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里,有一座年轻姑娘的半身雕塑像。谁哟?莘莘学子往往会发出这样询问。雕像基座上刻有“夏朋”,可这夏朋又是谁呢?她的雕像为什么要放在中国美院的校园里?
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原雕塑系主任、著名雕塑家汤守仁教授创作的夏朋烈士塑像,安放在校园,供师生们瞻仰,以此来纪念与缅怀这位早期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坚贞不屈,最后献出年轻生命的先烈。夏朋这座青春雕像,将永远启迪人们如何学习、生活、去追求理想和信念、去从事崇高的艺术事业。
中国第一代艺术院女才子
夏朋原名姚馥,出生于1911年。1928年,年方17岁的姚馥就考进了杭州国立艺术院,成为第一代艺术院雕塑系女学生。由于她出身书香门第,家庭环境比较优裕,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近代西方文明,小学读的就是教会学校。父亲长期辗转南北担任盐务官员,懂得几国语言,母亲毕业于早期广州女子师范。姚馥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不光聪明伶俐、活泼漂亮,字写得秀丽,画也画得好,豆蔻年华就显示出卓尔不凡的艺术天赋;而且会讲法语、日语,会打网球、弹钢琴,在亲友们的心目中,她是芳华出众的佼佼者,如一株娉婷的迎春花临风展姿。
考进国立艺术院以后,姚馥更是春风化雨,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这所坐落在西湖边、孤山脚下“罗苑”的中国早期艺术院由蔡元培先生创建,院长是留学回来的著名画家林风眠。雕塑系主任是雕塑家、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他也刚从法国留学归来。至今已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档案里,还保存着姚馥入学时的学籍登记卡和同李金发等师生一起在雕塑教室的合影。少女时代的姚馥聪明美丽,热情奔放,书画俱佳,生命内涵丰富,真是美与力的化身。她曾雕塑过一座作品,取名为《青春》,可谓是姚馥自身的造像。那婀娜的身姿、奔放的动作,是对青春和生命的礼赞。在学校里,姚馥思想活跃,好学上进,成绩非常突出。院长林风眠,导师李金发都很夸奖她。当时学艺术的女学生很少,学雕塑的更是数一数二。李金发在回忆录中说:“一女生是姚馥,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大概曾读过教会学校,熟读《圣经》,她自诩说,试问任何《圣经》的故事,她都能讲说出来。她长得娇羞,貌仅中姿,但充满少女的青春气息……她似乎很喜欢新文艺,尤其是左翼作家。”
姚馥在学校里很活跃,思想进步,参加了著名的进步社团“一八艺社”。社员有力扬、胡以撰、李可染、刘梦莹、沈福文等人,他们后来大多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中国木刻、雕塑的创始人。在上海一起从事进步艺术活动的如江丰、蔡若虹、黄新波、郑野夫、陈烟桥、何白涛、马达等,后来也都成为我国著名画家,有的还是美术部门领导人。姚馥参加“一八艺社”有照片可资佐证。一张泛黄的照片上,拍摄下西湖国立艺术院二十多位师生站的站、坐的坐,罗列在西湖边孤山的高低嵯峨岩石上,前排左起第4人就是姚馥。 “一八艺社”的宗旨,就是大力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艺术家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
走出象牙之塔,成为职业女革命家
1930年夏天,姚馥和胡以撰(一川)等人赴上海参加了“左联”举办的“暑期文艺讲习班”。由“一八艺社”、时代美术社和上海美专、新华艺专部分学生,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姚馥和许幸之、胡以撰、江丰等9人被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姚馥是最年轻的执委。
从上海回来后,初冬的一天,姚馥和胡以撰、姚梦莹等5人,在葛岭保俶塔下,手持红叶代表红旗,在李友邦带领下宣誓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飞跃。当时,胡以撰被指定为团支部负责人。胡是福建籍穷学生,父亲在印尼赚一点血汗钱。他考取国立艺术院油画系后,刻苦好学,富有艺术才华。他虽然和姚馥不在一个系,还小她一岁,可已在共同的学习和斗争中心心相印,成为恋人。
夏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女木刻家。在轰动上海的“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上,前来观看的鲁迅先生已对夏朋的素描和雕塑及胡一川的木刻表示出很大兴趣,专门撰文加以鼓励:“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因此,一时间文坛对木刻这新兴的艺术分外关注,形成一股木刻热潮,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
在《现代》杂志编辑出版的《现代中国木刻选集》上,夏朋发表了《四等车》《清道夫》《早市》等木刻作品。粗犷有力的刀法,黑白的强烈对比,雄浑豪放的风格,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出自女版画家之手。
作为左翼“美联”的青年女执委,夏朋热心地投入左翼美术的组织工作,成立了“涛空画会”。没过几天,“涛空画会”被敌人破坏了。夏朋和钱文兰被抓到巡捕房,由于没有什么证据,只得释放出来。“涛空画会”被破坏后,夏朋搬了几次家,最后住到法租界道德里一座小楼上。这儿成了“美联”的秘密机关。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的白区,斗争极其残酷复杂,共青团员可以直接转为共产党员,只要根据本人表现,不必经过复杂的手续,而且都是单线联系。夏朋也被王学汤单线发展为中共党员了。
夏朋成了职业女革命家之后,积极投入党的地下活动。她多次把党的秘密宣传品带过租界,避开法国巡警的检查。看她的衣着打扮,从容不迫的风度和举止,都以为她是大家闺秀。那次在三德里被捕,当巡警审问时,她大着胆子用法语回答,对方真伪莫辨,只好礼送出巡捕房。1934年6月初,夏朋要去无锡青年会做事,在无锡车站被捕,先关在镇江监狱,后来被关在苏州反省院。1935年1月27日,病逝于苏州一个医院。她的青春和热血已化作贯天长虹,当时年仅24岁。
经历了长长半个多世纪,经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夏朋革命烈士证书。新修了座落在玉皇山北麓莲花峰山脚的夏朋烈土墓,并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里,竖立起夏朋半身雕塑像。
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原雕塑系主任、著名雕塑家汤守仁教授创作的夏朋烈士塑像,安放在校园,供师生们瞻仰,以此来纪念与缅怀这位早期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坚贞不屈,最后献出年轻生命的先烈。夏朋这座青春雕像,将永远启迪人们如何学习、生活、去追求理想和信念、去从事崇高的艺术事业。
中国第一代艺术院女才子
夏朋原名姚馥,出生于1911年。1928年,年方17岁的姚馥就考进了杭州国立艺术院,成为第一代艺术院雕塑系女学生。由于她出身书香门第,家庭环境比较优裕,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近代西方文明,小学读的就是教会学校。父亲长期辗转南北担任盐务官员,懂得几国语言,母亲毕业于早期广州女子师范。姚馥从小跟随在父母身边,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她不光聪明伶俐、活泼漂亮,字写得秀丽,画也画得好,豆蔻年华就显示出卓尔不凡的艺术天赋;而且会讲法语、日语,会打网球、弹钢琴,在亲友们的心目中,她是芳华出众的佼佼者,如一株娉婷的迎春花临风展姿。
考进国立艺术院以后,姚馥更是春风化雨,艺术才华得以充分发挥。这所坐落在西湖边、孤山脚下“罗苑”的中国早期艺术院由蔡元培先生创建,院长是留学回来的著名画家林风眠。雕塑系主任是雕塑家、中国早期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他也刚从法国留学归来。至今已改名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档案里,还保存着姚馥入学时的学籍登记卡和同李金发等师生一起在雕塑教室的合影。少女时代的姚馥聪明美丽,热情奔放,书画俱佳,生命内涵丰富,真是美与力的化身。她曾雕塑过一座作品,取名为《青春》,可谓是姚馥自身的造像。那婀娜的身姿、奔放的动作,是对青春和生命的礼赞。在学校里,姚馥思想活跃,好学上进,成绩非常突出。院长林风眠,导师李金发都很夸奖她。当时学艺术的女学生很少,学雕塑的更是数一数二。李金发在回忆录中说:“一女生是姚馥,年纪不过十七八岁。大概曾读过教会学校,熟读《圣经》,她自诩说,试问任何《圣经》的故事,她都能讲说出来。她长得娇羞,貌仅中姿,但充满少女的青春气息……她似乎很喜欢新文艺,尤其是左翼作家。”
姚馥在学校里很活跃,思想进步,参加了著名的进步社团“一八艺社”。社员有力扬、胡以撰、李可染、刘梦莹、沈福文等人,他们后来大多成了著名的画家和中国木刻、雕塑的创始人。在上海一起从事进步艺术活动的如江丰、蔡若虹、黄新波、郑野夫、陈烟桥、何白涛、马达等,后来也都成为我国著名画家,有的还是美术部门领导人。姚馥参加“一八艺社”有照片可资佐证。一张泛黄的照片上,拍摄下西湖国立艺术院二十多位师生站的站、坐的坐,罗列在西湖边孤山的高低嵯峨岩石上,前排左起第4人就是姚馥。 “一八艺社”的宗旨,就是大力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艺术家要从象牙塔中走出来。
走出象牙之塔,成为职业女革命家
1930年夏天,姚馥和胡以撰(一川)等人赴上海参加了“左联”举办的“暑期文艺讲习班”。由“一八艺社”、时代美术社和上海美专、新华艺专部分学生,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姚馥和许幸之、胡以撰、江丰等9人被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姚馥是最年轻的执委。
从上海回来后,初冬的一天,姚馥和胡以撰、姚梦莹等5人,在葛岭保俶塔下,手持红叶代表红旗,在李友邦带领下宣誓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完成了人生的一次飞跃。当时,胡以撰被指定为团支部负责人。胡是福建籍穷学生,父亲在印尼赚一点血汗钱。他考取国立艺术院油画系后,刻苦好学,富有艺术才华。他虽然和姚馥不在一个系,还小她一岁,可已在共同的学习和斗争中心心相印,成为恋人。
夏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位女木刻家。在轰动上海的“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上,前来观看的鲁迅先生已对夏朋的素描和雕塑及胡一川的木刻表示出很大兴趣,专门撰文加以鼓励:“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因此,一时间文坛对木刻这新兴的艺术分外关注,形成一股木刻热潮,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
在《现代》杂志编辑出版的《现代中国木刻选集》上,夏朋发表了《四等车》《清道夫》《早市》等木刻作品。粗犷有力的刀法,黑白的强烈对比,雄浑豪放的风格,简直无法相信这是出自女版画家之手。
作为左翼“美联”的青年女执委,夏朋热心地投入左翼美术的组织工作,成立了“涛空画会”。没过几天,“涛空画会”被敌人破坏了。夏朋和钱文兰被抓到巡捕房,由于没有什么证据,只得释放出来。“涛空画会”被破坏后,夏朋搬了几次家,最后住到法租界道德里一座小楼上。这儿成了“美联”的秘密机关。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的白区,斗争极其残酷复杂,共青团员可以直接转为共产党员,只要根据本人表现,不必经过复杂的手续,而且都是单线联系。夏朋也被王学汤单线发展为中共党员了。
夏朋成了职业女革命家之后,积极投入党的地下活动。她多次把党的秘密宣传品带过租界,避开法国巡警的检查。看她的衣着打扮,从容不迫的风度和举止,都以为她是大家闺秀。那次在三德里被捕,当巡警审问时,她大着胆子用法语回答,对方真伪莫辨,只好礼送出巡捕房。1934年6月初,夏朋要去无锡青年会做事,在无锡车站被捕,先关在镇江监狱,后来被关在苏州反省院。1935年1月27日,病逝于苏州一个医院。她的青春和热血已化作贯天长虹,当时年仅24岁。
经历了长长半个多世纪,经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了夏朋革命烈士证书。新修了座落在玉皇山北麓莲花峰山脚的夏朋烈土墓,并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校园里,竖立起夏朋半身雕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