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判定

来源 :国际地震动态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6月3日18时11分00秒,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37.99°N,103.56°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9 km,宏观震中位于阿拉善左旗额尔克哈什哈苏木乌尼格图嘎查,未造成明显地表破坏。根据内蒙古地震台网测定,截止2017年6月20日,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共发生余震92次,最大余震为6月3日18时54分M_L3.1地震。余震的震级主要集中分布在M_L0.0
其他文献
2015年7月16日,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Incorporate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eismology,IRIS)在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之间合作协议的授权
川滇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使青藏高原向东移动的过程中又受到了稳定的华南块体的阻挡,最终使得川滇块体向南南东方向移动,造成了川滇块体是我国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东边界也具有了强烈的左旋剪切变形。自从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科学假说的提出,以及活动块体划分及其对中国大陆强震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来,活动块体边界带受到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根据活动块体的完整性和统一运动方式的特点
蒲江—新津断裂是成都平原中心地带一条重要的半隐伏断裂,其南段出露地表,而北段则完全隐伏地下。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蒲江—新津断裂北端仅延至彭镇附近,并未贯穿成都主城
第5届青藏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第5届WTGTP)于2017年7月24—26日在西藏林芝成功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2017年8月28—30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与甘肃省地震局在嘉峪关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17年学术交流研讨会。会前征集了110篇专题论文摘要,编辑的论文摘要集在《国际地震动态》第8期正式出版;邀请了13份大会报告(Keynote Lecture),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重点大学的系统外特邀报告10份,系统内老专家讲述历史成功地震预报过程的报告3份。研讨会期间,除大会邀请报告以外,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一个处理棘手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肠外瘘治疗策略逐渐推广,1996~2001年间作者据此策略治疗了15例,治愈率达80%.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