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血清中IL-3、IL-19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来探讨口服固本汤和溃疡灵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致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以目前公认的治疗药物柳氮磺胺吡啶(SASP)作为阳性对照,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SASP治疗组(C组)、中药治疗组(D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3、IL-19。结果两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形态学和组织学评分:在B组均有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A、B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及IL-19表达检测: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B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L-3及IL-19诱发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中表达显著增高;固本汤和溃疡灵可以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受损程度,可以抑制IL-3及IL-19表达上调的作用。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固本汤;溃疡灵;IL-3;IL-1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98-02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西医治疗缺乏特异性,没有治愈的方法,用药副作用大,导致病程迁延。治疗上需要寻找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及特异性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探讨固本汤和溃疡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大鼠40只,常规适应性饲养3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C组)、中药治疗组(D组),每组10只。中药组成:口服方“固本汤”药物:黄连、黄芪、黄柏、秦皮、白头翁、甘草。“固本汤”日1剂,水煎2次,取液300mL,分2次空腹口服;灌肠方“溃疡灵”药物有:锡类散与云南白药。“溃疡灵”日1剂,水煎1次,取液100mL。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0.25克/片。
1.2造模及给药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1]:禁食不禁水24h后大鼠称重,3%戊巴比妥钠(3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一次性将TNBs(100m留kg)和0.25ml的50%乙醇溶液用橡胶输液管缓慢注入距肛门约8cm处的肠腔内,提起大鼠尾部,倒置30s使造模剂充分深入大鼠肠腔,再捏紧大鼠肛门平放3分钟左右,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大鼠常规饲养,保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湿温度适宜,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称体重并记录。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天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予2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予450mg/kg柳氮磺胺吡啶;中药治疗组予固本汤及溃疡灵。各组每日1次,共治疗14天。
1.3标本采集用于ELISA法检测IL-3、IL-19。摘取肛门以上7-8厘米处结肠,沿肠系膜纵轴剪开,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肉眼观察并进行结肠大体形态学评分及镜下观察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
1.4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以χ±s表示,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形态学和组织学评分:在B组均有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A、B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及IL-19表达检测: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B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多认为与免疫、遗传、精神、饮食及感染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目前多认为本病与中医“休息痢”较为相近。
本研究在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又勇于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方——固本汤、溃疡灵。本研究谨守病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固本汤主要由黄连、黄芪、黄柏、秦皮、白头翁、甘草等组成。本方突破了“久病而虚,当以塞因塞用”的治则。因为患者痢下缠绵,时休时作,久治不愈,既有久病而虚的一面,又有湿热蕴毒之邪稽留的存在,非“塞因塞用”所能顾及,不管虚证还是实证,或虚实挟杂,都必须在清除湿热的基础上,再加减应用,方能相得益彰。溃疡灵则由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组成。其方剂成分主要有:珍珠、青黛、冰片、三七等。本方法治疗UC,具有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发现:慢性结肠炎患者的IL-3、IL-19表达较正常高,治疗后IL-3、IL-19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中药治疗组和SASP组IL-3、IL-19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两组药物对UC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以SASP及其衍生物方法治疗UC只能暂时控制病情,疗效不巩固、容易复发且副作用多,那么中药治疗安全、有效并且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验证明IL-3、IL-19在慢性结肠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L-3、IL-19水平的监测对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抑制IL-3、IL-19来治疗慢性结肠炎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将成为研究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热点。参考文献
[1]张涛,谢建群.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4):240-242.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固本汤;溃疡灵;IL-3;IL-19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1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98-02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清楚,西医治疗缺乏特异性,没有治愈的方法,用药副作用大,导致病程迁延。治疗上需要寻找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以及特异性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探讨固本汤和溃疡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大鼠40只,常规适应性饲养3天,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C组)、中药治疗组(D组),每组10只。中药组成:口服方“固本汤”药物:黄连、黄芪、黄柏、秦皮、白头翁、甘草。“固本汤”日1剂,水煎2次,取液300mL,分2次空腹口服;灌肠方“溃疡灵”药物有:锡类散与云南白药。“溃疡灵”日1剂,水煎1次,取液100mL。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0.25克/片。
1.2造模及给药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TNBS)制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1]:禁食不禁水24h后大鼠称重,3%戊巴比妥钠(30mg/kg体重)腹腔内注射麻醉,一次性将TNBs(100m留kg)和0.25ml的50%乙醇溶液用橡胶输液管缓慢注入距肛门约8cm处的肠腔内,提起大鼠尾部,倒置30s使造模剂充分深入大鼠肠腔,再捏紧大鼠肛门平放3分钟左右,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大鼠常规饲养,保证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湿温度适宜,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况、称体重并记录。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天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予2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予450mg/kg柳氮磺胺吡啶;中药治疗组予固本汤及溃疡灵。各组每日1次,共治疗14天。
1.3标本采集用于ELISA法检测IL-3、IL-19。摘取肛门以上7-8厘米处结肠,沿肠系膜纵轴剪开,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肉眼观察并进行结肠大体形态学评分及镜下观察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评分。
1.4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以χ±s表示,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治疗组无明显差异;形态学和组织学评分:在B组均有增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A、B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及IL-19表达检测: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与B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多认为与免疫、遗传、精神、饮食及感染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公认。临床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目前多认为本病与中医“休息痢”较为相近。
本研究在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基础上,又勇于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方——固本汤、溃疡灵。本研究谨守病机,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固本汤主要由黄连、黄芪、黄柏、秦皮、白头翁、甘草等组成。本方突破了“久病而虚,当以塞因塞用”的治则。因为患者痢下缠绵,时休时作,久治不愈,既有久病而虚的一面,又有湿热蕴毒之邪稽留的存在,非“塞因塞用”所能顾及,不管虚证还是实证,或虚实挟杂,都必须在清除湿热的基础上,再加减应用,方能相得益彰。溃疡灵则由锡类散与云南白药组成。其方剂成分主要有:珍珠、青黛、冰片、三七等。本方法治疗UC,具有治愈率高,毒副作用少,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发现:慢性结肠炎患者的IL-3、IL-19表达较正常高,治疗后IL-3、IL-19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中药治疗组和SASP组IL-3、IL-19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两组药物对UC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以SASP及其衍生物方法治疗UC只能暂时控制病情,疗效不巩固、容易复发且副作用多,那么中药治疗安全、有效并且大大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验证明IL-3、IL-19在慢性结肠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IL-3、IL-19水平的监测对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定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抑制IL-3、IL-19来治疗慢性结肠炎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将成为研究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热点。参考文献
[1]张涛,谢建群.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4):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