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强化食品,你了解多少

来源 :饮食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化食品”是向食品中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或者某些天然成分的食品添加剂,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向食品中添加某些营养素?难道我们现在吃的食物还有缺陷?单从这些食物中不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吗?
  我们现在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但没有任何一种食物是十全十美的,它们自身都有不足,如中国人以米面为主食,但米面之类的谷物明显缺乏一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在某种程度上,就影响了谷物的营养价值。而中国人常食的豆类,如黄豆,蛋氨酸含量较少,也限制了人们对其的吸收和利用。而且由于人们膳食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使得国人膳食中铁、钙等的摄入量达不到人体需要值,久而久之,对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通过合理的方式,向食物中添加某种人体容易缺乏的营养成分,就成为改变人类营养状况的一种方式。
  一提到强化食品,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加碘盐。法国在1831年就提出了用食盐加碘的方式来防治甲状腺疾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用维生素A强化人造黄油,用于防治维生素A缺乏症;1931年,美国在鲜奶中加入维生素D来预防佝偻病。我国于1994年在食盐中普遍加碘,成效显著,绝大部分城市已经消灭了“大脖子病”。
  目前,维生素、碘、钙、铁和某些氨基酸是常见的强化营养成分,而面包、早餐谷物、豆奶、盐等则是常见的被强化食品。如高钙饼干、AD钙奶,多维谷物早餐、强化铁的酱油、营养盐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天然食品的追求,强化食品似乎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很多人对其营养和安全性顾虑重重。
  作为强化食品,应符合营养学原理;符合国家的卫生标准;并尽量减少营养强化剂的损失;同时要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而且经济合理、有利于推广。
  对于消费者来说,关注的焦点首先是安全。因为“强化”意味着在食品中添加其他物质,改变了食物的“天然组成”,所以大众会怀疑它的安全性。其次,大众担心在食品中添加某种成分,会使得人体对某种成分的摄入过多,对肌体造成另外的影响。
  其实大众的担心可以理解,但不必纠结于此。国家向公众推广的强化食品,对强化剂的选择、强化的形式和剂量都有明确的规定,要以保持各营养素之间的平衡为原则,不能因为强化某种营养素而改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至于公众所担心的因强化食品而导致某种营养素摄入过多的问题,这种可能性很小。通常的那些强化成分,在“需求量”和“过量”之间,都有比较大的缓冲。如铁,推荐的成年人铁需求量,男性是每天15毫克、女性是20毫克,而“过量”则需要50毫克。在正常进食以及从一种强化食品中摄取的量,要超过“安全上限”并不容易。
  因此,从严谨的技术上说,合理的“强化食品”有利公众健康。
  编辑/陈致文
其他文献
所谓会计案例教学即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是物资安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物资采购管理非常重要。在当前信息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只有真正加强
张川人民勤劳诚实,淳朴善良,崇尚礼义,热情好客。烩菜就是从前张川的回族人民招待客人的不二选择。  张川烩菜看起来简简单单,但做起来很麻烦。过事情这一天,吃起来风卷残云,半天光景就吃完了,但准备工作需整整一天,需要五六个人分工完成。  先是垒好炉灶,架起大锅煮肉。锅里放入牛肉,倒入凉水,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放入调料包,盖上锅盖,旺火烧,随时翻动、加水。煮到筷子能扎进去时,就可以捞肉了。煮熟的肉放在一
小麦草,又名小麦苗,属于植物小麦的嫩茎叶。时下,非常流行喝用小麦草榨成的小麦草汁,特别是在国外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十分盛行。它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甚至能够预防和调理一些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小麦草营养丰富,富含十八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等)和矿物质(如钾、钙、镁、锌)等;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很高,每100克小麦草含维生素E为105.35毫克,
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使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如何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管理会计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注入新内容,笔者就新形势下管理会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