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雕像

来源 :杭州·生活品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座年轻姑娘的半身雕塑像。谁哟?莘莘学子往往会发出这样询问。雕像基座上刻有“夏朋”,可这夏朋又是谁呢?她的雕像为什么要放在中国美院的校园里?
  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原雕塑系主任、著名雕塑家汤守仁教授创作的夏朋烈士塑像,安放在校园,供师生们瞻仰,以此来纪念与缅怀这位早期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坚贞不屈,最后献出年轻生命的先烈。夏朋这座青春雕像,将永远启迪人们如何学习、生活、去追求理想和信念、去从事崇高的艺术事业。
  中国第一代艺术院女才子
  夏朋原名姚馥,出生于1911年。1928年,年方17岁的姚馥就考进了杭州国立艺术院,成为第一代艺术院雕塑系女学生。由于她出身书香门第,家庭环境比较优裕,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近代西方文明,小学读的就是教会学校。父亲长期辗转南北担任盐务官员,懂得几国语言,母亲毕业于早期广州女子师范。姚馥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不光聪明伶俐、活泼漂亮,字写得秀丽,画也画得好,豆蔻年华就显示出卓尔不凡的艺术天赋;而且会讲法语、日语,会打网球、弹钢琴,在亲友们的心目中,她是芳华出众的佼佼者,如一株娉婷的迎春花临风展姿。
  考进国立艺术院以后,姚馥更是春风化雨,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这所坐落在西湖边、孤山脚下“罗苑”的中国早期艺术院由蔡元培先生创建,院长是留学回来的著名画家林风眠。雕塑系主任是雕塑家、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他也刚从法国留学归来。至今已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档案里,还保存着姚馥入学时的学籍登记卡和同李金发等师生一起在雕塑教室的合影。少女时代的姚馥聪明美丽,热情奔放,书画俱佳,生命内涵丰富,真是美与力的化身。她曾雕塑过一座作品,取名为《青春》,可谓是姚馥自身的造像。那婀娜的身姿、奔放的动作,是对青春和生命的礼赞。在学校里,姚馥思想活跃,好学上进,成绩非常突出。院长林风眠,导师李金发都很夸奖她。当时学艺术的女学生很少,学雕塑的更是数一数二。李金发在回忆录中说:“一女生是姚馥,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大概曾读过教会学校,熟读《圣经》,她自诩说,试问任何《圣经》的故事,她都能讲说出来。她长得娇羞,貌仅中姿,但充满少女的青春气息……她似乎很喜欢新文艺,尤其是左翼作家。”
  姚馥在学校里很活跃,思想进步,参加了著名的进步社团“一八艺社”。社员有力扬、胡以撰、李可染、刘梦莹、沈福文等人,他们后来大多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中国木刻、雕塑的创始人。在上海一起从事进步艺术活动的如江丰、蔡若虹、黄新波、郑野夫、陈烟桥、何白涛、马达等,后来也都成为我国著名画家,有的还是美术部门领导人。姚馥参加“一八艺社”有照片可资佐证。一张泛黄的照片上,拍摄下西湖国立艺术院二十多位师生站的站、坐的坐,罗列在西湖边孤山的高低嵯峨岩石上,前排左起第4人就是姚馥。 “一八艺社”的宗旨,就是大力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艺术家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
  走出象牙之塔,成为职业女革命家
  1930年夏天,姚馥和胡以撰(一川)等人赴上海参加了“左联”举办的“暑期文艺讲习班”。由“一八艺社”、时代美术社和上海美专、新华艺专部分学生,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姚馥和许幸之、胡以撰、江丰等9人被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姚馥是最年轻的执委。
  从上海回来后,初冬的一天,姚馥和胡以撰、姚梦莹等5人,在葛岭保俶塔下,手持红叶代表红旗,在李友邦带领下宣誓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飞跃。当时,胡以撰被指定为团支部负责人。胡是福建籍穷学生,父亲在印尼赚一点血汗钱。他考取国立艺术院油画系后,刻苦好学,富有艺术才华。他虽然和姚馥不在一个系,还小她一岁,可已在共同的学习和斗争中心心相印,成为恋人。
  夏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女木刻家。在轰动上海的“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上,前来观看的鲁迅先生已对夏朋的素描和雕塑及胡一川的木刻表示出很大兴趣,专门撰文加以鼓励:“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因此,一时间文坛对木刻这新兴的艺术分外关注,形成一股木刻热潮,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
  在《现代》杂志编辑出版的《现代中国木刻选集》上,夏朋发表了《四等车》《清道夫》《早市》等木刻作品。粗犷有力的刀法,黑白的强烈对比,雄浑豪放的风格,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出自女版画家之手。
  作为左翼“美联”的青年女执委,夏朋热心地投入左翼美术的组织工作,成立了“涛空画会”。没过几天,“涛空画会”被敌人破坏了。夏朋和钱文兰被抓到巡捕房,由于没有什么证据,只得释放出来。“涛空画会”被破坏后,夏朋搬了几次家,最后住到法租界道德里一座小楼上。这儿成了“美联”的秘密机关。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的白区,斗争极其残酷复杂,共青团员可以直接转为共产党员,只要根据本人表现,不必经过复杂的手续,而且都是单线联系。夏朋也被王学汤单线发展为中共党员了。
  夏朋成了职业女革命家之后,积极投入党的地下活动。她多次把党的秘密宣传品带过租界,避开法国巡警的检查。看她的衣着打扮,从容不迫的风度和举止,都以为她是大家闺秀。那次在三德里被捕,当巡警审问时,她大着胆子用法语回答,对方真伪莫辨,只好礼送出巡捕房。1934年6月初,夏朋要去无锡青年会做事,在无锡车站被捕,先关在镇江监狱,后来被关在苏州反省院。1935年1月27日,病逝于苏州一个医院。她的青春和热血已化作贯天长虹,当时年仅24岁。
  经历了长长半个多世纪,经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夏朋革命烈士证书。新修了座落在玉皇山北麓莲花峰山脚的夏朋烈土墓,并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里,竖立起夏朋半身雕塑像。
其他文献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家住吴家墩社区东苑的吴如德一家就是这近邻中的“金宝”。马国强夫妇和吴如德、王建娣夫妇是住在吴家墩社区的邻居,因马国强夫妇二人年纪较大、文化程度低,在教育孩子小桓桓的路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要教孩子识字,王建娣来帮忙;孩子生病了,王建娣来帮忙;要辅导功课了,吴如德的儿子吴玮栋来帮忙;要交房租、水电缴费、维修购买物品了,吴如德来帮忙……可以说,吴如德一家帮忙了马国强一家大大小小很
期刊
在举国上下保护遗产,把民族的根留住的呼声中,我想到了“校园遗产”,除了古老的建筑、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等之外,还有那弥足珍贵、世代积累与传承的优良校风。“浙大求是校风”,无论其渊源,内涵、特征、功能与影响等,都是卓而不群的。在目前已经公布的世界“非遗”名录中,至今尚未有与之相类的项目。而在精神层面上,它需要保护、弘扬、利用与开发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因此,我认为作为百年名校和正在争创世界一流的浙江大
期刊
近日,“布艺手工课堂”成为了翠苑四区社区居民话题榜第一名。参与活动的社区老人年长的86岁,年龄最小的也60余岁,她们带着对手工的爱好,走进了“布艺手工课堂”。  活动中,授课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地指导,帮助老人们完成每一道环节,耐心地在22名老人身边进行指导。86岁的谷阿姨,患有帕金森病,她依然克服手抖动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了一件手工作品,并向工作人员展示她的作品。“今天的活动很好,既能消遣退
期刊
“我们代表社区给您订了蛋糕和鲜花,祝您老人家生日快乐,寿比南山!”东山弄社区党委书记李晶在生日会上向百岁老人传达了祝福,还与老人的儿孙们共同唱起了《生日快乐歌》,社区书画队的老师还特地给老人送上了一个“寿”字作贺礼。  张玉清老人有2名子女,如今已经五世同堂,今年大女儿也已80多岁。  为使更多像张玉清这样的老人能快乐地享受健康晚年,东山弄社区还特地邀请了社区医疗志愿者,为辖区80多位老人现场教授
期刊
近期,一年一度的杭州龙门古镇民俗风情节在古镇校场盛大开幕。开幕式表演在一首《跃龙门》的舞曲中拉开帷幕,整台演出共分“千年龙门”“复兴龙门”“跨越龙门”三大篇章。“千年龙门”通过舞蹈《古镇雨巷》、歌曲《龙门情》等表现了龙门古镇积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龙门人淳朴善良的民风;“复兴龙门”以情景剧《请到龙门来》、VCR专访“古城卫士”阮仪三教授等形式反映了龙门镇政府保护古镇的举措和成效;“跨越龙门”通过舞
期刊
一年一度的企业退休人员活动如期举行,为期三天的报名活动在米市社区大厅里展开。本次活动有两种选择:宁波旅游和领取“爱心卡”,后者是今年的亮点。考虑到退休人员时间冲突或不喜欢出行就可以领取“爱心卡”,有这卡,可以在杭州市区五家高人气餐饮店进行消费,真是“一卡在手、文娱无忧”。  为做好今年的报名工作,米市社区“费劲心思”,特地招募小组长作为志愿者在现场为大家解答疑难,对全社区数千名企退人员一一电话短信
期刊
一直认为一个人所能触摸的最深遂、最复杂的自然世界,莫过于仿佛无底的深海。也是由于一个人渴望对深海的触摸,才会痴情于那种既辽阔庞杂,又锐利准确的心灵传达方式。我想用深海比喻小说一定是成立的,而我更想说的是,好小说更是一抹光亮,笔直穿透深海,抵达一个人的内心。  于海飞而言,小说是一种真正的业余生活。业余的好处就是不必将小说当成形而下的衣食来源,而尽可以尊其为形而上的那些境界。《麻雀》把故事场景设在了
期刊
秋高气爽的周日,城市之星小区的草坪上格外热闹。由城星社区和滨江物业公司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正在为广大居民朋友们进行现场服务。在服务现场,社区医生在为居民量血压,指导日常用药知识,解答疑问。有家庭净水器滤芯优惠更换、有机蔬菜免费赠送、四季管家服务优惠套餐、霍思威健康管理海外就医旅游免费咨询等。  社区工作人员和专门回收废旧品的九贝壳公司员工一起,为小区居民处理家里的瓶瓶罐罐和报纸纸板,给居民宣传垃圾分
期刊
最近,经过江干区闸弄口街道兰苑小区西花园的居民,都会发现孝文化亭变模样了。孝文化亭最初主要是社区的宣传阵地,不仅四周是镂空的,亭子上方也是镂空的,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漏下来。社区经过征求意见、设计筹备,对孝文化亭进行一番改造。  经过几个月的改造,重新启用的孝文化亭焕然一新,上部镂空的位置被一个玻璃顶取代,中间由四根柱子支撑,下方则新装了桌子和椅子。改造后的孝文化亭让居民有更多的地方休憩,为居民提
期刊
去杭州,一定要住住那些个性人文、精致高品的民宿,才算真正品尝到杭州的味道。  杭州民宿的最大魅力在于主人把自然和人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每间民宿都有一个故事,每间民宿都能看见一种杭州。  宣舍——曲径通幽处的“朋友家”  在宣舍,旅人随处能找到了浓重的“居家感”——书架、沙发,随处摆放的书籍,营造出闲散的氛围;桌上的小摆件是老板在旅行途中淘回来的;墙上挂满了老板在各地拍摄的照片。客房内的物品质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