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需要借助许多的辅助措施,比如像对河流、道路、森林等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的规划,在对这些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规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规划区及其周边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某市为例,客观的评价了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评价,这种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对规划区域内各种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重大建设工程、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有利于减缓对土地开发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某市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改善某市的土地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土地利用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为了实现对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某市的土地资源的承载力。
2.土地利用分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某市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充分考虑了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再综合相关的城市规划分区的情况,对市区内的土地进行了相应的分区,这种分区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力度,可以提高区域内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改善当地的土地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农田利用景观格局。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土地,采取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地实现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同步发展。
3.重大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对农田的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首先要大力要对农田进行整理,改善农田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的生产质量,这些整理对土地的改良、土地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大面积、集中成片、高质量的耕地优先划入农田的基本建设中,这有利于实现对耕地的保护性,这样不仅能提高旱作农业的产量,还可以减少灰尘、减少对秸秆的焚烧、还能保护土壤的生态平衡。这些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4.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是指为改变地块零散的状态,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的组织土地、调整土地的综合措施。这种措施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从这可以看出,只要实施的措施合理,资金的投入到位,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改变农田的基本面貌,这样可以节约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这是实现土地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
但是为了防止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益或者对土地过度开垦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环境破坏问题,不管是对现有的土地的整理,还是对还没有开放利用的土地的适度开发以及对已经开发的土地的复垦,都需要注意对水土工程的保护和对生态环境工程保护。
5.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某市在新一轮土地规划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防洪工程、水电站、水库、水坝加固和农田水利工程等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的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新能源建设项目的建设。在规划期内,可以根据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相应的安排,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全市的经济面貌和生态面貌。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必须按照有关环保标准来执行。比如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加强工程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对河道进行整治的时候,除了要保证水路运输的通畅外,还可以促进河流水质的好转,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
虽然对土地的利用总体规划都是采用的优化方案,但是对土地的利用的总体规划的实施,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土地进行利用的时候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为了提高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生态分析监测体系,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和建设,必须严令禁止滥砍滥伐滥占滥建设。在对土地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发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出具相应的评估报告,不允许用任何借口随意的改变土地的用途。必须加强对对区域内林业的管理,积极的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来促进水土的保持和植树种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保护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控制好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严令禁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开发方案和土地结构调整的行为。
2.加强对耕地保护,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效益
对现有耕地的利用的过程中,有重视开发数量轻视开发质量、重视开发轻视管理的开发的趋势,像这样的开发模式只能取得“广种薄收”的效果。所以在新一轮的土地规划期内,需要加强对农业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居民点、开发区以及工业小区的建设要严格规划;另一方面,农业用地经济效益低下,需要适当的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生产效益。需要发挥耕地最大的效益,因地制宜的确定土地的利用结构,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坚持优质优用原则,适当的增施有机肥,合理的施用化肥,扩大绿肥面积;提倡秸秆还田,用秸秆养地;以林牧护农的综合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得到统一。
3.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加大对水土流失监控力度
新一轮规划中对修建的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项目的修建,会产生水土流失以及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等生态环境問题,同时在进行土地整理或复垦开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的隐患。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开发土地时必须做到保护和培育好现有的植被,严格控制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或毁林开荒等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不允许在25°以上的坡地种植农作物,对于现有的25°以上坡耕地,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实现退耕还林。对于5~15°坡耕地,要有计划的实施坡改梯的工程。加强对当地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的保护,在重要的保护区要设立明显的标记,来进行区别,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强化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防治水土流失,不断的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为以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结语∶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某市为例,客观的评价了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存在的负面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相信对以后的土地利用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我国土地整治的实践创新与理论进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研究员接受本刊专访[J]. 上海国土资源. 2012(04)
[2] 李阳兵,王世杰,程安云,罗光杰.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与石漠化的相关性——以后寨河地区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1)
[3] 郭黎,於海滨,韩玉翠.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江苏省金湖县实施土地规划管控助推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做法[J]. 中国土地. 2012(10)
作者简介:秦影,1976年生,女,籍贯:安徽蒙城,本科,现蒙城县国土资源局工作。
关键词∶新形势,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
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分析评价,这种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对规划区域内各种类型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重大建设工程、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1.新形势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有利于减缓对土地开发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比如某市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改善某市的土地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对土地利用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环境影响。为了实现对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某市的土地资源的承载力。
2.土地利用分区的环境影响评价
某市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充分考虑了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再综合相关的城市规划分区的情况,对市区内的土地进行了相应的分区,这种分区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力度,可以提高区域内土地的质量和产量,改善当地的土地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农田利用景观格局。针对不同区域内的土地,采取适合的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地实现地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同步发展。
3.重大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对农田的重大建设工程的建设,首先要大力要对农田进行整理,改善农田的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的生产质量,这些整理对土地的改良、土地生态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大面积、集中成片、高质量的耕地优先划入农田的基本建设中,这有利于实现对耕地的保护性,这样不仅能提高旱作农业的产量,还可以减少灰尘、减少对秸秆的焚烧、还能保护土壤的生态平衡。这些大面积连片的基本农田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4.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地整理是指为改变地块零散的状态,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而采取的一整套合理的组织土地、调整土地的综合措施。这种措施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从这可以看出,只要实施的措施合理,资金的投入到位,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改变农田的基本面貌,这样可以节约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这是实现土地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措施。
但是为了防止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益或者对土地过度开垦带来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环境破坏问题,不管是对现有的土地的整理,还是对还没有开放利用的土地的适度开发以及对已经开发的土地的复垦,都需要注意对水土工程的保护和对生态环境工程保护。
5.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某市在新一轮土地规划内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防洪工程、水电站、水库、水坝加固和农田水利工程等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铁路、公路的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新能源建设项目的建设。在规划期内,可以根据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进行相应的安排,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可以改善全市的经济面貌和生态面貌。基础设施的建设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必须按照有关环保标准来执行。比如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时候,可以加强工程的防洪排涝能力,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在对河道进行整治的时候,除了要保证水路运输的通畅外,还可以促进河流水质的好转,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具体措施
虽然对土地的利用总体规划都是采用的优化方案,但是对土地的利用的总体规划的实施,还是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对土地进行利用的时候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环境保护机制
为了提高对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布局的生态分析监测体系,加强对农用地的保护和建设,必须严令禁止滥砍滥伐滥占滥建设。在对土地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开发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出具相应的评估报告,不允许用任何借口随意的改变土地的用途。必须加强对对区域内林业的管理,积极的开辟新的投资渠道来促进水土的保持和植树种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环境保护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控制好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严令禁止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土地开发方案和土地结构调整的行为。
2.加强对耕地保护,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效益
对现有耕地的利用的过程中,有重视开发数量轻视开发质量、重视开发轻视管理的开发的趋势,像这样的开发模式只能取得“广种薄收”的效果。所以在新一轮的土地规划期内,需要加强对农业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居民点、开发区以及工业小区的建设要严格规划;另一方面,农业用地经济效益低下,需要适当的调整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生产效益。需要发挥耕地最大的效益,因地制宜的确定土地的利用结构,在统筹兼顾的前提下坚持优质优用原则,适当的增施有机肥,合理的施用化肥,扩大绿肥面积;提倡秸秆还田,用秸秆养地;以林牧护农的综合发展,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三者得到统一。
3.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加大对水土流失监控力度
新一轮规划中对修建的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项目的修建,会产生水土流失以及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等生态环境問题,同时在进行土地整理或复垦开发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的隐患。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开发土地时必须做到保护和培育好现有的植被,严格控制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或毁林开荒等破坏地貌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不允许在25°以上的坡地种植农作物,对于现有的25°以上坡耕地,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逐步实现退耕还林。对于5~15°坡耕地,要有计划的实施坡改梯的工程。加强对当地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等区域的保护,在重要的保护区要设立明显的标记,来进行区别,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强化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防治水土流失,不断的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为以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
结语∶新形势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以某市为例,客观的评价了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存在的负面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相信对以后的土地利用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我国土地整治的实践创新与理论进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研究员接受本刊专访[J]. 上海国土资源. 2012(04)
[2] 李阳兵,王世杰,程安云,罗光杰.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与石漠化的相关性——以后寨河地区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1)
[3] 郭黎,於海滨,韩玉翠.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江苏省金湖县实施土地规划管控助推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做法[J]. 中国土地. 2012(10)
作者简介:秦影,1976年生,女,籍贯:安徽蒙城,本科,现蒙城县国土资源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