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圈问答
渭城朝雨:近几年的高考好像都没有采用直接命题这种作文方式了,张老师还给我们讲命题作文的立意,这是不是有些白费力气呀?
流风乘轩:哦,你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西湖西子:我不这样认为,你看我们所有的写作,哪一篇不是由题目开始思考写作的呢?
渭城朝雨:可我们一直训练的都是材料作文呀?
西湖西子:材料作文的落脚点不也最终成了命题作文了吗?
流风乘轩:呵呵,大有道理,大有道理。命题作文的立意确实大有讲究啊!
【考纲概述】
我们讲立意,通常情况下都要与审题联系在一起。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命题作文是不太需要审题立意这一过程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的立意有三个方面的限定:第一,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即使是命题作文,它同样有立意的指向,写作者必须揣摩透彻;第二,中心明确,虽然写作时你的文章提出了观点(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论证)让已确定的观点站得住脚,并且有很明确的表达;第三,深刻,即要求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的作文评分中,其实也是判定其为三类文、二类文、一类文的基本标准。立意做到了深刻,自然能进入一类文;同理,立意做到了中心明确,自然也不会低于二类文。
【题目展示】
请以“传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范文例举]
传 承
查寒冰
一份鲜艳,一种精神,一丝柔情。它,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它,彰显了华夏民族不屈的精神;它,代表了一个国家高尚的气节。
它,就是值得传承的中国标签;它,就是我们永远的“中国红”。
“红”,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字眼,活跃在我们所有人的身边。
无论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滕王阁,还是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世博中国艺术馆,“红”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纵世事变迁,朝代更替,它如一位巨人,屹立不动。它是时代兴衰的最佳见证者,亦成了中华灿烂文明的载体;它是古建筑风格的延续,更是新建筑风格的开端。从帝王皇家的宫殿,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外墙,它用智慧,绘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激扬的一笔。
它不仅活在建筑里,也活在诗人飘忽的情绪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惊喜;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赞扬;还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慨。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们对红的钟情。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红,都活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是我们民族的本色,是华夏不老的容颜。
最壮美的“中国红”由革命先辈的鲜血凝集而成。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民族之解放而流血。为此,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将五星红旗染得愈发鲜艳。虽然他们已经远去,但他们留给后世的红色精神,将成为后人最宝贵的财富,让后人受益无穷。
“红”也爱蹦跳着欢喜地与我们共迎新春佳节。从“新桃旧符”的更替,到挂中国结的喜乐。从一家人穿红色的新衣,到给孩子与长辈的红包。整个春节都是洋溢于“中国红”的海洋。喜庆、祥和,便是“红”所极力展现的。“中国红”,总满载人们对一年之计的期盼与祝福,让中华儿女热烈、热情地踏上前进的路途。
“中国红”,一条心系万家的纽带,将每一个中国人,紧紧地系在一起。纵时光流转,海枯石烂,它依旧艳丽如新。它是一种祝福,一种希冀,一种品格,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永远流淌的、值得传承的文明。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红”更加美丽动人!
[范文解析]
这次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传承”,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认为写出了传承什么便可以了。如果是这样,写作者便没有进行立意的思考。“传承什么”只是作文的内容或材料,立意所关注的是为什么要传承?传承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作文才算是有了立意的思考。本文的立意可以说做到了明确、深刻。
其一,观点明确。本文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红”,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红”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代表了一个国家高尚气节,因而值得传承。在这里,观点实际上已经回答了为什么要传承的问题。在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基本笔法。有了观点,文章才好再进行论述与论证。
其二,立论深刻。作文时让立意深刻的基本方法是讲清其价值与意义。我们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常常提出观点(论点)后就大量地堆砌材料,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减少了分析与说理,文章也便因此而难以进入立意深刻这一层次。建筑的“红”让生命充满了活力,革命先辈的热血凝集而成的“红”让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共迎新春佳节的“红”鼓励人们轻轻踏上前进的路途,这些议论非常巧妙地安放在字里行间,充分地彰显了中国红的价值与意义,文章便由此而显得深刻隽永。
[类文生成]
命题作文如何彰显立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一、使用判断句,彰显作者观点。
在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观点(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结构的最好思路。通常情况下,开篇最好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中心论点出来了,文章也便容易展开论述。比如2014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更上一步,追寻心中的美》,开篇就提出了“心中有美,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一俯一仰,忘怀春秋;心中无美,纵处于绝尘之境,亦难有发现美的慧眼”的观点,后文便都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论述,文章由此便显得层次分明,说理充分。
二、拟好分论点,确保中心明确。
考场作文因为受特定时间、特定内容的限制,选择写议论文是比较容易、轻松的事。而写规范的议论文,拟好分论点是确保中心明确的最有效方法。比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方圆之间彰显人生智慧》的三个分论点:“方”是原则的坚守,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坚守原则,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圆”是变通的智慧,很多时候这种变通的效果比强势的命令更好;方方圆圆,各尽其妙,把方圆作为人生的策略,人生就会彰显智慧,成就非凡。这三个分论点不仅指出了“方”与“圆”的具体内涵,更指明了其价值与意义,使文章真正做到中心明确。
三、点出潜在命题,力争立意深刻。
这里的“潜在命题”,是指作文标题中潜在的、没有出现的词语。比如命题作文《他们》,潜在的词语是“我们”;又比如命题作文《旧书》,潜在的词语是“新”。写作时如果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这些潜在的词语,立意便由此显得深刻,并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如满分作文《他们》的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结尾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既表现出了写作者美好的愿望,同时也对社会发出雷鸣般的呼唤,让人在深思之余,进一步反思,意味深长,没有这一句,文章不可能获得满分。可见,点出潜在的词语,不仅体现的是一种思辨的色彩,更是一种立意的升华。
[有感写作]
请你以“热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渭城朝雨:近几年的高考好像都没有采用直接命题这种作文方式了,张老师还给我们讲命题作文的立意,这是不是有些白费力气呀?
流风乘轩:哦,你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西湖西子:我不这样认为,你看我们所有的写作,哪一篇不是由题目开始思考写作的呢?
渭城朝雨:可我们一直训练的都是材料作文呀?
西湖西子:材料作文的落脚点不也最终成了命题作文了吗?
流风乘轩:呵呵,大有道理,大有道理。命题作文的立意确实大有讲究啊!
【考纲概述】
我们讲立意,通常情况下都要与审题联系在一起。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命题作文是不太需要审题立意这一过程的,这其实是一个误区。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的立意有三个方面的限定:第一,符合题意,也就是说,即使是命题作文,它同样有立意的指向,写作者必须揣摩透彻;第二,中心明确,虽然写作时你的文章提出了观点(我们通常所说的立意),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论证)让已确定的观点站得住脚,并且有很明确的表达;第三,深刻,即要求作文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的作文评分中,其实也是判定其为三类文、二类文、一类文的基本标准。立意做到了深刻,自然能进入一类文;同理,立意做到了中心明确,自然也不会低于二类文。
【题目展示】
请以“传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范文例举]
传 承
查寒冰
一份鲜艳,一种精神,一丝柔情。它,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它,彰显了华夏民族不屈的精神;它,代表了一个国家高尚的气节。
它,就是值得传承的中国标签;它,就是我们永远的“中国红”。
“红”,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字眼,活跃在我们所有人的身边。
无论是“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滕王阁,还是雕梁画栋、气势磅礴的世博中国艺术馆,“红”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纵世事变迁,朝代更替,它如一位巨人,屹立不动。它是时代兴衰的最佳见证者,亦成了中华灿烂文明的载体;它是古建筑风格的延续,更是新建筑风格的开端。从帝王皇家的宫殿,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外墙,它用智慧,绘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激扬的一笔。
它不仅活在建筑里,也活在诗人飘忽的情绪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惊喜;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赞扬;还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感慨。每一笔,每一画,都是他们对红的钟情。由此可见,从古至今,红,都活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是我们民族的本色,是华夏不老的容颜。
最壮美的“中国红”由革命先辈的鲜血凝集而成。他们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为民族之解放而流血。为此,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将五星红旗染得愈发鲜艳。虽然他们已经远去,但他们留给后世的红色精神,将成为后人最宝贵的财富,让后人受益无穷。
“红”也爱蹦跳着欢喜地与我们共迎新春佳节。从“新桃旧符”的更替,到挂中国结的喜乐。从一家人穿红色的新衣,到给孩子与长辈的红包。整个春节都是洋溢于“中国红”的海洋。喜庆、祥和,便是“红”所极力展现的。“中国红”,总满载人们对一年之计的期盼与祝福,让中华儿女热烈、热情地踏上前进的路途。
“中国红”,一条心系万家的纽带,将每一个中国人,紧紧地系在一起。纵时光流转,海枯石烂,它依旧艳丽如新。它是一种祝福,一种希冀,一种品格,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永远流淌的、值得传承的文明。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红”更加美丽动人!
[范文解析]
这次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传承”,通常情况下,我们可能认为写出了传承什么便可以了。如果是这样,写作者便没有进行立意的思考。“传承什么”只是作文的内容或材料,立意所关注的是为什么要传承?传承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作文才算是有了立意的思考。本文的立意可以说做到了明确、深刻。
其一,观点明确。本文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红”,文章开篇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红”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代表了一个国家高尚气节,因而值得传承。在这里,观点实际上已经回答了为什么要传承的问题。在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基本笔法。有了观点,文章才好再进行论述与论证。
其二,立论深刻。作文时让立意深刻的基本方法是讲清其价值与意义。我们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常常提出观点(论点)后就大量地堆砌材料,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减少了分析与说理,文章也便因此而难以进入立意深刻这一层次。建筑的“红”让生命充满了活力,革命先辈的热血凝集而成的“红”让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共迎新春佳节的“红”鼓励人们轻轻踏上前进的路途,这些议论非常巧妙地安放在字里行间,充分地彰显了中国红的价值与意义,文章便由此而显得深刻隽永。
[类文生成]
命题作文如何彰显立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呢?
一、使用判断句,彰显作者观点。
在议论类文章的写作中,观点(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结构的最好思路。通常情况下,开篇最好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中心论点出来了,文章也便容易展开论述。比如2014年高考湖北卷满分作文《更上一步,追寻心中的美》,开篇就提出了“心中有美,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一俯一仰,忘怀春秋;心中无美,纵处于绝尘之境,亦难有发现美的慧眼”的观点,后文便都围绕着这一观点展开论述,文章由此便显得层次分明,说理充分。
二、拟好分论点,确保中心明确。
考场作文因为受特定时间、特定内容的限制,选择写议论文是比较容易、轻松的事。而写规范的议论文,拟好分论点是确保中心明确的最有效方法。比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优秀作文《方圆之间彰显人生智慧》的三个分论点:“方”是原则的坚守,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必须坚守原则,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圆”是变通的智慧,很多时候这种变通的效果比强势的命令更好;方方圆圆,各尽其妙,把方圆作为人生的策略,人生就会彰显智慧,成就非凡。这三个分论点不仅指出了“方”与“圆”的具体内涵,更指明了其价值与意义,使文章真正做到中心明确。
三、点出潜在命题,力争立意深刻。
这里的“潜在命题”,是指作文标题中潜在的、没有出现的词语。比如命题作文《他们》,潜在的词语是“我们”;又比如命题作文《旧书》,潜在的词语是“新”。写作时如果在文章的结尾处点出这些潜在的词语,立意便由此显得深刻,并进入了更高的境界。如满分作文《他们》的结尾“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结尾一句“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既表现出了写作者美好的愿望,同时也对社会发出雷鸣般的呼唤,让人在深思之余,进一步反思,意味深长,没有这一句,文章不可能获得满分。可见,点出潜在的词语,不仅体现的是一种思辨的色彩,更是一种立意的升华。
[有感写作]
请你以“热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