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度。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以绘图形式为依托,构建新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 键 词] 绘图;认知;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88-02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刚刚迈入大学的校园,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激情,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面对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报到和军训期间就会问老师“解剖学是学习什么的,会不会让我们接触尸体,可不可以让我们解剖尸体”等问题,但是同时又有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学生对于医学的了解源于生活实际,了解甚少。学生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对于专业名词、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认知规律是一种心理活动,属于智能或者是智慧的范畴[1]。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包括两部分[2],一部分为“信息传递”,另一部分为“吸收内化”,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分别回答“是什么”和“怎么用”两个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应用内化是习得者能够得心应手地根据生产实践进行知识的自由组合,从而开展新的认知活动及筛选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3]。每个人成长到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然规律,只有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才会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亦是如此[4]。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做好一件事、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是灌溉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地教给学生”[6]。
人体解剖学是专业性较强、内容枯燥无味、直观感又较强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掌握人体各骨的名称和位置、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关节的特点和运动方式以及肌的分群、名称、位置、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器官在各系统中的连属及功能地位,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分支、毗邻和淋巴回流等。在解剖学中,人体的组成概况和分部较繁琐。如,运动系统的成分繁多,成人有206块骨,600余块骨骼肌,学生反映专业名词较多难以记忆,无法消化吸收。又如,腕骨包括8块短骨,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成分较多,学生记忆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联想记忆法或者简词记忆法: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例如,脑神经12对记忆法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传统形式的解剖教学常以“填鸭式”为主,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创新,也不会应用所学知识,从而难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探索和充满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7]。在传统解剖学技能考试中,学生只需要把书本上的图和模型背下来即可考试过关,不能达到与临床相结合的目的,甚至很多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在活体上辨别出简单结构[8]。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单一的授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也不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所以,教学方式必须随着学生水平的差异、教学内容的难易有所改进,针对每个模块各自的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将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素质能力,为人类健康保健护航的人才。
有文献报道[9],绘制解剖图在解剖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激发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及临床见习效果。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助产专业的解剖课程以系统解剖学为主,每个系统逐一进行学习,但解剖教学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往往出现抓不住重难点、知识结构层次理不顺、无法将整体与局部联系在一起等[10]。有文献报道[11],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复习效率等。
首先,教师授课时,边讲解知识点边进行板书绘图,将复杂的文字变成生动直观的图画,便于学生理解,归纳总结知识点时,在图画旁边配上思维导图,知识点逻辑层次清晰明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1)板书绘图:教师结合板书绘图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思维的形成。板书绘图生动形象,化繁为简,减少文字描述,便于学生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这个章节时,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大部分学生苦恼的地方,可以把心脏画成一个大桃子,再分为4个腔,也就是代表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再用线条画出心腔内血液走行的方向。提到血液循环路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可以用线条将各个部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板书绘图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易于学生学习。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立体感觉,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一个血细胞在人体血管内的旅程”。这三种教学方法的相结合,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解剖学的理解与记忆。(2)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于1917年提出的,把各级主题关系及隶属关系用树枝状层级图连接起来的一种学习工具[12]。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过程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画出各分支。思维导图具有拓展性,在绘制过程中可留出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归纳整理,并且用连线、颜色、图形等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思维导图是对课程内容重点知识的概括,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人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图、上下腔静脉回流分支图等。 其次,学生可临摹解剖图或者自创出解剖图作品,希望以这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喜欢上解剖学。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体结构及器官的比例,熟记器官的部位以及構造,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智慧与逻辑能力。
最后,考核方式包括学生的绘图作品及选词填图等形式,这是对学生整体水平的评估,以及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把控。因此,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将绘图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绘图教学模式,培养出既具备扎实基本功又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解剖学人才,这样才能推动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可见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岗位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学生认知事物一般规律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兴趣,设计和构建了绘图教学模式。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从学生的性格、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彦蓉.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3):74-75.
[2]李新叶,何玉钧.基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黑龙江教,2019(6):34-35.
[3]宋茹,韦荣编,王阳光.基于认知心理学规律的学生干燥单元操作内化和应用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3):257-258.
[4]谢丽萍.基于认知规律的项目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工程,2018,21(1):45-47.
[5]朱同福.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7(11):80.
[6]陈彦蓉.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3):74-75.
[7]方欣,蔡志平,闫旭升,等.高校医学解剖学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探讨[J].解剖科学进展,2019,25(6):735-736.
[8]黄金金.解剖绘图及标本制作竞赛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45-46.
[9]蔡容,胥娣,孙桂英,等.医学生解剖实验技能大赛的经验与作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3):196-198.
[10]周晓燕.思维导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7,16(11):43-45.
[11]朱儒梅.思维导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0):95-96.
[12]王巧稚,韩艺,张艳,等.思维导图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报,2018,49(2):264-267.
◎编辑 刘莉琴
[關 键 词] 绘图;认知;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088-02
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是:刚刚迈入大学的校园,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激情,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面对人体解剖学这门课程,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在报到和军训期间就会问老师“解剖学是学习什么的,会不会让我们接触尸体,可不可以让我们解剖尸体”等问题,但是同时又有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学生对于医学的了解源于生活实际,了解甚少。学生自身基础较为薄弱,对于专业名词、抽象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验。
认知规律是一种心理活动,属于智能或者是智慧的范畴[1]。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包括两部分[2],一部分为“信息传递”,另一部分为“吸收内化”,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分别回答“是什么”和“怎么用”两个问题。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的应用内化是习得者能够得心应手地根据生产实践进行知识的自由组合,从而开展新的认知活动及筛选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3]。每个人成长到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然规律,只有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认识过程,才会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亦是如此[4]。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做好一件事、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5]。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不是灌溉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地教给学生”[6]。
人体解剖学是专业性较强、内容枯燥无味、直观感又较强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掌握人体各骨的名称和位置、重要的骨性标志、关节的类型和构成、关节的特点和运动方式以及肌的分群、名称、位置、重要肌肉的起止、作用和神经支配;掌握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器官在各系统中的连属及功能地位,器官的血管神经分布、分支、毗邻和淋巴回流等。在解剖学中,人体的组成概况和分部较繁琐。如,运动系统的成分繁多,成人有206块骨,600余块骨骼肌,学生反映专业名词较多难以记忆,无法消化吸收。又如,腕骨包括8块短骨,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成分较多,学生记忆有困难。因此,教师要教授学生联想记忆法或者简词记忆法: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沟。例如,脑神经12对记忆法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
传统形式的解剖教学常以“填鸭式”为主,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创新,也不会应用所学知识,从而难以把学生培养成富有探索和充满创新精神的有用人才[7]。在传统解剖学技能考试中,学生只需要把书本上的图和模型背下来即可考试过关,不能达到与临床相结合的目的,甚至很多学生进入临床后不能在活体上辨别出简单结构[8]。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单一的授课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也不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所以,教学方式必须随着学生水平的差异、教学内容的难易有所改进,针对每个模块各自的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将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德育为先,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职高专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素质能力,为人类健康保健护航的人才。
有文献报道[9],绘制解剖图在解剖学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激发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学习兴趣,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及临床见习效果。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助产专业的解剖课程以系统解剖学为主,每个系统逐一进行学习,但解剖教学的知识点多而杂,学生往往出现抓不住重难点、知识结构层次理不顺、无法将整体与局部联系在一起等[10]。有文献报道[11],将思维导图应用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有助于学生记录课堂笔记、培养思维品质、提高复习效率等。
首先,教师授课时,边讲解知识点边进行板书绘图,将复杂的文字变成生动直观的图画,便于学生理解,归纳总结知识点时,在图画旁边配上思维导图,知识点逻辑层次清晰明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1)板书绘图:教师结合板书绘图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空间立体思维的形成。板书绘图生动形象,化繁为简,减少文字描述,便于学生将复杂的、抽象的知识理解与记忆。例如,在讲解“心血管系统”这个章节时,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大部分学生苦恼的地方,可以把心脏画成一个大桃子,再分为4个腔,也就是代表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再用线条画出心腔内血液走行的方向。提到血液循环路径,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可以用线条将各个部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板书绘图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易于学生学习。同时为了加强学生的立体感觉,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一个血细胞在人体血管内的旅程”。这三种教学方法的相结合,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解剖学的理解与记忆。(2)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于1917年提出的,把各级主题关系及隶属关系用树枝状层级图连接起来的一种学习工具[12]。将中心主题置于中央位置,整个思维过程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展开,画出各分支。思维导图具有拓展性,在绘制过程中可留出适当的空间,以便随时增加内容,归纳整理,并且用连线、颜色、图形等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思维导图是对课程内容重点知识的概括,条理清晰,知识点明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人体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图、上下腔静脉回流分支图等。 其次,学生可临摹解剖图或者自创出解剖图作品,希望以这种方式保持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喜欢上解剖学。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体结构及器官的比例,熟记器官的部位以及構造,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智慧与逻辑能力。
最后,考核方式包括学生的绘图作品及选词填图等形式,这是对学生整体水平的评估,以及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把控。因此,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将绘图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绘图教学模式,培养出既具备扎实基本功又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解剖学人才,这样才能推动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可见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岗位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学生认知事物一般规律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兴趣,设计和构建了绘图教学模式。大学阶段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黄金时期,教师从学生的性格、心理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创新、思维、能力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彦蓉.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3):74-75.
[2]李新叶,何玉钧.基于学生认知学习规律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黑龙江教,2019(6):34-35.
[3]宋茹,韦荣编,王阳光.基于认知心理学规律的学生干燥单元操作内化和应用能力提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3):257-258.
[4]谢丽萍.基于认知规律的项目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软件工程,2018,21(1):45-47.
[5]朱同福.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好家长,2017(11):80.
[6]陈彦蓉.把握学生认知规律 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9(33):74-75.
[7]方欣,蔡志平,闫旭升,等.高校医学解剖学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探讨[J].解剖科学进展,2019,25(6):735-736.
[8]黄金金.解剖绘图及标本制作竞赛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3):45-46.
[9]蔡容,胥娣,孙桂英,等.医学生解剖实验技能大赛的经验与作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3):196-198.
[10]周晓燕.思维导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7,16(11):43-45.
[11]朱儒梅.思维导图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0):95-96.
[12]王巧稚,韩艺,张艳,等.思维导图在医学组织学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报,2018,49(2):264-267.
◎编辑 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