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环境的日趋形成,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方面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也使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时代发展、高职学生思政工作现实需求等角度阐述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的必要性,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新媒体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方便。运用新媒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不仅将教育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新媒体以其庞大的信息储备,获取信息迅速、高效、及时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使教育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途径、方法来获取信息,充实教学资源。
(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在校园高度网络化的今天,各高校在不断创新校园活动,构建文化载体。例如将校园网络作为宣传平台,积极培养学生干部、开展班级活动等,同时运用QQ群、飞信群、微博等新媒体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可以达到有效的效果。新媒体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由于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都非常愿意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此准确而快捷地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平时关心的问题,以及内心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大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可以较为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导。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开展网络辩论赛、博客共享、微博互动投票等等,在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的同时,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更容易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功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有效、丰富多彩,更富有趣味性。
二、新媒体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提出了挑战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与之相伴相随的是信息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消极的思想,甚至还有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处于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高职学生,对于网络他们轻车熟路,通过网络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也不可否认其自制能力、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不强,这些对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下, 通过书信和面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了。部分学生一方面受到错误思潮的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一方面还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辨别力,往往会盲目迷信网络上的信息。这样,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被冲淡、弱化了。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质疑
面对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有时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迟于或者少于被教育者,從而失去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觉自己权威地位岌岌可危。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善于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学院特色,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以动态的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高职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发挥着重要影响。在已有的网络信息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手机、网络平台网络信息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它能够营造优良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社区,充分利用学校的BBS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高职学生现实需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为他们服务。
(二)加强思想教育者自身的修养
新形势下,作为教育客体高职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那么作为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根据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大学生现实生活,更新教育内容,选择新的教育手段,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观念,不能再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教灌输、发号施令、包办代替,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营造良好媒体文化氛围
依托校园主流媒体大力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让先进文化进入网络、手机、楼道电视等新媒体,并开发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力求这些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走专题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以增强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化.微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
[3]唐宏林.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其对策[J].现代企业育,2009(11).
[4]刘博.高校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转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5]朱文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文史资料,2009(11).
作者简介:王紫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新媒体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作为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的传递,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方便。运用新媒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不仅将教育与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新媒体以其庞大的信息储备,获取信息迅速、高效、及时的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渠道,使教育者可通过多种形式的途径、方法来获取信息,充实教学资源。
(二)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在校园高度网络化的今天,各高校在不断创新校园活动,构建文化载体。例如将校园网络作为宣传平台,积极培养学生干部、开展班级活动等,同时运用QQ群、飞信群、微博等新媒体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可以达到有效的效果。新媒体在校园文化中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三)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由于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都非常愿意在互联网上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此准确而快捷地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平时关心的问题,以及内心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大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出现偏差,可以较为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导。通过这个途径,可以开展网络辩论赛、博客共享、微博互动投票等等,在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的同时,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更容易真正收到教育人、塑造人的品德功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有效、丰富多彩,更富有趣味性。
二、新媒体环境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提出了挑战
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匿名性,与之相伴相随的是信息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积极健康的信息,也有消极的思想,甚至还有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处于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高职学生,对于网络他们轻车熟路,通过网络吸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也不可否认其自制能力、自身辨别真伪的能力不强,这些对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提出了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下, 通过书信和面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了。部分学生一方面受到错误思潮的引导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一方面还不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辨别力,往往会盲目迷信网络上的信息。这样,社会主义核心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被冲淡、弱化了。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质疑
面对瞬息万变的海量信息,部分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有时会出现教育者所接受的信息迟于或者少于被教育者,從而失去宣传、教育、解释的优先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感觉自己权威地位岌岌可危。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善于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学院特色,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以动态的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高职大学生成长和成才发挥着重要影响。在已有的网络信息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手机、网络平台网络信息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它能够营造优良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社区,充分利用学校的BBS论坛、QQ群等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教育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满足高职学生现实需要,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为他们服务。
(二)加强思想教育者自身的修养
新形势下,作为教育客体高职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那么作为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与时俱进,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根据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大学生现实生活,更新教育内容,选择新的教育手段,探索适应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转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观念,不能再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说教灌输、发号施令、包办代替,而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营造良好媒体文化氛围
依托校园主流媒体大力培育和传播先进文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高职学生,让先进文化进入网络、手机、楼道电视等新媒体,并开发集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力求这些载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走专题化、特色化、品牌化之路,以增强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化.微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3(1).
[2]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
[3]唐宏林.网络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其对策[J].现代企业育,2009(11).
[4]刘博.高校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与转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
[5]朱文文.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J].文史资料,2009(11).
作者简介:王紫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