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刷课、宁刷不上…… 告别应付式刷课,网课怎么上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问“付费刷课”乱象之三
  告别应付式刷课 大学网课怎么上
  “付费刷课”“宁刷不上”……如今,针对大学生上网课的讨论越来越多。在一些大学生“应付式刷课”的背后,是不少时间冗长、内容乏味、考核死板的“低质网课”横行校园,不少大学教师和专业人士也在讨论、反思大学中的网络课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网课可以代替老师的正常教学吗?大学教师应当如何设置、安排线上线下课程的比例?线上课程应当如何保证教学质量?近日,记者采访了多位大学教师和专家,共同探讨网课的正确打开方式。
  网课不是扔给学生一个图书馆,让学生随便看
  如今,我国相关平台上线慕课数量已增至3.2万门,学习人数达4.9亿人次,在校生1.4亿人次获得慕课学分。线上教学的体量巨大,也在日常教学中越来越有存在感。网络课程究竟应当承担什么角色?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郭文革长期研究网络教育,她表示,人们通常把网络课程和面授课程看作两大类课程,其实,就像面授课程也有优劣中差一样,网络课程也分很多不同的形式,以录播视频为主的大规模在线课程,实际上更像是一个“视频阅读”行为,而不是一种课程教学行为。
  郭文革表示,如今常见的网络课程,其开发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录制“视频教学资源”,没有或者仅设计少量的交互教学活动。这类课程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化的“读物”。没有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也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只提供“读物”不会自动带来有效的教学过程。“我们不能扔给学生一个图书馆,告诉学生‘你随便看吧’。”郭文革说。在她看来,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以教学资源为主”的网络课程,学生的参与度都比较低,网络教学质量不高。
  郭文革表示,在明确了“讲授视频”只是一种数字化“读物”的前提下,大学教师在给学生安排网络课程学习任务时,就需要考虑合理的学习负担,像指出阅读的重点章节那样,指明要看哪一个视频的哪一段内容,并配套设计视频阅读报告、用思维导图提炼内容结构等一系列“数字化写作”活动,这样才能对学生看“视频”的效果进行个性化的检查和评估,从而构建出一个动态、连续的学习过程,这才是优秀的在线课程应该有的样子。
  除此之外,郭文革指出,其实还有一类“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网络课程,这类网课中,教师基本上不录视频,而是像课堂教学中选择优秀教材一样,精心选择、裁剪互联网上的优秀视频资源,然后依托教学平台和网络交流工具,精心设计一系列师生/生生交互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方案。
  这类网络课程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个学习路线,安排在线学习任务,并依靠对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及时评价与反馈,引领学习者阅读和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完成各类学习任务。国外有研究表明,这种小班制、高交互的网络课程,学生完成率高,学习质量有时候甚至比普通面授课程还要高。
  “当然,这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和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以评价作为管理手段,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一门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教师投入的工作量比传统课堂教学要大得多。这是一种很难‘刷’过的网络课程。”郭文革说。
  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逐步变得普遍化的今天,成功的混合式课堂离不开教师们大量的思考、实践和探索。
  张恒(化名)是北京市某高校的教师,今年是他第三年开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3年间,他一直监控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反馈。
  “第一年做混合式教学时,我对于混合教学的理解比较片面,一学期下来,班里的学生也不是很适应。单就成绩而言,第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略显下降。”张恒坦言。
  第二年,按照混合教学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张恒对教学大纲和教案全部做了重新设计。结果,教学效果开始显现,第二年学生的成绩优于以往任何一年,之后,他就按照这个模式一直延续下来。
  “我们学校对混合教学的教师是给予双倍工作量奖励的。说實话,学校这个奖励工作量真不是白给的,我发现自己真的要做双倍的活儿。这门课我本来已经讲十几年了,为了做混合式教学,累积了十几年的东西全部被颠覆了。”张恒说。
  网课如何管理?要在数量、学分上控制
  如今,海量的线上课程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何为学生筛选、规划、设计课程,成为不少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020年11月,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其中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在这五大“金课”中,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的线上一流课程,即精品慕课最为大家所熟知。
  这一举动在质量上推动了线上课程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仅有高质量的课程还不够,好的教学安排、严格的管理措施,才能真正让这些“金课”发光。
  高琪(化名)是北京市某高校的教务处教师,她表示,为保证课程质量,从网络课程的选择上,学校大部分引进的是几大知名网络慕课平台的课程。
  其次,在引进课程之后,学校会按照自身的师资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分类。高琪表示:“一类网课是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学校就会配备线下的辅导教师,在课程基础上进行答疑和拓展讲座,开设混合型课堂。还有一种纯网课,这类课我们是严格控制开设和选课数量的,学生选择纯网课最多不能超过一个学分。”
  “还有一些课程,通过学校评估没有专门开设课程的必要,但是值得学习,我们会作为学习资源向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愿观看,但不作为公选课。”高琪说。
  为避免大学生出现刷课情况,高琪表示,作为教务部门,她和同事们除了在慎重引进课程、严格管理学分、配备线下教师等方面下功夫以外,还会对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即使已经开设了混合课程,每学期仍要重新评估。这样就会避免发生有些教师通过线上课程而‘偷懒’的情况。”高琪说。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行动,在网课管理上下功夫。
  安徽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崔光磊表示,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学校也在不断完善管理线上课程的方法。除了通过技术手段在后台全天候监测学生的线上课程异常行为、从严处罚之外,学校还在逐步完善线上课程,特别是在线通识课的准入制度。
  “课后,学校还开展相应的督导和评价制度。在课程考核中,如果有学生负面评价比较突出,或者考核出现种种问题的课程,我们就会立即叫停。”崔光磊说。
  面向未来,网课不能替代线下教学
  如今,大学生刷课问题成为了网络和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个因在线教育催生的新问题,也让不少教师开始思考线上和线下课程的关系。
  在崔光磊看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然是永远的王道。
  “刷课的问题看似是‘线上’惹的祸,但事实上如果一门课的质量不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会有‘刷课’的现象发生。”崔光磊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线教育为保障正常教学秩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让不少学校加速进入了信息化教学时代。那么,学校和教师应当如何看待线上教育,应对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呢?
  崔光磊表示,线上课程应充分发挥线上的长处,但不能替代线下教学。“线上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反复观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普通学生和名校学生之间的差距,但是线上缺少了教师和同学之间个性化的互动。大学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课堂的灵魂还是要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才能建立起来。”
  在2020年年底的一次会议上,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可能要成为学校教育的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构建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新常态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结果导向,根据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跟踪,来反向设计我们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教学评估工作以及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都要与时俱进,要能够适应这样一个发展趋势。”钟秉林说。
  此外,钟秉林强调,教師的育人功能一定要强化。
  “有人推测过些年一些传统的学校要消亡,有些教师可能要失业。我们的信息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在某些问题的解决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人类。在这个背景下,难道我们教师就要失业了吗?我觉得这属于炒作。”钟秉林说。
  钟秉林表示,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越要提高教学能力。“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比如和学生在一起开展互动教育,这些只能提高,不能削弱。”
其他文献
中华美育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是高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从历史维度看,高校传承中华美育精神是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十年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教育历经了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发展历程,再次创造了人类教育公平发展的奇迹。惠及全民引领目标、综合政策促进实施、重点攻坚解决难题和深化改革提升内涵是我国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主要经验,为全球教育公平树立了标杆。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指引下,高质量成为我国继续推进“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的行动方向,应充分认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重要基础的地位,强化高质量教育公平的政
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作为古典目录学的集大成之作,因其卷帙浩繁、编纂过程经过多次删改、誊录监生抄写的疏忽等因素,其提要内容难免存在谬误。本文以爬梳文献资料、核实四库原书、对比版本异同等方法,深入考察其经部周礼、仪礼类提要,对《四库全书总目》所收俞庭椿《周礼复古编》、李如圭《仪礼释宫》、舒芬《周礼定本》、郭正域《批点考工记》、张采《周礼注疏合解》、程明哲《考工记纂注》和无名氏《周礼文物大全》七书的
“好教师”是新时期全社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性期待。为了解“好教师”的基本特质,以2010—2019年间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的101位教师为例,采取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分析策略,对32万余字实证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好教师”的基本特质表现为寓教育于生命、实践探索与创新、终身学习与发展和勇担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新时期,应对各级各类教育涌现出的“好教师”进行评选和表彰,促进尊师重教局面的形成;以“好教师”基本特质为标准,树立学习榜样;以“好教师”的成长规律为依据,为“好教师”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空巢”青年主要指父母双亡或者父母健在但常年不和父母共居,单独居住的18-35周岁的人,以主体意愿为依据,可划分为“被迫型”空巢青年、“自愿型”空巢青年和“无奈”型空巢
摘 要:凌惕安是贵州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收藏家,著有《咸同贵州军事史》《清代贵州名贤像传》《郑子尹先生年谱》《黎莼斋先生年谱》。凌氏勤于写日记,然存世的只有辛酉至甲子四年,计二十四册。记录了民国十年至十三年间贵州军政、教育、商业、金融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史事,是研究民国贵州尤其是省会贵阳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凌惕安 笋香室日记 民国 贵州 贵阳  凌惕安《笋香室日记》二十四册,今藏贵州省图书
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治理的转变有着深厚的制度渊源,“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统一”的治理原则、目标与框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化而逐渐明晰,由此“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的政策话语不断形成与演进。在文化治理视野下,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表现出多主体协商互动,人民文化权益目标指向,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统一,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与经济性的互构等内涵。在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实现路径上,一方面将国有文化企业视为文化治理的对象或载体,不断完善内外部管理体制和文化创作生产服务机制;另一方面,国有文化企业参与
2021年7月,驻马店市科技局局长胡晓黎带着相关人员再次来到驻马店市大力天骏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该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仓栅式运输半挂车、自卸半挂车、集裝箱运输半挂车等10多种产品的科技型企业,拥有授权专利37项。当问起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时,公司领导反映企业回收资金慢、流动资金短缺,胡晓黎一行当即答应帮助企业协调贷款,现场联系协调邮政储蓄银行和省专业机构尽快到企业考察。经过几天的情况了
期刊
《非吴承恩作别解》一文,从吴承恩的父亲吴锐入赘问题入手,论证《西游记》非吴承恩所作,别具新意,但亦多有可商榷之处.从相关文献看来,赘婿有的受歧视,有的不受歧视,甚至还有
孙中山的联俄政策是孙中山联合苏俄,利用苏俄的经济、军事的非正式外交援助,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外交举措.联俄是孙中山晚年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但此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