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人”菲利普的眼里,张灯结彩、穿红佩绿的过大年儿是刚来中国的老外才会做的事情,他这个“本地人”的春节,随了中国太太吴敏僖,一家“四口”在饺子的陪伴下过个平淡又满足的春节。
法国人菲利普·钱奎宁(Philipe Cinquini)已经在中国度过了11个圣诞节跟11个中国年了,这其中的后六年的圣诞和春节是跟中国太太吴敏僖一起过的,近三年又多了女儿露易丝·钱奎宁陪他们过了四次,先Merry X’mas,后欢度春节。
他们的另一个爱情结晶杰奎琳画廊也6岁了,这个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画廊立志于向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介绍法国作品,他们明年的巡回画展《大师的大师》,主要介绍的作品来自徐悲鸿、吴冠中等美术大家的法国恩师们。北京、上海、香港、巴黎的四地展出也受到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关注和期待。
除了工作,他们一家四口现在正在计划蛇年的春节怎么过。
外国年和中国圣诞
“我们中国人自己现在对年都淡了,他也就随我了。”吴敏僖直言,他们家现在的年味,远没有自己小时候那么浓。他们家里现在过年看不到大人们唐装裹身,只有家里的小女儿会打扮得像杨柳青年画上一样,穿一件红绸的中式小坎肩,毛茸茸的白色滚边越发衬得她小脸红扑扑的很健康,手里刚收回来的各式红包看厚度也很“健康”。
有饺子吃的时候不一定是春节,但春节一定要吃饺子。饺子,仍然是这个跨国家庭的春节必备品。连他们家的饺子都有“中体西用”的意味,饺子馅儿里除了常见的猪肉、芹菜、葱末,还会放入椒盐,以及在西餐里常用的大蒜酱或大蒜粉。
由女主人一手操刀的“吴记创意水饺”在家里往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露易丝太小了吃不了几个大饺子,菲利普只能象征性地吃一点,对于这种看不出里面是什么东西的食物,还是披萨这种食材看上去一清二楚的吃食更得人心。
近几年,菲利普一家人的春节都是在外国庆祝的,一家人在除夕就飞去东南亚国家度假。有一年在新加坡的春节,夫妇俩跟当地华人一起看娘惹和巴巴在街上热热闹闹的戏狮舞龙,头顶上是带着中式飞檐的西洋建筑。吴敏僖说,这个还没有女儿的春节,过得既西方又东方。
女儿出生的头一个春节,夫妇俩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留在中国过春节,三个月的小娃娃在除夕震天响的炮仗声中睡得正熟,显然对这片她出生的土地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在圣诞和春节之间,已经四岁了的露易丝小姑娘,虽然喜欢收红包,但更喜欢圣诞节,“我们圣诞节有party!”
露易丝口中的圣诞节,一般都是指在中国过的圣诞节。因为圣诞不放假的缘故,一家人鲜有回法国过圣诞的机会。菲利普这个法国人觉得中国人的圣诞“跑偏了”,简直和他们欧洲人的圣诞是两个东西,索性年年都在中国家里把圣诞过得有模有样:每年的十二月初,去宝莱纳餐厅门口的圣诞集市采购,槲寄生的花环、各式各样的圣诞挂饰、趁着小女儿在挑圣诞老人摆件的时候,大人们再喝一杯现卖的蛋奶酒,错过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一年都喝不到这热腾腾的美味甜酒。回到家里一家人齐齐动手,装饰起货真价实的圣诞树,在一片清香的圣诞树气息中,法国老爸抱着女儿将金色五角星固定在圣诞树顶……一轮“外国年”的仪式下来,最辛苦就是家中负责打扫的保姆阿姨,每隔一个钟头就要用吸尘器重新收拾那树下掉了一地的松针柏叶。
缘定于此
菲利普相信中国人常说的“缘分”。一是姻缘,一是机缘。
当年两人缘起的那一幕是这样的:电梯门一开,吴敏僖面前站了两个菲利普,两个都是法国人,两个人都来自法领馆下设的法国教育中心,两个人都是来找吴敏僖谈工作的,区别就是,一个菲利普认认真真地谈工作,一直谈到回法国,另一个姓钱奎宁的菲利普也是认认真真地谈工作,但这位除了工作还谈成了情侣,又花了一年时间,办齐了跨国婚姻各种繁复的手续,最终和吴敏僖结为了夫妻,然后以爱之名留在了上海。
关于这两个艺术迷开画廊的缘起,要从两个人小时候说起。
吴敏僖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高知家庭,父亲喜欢在家里拉小提琴、画中国画、研习书法,母亲是站了一辈子三尺讲台。她性格里虽然不乏中国人认真刻苦的传统品格,也有外国人一往无前的勇敢跟兼容并包的部分,很能接受来自西方的新东西。平日闲暇时在家里炒菜也往往做的都是“小炒鸭胸肉”、“红酒炖鸡”这种中西合璧的创意料理。也许正是这种包容性和早期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才造成了非科班出生的吴敏僖对美术的喜爱。她已经记不得身什么时候其就已经养成这种喜欢逛美术馆、参加画展的习惯了。
菲利普的家世,要从跟他长相极为相似的外公说起,1900年出生的外公是带着全家移居法国的德国人,搬到了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所讲的阿尔萨斯地区,菲利普的母亲在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长大,跟家里人用德语交流,拥有一头天使般的金发和“超越戴安娜王妃的美貌”。
菲利普父系的基因也丝毫不逊于母系,军官爷爷在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生下了智商超高的天才爸爸,菲利普的父亲在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收到了洛克菲勒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主管级工作邀约。
在艺术教育十分普及的欧洲,家世优越的菲利普比同龄人对艺术的接触要更多更深,直接导致了日后他在高校选择就读艺术史和古典考古专业。一个慢性子的学术性艺术总监,再加上一个风风火火同样酷爱艺术的吴敏僖,开设夫妻店画廊的决定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家主营西方经典艺术的画廊,陈列的作品都是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画家的作品,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角度也十分“刁钻”:继上一次“画中国”的系列主题作品后,又推出《大师的大师》系列,例如被吴冠中誉为“色彩方面的魔法师”的安德烈·洛特,除了教林风眠也教过文森特·梵高的的费尔南·科尔蒙,以及徐悲鸿的法国老师、当年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院长弗朗索瓦·弗拉蒙。用类似连线的方法为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介绍法国的美术品。
在刚结束不久的上海艺博会上,杰奎琳画廊带去的五张洛特作品震惊了上海画界,尤其是这位色彩构成派大师技艺精湛的水粉风景画《蓝色树景》,令本就在上海美术界存在特殊位置的杰奎琳画廊声名远播。夫妻俩计划着过完蛇年春节就在香港“再生一个孩子”—在香港物色一爿店,再开一家画廊。 “阿拉上海人”
来中国十几年的法国人菲利普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我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我在这里生活十几年了”,但如果你在街上叫他的中文名谢蕴飞,他极有可能不搭理你,相对这个不常用的中文名,还是喊菲利普的回头率高一些。
在名字这一点上,菲利普没有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女儿谭岚之那么敏感。吴敏僖用上海话告诉保姆谭岚之这个名字,说绍兴话的保姆一时没反应过来问:“糖栗子?”从此,只要听见别人嘴里提到自己的中文名,露易丝都会很认真的跑到别人面前一字一顿的强调:“谭。岚。之。我叫谭岚之。”
和双母语的女儿相比,菲利普靠着自己“摸爬滚打”学起来的中文,现在连的士司机都没办法在这个“法籍中国人”的眼皮子底下绕路了,只见菲利普轻车熟路的用中文指挥司机左拐还是直走,在驾驶员调笑的询问“你倒都知道”中一脸自豪的答道:“我是谁啊,我是本地人,上海人!” 自诩中国人的法国人菲利普·钱奎宁平时最不爱去城隍庙、外滩、东方明珠之类的地方凑热闹,“这是老外和外地人才来的,我们是本地人”。
最爱吃本帮菜的“上海人”菲利普平时喜欢开着自己的“11路汽车”,用双脚去亲近上海的每一寸土地。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兰州拉面馆让喜欢吃面包的菲利普高兴得不得了,几乎天天光顾,也不管其他桌的客人纷纷掏出手机拍下在麻雀馆子极其少见的老外客人,还特别热情的拉着法国朋友前去帮衬。最后走之前还不忘跟拉面师傅合影,用法式中文介绍 “这是我在上海遇到最好吃的兰州拉面师傅”。广州的老火靓汤也在菲利普最爱的菜品中名列前茅,吃法上就颇有些半中半西—加了芝士粉和很多奶油的老火汤泡饭。
有一次法国老爸来中国跟儿子菲利普一起过春节,爷俩一起下馆子搓中国菜,埋头在一堆浓油赤酱的红烧狮子头和东坡肘子中“饕餮”,吃了个不亦乐乎。和儿子一样爱开“11路汽车”的法国老爹在街上看完了数不清的红灯笼、中国结和过年期间“穿新衣、戴新帽”的上海姑娘们,一回家就享受家里中国儿媳和中国阿姨一会儿紧着端茶递水,一会儿催着上桌吃饭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中国待了一个月的老爷子一点儿也不想回法国,一直向看不下去的儿子表示,“我很愿意在中国被当成小孩子一样照顾!”
爱艺术更爱生活的菲利普,平时喜欢在“外地人不怎么去”的华山路、复兴路、巨鹿路逛,这些以前属于法租界地盘的老街,过去的名字叫Avenue Haig、Route Lafayette、Route Ratard。正是这些老地方给了他仿若身处法国故乡般的自由和放松感。菲利普在这里找到量身订做皮鞋的老铺子给女儿订鞋子,也喜欢去旧货店里淘一些“脏兮兮”的小玩意儿,或者捡回来一些小板凳之类的木头家具,再花大量时间极其小心的修复它们,太太吴敏僖笑称 “这是欧洲人喜欢收藏稀奇古怪东西的风俗传统”。
菲利普一家特别喜欢龙年春晚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一家人不停的看着重播,尤其迷恋杨丽萍对孔雀的完美演绎。法国人菲利普,今年也会和太太吴敏僖一道,带着他们的“大女儿”杰奎琳画廊和小女儿谭岚之,一起度过他在中国的第十二个圣诞节和中国年,“希望今年的春晚能继续看到《雀之恋》这样的好节目”。
法国人菲利普·钱奎宁(Philipe Cinquini)已经在中国度过了11个圣诞节跟11个中国年了,这其中的后六年的圣诞和春节是跟中国太太吴敏僖一起过的,近三年又多了女儿露易丝·钱奎宁陪他们过了四次,先Merry X’mas,后欢度春节。
他们的另一个爱情结晶杰奎琳画廊也6岁了,这个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画廊立志于向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介绍法国作品,他们明年的巡回画展《大师的大师》,主要介绍的作品来自徐悲鸿、吴冠中等美术大家的法国恩师们。北京、上海、香港、巴黎的四地展出也受到徐悲鸿夫人廖静文的关注和期待。
除了工作,他们一家四口现在正在计划蛇年的春节怎么过。
外国年和中国圣诞
“我们中国人自己现在对年都淡了,他也就随我了。”吴敏僖直言,他们家现在的年味,远没有自己小时候那么浓。他们家里现在过年看不到大人们唐装裹身,只有家里的小女儿会打扮得像杨柳青年画上一样,穿一件红绸的中式小坎肩,毛茸茸的白色滚边越发衬得她小脸红扑扑的很健康,手里刚收回来的各式红包看厚度也很“健康”。
有饺子吃的时候不一定是春节,但春节一定要吃饺子。饺子,仍然是这个跨国家庭的春节必备品。连他们家的饺子都有“中体西用”的意味,饺子馅儿里除了常见的猪肉、芹菜、葱末,还会放入椒盐,以及在西餐里常用的大蒜酱或大蒜粉。
由女主人一手操刀的“吴记创意水饺”在家里往往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欢迎,露易丝太小了吃不了几个大饺子,菲利普只能象征性地吃一点,对于这种看不出里面是什么东西的食物,还是披萨这种食材看上去一清二楚的吃食更得人心。
近几年,菲利普一家人的春节都是在外国庆祝的,一家人在除夕就飞去东南亚国家度假。有一年在新加坡的春节,夫妇俩跟当地华人一起看娘惹和巴巴在街上热热闹闹的戏狮舞龙,头顶上是带着中式飞檐的西洋建筑。吴敏僖说,这个还没有女儿的春节,过得既西方又东方。
女儿出生的头一个春节,夫妇俩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留在中国过春节,三个月的小娃娃在除夕震天响的炮仗声中睡得正熟,显然对这片她出生的土地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在圣诞和春节之间,已经四岁了的露易丝小姑娘,虽然喜欢收红包,但更喜欢圣诞节,“我们圣诞节有party!”
露易丝口中的圣诞节,一般都是指在中国过的圣诞节。因为圣诞不放假的缘故,一家人鲜有回法国过圣诞的机会。菲利普这个法国人觉得中国人的圣诞“跑偏了”,简直和他们欧洲人的圣诞是两个东西,索性年年都在中国家里把圣诞过得有模有样:每年的十二月初,去宝莱纳餐厅门口的圣诞集市采购,槲寄生的花环、各式各样的圣诞挂饰、趁着小女儿在挑圣诞老人摆件的时候,大人们再喝一杯现卖的蛋奶酒,错过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就一年都喝不到这热腾腾的美味甜酒。回到家里一家人齐齐动手,装饰起货真价实的圣诞树,在一片清香的圣诞树气息中,法国老爸抱着女儿将金色五角星固定在圣诞树顶……一轮“外国年”的仪式下来,最辛苦就是家中负责打扫的保姆阿姨,每隔一个钟头就要用吸尘器重新收拾那树下掉了一地的松针柏叶。
缘定于此
菲利普相信中国人常说的“缘分”。一是姻缘,一是机缘。
当年两人缘起的那一幕是这样的:电梯门一开,吴敏僖面前站了两个菲利普,两个都是法国人,两个人都来自法领馆下设的法国教育中心,两个人都是来找吴敏僖谈工作的,区别就是,一个菲利普认认真真地谈工作,一直谈到回法国,另一个姓钱奎宁的菲利普也是认认真真地谈工作,但这位除了工作还谈成了情侣,又花了一年时间,办齐了跨国婚姻各种繁复的手续,最终和吴敏僖结为了夫妻,然后以爱之名留在了上海。
关于这两个艺术迷开画廊的缘起,要从两个人小时候说起。
吴敏僖出生在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高知家庭,父亲喜欢在家里拉小提琴、画中国画、研习书法,母亲是站了一辈子三尺讲台。她性格里虽然不乏中国人认真刻苦的传统品格,也有外国人一往无前的勇敢跟兼容并包的部分,很能接受来自西方的新东西。平日闲暇时在家里炒菜也往往做的都是“小炒鸭胸肉”、“红酒炖鸡”这种中西合璧的创意料理。也许正是这种包容性和早期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才造成了非科班出生的吴敏僖对美术的喜爱。她已经记不得身什么时候其就已经养成这种喜欢逛美术馆、参加画展的习惯了。
菲利普的家世,要从跟他长相极为相似的外公说起,1900年出生的外公是带着全家移居法国的德国人,搬到了都德的《最后一课》里所讲的阿尔萨斯地区,菲利普的母亲在德法边境的斯特拉斯堡长大,跟家里人用德语交流,拥有一头天使般的金发和“超越戴安娜王妃的美貌”。
菲利普父系的基因也丝毫不逊于母系,军官爷爷在当时还是法国殖民地的阿尔及利亚生下了智商超高的天才爸爸,菲利普的父亲在大学没毕业的时候就收到了洛克菲勒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主管级工作邀约。
在艺术教育十分普及的欧洲,家世优越的菲利普比同龄人对艺术的接触要更多更深,直接导致了日后他在高校选择就读艺术史和古典考古专业。一个慢性子的学术性艺术总监,再加上一个风风火火同样酷爱艺术的吴敏僖,开设夫妻店画廊的决定就成了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家主营西方经典艺术的画廊,陈列的作品都是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上半叶法国画家的作品,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角度也十分“刁钻”:继上一次“画中国”的系列主题作品后,又推出《大师的大师》系列,例如被吴冠中誉为“色彩方面的魔法师”的安德烈·洛特,除了教林风眠也教过文森特·梵高的的费尔南·科尔蒙,以及徐悲鸿的法国老师、当年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院长弗朗索瓦·弗拉蒙。用类似连线的方法为中国的艺术爱好者介绍法国的美术品。
在刚结束不久的上海艺博会上,杰奎琳画廊带去的五张洛特作品震惊了上海画界,尤其是这位色彩构成派大师技艺精湛的水粉风景画《蓝色树景》,令本就在上海美术界存在特殊位置的杰奎琳画廊声名远播。夫妻俩计划着过完蛇年春节就在香港“再生一个孩子”—在香港物色一爿店,再开一家画廊。 “阿拉上海人”
来中国十几年的法国人菲利普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我跟中国人没有什么区别,我在这里生活十几年了”,但如果你在街上叫他的中文名谢蕴飞,他极有可能不搭理你,相对这个不常用的中文名,还是喊菲利普的回头率高一些。
在名字这一点上,菲利普没有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女儿谭岚之那么敏感。吴敏僖用上海话告诉保姆谭岚之这个名字,说绍兴话的保姆一时没反应过来问:“糖栗子?”从此,只要听见别人嘴里提到自己的中文名,露易丝都会很认真的跑到别人面前一字一顿的强调:“谭。岚。之。我叫谭岚之。”
和双母语的女儿相比,菲利普靠着自己“摸爬滚打”学起来的中文,现在连的士司机都没办法在这个“法籍中国人”的眼皮子底下绕路了,只见菲利普轻车熟路的用中文指挥司机左拐还是直走,在驾驶员调笑的询问“你倒都知道”中一脸自豪的答道:“我是谁啊,我是本地人,上海人!” 自诩中国人的法国人菲利普·钱奎宁平时最不爱去城隍庙、外滩、东方明珠之类的地方凑热闹,“这是老外和外地人才来的,我们是本地人”。
最爱吃本帮菜的“上海人”菲利普平时喜欢开着自己的“11路汽车”,用双脚去亲近上海的每一寸土地。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兰州拉面馆让喜欢吃面包的菲利普高兴得不得了,几乎天天光顾,也不管其他桌的客人纷纷掏出手机拍下在麻雀馆子极其少见的老外客人,还特别热情的拉着法国朋友前去帮衬。最后走之前还不忘跟拉面师傅合影,用法式中文介绍 “这是我在上海遇到最好吃的兰州拉面师傅”。广州的老火靓汤也在菲利普最爱的菜品中名列前茅,吃法上就颇有些半中半西—加了芝士粉和很多奶油的老火汤泡饭。
有一次法国老爸来中国跟儿子菲利普一起过春节,爷俩一起下馆子搓中国菜,埋头在一堆浓油赤酱的红烧狮子头和东坡肘子中“饕餮”,吃了个不亦乐乎。和儿子一样爱开“11路汽车”的法国老爹在街上看完了数不清的红灯笼、中国结和过年期间“穿新衣、戴新帽”的上海姑娘们,一回家就享受家里中国儿媳和中国阿姨一会儿紧着端茶递水,一会儿催着上桌吃饭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在中国待了一个月的老爷子一点儿也不想回法国,一直向看不下去的儿子表示,“我很愿意在中国被当成小孩子一样照顾!”
爱艺术更爱生活的菲利普,平时喜欢在“外地人不怎么去”的华山路、复兴路、巨鹿路逛,这些以前属于法租界地盘的老街,过去的名字叫Avenue Haig、Route Lafayette、Route Ratard。正是这些老地方给了他仿若身处法国故乡般的自由和放松感。菲利普在这里找到量身订做皮鞋的老铺子给女儿订鞋子,也喜欢去旧货店里淘一些“脏兮兮”的小玩意儿,或者捡回来一些小板凳之类的木头家具,再花大量时间极其小心的修复它们,太太吴敏僖笑称 “这是欧洲人喜欢收藏稀奇古怪东西的风俗传统”。
菲利普一家特别喜欢龙年春晚杨丽萍的舞蹈《雀之恋》,一家人不停的看着重播,尤其迷恋杨丽萍对孔雀的完美演绎。法国人菲利普,今年也会和太太吴敏僖一道,带着他们的“大女儿”杰奎琳画廊和小女儿谭岚之,一起度过他在中国的第十二个圣诞节和中国年,“希望今年的春晚能继续看到《雀之恋》这样的好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