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故是人们在谈话和写作时引用的来自于历史、传说、文学名著等的词语或故事。许多英语词语从字面上难以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它们源出于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文学名著。徜若一位语言工作者对这些词语的来历出处不甚了解的话,那么在翻译过程中不仅可以透彻理解,而且还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在英汉翻译中运用语源典故则更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人们从中感受到语言的形象与生动,从中感受其中的幽默与哲理,使人们从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风俗。
英语的词源典故运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旅游类文章中,我们在对这类文章进行翻译时,除了要掌握它的特殊性以外,还要了解现今呈现出来的新旅游文体用语倾向,运用典故就是出于对宣传效果的考虑,使其增强趣味性、可读性。
对于一位优秀的英汉翻译工作者来说,他既要尽可能了解英语中大量的词源典故,也要尽可能熟诸汉语中词语的来历出处,典故的来龙去脉,使翻译作品更加生动丰满。这一点在对旅游类文章的翻译工作中体现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下面一篇关于历史名胜的旅游导读:
“市内外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市中心有赵武灵王操演兵马和观赏歌舞的武灵丛台,市郊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遗址,城北有明代所建“蓬莱仙境”般的黄梁梦吕仙祠,市西南有可与龙门、敦煌媲美始凿于北齐的响堂石山窟。这里又是典故之城……黄粱美梦、毛遂自荐、负荆请罪、完壁归赵等众多成语典故、脍炙人口,给人启迪。”
针对这段文字,有这样的一段翻译:
“There are over 300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ity. In the civic center stands the Wuling Congtai Terrace, where the king Wuling drilled warriors. And enjoyed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ances, in the outskirts remains the ruined city of the state of Zhao, the monument specially protected by the state; in the north lies the fairy-and like Golden Millet Dream Temple built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Southeast lies the Xiang Tang Caves Temple built in the Bei Qi period, which is thought to be as famous as Longman and Dunhung. Being a town of allusions . xxxx certainly has numerous greatly inspired allusions, such as “Golden Millet Dream ” , “Mao Sui Recommending Himself ”, “Bearing the Rod for punishment”, “Returning the Jade Intact to Zhao”, etc, which are widely loved and quoted by people.
汉语典故集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农业、商业、战争、风尚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中所体现的智慧的宝藏。所以它极其自然并且是不可或缺地大量出现在旅游类文章中。那么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些典故,如何把它们引荐给英语国家的旅游者。这给译者的语言功底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要对中西文化尤其是历史典故融汇贯通。“所以,译者的知识面应该愈宽愈好。译者应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来武装自己。”
我们再回到上面的这则旅游导读。在中文里出现了黄梁美梦、毛遂自荐、负荆请罪、完壁归赵等成语典故。在英文译文中译者只是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并不能使旅游者,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旅游者了解它们的蕴意和语言背景,所以作纯粹字面上的翻译只是徒劳。钱钟书先生认为在翻译的三字方针“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中,信是最重要的因素,是翻译标准的核心。他的所谓“化境”(sublimation),就是“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保存原文的风味,这就是最大的信。因此,当译者在对旅游类文章进行汉翻英过程中,可借助中文典故,联系不同背景的共同特征,找到与之“神似”的英文典故。所在运用英语典故就成为翻译一篇旅游文章的重要手段。
我们以翻译黄梁美梦为例。黄梁美梦这则典故出现在唐传奇《枕中记》里,说是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遇到道士吕翁。卢自叹穷困,道士就借给他一个枕头,说枕了就会称心如意。这时店家正煮小米饭,卢生梦入枕中,享尽了一生的荣华宝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熟。小米又称黄梁,所以叫黄粱美梦。在英文词语典故中有pipe dream, 源出于吸鸦片烟,吸鸦片烟要使用(pipe) 烟筒,pipe dream 就是指吸一筒鸦片烟的功夫所产生的梦幻,后被用来指白日作梦或空想。Pipe dream 最早出处是19世纪90年代美国作家欧文的诗歌《一个恶棍的情诗》中。中文典故如此类似于英文词语典故,这样就可以把它直接注释在译文中,这样外国游客也能立即了解中国的”Pipe Dream ”——黄梁美梦的意义。
另以“负荆请罪”为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武将廉颇不服文臣蔺相如,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廉谦让避退,廉颇知其意后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家道歉忏悔,这就是负荆请罪。在英语典故中同样也有In sack cloth and ashes. 语出《圣经》,直译作“披麻蒙灰。按照希伯莱人的习俗,他们在表示忏悔时,往往身穿麻衣(sack cloth),头上撒灰(ashes),在《旧约.以斯帖经》中就有犹太人披麻衣,蒙灰尘以示被惩罚,表示忏悔的故事。中、英二则典故如出一辙,如上例所示,这里也可加注译为“Bearing the Rod for Punishment ( In Sackcloth and ashes)。
在旅游类英语的翻译中,加注英语典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努力提高自己理解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对比汉英二种语言,熟悉二种语言。译者要抓住原作的“神”,用地道的译语表达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译者的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英语的词源典故运用已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旅游类文章中,我们在对这类文章进行翻译时,除了要掌握它的特殊性以外,还要了解现今呈现出来的新旅游文体用语倾向,运用典故就是出于对宣传效果的考虑,使其增强趣味性、可读性。
对于一位优秀的英汉翻译工作者来说,他既要尽可能了解英语中大量的词源典故,也要尽可能熟诸汉语中词语的来历出处,典故的来龙去脉,使翻译作品更加生动丰满。这一点在对旅游类文章的翻译工作中体现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看下面一篇关于历史名胜的旅游导读:
“市内外有名胜古迹300多处,市中心有赵武灵王操演兵马和观赏歌舞的武灵丛台,市郊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王城遗址,城北有明代所建“蓬莱仙境”般的黄梁梦吕仙祠,市西南有可与龙门、敦煌媲美始凿于北齐的响堂石山窟。这里又是典故之城……黄粱美梦、毛遂自荐、负荆请罪、完壁归赵等众多成语典故、脍炙人口,给人启迪。”
针对这段文字,有这样的一段翻译:
“There are over 300 scenic spots and historical sit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ity. In the civic center stands the Wuling Congtai Terrace, where the king Wuling drilled warriors. And enjoyed singing and dancing performances, in the outskirts remains the ruined city of the state of Zhao, the monument specially protected by the state; in the north lies the fairy-and like Golden Millet Dream Temple built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Southeast lies the Xiang Tang Caves Temple built in the Bei Qi period, which is thought to be as famous as Longman and Dunhung. Being a town of allusions . xxxx certainly has numerous greatly inspired allusions, such as “Golden Millet Dream ” , “Mao Sui Recommending Himself ”, “Bearing the Rod for punishment”, “Returning the Jade Intact to Zhao”, etc, which are widely loved and quoted by people.
汉语典故集聚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农业、商业、战争、风尚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中所体现的智慧的宝藏。所以它极其自然并且是不可或缺地大量出现在旅游类文章中。那么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处理这些典故,如何把它们引荐给英语国家的旅游者。这给译者的语言功底提出了一个很大的挑战:要对中西文化尤其是历史典故融汇贯通。“所以,译者的知识面应该愈宽愈好。译者应将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知识来武装自己。”
我们再回到上面的这则旅游导读。在中文里出现了黄梁美梦、毛遂自荐、负荆请罪、完壁归赵等成语典故。在英文译文中译者只是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字面上的解释,并不能使旅游者,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旅游者了解它们的蕴意和语言背景,所以作纯粹字面上的翻译只是徒劳。钱钟书先生认为在翻译的三字方针“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中,信是最重要的因素,是翻译标准的核心。他的所谓“化境”(sublimation),就是“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保存原文的风味,这就是最大的信。因此,当译者在对旅游类文章进行汉翻英过程中,可借助中文典故,联系不同背景的共同特征,找到与之“神似”的英文典故。所在运用英语典故就成为翻译一篇旅游文章的重要手段。
我们以翻译黄梁美梦为例。黄梁美梦这则典故出现在唐传奇《枕中记》里,说是有个卢生,在邯郸旅店遇到道士吕翁。卢自叹穷困,道士就借给他一个枕头,说枕了就会称心如意。这时店家正煮小米饭,卢生梦入枕中,享尽了一生的荣华宝贵。一觉醒来,小米饭还没熟。小米又称黄梁,所以叫黄粱美梦。在英文词语典故中有pipe dream, 源出于吸鸦片烟,吸鸦片烟要使用(pipe) 烟筒,pipe dream 就是指吸一筒鸦片烟的功夫所产生的梦幻,后被用来指白日作梦或空想。Pipe dream 最早出处是19世纪90年代美国作家欧文的诗歌《一个恶棍的情诗》中。中文典故如此类似于英文词语典故,这样就可以把它直接注释在译文中,这样外国游客也能立即了解中国的”Pipe Dream ”——黄梁美梦的意义。
另以“负荆请罪”为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武将廉颇不服文臣蔺相如,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从国家利益出发,对廉谦让避退,廉颇知其意后背上荆条去蔺相如家道歉忏悔,这就是负荆请罪。在英语典故中同样也有In sack cloth and ashes. 语出《圣经》,直译作“披麻蒙灰。按照希伯莱人的习俗,他们在表示忏悔时,往往身穿麻衣(sack cloth),头上撒灰(ashes),在《旧约.以斯帖经》中就有犹太人披麻衣,蒙灰尘以示被惩罚,表示忏悔的故事。中、英二则典故如出一辙,如上例所示,这里也可加注译为“Bearing the Rod for Punishment ( In Sackcloth and ashes)。
在旅游类英语的翻译中,加注英语典故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就要求译者努力提高自己理解运用两种语言的能力,对比汉英二种语言,熟悉二种语言。译者要抓住原作的“神”,用地道的译语表达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译者的不断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