模板、管线和预埋件等,控制和检查钢筋、模板以及保护层的尺寸、数量、规格和位置,偏差值不能超过规范和要求。对接缝处和支撑稳定性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和钢筋无杂物。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预埋洞口、钢筋等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记录,需要与规定相符,在隐蔽验收后需要经过监理和业主签字才能浇筑混凝土。
4、控制高层建筑施工缝的质量
保证墙体施工缝留置于洞口过梁跨中1/3区域内,也可以留于纵横墙交接位置。柱水平施工缝置于主梁底面上30毫米与楼板或基础的板面上,墙水平施工缝置于顶板底面上30毫米以及楼板板面位置。楼梯施工缝置于楼层标高附近,而基础底板外施工缝置于底板反梁表层上300毫米处,基础底板中柱和墙的施工缝置于底板上表面位置。配套公建和地下车库等框架顺着次梁浇筑混凝土,施工缝置于次梁跨中1/3区域。主楼顶板施工缝置于顶板短边的任意地方,施工缝需要与板面或梁轴线垂直。在施工缝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其抗压强度要达到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损坏施工缝位置的混凝土,及时清除钢筋上的水泥砂浆、油污和浮锈等。在浇筑之前,在水平施工缝先铺好一层50毫米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需与混凝土砂浆成份一致。
5、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其一是混凝土原材的控制,这也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部分,通常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其出厂质量受商家严格控制,可是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混凝土被送至现场,需要做好入场检查,仔细核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另外检测混凝土的出厂塌落度,观察埸落损失与否,假如埸落度达不到施工标准,就要依照相关要求,在罐内加入适当的同等成分减水剂,之后搅拌均匀,满足要求后再浇注或泵送。禁止在混凝土输送、运输和浇注时加水。
其二通过相关措施保障竖向构件混凝土质量,在建筑内,竖向构件以下几层混凝土等级要高于水平构件。在进行浇筑墙柱前,把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应用钢丝网在水平构件梁和墙柱帽处隔开。在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高出梁标高50毫米,进而杜绝混凝土标号的串号。
其三增强施工现场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认真检查和验收运送至现场的每车混凝土,核对运输车小票,不仅收货员需要核对,施工人员也需要核对,这样施工人员能了解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需要浇筑在哪些部位,不可以出现低标号混凝土被浇筑至高标号范围,这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另外卸料之前,应当搅拌运输车罐体,之后再卸料,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其四严格依照混凝土施工方案确认浇筑次序,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首先要浇竖向构件,之后才是水平构件,在竖向构件浇筑时,先把高层建筑筒体结构浇筑完,再浇筑筒体结构的四周。
其五增强混凝土的振捣,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最关键部分是竖向构件下方三分之一处,这是由于梁板上部钢筋又密又多,钢筋间的缝隙很小,混凝土不容易进料,通常应用钢钎打开一个进料口,使混凝土料流入竖向构件内,同时应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需要加密振捣点,并根据情况决定振捣时间。在混凝土原材流入300毫米高时,立即振捣混凝土,这事关混凝土的密实度,一定确保密实振捣柱根墙根。之后,暂停振捣动作,在混凝土不断进料时,保持间断振捣。
其六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在浇筑完竖向构件的墙柱混凝土,即可浇筑梁板混凝土,对于水平构件首先浇筑梁混凝土,并依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方便释放水化热,同时使支撑脚手架受力均匀,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坍塌,需要注意一点在首次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二层混凝土。
其七严格制定养护制度,针对大面积混凝土需要制订养护方案,并由专人进行负责,从意识上增强养护的认识。在养护过程中需要从人员、覆盖及水源等方面综合考虑,特别是细节问题。由于夏天气温很高,浇筑混凝土之后水份极易散发,所以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覆盖,以防水份被蒸发掉。在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揭开塑料薄膜,由专人对混凝土洒水养护,发觉无水时马上进行洒水。同时加强养护期的检查工作,通过相关措施对其跟踪和记录,及时找到出现的问题,保证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其八重视混凝土强度评定,依照相关规定,分批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
结束语:
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设的关键部分是施工质量。同时确保施工质量,也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为环境、人、物的控制与管理,其也是一种动态管理。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施工单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艳,分析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15(1)36-37
[2]陈佳茹,浅论高层办公楼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J];现代科技,2016(9)19-20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1、“三线”控制管理
1.1轴线
针对基础施工轴线的控制,通常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为桩基,或者深基坑开挖施工,就比如筒体筏板基础,依照场地的轴线控制点,把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轴线外,同时设置龙门桩,对轴线控制桩进行保护。针对±0.00以上结构的轴线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因为施工层与脚手架共同向上,造成无法引测外围的基准点,所为常常应用内控法。确认±0.00结构施工轴线后,为了保证经纬仪视线通透,可顺楼面向轴线偏移,埋设多块200X200X10的钢板,并在钢板上标明主轴线或控制轴线的控制点。
1.2垂直度
垂直度的控制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为了合理控制建筑物的垂直度,先要依照建筑物柱网布置状况,确定边角柱的位置。在边角柱模板安装时,在柱外层画好厚度线,进行立模且做好支撑,应用吊线方式对立柱垂直度进行测定,确保垂直度之后,对模板加固支撑,并浇筑混凝土。另外也要控制好施工中的垂直度,使用加重锤和激光仪进行校验,使垂直度更加准确。应用内外双控确保高层建筑物竖向投测最低误差。在开展二层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的时候,垂直度測定应用吊线方法。在二层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和加固之后,以此为基准,在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面,顺着纵模面钉两块挂线板,同时在模板上口与下口挂好线,对转角边墙柱和外边墙柱进行控制。
1.3标高线
在各层预控轴线的四个洞口进行标高定位,并且考虑多层总和的复核,之后通过水准仪进行抄平,确认四个点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确保标高的准确度。在这当中,对四个洞口的标高精确度有较高要求,由于施工中的浇筑、模板和加载等因素,很可能洞口标高失掉基准效果。务必保证引测点的可靠,增强洞口的模板支撑,另外辅助直径12的钢筋对此部位楼面厚度进行控制,使标高能够准确。同时,在大楼四周和四角条件具备时,设立累计层高和层高复核点,为了避免累计误差太大,各层向上都在此位进行复核。在复核时,需要做到层面洞口控制点与复核点在同一水平线上,确保标高的准确,实现标高控制目的。
2、浇筑混凝土之前现场的控制
保证泵管牢固架设,使管道垂直,在转弯时缓慢,并在接头位置加好胶圈,确保严密。在浇筑混凝土之前 ,办理好相关申请和委托,主要包含混凝土等级、强度、坍落度、浇筑时间、初凝与终凝时间等等。根据相关要求,合理安排罐车运输路线,确保混凝土连续浇筑和连续供应。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措施:比如,假如停水可以通过混凝土罐车运水,确保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洗泵的用水;假如停电,必须及时与其它部门联系,应用备用线路,以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3、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和验收控制
在安装好浇筑混凝土层段的钢筋、模板、管线和预埋件等,控制和检查钢筋、模板以及保护层的尺寸、数量、规格和位置,偏差值不能超过规范和要求。对接缝处和支撑稳定性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和钢筋无杂物。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支架、模板、预埋洞口、钢筋等进行检查,同时做好记录,需要与规定相符,在隐蔽验收后需要经过监理和业主签字才能浇筑混凝土。
4、控制高层建筑施工缝的质量
保证墙体施工缝留置于洞口过梁跨中1/3区域内,也可以留于纵横墙交接位置。柱水平施工缝置于主梁底面上30毫米与楼板或基础的板面上,墙水平施工缝置于顶板底面上30毫米以及楼板板面位置。楼梯施工缝置于楼层标高附近,而基础底板外施工缝置于底板反梁表层上300毫米处,基础底板中柱和墙的施工缝置于底板上表面位置。配套公建和地下车库等框架顺着次梁浇筑混凝土,施工缝置于次梁跨中1/3区域。主楼顶板施工缝置于顶板短边的任意地方,施工缝需要与板面或梁轴线垂直。在施工缝位置浇筑混凝土时,其抗压强度要达到标准。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损坏施工缝位置的混凝土,及时清除钢筋上的水泥砂浆、油污和浮锈等。在浇筑之前,在水平施工缝先铺好一层50毫米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需与混凝土砂浆成份一致。
5、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
其一是混凝土原材的控制,这也是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部分,通常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其出厂质量受商家严格控制,可是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混凝土被送至现场,需要做好入场检查,仔细核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另外检测混凝土的出厂塌落度,观察埸落损失与否,假如埸落度达不到施工标准,就要依照相关要求,在罐内加入适当的同等成分减水剂,之后搅拌均匀,满足要求后再浇注或泵送。禁止在混凝土输送、运输和浇注时加水。
其二通过相关措施保障竖向构件混凝土质量,在建筑内,竖向构件以下几层混凝土等级要高于水平构件。在进行浇筑墙柱前,把不同等级的混凝土应用钢丝网在水平构件梁和墙柱帽处隔开。在墙柱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高出梁标高50毫米,进而杜绝混凝土标号的串号。
其三增强施工现场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认真检查和验收运送至现场的每车混凝土,核对运输车小票,不仅收货员需要核对,施工人员也需要核对,这样施工人员能了解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需要浇筑在哪些部位,不可以出现低标号混凝土被浇筑至高标号范围,这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另外卸料之前,应当搅拌运输车罐体,之后再卸料,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其四严格依照混凝土施工方案确认浇筑次序,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首先要浇竖向构件,之后才是水平构件,在竖向构件浇筑时,先把高层建筑筒体结构浇筑完,再浇筑筒体结构的四周。
其五增强混凝土的振捣,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最关键部分是竖向构件下方三分之一处,这是由于梁板上部钢筋又密又多,钢筋间的缝隙很小,混凝土不容易进料,通常应用钢钎打开一个进料口,使混凝土料流入竖向构件内,同时应用振动棒振捣混凝土,需要加密振捣点,并根据情况决定振捣时间。在混凝土原材流入300毫米高时,立即振捣混凝土,这事关混凝土的密实度,一定确保密实振捣柱根墙根。之后,暂停振捣动作,在混凝土不断进料时,保持间断振捣。
其六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在浇筑完竖向构件的墙柱混凝土,即可浇筑梁板混凝土,对于水平构件首先浇筑梁混凝土,并依照相关要求进行,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方便释放水化热,同时使支撑脚手架受力均匀,防止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坍塌,需要注意一点在首次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二层混凝土。
其七严格制定养护制度,针对大面积混凝土需要制订养护方案,并由专人进行负责,从意识上增强养护的认识。在养护过程中需要从人员、覆盖及水源等方面综合考虑,特别是细节问题。由于夏天气温很高,浇筑混凝土之后水份极易散发,所以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进行覆盖,以防水份被蒸发掉。在混凝土终凝后,即可揭开塑料薄膜,由专人对混凝土洒水养护,发觉无水时马上进行洒水。同时加强养护期的检查工作,通过相关措施对其跟踪和记录,及时找到出现的问题,保证养护工作的有效性。其八重视混凝土强度评定,依照相关规定,分批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
结束语:
目前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设的关键部分是施工质量。同时确保施工质量,也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质量管理的主要对象为环境、人、物的控制与管理,其也是一种动态管理。伴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施工单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艳,分析我国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15(1)36-37
[2]陈佳茹,浅论高层办公楼施工质量问题及措施[J];现代科技,2016(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