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使执教者感到棘手,而且为数不少的学生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厌学心理。这便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从而严重影响着作文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我进行了初步探索和作文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现就我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方法总结如下: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即没有写作题材。写作素材的积累,来自对周围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是作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比赛、游览及其它一些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组织了春游活动,学生写了《记一次游览活动》,让学生观看了教师的篮球比赛,学生写了《记一次比赛》的文章。这些活动事先都要作充分的准备,如对游览的路线,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方法都要作周密的考虑和详尽的指导。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活动是不可能的;而日常生活的小事却是随手可得的,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应该做有心人。我们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观察的注意力,从中挖掘写作题材。
2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怕写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因此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学生之所以这样,应该承认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
如有的教师在教作文时,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从内容入手,而往往在学生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大讲作文的理论和写作技巧,这种“要我写”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刚要动笔就得想“我这样写是不是符合老师的要求”等等,因此畏畏缩缩不敢下笔,这怎么能喜欢写作文呢?要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打消一个“怕”字,消除他们思想感情的神秘感,克服畏惧心理。因此我们尝试教师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脑子里不要有框框。学生只要敢写、肯写,就要及时给予鼓励,求全责备的做法势必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之中,而适当的鼓励、耐心的引导则会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去大胆地动笔写。这样,学生就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这就是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常采用一些自由、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例如抓住学生走进教室的瞬间,指导学生写表情动作;组织学生搞一次活动,记录片段。并告诉学生,作文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作文就是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些见闻和亲身经历的事,老老实实地记下来。我们又引导学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一人、一事、一物或一个场面写起,或从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如听写、扩写、看图写文、课堂素描)开始,把作文的坡度减小到最低限度,逐步训练,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不难培养起来的。
3培养学生多读、勤写
3.1多读——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
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例如,有学生在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黄鹂时,能灵活地运用学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到写作中,当写到黄鹂的外貌时,巧妙地仿照《翠鸟》第一自然段,写到黄鹂喜欢停在柳树的树枝上,一双棕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树枝。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金黄色的头巾,绣满了淡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黄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嫩绿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尖尖的嘴。正因为这位同学在读书中积累了材料,为自己习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文章生动有趣极了。
在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书。教师应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本,如同年级的《同步作文》、体现儿童特点的《中国少年报》、《七彩语文》等。让他们从中积累写作材料。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练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学生正是在群书中博读,以“移花接木”之功,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语句生动许多。
3.2勤写——打开学生乐写的匣子。 长期以来,每每要学写作文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极少有作文的愿望。要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在检查自觉日记练习中,我们发觉一学生在一次日记中写出主题鲜明而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他写道:“由于自己贪看电视,谎说作业多为理由,不干妈妈吩咐做的家务,当妈妈忙完家务叫吃饭时,发觉自己不但没有做完作业,而且家务也没有做,内心很担心妈妈会责骂,但等来的却是妈妈的晓理说服教育。内心感动,体会到妈妈的关爱。”这么朴实有意义的日记,取之于生活,所以,当写“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作文中,他就以上文为基础,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写出了一篇感情挚深的好文章。所以,平时多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十分重要。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我所教学生的的习作能力明显增强了,水平提高了,达到了预期效果。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即没有写作题材。写作素材的积累,来自对周围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是作文教学中绝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必不可少的手段。
我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比赛、游览及其它一些有益的活动,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组织了春游活动,学生写了《记一次游览活动》,让学生观看了教师的篮球比赛,学生写了《记一次比赛》的文章。这些活动事先都要作充分的准备,如对游览的路线,观察的重点,观察的方法都要作周密的考虑和详尽的指导。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活动是不可能的;而日常生活的小事却是随手可得的,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应该做有心人。我们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观察的注意力,从中挖掘写作题材。
2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学生怕写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将作文看得很神秘,认为一般人很难写好,因此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学生之所以这样,应该承认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
如有的教师在教作文时,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从内容入手,而往往在学生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大讲作文的理论和写作技巧,这种“要我写”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刚要动笔就得想“我这样写是不是符合老师的要求”等等,因此畏畏缩缩不敢下笔,这怎么能喜欢写作文呢?要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打消一个“怕”字,消除他们思想感情的神秘感,克服畏惧心理。因此我们尝试教师想方设法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脑子里不要有框框。学生只要敢写、肯写,就要及时给予鼓励,求全责备的做法势必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之中,而适当的鼓励、耐心的引导则会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去大胆地动笔写。这样,学生就越写越想写,越写越爱写。这就是从“要我写”到“我要写”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常采用一些自由、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例如抓住学生走进教室的瞬间,指导学生写表情动作;组织学生搞一次活动,记录片段。并告诉学生,作文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作文就是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些见闻和亲身经历的事,老老实实地记下来。我们又引导学生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从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一人、一事、一物或一个场面写起,或从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如听写、扩写、看图写文、课堂素描)开始,把作文的坡度减小到最低限度,逐步训练,逐步提高要求。这样,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不难培养起来的。
3培养学生多读、勤写
3.1多读——提供阅读对象,积累写作材料。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通过读书,可以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感情,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备。
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每读一篇都确有收获,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例如,有学生在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黄鹂时,能灵活地运用学过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到写作中,当写到黄鹂的外貌时,巧妙地仿照《翠鸟》第一自然段,写到黄鹂喜欢停在柳树的树枝上,一双棕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树枝。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金黄色的头巾,绣满了淡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黄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嫩绿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尖尖的嘴。正因为这位同学在读书中积累了材料,为自己习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使文章生动有趣极了。
在开展课外读书活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书。教师应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本,如同年级的《同步作文》、体现儿童特点的《中国少年报》、《七彩语文》等。让他们从中积累写作材料。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练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学生正是在群书中博读,以“移花接木”之功,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语句生动许多。
3.2勤写——打开学生乐写的匣子。 长期以来,每每要学写作文时,往往是内容空洞,流水账式的记录,极少有作文的愿望。要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把所见、所思、所感用日记、周记的形式写下来,这就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在检查自觉日记练习中,我们发觉一学生在一次日记中写出主题鲜明而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他写道:“由于自己贪看电视,谎说作业多为理由,不干妈妈吩咐做的家务,当妈妈忙完家务叫吃饭时,发觉自己不但没有做完作业,而且家务也没有做,内心很担心妈妈会责骂,但等来的却是妈妈的晓理说服教育。内心感动,体会到妈妈的关爱。”这么朴实有意义的日记,取之于生活,所以,当写“记一件印象最深的事”作文中,他就以上文为基础,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写出了一篇感情挚深的好文章。所以,平时多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也十分重要。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我所教学生的的习作能力明显增强了,水平提高了,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