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学生干部是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是践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标的带头人。本文从新时期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干部提出了严把选拔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合理的监督、考评和奖惩机制等对策,旨在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质量。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意义问题途径
既是教育的对象,又参与学生管理的高校学生干部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校风、学风建设的带头人,是活跃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是新世纪祖国建设的后备力量,他们将走上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任重而道远,意义重大。
一、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既有较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又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建设人才,而且要为社会培养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的主要来源应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干部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实际上也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学生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协作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管理服务作用,为高校育人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不可否认,在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的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部分学生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
部分学生干部功利色彩浓厚,服务意识淡薄。目前绝大部分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纯正的,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载体热心为同学服务,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担任干部是为了捞政治资本,图个人的名利,务虚不务实,工作时在同学中摆架子,指手划脚,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是不愿当配角,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为同学服务的观念。
(二)学习成绩不佳。
有些学生干部过于强调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把工作能力锻炼放于超越专业学习的位置,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社会工作上,甚至有时上课时间考虑工作或逃课做工作,严重地影响到专业的学习,或者是以工作忙为由替自己找借口,本末倒置,忽视专业课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差,不仅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更不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而且毕业后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的学生干部成绩优秀、办事牢靠,但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交给的任务能够完成,但教师没有想到的他们往往也想不到,按部就班,往年如何做现在就如何做,上面怎样说,下面就怎么做,就像算盘珠子,拨到哪儿,转到哪儿。同时工作方法简单,不能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干部探索精神不足,小心谨慎,缺乏冒险精神,不敢涉及未知领域,缺乏闯劲和魄力,没有生机和活力。还有的学生干部不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工作效果不佳,有时适得其反。
(四)本位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
现在的学生干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中受到各方面的溺爱,富于个性,但有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在工作当中就是本位意识过强,喜欢调兵遣将、充当指挥者,而不喜欢被别人领导,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五)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学生干部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各高校都得到充分认识,各高校都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干部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但是工作中存在着学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一是表现为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使得许多学生干部对高校教育管理的规律不清楚,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展工作,造成工作的盲目性;二是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缺乏有效的机制,即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条例和奖罚条例,不能及时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和总结。这样不仅影响到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三、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途径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担负着配合学校各方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的职能,所以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坚持“高进”、“严管”的原则。“高进”是要在广大的大学生中通过自荐、竞选、民主选举等方法,把那些道德品质好、热心学生工作、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选拔出来,组成班委会、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严管”是把各种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进行培养、锻炼和管理的过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明确选拔的标准,选准培养目标。
在选拔的标准上,概括起来是“德”和“才”,而“德”是最重要的。我国古代在人才的培养上就有“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选拔培养学生干部,首先就是要看其是否具有“德”,即把政治上是否要求进步,有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否乐于为广大同学服务作为考察的基本条件;其次是“才”,即才能和智慧,对大学生干部来说就是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是资本,是实现“德”的工具。总体而言,“德才兼备”是高质量学生干部合适的人选,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偏废。两者重视其一,或把两者割裂都是错误的。
(二)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拓宽用人渠道。
如今,教育的振兴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年轻英才的大量涌现。高校必须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嫉贤妒能、门户之见等陈旧观念,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盘活人才资源。要树立“用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有“识才”之胆、选才之光、用才之长、爱才之心、容才之魄”。
(三)选拔干部的程序与方法。
给学生干部制定成长的目标。如:第一学期,基本确定人选;第二学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这是初级目标;第三、四学期,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各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这是中级目标;到了第三学年以后,主要学生干部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这是最终目标。选拔学生干部的方式有多种,在新生入校不了解情况时,可根据档案记载与考察结合选干。但不能将档案作为唯一依据,因为有些档案对学生的评价褒多贬少,甚至言过其实,应先试用一段时间再决定。经过试用,再采取选举的方式确定。选举的方式是选拔学生干部的基本方式。经过了一段的学习生活后,学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经选举产生的干部有群众基础,干工作就有号召力,但有些经选举产生的干部不一定完全尽如人意,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辅导员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四)对学生干部总体的优化组合。
在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拔后,作为一个整体还要考虑到整体的战斗力,因为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在选拔之中,整体的配置也是关键的一点。学生干部既要有风风火火、敢创敢拼的外向型人才,又要有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内向型实干者;既要有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儒将”,又要有敢拼敢为、生龙活虎的“武生”。在选择学生干部时,团结是一个团队生存、战斗的关键,团结就是力量,集体越团结战斗力就越强。
(五)加强监督与考核。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干部工作档案制度,学生工作量化制度,报告检查制度,民主解放制度,奖惩制度的管理,并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学生干部真正经受起锻炼,逐步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选拔是基础,教育是先导,培训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关心是保障。丝丝入扣,层层相关,需要在认识上给予高度重视,在实践过程中认真细致,在制度上深化完善,从而使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工作[J].当代青年研究,2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戚甫娟.对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象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1,(4).
[4]徐琳,陈永福.试析高校部分学生干部“腐败”现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关键词: 高校学生干部意义问题途径
既是教育的对象,又参与学生管理的高校学生干部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校风、学风建设的带头人,是活跃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是新世纪祖国建设的后备力量,他们将走上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岗位,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着我国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任重而道远,意义重大。
一、加强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领导和管理才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高等学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既有较高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又有较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建设人才,而且要为社会培养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管理人才。而这种人才的主要来源应是高等学校的学生干部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实际上也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当前学生干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协作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管理服务作用,为高校育人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不可否认,在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使用的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部分学生干部工作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处理好“干群”关系。
部分学生干部功利色彩浓厚,服务意识淡薄。目前绝大部分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是纯正的,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载体热心为同学服务,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也有少数学生担任干部是为了捞政治资本,图个人的名利,务虚不务实,工作时在同学中摆架子,指手划脚,说得多做得少,或者是不愿当配角,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和为同学服务的观念。
(二)学习成绩不佳。
有些学生干部过于强调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把工作能力锻炼放于超越专业学习的位置,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社会工作上,甚至有时上课时间考虑工作或逃课做工作,严重地影响到专业的学习,或者是以工作忙为由替自己找借口,本末倒置,忽视专业课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差,不仅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更不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而且毕业后得不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三)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的学生干部成绩优秀、办事牢靠,但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教师交给的任务能够完成,但教师没有想到的他们往往也想不到,按部就班,往年如何做现在就如何做,上面怎样说,下面就怎么做,就像算盘珠子,拨到哪儿,转到哪儿。同时工作方法简单,不能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问题。另外,有的学生干部探索精神不足,小心谨慎,缺乏冒险精神,不敢涉及未知领域,缺乏闯劲和魄力,没有生机和活力。还有的学生干部不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工作效果不佳,有时适得其反。
(四)本位意识强,缺乏团队精神。
现在的学生干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中受到各方面的溺爱,富于个性,但有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别人的关心,表现在工作当中就是本位意识过强,喜欢调兵遣将、充当指挥者,而不喜欢被别人领导,缺乏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五)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尚不健全。
学生干部在高校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各高校都得到充分认识,各高校都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干部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但是工作中存在着学校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一是表现为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使得许多学生干部对高校教育管理的规律不清楚,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展工作,造成工作的盲目性;二是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缺乏有效的机制,即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条例和奖罚条例,不能及时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和总结。这样不仅影响到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到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
三、培养高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途径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担负着配合学校各方面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的职能,所以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坚持“高进”、“严管”的原则。“高进”是要在广大的大学生中通过自荐、竞选、民主选举等方法,把那些道德品质好、热心学生工作、组织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选拔出来,组成班委会、学生会等社团组织;“严管”是把各种社团组织的学生干部进行培养、锻炼和管理的过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明确选拔的标准,选准培养目标。
在选拔的标准上,概括起来是“德”和“才”,而“德”是最重要的。我国古代在人才的培养上就有“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的标准。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选拔培养学生干部,首先就是要看其是否具有“德”,即把政治上是否要求进步,有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否乐于为广大同学服务作为考察的基本条件;其次是“才”,即才能和智慧,对大学生干部来说就是指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才能是资本,是实现“德”的工具。总体而言,“德才兼备”是高质量学生干部合适的人选,是统一的整体,不能偏废。两者重视其一,或把两者割裂都是错误的。
(二)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拓宽用人渠道。
如今,教育的振兴靠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年轻英才的大量涌现。高校必须摒弃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嫉贤妒能、门户之见等陈旧观念,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盘活人才资源。要树立“用人要看主流,看本质,看发展”的观念,有“识才”之胆、选才之光、用才之长、爱才之心、容才之魄”。
(三)选拔干部的程序与方法。
给学生干部制定成长的目标。如:第一学期,基本确定人选;第二学期,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各项工作,这是初级目标;第三、四学期,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各学生干部独立开展工作,这是中级目标;到了第三学年以后,主要学生干部能独挡一面地开展工作,这是最终目标。选拔学生干部的方式有多种,在新生入校不了解情况时,可根据档案记载与考察结合选干。但不能将档案作为唯一依据,因为有些档案对学生的评价褒多贬少,甚至言过其实,应先试用一段时间再决定。经过试用,再采取选举的方式确定。选举的方式是选拔学生干部的基本方式。经过了一段的学习生活后,学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经选举产生的干部有群众基础,干工作就有号召力,但有些经选举产生的干部不一定完全尽如人意,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学生辅导员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四)对学生干部总体的优化组合。
在学生干部的个体选拔后,作为一个整体还要考虑到整体的战斗力,因为集体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在选拔之中,整体的配置也是关键的一点。学生干部既要有风风火火、敢创敢拼的外向型人才,又要有兢兢业业、默默无闻的内向型实干者;既要有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儒将”,又要有敢拼敢为、生龙活虎的“武生”。在选择学生干部时,团结是一个团队生存、战斗的关键,团结就是力量,集体越团结战斗力就越强。
(五)加强监督与考核。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干部工作档案制度,学生工作量化制度,报告检查制度,民主解放制度,奖惩制度的管理,并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学生干部真正经受起锻炼,逐步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选拔是基础,教育是先导,培训是前提,管理是关键,关心是保障。丝丝入扣,层层相关,需要在认识上给予高度重视,在实践过程中认真细致,在制度上深化完善,从而使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吕鹏.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学生干部群体及学生干部工作[J].当代青年研究,2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戚甫娟.对高校学生干部告退现象的思考[J].青年研究,2001,(4).
[4]徐琳,陈永福.试析高校部分学生干部“腐败”现象[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