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颈动脉严重狭窄极易引起脑卒中,而脑卒中一直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常见病.在脑血管功能不全病人中,有的病变在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导致颅外动脉阻塞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常累及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当颈动脉狭窄率达60%~100%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能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我科于2014年1月-9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给予控制血压,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体征的情况,尤其要注意头痛和呼吸的变化。抗凝药物应用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本组除发现一例出现肢体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控制血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密切观察脑部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
【关键词】 临床资料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36-01c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75岁,其中单侧18例,双侧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20例均于全麻下行一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1.3 结果
术后2例出现脑梗死,本组处一例出现肢体的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及活动指导:本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均神志清,采取头高半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伤口引流及减轻颅内高灌注。术后防止头颈过度活动引起血管扭曲、牵拉及吻合口出血。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活动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变化,询问有无不适。
2.2 脑高灌注综合症: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术后血流通道突然打通,导致脑部血流骤然增加,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术后注意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等情况,有效控制于血压不超过120-140/80-90 mmHg,应用降压药物以不增加脑血流量为宜。血压过高脑出血危险性增加,血压过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对血管壁的“冲刷”作用减弱,易造成血栓形成。因此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本组术后血压高的患者遵医嘱持续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组液体。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2.3 注意呼吸变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动脉破裂比较罕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呼吸道受压可导致窒息死亡,故术后早期床旁需备静脉切开包,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在床旁拆除缝线清除血肿。事实上,由于围术期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术中肝素化,术区血肿大多系手术创面渗血,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处理。
2.4 术区血肿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颈部手术切口,注意敷料有无渗血,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增加颈部压力引起出血。用1kg沙袋压迫术区24小时,必要时局部冷敷。注意观察切口局部有无肿胀,或原有肿胀是否增大,血肿增大时及时通知医生。切口局部疼痛、吞咽困难是血肿发生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处理。
2.5 负压引流的护理
由于颈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松软,术后不能加压包扎,应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维持负压引流,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应及时通知医生。
2.6 抗凝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多血液粘稠度高,术后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穿刺处、牙龈、切口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其出凝血时间,以及时调节用药剂量,注射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出血。
2.7 预防感染
术后患者卧床期间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可起床活动后协助其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痰液粘稠者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小结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们队2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进行护理,结果术后2例出现脑梗死。本组处一例出现肢体的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通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护理,认为预防和护理脑补并发症,控制血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密切观察脑部症状,重视患者自觉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抗凝药物应用,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3]
参考文献
[1]韩月红 刘月 刘志英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07.6
[2]周意 1例高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护理研究, 2005、13期
[3]韩月红 刘月 刘志英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07.6
【关键词】 临床资料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136-01c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龄5---75岁,其中单侧18例,双侧2例。
1.2 手术方法
本组20例均于全麻下行一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1.3 结果
术后2例出现脑梗死,本组处一例出现肢体的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2 术后护理
2.1 体位及活动指导:本组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均神志清,采取头高半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伤口引流及减轻颅内高灌注。术后防止头颈过度活动引起血管扭曲、牵拉及吻合口出血。鼓励患者早期活动,以预防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活动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心率变化,询问有无不适。
2.2 脑高灌注综合症: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术后血流通道突然打通,导致脑部血流骤然增加,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术后注意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等情况,有效控制于血压不超过120-140/80-90 mmHg,应用降压药物以不增加脑血流量为宜。血压过高脑出血危险性增加,血压过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速度减慢,对血管壁的“冲刷”作用减弱,易造成血栓形成。因此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本组术后血压高的患者遵医嘱持续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组液体。吸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
2.3 注意呼吸变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动脉破裂比较罕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呼吸道受压可导致窒息死亡,故术后早期床旁需备静脉切开包,如出现呼吸困难,应立即在床旁拆除缝线清除血肿。事实上,由于围术期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术中肝素化,术区血肿大多系手术创面渗血,无明显症状,无需特殊处理。
2.4 术区血肿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颈部手术切口,注意敷料有无渗血,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量。指导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增加颈部压力引起出血。用1kg沙袋压迫术区24小时,必要时局部冷敷。注意观察切口局部有无肿胀,或原有肿胀是否增大,血肿增大时及时通知医生。切口局部疼痛、吞咽困难是血肿发生的早期信号,应及时处理。
2.5 负压引流的护理
由于颈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松软,术后不能加压包扎,应观察切口有无渗血,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维持负压引流,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应及时通知医生。
2.6 抗凝护理
颈动脉狭窄患者多血液粘稠度高,术后应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用药期间观察患者穿刺处、牙龈、切口等部位有无出血倾向,监测其出凝血时间,以及时调节用药剂量,注射拔针后延长压迫时间以免出血。
2.7 预防感染
术后患者卧床期间进行口腔护理,患者可起床活动后协助其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扣背,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痰液粘稠者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小结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们队2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进行护理,结果术后2例出现脑梗死。本组处一例出现肢体的偏瘫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通过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的护理,认为预防和护理脑补并发症,控制血压是术后护理的关键,密切观察脑部症状,重视患者自觉症状,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抗凝药物应用,术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尤为关键。[3]
参考文献
[1]韩月红 刘月 刘志英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07.6
[2]周意 1例高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护理研究, 2005、13期
[3]韩月红 刘月 刘志英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护理 现代临床护理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